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史記·黃帝本紀》原文及翻譯
《史記》的取材相當廣泛。從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到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史記·黃帝本紀》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循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 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豸區、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權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云命,為云師。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
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選自《史記·五帝本紀第一》,有刪改)
譯文: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一生下來就很神異靈敏,出生不久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后篤實敏捷,成年以后明察事理。
軒轅時代,神農氏的后代已經衰敗,各諸侯互相攻戰,殘害百姓,而神農氏沒有力量征討他們。于是軒轅就習兵練武,用來征討那些不來朝的諸侯,各諸侯這才來歸順。而蚩尤在各諸侯中最為兇暴,沒有人能去征討他。
炎帝想進攻欺壓諸侯,諸侯都來歸順軒轅。于是軒轅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五行之氣,種植五谷,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貔(pí)、貅、豸區(chū)、虎等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后打了幾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勝。
蚩尤發動叛亂,不聽從黃帝之命。于是黃帝就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終于擒獲并殺死了他。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為天子,軒轅取代了神農氏,他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他們,平定一個地方之后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居過。
黃帝往東到過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葷粥(xūyù)部族,來到釜山與諸侯與諸侯合驗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黃帝四次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扎營,把軍隊當做軍營的護衛。黃帝所封的官職都用云來命名,軍隊號稱云師。他設置了左右大監,由他們督察各諸侯國。這時,萬國安定,因此,自古以來,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數黃帝時最多。黃帝獲得上天賜給的寶鼎,于是經過推算而預知未來的節氣歷數。他讓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治理民眾。黃帝順應天地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谷草木,馴養鳥獸蟲豸,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歷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而自己的身心耳目卻飽受辛勞,有節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其他用品。他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黃帝居住在軒轅山,娶西陵國的女兒為妻,她就是嫘祖。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有兩個兒子,他們的后代都領有天下:一個叫玄囂,也就是為青陽,青陽被封為諸侯,居于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諸侯,居于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她名叫昌仆,生下高陽。高陽有圣人的品德。
黃帝死后,埋葬在橋山。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繼帝位,他就是顓頊帝。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父司馬談,學問廣博。
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馬談在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繼續自己的事業,撰寫史書。3年后,司馬遷繼父任太史令,開始在國家藏書處“金匱石室”閱讀,整理歷史資料。20歲時,游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并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跡,經沅水和湘水流域,憑吊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回長安后任郎中。35歲時二次出游,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
司馬遷(2張)
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軍深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意在待機報答漢朝,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為完成《史記》,隱忍茍活。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人稱《太史公書》。
【《史記·黃帝本紀》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史記項羽本紀原文及譯文08-29
《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傳》原文及翻譯08-01
《史記項羽本紀》原文與閱讀答案11-03
史記原文及翻譯07-20
黃帝戰蚩尤原文翻譯09-20
黃帝內經原文與翻譯03-22
黃帝內經原文及翻譯01-29
黃帝內經的原文與翻譯04-11
項羽本紀贊原文及翻譯07-03
有關《項羽本紀》原文及翻譯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