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魏書王肅傳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10-17 10:33:12 藹媚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魏書王肅傳原文及翻譯

  上學的時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魏書王肅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魏書·王肅傳

  王肅,瑯邪臨沂人。肅少而聰辯,涉獵經史,頗有大志。仕蕭賾,歷著作郎、太子舍人、秘書丞。肅自謂《禮》《易》為長,亦未能通其大義也。父奐及兄弟并為蕭賾所殺,肅自建業來奔。

  高祖幸鄴,聞肅至,虛襟待之,引見問故,甚哀惻之。遂語及為國之道肅陳說治亂深會帝旨高祖嗟納之促席移景不覺坐之疲淹也。因言蕭氏危滅之兆,可乘之機,勸高祖大舉。高祖器重禮遇日有加焉,或屏左右相對談說,至夜分不罷。肅亦盡忠輸誠,無所隱避。尋除輔國將軍,賜爵開陽伯;肅固辭伯爵,許之。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輟膳三旦,百僚詣闕,引在中書省。高祖在崇虛樓,遣舍人問何為而來。肅對曰:“伏承陛下輟膳已經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寧。臣聞堯水湯旱,自然之數,須圣人以濟世,不由圣以致災。”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堯水湯旱,賴圣人以濟民,朕雖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無以救恤,應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伐淮北,令肅討義陽,未克,而蕭鸞遣將裴叔業寇渦陽。劉藻等救之,為叔業所敗。肅表求更遣軍援渦陽,高祖得表覽之憮然,曰:“當以藻等銳兵新敗于前,事往勢難故也。今日之計,唯作必克之舉。”肅乃解義陽之圍,以赴渦陽,叔業乃引師而退。以破裴叔業功,進號鎮南將軍,封汝陽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

  高祖崩,遺詔以肅為尚書令,與咸陽王禧等同為宰輔,征肅會駕魯陽。肅至,遂與禧等參同謀謨。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稱為和輯。唯任城王澄以為憾焉。每謂人曰:“朝廷以王肅加我上尚可。從叔廣陵,宗室尊宿,歷任內外,云何一朝令肅居其右也?”肅聞其言,恒降而避之。尋為澄所奏劾,稱肅謀叛,言尋申釋。

  肅頻在邊,悉心撫接,遠近歸懷,附者若市。清身好施,簡絕聲色,終始廉約,家無余財。景明二年薨于壽春,年三十八。有司奏以肅忠心大度,詔謚宣簡。

  (節選自《魏書·王肅傳》)

  譯文

  王肅,瑯邪臨沂人。王肅年少時聰穎善辯,廣泛閱讀經籍史書,有著遠大的志向。出仕蕭賾政權,歷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秘書丞等職。王肅自稱《禮記》《易經》是自己的專長,也沒能通曉它的大義。他的父親王奐及兄弟都被蕭賾殺害,王肅從建業來投奔魏高祖。

  高祖到了鄴城,聽說王肅到來,虛心接待他,召見他詢問歸順的原因,高祖很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又談到治國的策略,王肅陳說安定的策略,很切合皇帝的心意。高祖贊嘆并采納了他的意見,促膝暢談到日影偏移,未感到久坐的疲勞和時間的長久。于是又趁機說到蕭氏有滅亡的先兆,有可以利用的機會,勸高祖南征。高祖對王肅的器重與優待每日都在增長,有時讓身邊的人退避與他對坐交談,到夜半不肯停止。王肅竭心盡力獻出誠心,沒有絲毫隱瞞。不久就被授予輔國將軍,賜爵開陽伯;王肅堅決辭謝伯爵之位,高祖答應了他。

  二十年七月,高祖因為長期干旱沒有下雨,停止膳食三天,百官上朝,被帶到中書省。高祖在崇虛樓,派左右親近的人詢問百官為什么上朝。王肅回答說:“陛下停食已經三天了,群臣焦急擔憂,不敢自己安寧。臣聽說堯時遇到過水災,湯時遇到過旱災,這是自然的規律,一定要等待圣人來救濟世人,卻不是因圣人的言行招致了災害。”高祖派左右親近的人回答說:“過去堯遇水災,湯遇旱災,依賴圣人才拯救了百姓,朕雖然位居萬民之上,今日的旱災,無法補救撫恤,等待立秋以后,朕一定反思自責。”當晚就降下了大雨。

