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搖尾人言曰:“我善獵。與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歸。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禮。狗得盛禮,日益倨(jù),獵得獸,必盡啖(dàn)乃已。或嗤越人曰:“爾飲食之,得獸,其輒盡啖,將奚(xī)以狗為?”越人悟,因與肉分,多自與。狗怒,嚙其首,斷頸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伯牙琴》
翻譯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著頭搖著尾巴發(fā)出人的語言說道:“我擅長于捕獵,捕到的獵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興,帶著狗一起回家。喂給它米飯和肉,像對待人一樣去對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禮遇,一天天的傲慢起來,獵取的野獸,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譏笑那越人說:“你喂養(yǎng)它,它捕獵到的野獸,狗全部吃了,你憑什么還要養(yǎng)狗呢?”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給狗分野獸的肉的時候,多的給自己。狗惱怒,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就跑著離開了。把狗當成家人養(yǎng),然后卻又和狗爭食,哪有不失敗的呢!
作品寓意
諷刺:譏諷那些巧言善騙、貪得無厭、兇狠殘忍的邪惡小人
道理:對于貪婪殘忍的壞人或惡勢力,不能姑息縱容。到自己無法忍受的時候,就難免自取其禍的。此所謂養(yǎng)虎為患是也。
閱讀啟示:在這一則短短的諷刺小品中,鄧牧把元朝統(tǒng)治者暗喻為“狗”。揭露了它的貪婪殘忍的本性。從越人與“狗”妥協(xié)所造成的悲慘的后果,他作出這樣的結論:“人”不能和“狗”妥協(xié),不能一時一刻放松對“狗”的警惕。在這里,披著故事外衣的輕松的小品卻含蘊著對于黑暗現(xiàn)實的極其嚴肅的批判和揭露。
社會影響
在自編詩文集《伯牙琴》的《君道》、《吏道》等篇中,猛烈抨擊封建君主統(tǒng)治是“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奪人之所好,取人之所爭”、“竭天下之財以自奉”;認為戰(zhàn)亂的原因在于:“奪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憧憬大同世界,以為“欲為堯舜,莫若使天下人無樂為君;欲為秦,莫若勿怪盜賊之爭天下。”幻想出現(xiàn)“廢有司,去縣令,聽天下自為治亂安危”,“君民間相安無事”的社會。這種樸素的民主思想對黃宗羲著《明夷待訪錄》有一定影響。
作者簡介
鄧牧(1246年~1306年),字牧心,自稱三教外人,又號九鎖山人,世稱文行先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思想家。
家世貧寒,南宋亡,遍游名山大川,其身世史無詳載。據(jù)《洞霄圖志》中的《鄧文行先生傳》記載,鄧牧少年時,喜讀先秦諸子典籍,崇尚古代學者。鄧牧雖出身貧寒,但為人清高孤傲,不附權貴,淡泊名利。宋亡后,剛過而立之年的`鄧牧拒不入仕新朝,與當時的民族志士謝翱、周密等人相來往。元大德三年(1299年),鄧牧到余杭大滌山中的洞霄宮隱居。大德九年,元廷鑒于鄧牧的名聲,派玄教大師吳全節(jié)親至洞霄宮請其出山做官,被鄧牧嚴詞拒絕。隱居期間,鄧牧曾和沖霄觀道士孟宗玉編輯了《洞霄圖志》和《洞霄詩集》二書,詳細記載了該地宮觀、山水、洞府、古跡、人物、碑記及游覽、酬答詩篇。又作傳世名作《伯牙琴》。該書是鄧牧的詩文集,原作一卷,有詩文六十余篇。在編《四庫全書》時,僅存文三十一篇,詩十三首。
鄧牧在《君道》、《吏道》二篇政論文中,大膽抨擊封建專制主義,指出皇帝是最大的剝削者和掠奪者,在暴君與酷吏的壓迫下,人民無法生活,起來斗爭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其思想對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黃宗羲有較大影響,成為黃宗羲民主思想的重要淵源之一。[2]鄧牧終身不仕不娶。
【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越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3-29
越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08-05
越人歌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9
越巫原文翻譯03-13
越巫原文及翻譯03-27
越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12-24
越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12-24
越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1-24
越人歌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