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原文與翻譯
漁父出自《楚辭》,東漢文學家王逸認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漁父原文與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
楚辭·漁父
作者:劉向
【原文】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澤畔①。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②。
漁父見而問之,
曰:“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至于斯③?”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④。”
漁父曰:
“圣人不凝滯于物,
而能與世推移⑤。
世人皆濁,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⑥?
眾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⑦?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放為⑧?”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身于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復與言。
【注釋】
①既放:指屈原被楚襄王放逐。游于江潭:指在江邊漫游。潭:原指深淵,這里指江邊。行吟澤畔:指在大澤邊上一邊行走,一邊吟
②顏色:指臉色。形容:指體態容貌。枯槁:枯瘦。
③三閭大夫:楚國官名,掌管楚國貴族屈、景、昭三姓貴族譜牒等事物。
④見放:被放逐。
⑤凝滯于物:凝固停滯受外物的束縛。與世推移:隨從世俗不斷改變自己。王逸注為“隨俗方圓”,即隨波逐流。
⑥淈(ɡǔ)其泥:攪動泥沙。淈:攪亂。揚其波:揚起水波。此句意為推波助瀾,隨波逐流。
⑦餔其糟:吃酒糟。啜其醨:喝薄酒。此句亦隨波逐流,變本加厲之意。
⑧深思:指思慮深遠。五臣注:“謂憂君與民也。”高舉:行為高尚,不同于一般世人。深思高舉,正是屈原獨醒獨清的具體表現。自令放為:讓自己遭放逐呢?為:疑問語助詞。
⑨新沐者:剛剛洗過頭發的人。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新浴者:剛剛洗過澡的人。振衣: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塵。
⑩察察:潔白的樣子。
汶(mén)汶:污濁的樣子。
湘流:湘水,流經今湖南省。赴湘流:指投江自殺。
皓皓之白:指純潔高尚的品格。
莞(wǎn)爾:微笑的樣子。鼓枻(yì):敲擊船槳。
滄浪:水名,在今湖南省境內。蔣驥以為“本滄浪二山發源,合流為滄浪二水。”濯:洗。纓:系結帽子的絲帶。
《滄浪歌》又見于《孟子·離婁》,可能是流傳于江湘一帶的民歌。
【譯文】
屈原被放逐以后,
在沅江岸邊漫游,
在大澤邊上一邊行走一邊吟唱。
臉色憔悴,
身體枯瘦。
漁父看見他,
問道:“你不是三閭大夫嗎?
為何到了這種地步?”
屈原說:
“世上的人都混濁,唯獨我清白。
眾人都喝醉了,唯獨我清醒,
所以被放逐了。”
漁父說:
“圣人不凝固停滯受外物的束縛,
能夠隨從世俗不斷改變自己。
世上的人都混濁,
你為什么不攪亂泥沙揚起水波同流合污呢?
眾人都喝醉了,
你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爛醉呢?
為什么要思慮深遠,行為高尚,
讓自己遭到放逐呢?”
屈原說:
“我聽說,
剛剛洗過頭發的人,一定要撣去帽子上的塵土
剛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塵。
怎能讓自己潔白的身子,
受到臟東西的玷污?
我寧肯跳入湘水,
葬身江魚的腹中。
怎能讓高潔的品質,
沾染上世俗的污垢呢?”
漁父微微一笑,
用槳敲擊著船舷而離去,
唱道:
“滄浪之水清又清,
屈原投江可以洗我的帽纓。
滄浪之水混又濁,
可以洗我的泥腳。”
于是竟自離去,
不再和屈原說話。
【賞析】
《漁父》和前篇《卜居》,王逸《章句》皆以為屈原作,但在《漁父序》的末尾又說:“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則又以為《漁父》為楚人采屈原之軼事而作。至清崔述明確提出《漁父》非屈原所作:“謝惠連之賦雪也,托之相如;謝莊之賦月也,托之曹植。是知假托成文,乃詞人之常事,然則《卜居》《漁父》亦必非屈原所自作。”今世許多學者贊同此說。但也有人力主《漁父》《卜居》為屈原之作,如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賦校注》《楚辭今繹講錄》《屈原賦今譯》諸書中作了反復的論證。
《漁父》與《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對黑暗政治的揭露,《漁父》則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兩篇都是以問答的方式表現的。漁父是一位避世隱身、釣魚江濱的隱士,他勸屈原與世俗同流,不必獨醒高舉,而詩人則強調“寧赴湘流,葬于江魚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節操,這種精神與《離騷》中“雖體解吾猶未變”的精神是一致的。
【漁父原文與翻譯】相關文章:
漁父原文及翻譯06-13
《漁父》原文及翻譯10-19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7-28
漁父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06-20
浣溪沙·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7-20
漁父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5-07
浣溪沙·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8-03
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