  高祖討伐淮北,命令王肅討伐義陽(蕭鸞),沒等攻克,蕭鸞便派遣將領裴叔業侵犯渦陽。劉藻等人去救援,被裴叔業打敗。王肅上表高祖請求另派軍援救渦陽。高祖拿到表章看后內心黯然,說:“應該是因為劉藻等精兵剛剛失敗,王肅認為戰事像前次一樣很難取勝的緣故(才上表)。今天的計策,只有作取勝的打算(才能成功)。”王肅于是解除義陽之圍,率軍奔赴渦陽,裴叔業于是領兵退去。王肅因為打敗裴叔業的功勞,提拔為鎮南將軍,被封為汝陽縣開國子,給予三百戶的封地。

  高祖去世,臨終下詔任命王肅為尚書令,與咸陽王禧等一起任輔政大臣,征召王肅至魯陽共同處理事務。王肅到魯陽后,就與王禧等一起參與謀劃。王禧兄弟都敬重而親近他,上下堪稱和睦。只有任城王澄認為是憾事。常對別人說:“朝廷把王肅安置在我上面還可以,而堂叔廣陵,是宗室中年尊德高者,歷任內外要職,為何突然讓王肅位居他的上面?”王肅聽到他的話后,常常降低身份回避他。不久王肅被王澄奏章彈劾,說王肅謀反,誣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王肅多次駐扎邊塞,盡心竭力安撫外邦,遠近民眾歸順,依附他的人多得像集市上的人一樣。王肅自身清廉喜好施恩,不愛好聲色,始終廉潔簡樸,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物。景明二年王肅在壽春去世,時年三十八歲。有司上奏認為王肅忠心大度,皇帝下詔賜王肅謚號為宣簡。

  《魏書》介紹

  《魏書》是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題材,是北朝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魏書》中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

  《魏書》共11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1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若干子卷,實共130卷。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時,就曾由史官鄧淵編寫《代記》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繼續編寫魏史,都采用編年體。

  太和十一年(487年),李彪參加修史,始改為紀傳體,大概編寫到拓跋弘統治時代。以后,邢巒、崔鴻等先后編寫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肅宗(元詡)三朝的起居注。

  北魏原有鄧淵所撰《代記》、崔浩所撰《國書》等編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紀傳體史書等,為魏收取材所資,今皆亡佚。南朝著作如沈約《宋書》等,魏收當亦得見。他于天保二年(551年)奉詔撰魏史,五年(554年)完成。雖有高隆之任總監,房延佑等六人協助斟酌,主要由魏收執筆。

  魏收以前和同時代人曾經編寫過魏史和其他資料,隋、唐時期也有人另寫過幾種魏書,這些書都沒有傳下來。唐代李延壽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上是魏書的節錄。因此,魏書是現存敘述北魏歷史的最原始和比較完備的資料。當時,文宣帝高洋對他說:“好直筆,我終不作魏太武誅史官。”

  魏收撰《魏書》,可以直接繼承、借鑒的文獻并不多。據他自己說,可資參考者,主要有鄧淵的《代記》十余卷,崔浩的編年體《國書》(一稱《國記》),李彪改編年體為紀、表、志、傳綜合體國史等,但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巒、崔鴻、王遵業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暉業撰的《辨宗室錄》;其余就是當時還能見到的有關譜碟、家傳。

  魏收與房延佑、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總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帝紀十四篇,列傳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認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不料,《魏書》的撰成,在北齊統治集團中卻掀起了一陣陣軒然大波。有人說,《魏書》“遺其家世職位”;有人說,“其家不見記載”;也有人說,《魏書》記事“妄有非毀”,等等,一時間鬧得“群口沸騰”。然而,根據現代歷史學家周一良的分析與舉證,這些對《魏書》的不良之詞,恰恰來自于那些因為《魏書》秉公記事而憤懣的權貴階層。

  這場風波對當時和后世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一是北齊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繼過問此事;二是在十幾年中魏收兩次奉命對《魏書》作了修改;三是于“眾口渲然”中《魏書》被一些人污蔑為“穢史”。這最后一條,影響所及,直至于今。

【魏書王肅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王績傳原文及翻譯08-28

《宋書王誕傳》的原文及翻譯07-05

《宋書·王誕傳》原文及翻譯12-17

《宋書·王懿傳》原文及翻譯08-21

唐才子傳王勃原文及翻譯10-26

《元史·王克敬傳》原文及翻譯05-08

莊子讓王原文及翻譯03-09

華佗傳原文翻譯07-19

班超傳原文翻譯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