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答蘇武書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3-01-12 15:04:36 古籍 我要投稿

答蘇武書原文及翻譯賞析

  上學期間,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答蘇武書原文及翻譯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①!

  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②!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③!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御風雨;膻肉酪漿,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④?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后,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并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⑤。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⑥。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于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茍活⑦。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⑧。異方之樂,只令人悲,增忉怛耳⑨!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⑩。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馀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句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云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菹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并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于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復望陵。

  嗟乎,子卿!夫復何言!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努力自愛。時因北風,復惠德音。李陵頓首。

  注釋

  ①子卿足下:蘇武,字子卿,西漢天漢元年(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堅貞不屈,留匈奴十九年,始獲釋回漢。策名,古代官員的姓名都寫在官府的簡策上,稱為策名,此處指做官。清時:政治清明之時。榮問:美好的聲名,問,同“聞”。休暢:意即廣為播揚。

  ②望風:瞻仰風采,此處指懷念其風采。依依:懷念的樣子。

  ③不遺:不棄,意即“蒙您不棄”。遠辱還答:委屈您老遠地給我來信。不敏:不聰敏,謙詞。

  ④韋鞲(gōu)毳(cuì)幕:韋鞲,皮臂套,用來束衣袖。毳幕,氈帳。

  ⑤臨年:等到老年之時。鯨鯢:鯨魚,用如動詞,即作為鯨魚而被殺戮之意。

  ⑥不蒙明察:沒有蒙受到皇上的明察。孤負:辜負。

  ⑦攘臂:捋袖伸臂,表示振奮或發憤的樣子。輒復茍活:卻又茍且活下去。

  ⑧“以為”句:說些令人不愛聽的話。

  ⑨忉怛(dāo_dá):憂傷。

  ⑩梟帥:驍猛的將領。

  “客主”句:客,指外來部隊,此處指漢朝軍隊。主:指本地部隊,此處指匈奴軍隊。不相形:形勢不相當,意謂敵我力量懸殊。

  賊臣:指李陵部下的下級軍官管敢。管敢投降匈奴,把李陵部隊的戰斗力情況告知匈奴單于,并讓匈奴集中精兵死死纏住李陵,直至包圍殲滅。

  高皇帝困于平城:高祖七年(前200年),韓王信與匈奴勾結謀反,高祖率師親征,到平城(山西大同市東)被匈奴圍困七天。

  執事者云云:執事,對對方委婉的`稱呼,此處指漢武帝劉徹。云云,議論紛紛。

  曹沬(mèi):春秋時魯莊公的武士。齊魯交戰,魯國三次戰敗,丟失不少土地。莊公十三年,魯莊公和齊桓公在柯(齊邑,今山東陽谷縣東北)會盟。曹沬持匕首劫桓公,逼他歸還三次侵占的魯地。有些史學家認為這故事是戰國人杜撰的,不可信。

  椎心而泣血:捶胸痛哭,眼睛流出血,形容極度悲痛。

  與:對待。

  蕭,蕭何。樊:樊噲。縶:捆綁。韓:韓信。彭:彭越。周:周勃。魏:魏其侯竇嬰。

  信:誠,實在。命世:著名于當世。具:才能,才具。

  遐舉:遠行,此指死亡。

  先將軍:指李陵已故的祖父李廣。李廣有“飛將軍”之稱,以英勇善戰而著名。

  伏劍:用劍自殺。匈奴單于曾審訊蘇武,蘇武不愿受辱,拔劍自殺,經搶救未死。

  丁年:丁壯之年,壯年。皓首:白首,指年老。終堂:死去的委婉說法。生妻:年輕的妻子。去帷:指改嫁。

  蠻貊(mò):泛指四方少數民族,這里指匈奴。

  茅土之薦:分封諸侯的待遇。茅土:分茅裂土,分封諸侯的儀式。

  厚誅陵以不死:因我不死節而過份誅殺我一家人。

  孤恩:辜負漢朝的恩典,孤,同“辜”。

  “雖忠”二句意即:雖然未曾死節,但只要有忠心,也能做到視死如歸。烈:節烈。

  “陵誠”二句:意即我如果安心死節了,但主上還能夠念叨著我嗎?

