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伯獻馬賈禍原文及翻譯
芮伯獻馬賈禍出處選自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芮伯獻馬賈禍原文及翻譯的資料有哪些?
芮伯獻馬賈禍
原文
周厲王使芮(ruì)伯帥①師伐戎②,得良馬焉,將以獻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③之。王欲無厭④,而多信人之言。今以⑤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于子。子無以應之,則將嘵⑥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⑦也。”弗聽,⑧卒獻之。
榮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譖⑨諸王,曰:“伯也隱。”王怒⑩逐芮伯。
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貨⑩①而啟之:芮伯之罪也。
注釋
①帥:通“率”,統帥。
②戎:中國古代西部少數民族。
③捐:拋棄,舍棄。
④厭:滿足。
⑤以:在……時候 。
⑥曉:嚷叫。
⑦賈(gǔ)禍:招引禍患。賈:招致。
⑧卒:最終,終于。
⑨譖:誣陷,中傷。
⑩逐:趕走,放逐。
⑩①瀆貨:貪財貨。瀆:通“黷”,
譯文:
周厲王派芮伯率領軍隊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馬,芮伯想把它獻給周厲王。芮季勸阻說:“不如舍棄這主意。大王貪欲無厭,而且又好聽信別人的讒言。現在在軍隊回來的時候獻上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認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沒有東西應酬他們,他們就會在王面前說你的`壞話,大王必定相信他們的話。這樣做是招引禍患啊。”芮伯不聽勸告,終于把馬獻給了周厲王。
榮夷公果然派人來向芮伯索求東西,沒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誣陷中傷芮伯。說:“芮伯還有藏私啊!”周厲王大怒,將芮伯逐出。
君子談到這件事都說芮伯也有過錯。你既然知道大王貪得無厭,卻又誘引他的貪欲,這就是芮伯的過錯啊。
文言知識:
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間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為“伯”。上文芮伯,看來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稱之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季”看來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則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個月為“孟春”,第二個月為“仲春”,第三個月為“季春”,夏、秋、冬以此類推。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帥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厭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2.理解:
①“將以獻于王”中省略了介詞賓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榮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賓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當以文學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
①子無以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賈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譖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爾知王之瀆貨而啟之,芮伯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同“率”②拋棄③滿足④最終⑤趕走
2.①以[之]獻于王;②使[人]求焉。
3.①你沒什么用來應付他們;②這會招致災難的;③就在周厲王前誣陷他;④你明知周厲王貪財卻開了口,這是芮伯的過錯。
4.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4分)
①王欲無厭( ) ②是賈禍也()
③卒獻之( ) ④遂譖諸王 ()
(2)選出與例句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 ) (2分)
例句:今以師歸而獻馬焉
A.爾知王之瀆貨而啟之B.則弛然而臥C.而樂亦無窮也 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5.用“/”劃分下面句子的兩處停頓。(2分)
周 厲 王 使 芮 伯 帥 師 伐 戎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文言句。 (4分)
(1)爾知王之瀆貨而啟之,芮伯之罪也。
(2)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候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7.故事的結尾芮伯被逐,有人說他是咎由自取,你認為呢?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
4567題參考答案:
4、(1)①滿足;②這,這樣;③最終,終于;④。(2)C (例句中的“而”是順接連詞,A、D中“而”是轉接連詞,B中為修飾連詞。)
5.周 厲 王使 芮 伯 帥 師 伐 戎
6.(1)你既然知道大王貪得無厭,卻又誘導他的貪欲,這就是芮伯的過錯啊。(2)況且大丈夫(好漢)不死就罷了,要死就要成就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7.我認為芮伯被逐是咎由自取。因為芮季已經告訴他周厲王是個貪得無厭、聽信讒言、良莠不分的昏君,而芮伯卻依然獻馬取寵,誘導厲王之貪欲,可見他也是一個卑劣的小人。
【芮伯獻馬賈禍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芮伯獻馬賈禍》 的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03-20
文言短文《芮伯獻馬賈禍》的練習題02-02
中考課外文言文之芮伯獻馬賈禍06-13
陳康伯的原文及翻譯07-02
巷伯原文翻譯及賞析08-05
巷伯_原文、翻譯及賞析08-04
伯兮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巷伯原文、翻譯及賞析03-20
伯兮原文翻譯及賞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