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掛劍原文翻譯
文言文在春秋戰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季札掛劍原文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季札⑴之初使,北過徐君⑵。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⑶,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史記·吳太伯世家》)
注釋:
⑴季札:吳國公子。
、菩炀盒靽鳌P斐枪手吩诮癜不帐°艨h。
⑶為使上國句:因為要出使上國,所以沒把劍送給徐君。上國:古指中原發達國家。古時帶劍出使,是一種禮儀。
翻譯:
延陵季子要到西邊去訪問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么,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里已經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著回來,可是徐君卻已經死在楚國。
于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毖恿昙咀诱f:“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里,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么,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
雖是這樣,在我心里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而違背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于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于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徐國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相關人物
季札(生卒年不詳 )又稱公子丸。春秋時吳國人。吳王壽夢少子。封于延陵,稱延陵季子。后又封州來,稱延州來季子。父壽夢欲立之,辭讓。兄諸樊欲讓之,又辭。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將授之國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諸刺殺僚而自立,即闔閭。札雖服之,而哭僚之墓,賢明博學,屢次聘用中原諸侯各國,會見晏嬰、子產、叔向等。聘魯,觀周樂。過徐,徐君好其佩劍,以出使各國,未即獻。及還,徐君已死,乃掛劍于徐君墓樹而去。
人生經歷
季札是周朝吳國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稱「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經被孔子贊美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繼承人,但父親太王,有意傳位給幼子季歷以及孫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動把王位讓了出來,自己則以采藥為名,逃到荒蕪的荊蠻之地,建立了吳國。
數代后,壽夢繼承了吳國王位。他的四個兒子當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壽夢一直有意要傳位給他。季札的兄長也都特別疼愛他,認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繼承王位,所以都爭相擁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堅持把王位讓給哥哥。
哥哥諸樊覺得自己的德能,遠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國的重任托付給他,但被季札婉言謝絕了。他說:曹國之人想擁立賢能的子臧為國君,來取代無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絕。為了堅守臣民應有的忠義,并打消國人擁立的念頭,子臧離開曹國,奔走到了宋,使曹國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執政。子臧謙恭無爭的美德,被人們贊美為能「守節」的盛德之人。前賢的殷鑒歷歷在心,國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雖然我無德,但祈求追比賢圣,則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動了吳國之人,他們如同眾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擁戴季札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隱于山水之間,成日躬耕勞作,以表明他堅定的志節,才徹底打消了吳人的這個念頭。
有一次,吳國派遣季札出使魯國。到了魯國,季札聽到了蔚為大觀的周樂。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絕的見識,透析了禮樂之教的深遠蘊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勢,語驚四座,使眾人為之側目。聽到《唐》,他聽出了思接千載的陶唐氏遺風,聽到《大雅》,他在樂曲深廣的氣魄里,聽到了文王之德。當《魏》歌四起,那「大而寬,儉而易」的盟主之志,輝映著以德輔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時候,季札驚嘆道:這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至德樂章,就如同蒼天無不覆蓋,大地無不承載。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無以復加了。
季札出使鄭國之時,見到了子產。他們一見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對時局有著異常明晰的洞察力,臨別前,他語重心長地對子產說:「鄭國的國君無德,在位不會很久,將來國主的王位,一定會傳到你的手中。你統理鄭國的時候,務必要謹慎,務必以禮來持國。否則鄭國很難避免敗亡的命運。」言之諄諄。當子產目送季札遠去時,仍然覺得音猶在耳,心里不禁萬分悵惘。
吳王諸樊一直到過世之前,都還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遺訓,讓后人將王位依次傳給幾位弟弟,這樣最終就能傳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滿先王壽夢生前的遺愿。繼位的吳王夷昧臨終前,要把王位傳給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絕了。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他再度歸隱而去。
人物評價
季札掛劍,體現了先秦時期貴族士人階層雍容、高貴、高雅、從容的貴族精神氣質。心存仁義禮智信,便是貴族精神。
孔子曾經說過:「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顾抉R遷贊美季札是一位「見微而知清濁」的仁德之人。賢者的謙恭禮讓、非凡氣宇和遠見卓知,一直在中國歷史的長空中,閃耀不絕。
在這個「季札讓國」歷史故事的背后,還有一個溯源主題余韻不盡。中原地區與句吳一帶的人們,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千百年來,人們本就同根同源,同體相依!
【季札掛劍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季札掛劍原文及其翻譯04-13
季札掛劍擴寫04-12
季札掛劍故事擴寫10-14
《季札掛劍》讀后感:誠信做人12-31
季札觀周樂原文及翻譯04-11
《吳季子札論》原文及翻譯06-26
《季札贈劍》閱讀答案09-11
《季札觀周樂》古文賞析原文及翻譯04-17
歷史典故:季扎掛劍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