  北闕:宮殿北面的門樓,此處借指朝廷。這三句的意思是:誰還能夠屈身請罪,回到朝廷,讓那些舞弄筆墨的官吏們去隨意評說呢?

  胤子:嗣子。是蘇武在匈奴時與匈奴女子所生。

  頓首:叩頭。古時常用于書信的一種表示恭敬的用語。

  鑒賞1

  據說蘇武從匈奴回漢朝后,曾寫信給李陵,本文就是李陵寫給蘇武的回信。文章重點在于揭露漢王朝對“妨功害能之臣”和“親戚貪佞之類”備加優容,而對某些有功之人則刻薄寡恩。北宋蘇軾等皆認為此文并非李陵所撰,而是后人偽托而作。

  該信主要內容一是陳說自己雖辜恩而有功,一是歷數漢家負德。開頭部分,主要抒發自己遠托異域之悲與系心故國之思;接下來剖白浩茫心事,以明初心;最后以生死永辭作結,眷眷顧念與拳拳依戀之情溢于言表。

  全文結構完整,感情激憤,讀來令人心頭抑郁,感慨不盡。

  妙評 相其筆墨之際,真是蓋世英杰之士。身被至痛,銜之甚深,一旦更不能自含忍,于是開喉放聲,平吐一場。看其段段精神,筆筆飛舞,除少卿自己,實乃更無余人可以代筆。昔人或疑其偽作,此大非也。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八

  前敘己功,后憤漢薄,哀怨靡靡。東坡先生斥為偽作,良然。大抵讀古人文字,當思之于神氣骨力之間,則真偽立辨。更以時代參之,百不失一矣。西漢文,雖麗如鄒、枚,質于蒼厚,時代使然也。此書流利,反不如鄒、枚之俳,而的然知其偽者,其神氣骨力非也。偽為之者,蘇公謂齊梁間人。余謂齊梁浮脆已極,又不能到此,當是東漢魏晉間人為之。亦于神氣骨力,定其時代耳。又其機調,最利舉業,存之。

  ——清·儲欣《古文菁華錄》卷二十

  首段言異國之悲,以見作書之故;次段追敘前由,自為表白;末段怨漢殊絕其家,見無還歸之望。寫得悲壯淋漓,結構亦極完密。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何北瞻評

  賞析2

  《答蘇武書》是一篇創作于西漢時期的散文,作者李陵。天漢二年,李廣利率軍伐匈奴右賢王,武帝召李陵負責輜重。李陵請求自率一軍,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動,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軍。苦戰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無援的軍情,單于遂集中兵力圍攻,李陵兵盡糧絕,北面受虜。降匈奴后,曾與被匈奴扣留的蘇武數次相見。始元六年(前81),蘇武得歸,修書勸李陵歸漢,李陵以此書作答。這封信的主旨是為自己的投降行為解脫。信中戰斗場面寫得極有聲色,顯然是要說明,當時因為雙方兵力懸殊,己方將帥的不顧大局,武帝處置(誅陵全家)失當,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進而使讀者產生同情;此外,屢用強烈對比,如身處異域而懷念故土,以寡兵深入眾敵而浴血奮戰,蘇武持節榮歸而自己居人籬下,確實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這篇文章,學者多認為系后人偽作。但《文選》中收入,當系選自《李陵集》中,故其寫作時間最遲不應晚于漢代。

  信中戰斗場面寫得極有聲色,是要說明,當時因為雙方兵力懸殊,己方將帥的不顧大局,以及后來武帝處置失當(誅殺李陵全家),所以,他的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進而使讀者產生同情;此外,屢用強烈對比,如身處異域而懷念故土,以寡兵深入眾敵而浴血奮戰,蘇武持節榮歸而他居人籬下,由此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李陵(公元前134—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爭議。他的傳奇經歷使得他成為后世文藝作品的對象及原型。

【答蘇武書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答蘇武書原文、翻譯、賞析08-05

答蘇武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4

答蘇武書原文,翻譯,賞析01-04

答蘇武書原文及翻譯06-11

答蘇武書原文及賞析07-16

蘇武原文翻譯及賞析06-03

《答蘇武書》原文及譯文06-11

答蘇武書原文欣賞12-14

《答蘇武書》課文翻譯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