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傲不可長的全文譯文

時間:2024-04-13 12:07:55 金磊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傲不可長的全文譯文

  傲不可長是節(jié)選于《曲禮》的一部分內容,為古代文學作品。傲不可長表示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長。那么傲不可長的全文譯文是什么?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收集整理的傲不可長的全文譯文,希望給大家?guī)韼椭?/p>

  敖不可長①

  ——做人治學的準則

  【原文】

  敖不可長②,欲不可從③,志不可滿,樂不可極(4)。賢者狎而敬之(5),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遷(6)。臨財毋茍得(7),臨難毋茍免。很毋求勝(8),分毋求多。疑事毋質(9),直而勿有(10)。

  【注釋】

  ①本節(jié)選自《曲禮》上。《曲禮》記錄了先秦儒家關于各種禮儀制度的言論,目的在于繼承和發(fā)揚禮教,使人們的言行符合禮教的規(guī)范。這一節(jié)的內容主要講做人和治學的態(tài)度。②敖:同“傲”,傲慢。③從:同“縱”,放縱。④極:達到頂點。⑤狎(xia):親近。(6)安安:滿足于平安的境遇。遷:改變。(7)臨:遇上,面對。茍:茍且。(8)很:爭論,爭執(zhí)。(9)質:判定,證明。(10)直:明白。

  【譯文】

  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不可達到極點。對于賢能的人要親近并敬重,要敬畏并愛戴。對于所愛的人要了解他的惡德,對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能積聚財富,但又能分派濟貧;能適應平安穩(wěn)定,又能適應變化不定。遇到財物不要隨便獲得,遇到危難不應茍且逃避。爭執(zhí)不要求勝,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斷語,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作者簡介:

  魏徵(簡化字為“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陽縣人。 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歸降唐朝,并說服李密舊部李勣獻地歸唐。后授太子洗馬,輔佐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玄武門之變后,歸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諫議大夫,奉命安撫河北的前太子、齊王舊部。貞觀元年(627年),升授尚書左丞。貞觀三年(629年),遷為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校定古籍。貞觀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負責門下省事務。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封鄭國公。他多次直言進諫,推行王道。曾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息末敦本”,“寬仁治天下”等,對李世民的行動及施政給以極有益的影響,輔佐李世民共創(chuàng)“貞觀之治”。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歲。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謚號“文貞”。隨后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自貞觀三年(629年)起,魏徵奉命總撰了唐初八史中的五史 ,即《周書》《梁書》《陳書》《北齊書》《隋書》。他對各史“多所損益,務存簡正”,使這“五史”獲得了“時稱良史”的稱譽。魏徵還曾參與修撰《群書治要》。在文學上,其提倡文質并舉,反對浮華文風,有助于矯正唐初專尚駢儷的文風。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后世輯存有《魏鄭公集》

  人物生平:

  魏徵自少孤苦貧寒,雖窮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業(yè),出家成為道士。他喜好讀書,涉獵廣泛,眼見天下將要大亂,尤其屬意于縱橫之說。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九月,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起義軍首領李密,期間寫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發(fā)現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魏徵為元帥府文學參軍,掌記室。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未能采納。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占據洛陽的軍閥王世充攻擊倉城、洛口等地,均被李密擊敗。這時,魏徵對李密的長史鄭颋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zhàn)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占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zhàn),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zhàn)。”鄭颋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老生常談。魏徵反駁道:“這是奇謀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談呢。”于是拂袖離去。

【傲不可長的全文譯文】相關文章:

厚黑學全文譯文09-24

大學全文的譯文05-09

《大學》的全文及譯文11-17

葉公好龍全文及譯文09-24

心術全文及譯文09-24

秋水全文及譯文12-30

花影全文及譯文05-25

大學全文及譯文04-02

公劉全文及譯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