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國務院〔〕第116號令)、《省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省政府〔〕第76號令)及建設部、省建設廳的有關規定,為加強村鎮建房管理,促進村鎮建房的科學化、規范化,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市村鎮建房管理辦法》如下:
一、嚴格實行“一書兩證”或“一書一證”規劃審批制度。建制鎮規劃區內建房選址,由所在地鎮人民政府審核后,報市建設局審批,并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林區)集鎮、村莊(建制鎮規劃區內村莊除外,下同)建房選址,由鄉人民政府審批并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開工許可證》。公路沿線的建房選址應符合公路管理的有關規定。要嚴格地質災害易發地帶建房的選址,防止在地震斷裂帶及滑波、泥石流易發地段建房。凡未取得“一書兩證”或“一書一證”的,土地管理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用地。
二、嚴格實行建筑方案審批制度。建制鎮、鄉(林區)集鎮規劃區、鄉級以上公路沿線及庫區沿岸視野范圍內的所有房屋建筑必須進行方案設計。建制鎮3層(含3層)以上單體建筑設計方案由鄉鎮人民政府初審同意后報市建設管理部門審批,鄉(林區)集鎮、建制鎮2層以下房屋建筑、鄉(林區)集鎮及村莊所有建筑的設計方案由鄉人民政府審批。新建房屋應做到立面豐富、造型美觀,格調新穎,特色鮮明。村民住宅一般以3層以下為宜,總高度控制在12米;集鎮中心區商品房開發一般以5層以下、總高度在16米以內為宜。朝向與間距滿足日照、通風和防火要求,間距一般不小于1:1.2。
三、嚴格進行施工圖設計。村鎮2層(含2層)以上的房屋建筑必須先設計后施工。鄉(林區)集鎮、村莊房屋建設可選用通用設計或標準設計。允許并支持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工程師等具有工程建設執業資格的人員以個人身份從事2層以下的農民住房設計。凡未進行施工圖設計或采用通用設計、標準設計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
四、嚴格實行開工審批制度。建制鎮規劃區內3層(含3層)以上的建設項目依照《建筑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辦理施工審批手續,在取得市建設管理部門頒發的《施工許可證》后,方可開工建設。鄉(林區)集鎮、村莊所有房屋建筑及建制鎮規劃區內2層(含2層)以下的房屋建筑,開工前須向鄉鎮人民政府提出開工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查批準發給《開工許可證》后,方可開工。
五、必須選用正規的施工隊伍。村鎮2層(含2層)以下房屋建設,可選用有房屋建筑工匠資格的個體工匠承建。3層(含3層)以上房屋建筑必須選用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隊伍承建。凡在村鎮從事房屋建設的施工隊伍,必須到市建設管理部門或受其委托的村鎮建設管理機構登記備案。凡未取得資質審查證書或者資質等級證書的,一律不得承接房建工程。市建設局按照自愿參加的原則,定期舉辦農民住房建筑工匠培訓班,對經考核符合條件的工匠個人,頒發農民工匠資格證書。
六、切實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和施工安全管理。村鎮3層以上的房屋建設項目,必須納入工程質量監督、監理、檢測。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站要主動深入到各鄉鎮辦開展工程質量監督檢測業務,實行強制性質量監督、檢測。凡未納入質量監督、檢測的`,一律不得施工。各工程建設監理機構要積極深入到鄉鎮辦開展房屋工程建設監理業務。村鎮2層(含2層)以下住宅建設質量、安全管理,由各鄉鎮辦村鎮建設服務中心派員開展技術和指導。村鎮房屋建筑工程3層以上(農村住宅除外)必須組織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工程竣工驗收由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監督實施,各鄉鎮辦社會事務辦、村鎮建設管理(服務)機構配合、參與。凡未進行竣工驗收的,一律不得交付使用,不得上市交易。房產管理部門不得發放《房屋產權證書》。
七、切實加強商品房開發管理。凡在建制鎮、鄉(林區)集鎮規劃區內從事商品房開發的,必須具備合格的開發資質,嚴禁個人開發銷售商品房。開發主體不合法,違規預(銷)售的,市房地產管理部門要依法嚴厲查處,并在媒體上曝光。
八、積極推廣技術、材料革新。村鎮建房要盡可能采用適用于本地推廣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達到堅固耐用,抗震設防、施工簡便、組合靈活、富有特色、易于調改、造價經濟、節能降耗的效果。
九、加強村鎮建設技術服務機構和管理機構建設。要加強對各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的領導和工作指導,各村鎮建設服務中心要加強正規化、規范化建設,拓寬服務中心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鼓勵服務中心設立農民住房設計室、技術咨詢室,面向農民開展有償性技術服務。組織有資格的個體工匠成立農民住房建筑施工隊,或依托有資質的施工企業成立項目部,承接農民住房建設工程,為農民辦理建房的選址審批、方案審批、圖紙設計、施工許可等相關手續。
十、加大違法違規建房的查處力度。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經常組織開展村鎮建房質量、安全大檢查活動,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對違規建房的單位和個人,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嚴厲處罰。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2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省、市一系列決策部署,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以新建改造農民新居為目標,以優化農村環境面貌為重點,積極引導農民轉變生活居住方式,建設具有現代特色、方便農民、經濟實用的新型住房;立足節約用地,加大舊村改造力度;堅持統籌協調,同步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逐步把全市農村建設改造成設施配套、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基本原則
農村實施新民居建設,遵循以下原則:
(一)農民自愿,政府引導原則。建設農村新民居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權益,不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過政策支持,市場促動,引導農民自覺自愿建設、改善居住條件,改善農村環境。
(二)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原則。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新民居建設與村莊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相結合,與“空心村”改造和集約高效利用土地相結合。村莊建設、改造既適應不同地形地貌類型、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習俗,又經濟、適用、安全、環保。
(三)改造為主,新建為輔原則。根據村莊實際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新建或改造思路,不加重農民負擔。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戶多型,避免千村一面、千戶一型,滿足不同村莊、不同收入階層群眾的實際需要。
(四)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原則。堅持先易后難、先重點區域后偏僻地區,有計劃、按步驟地穩步推進,確保農村和諧建設,穩步發展。
三、工作目標
到20xx年,力爭全市建設農村新民居示范村220個,改造舊村450個,確保15%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設改造任務。通過新民居示范村建設和舊村改造,為農民建房和村莊建設改造提供典型示范,帶動全市農村住宅建設水平的全面提高。
環省會、環縣城周邊和沿國道、沿高速公路兩側村莊是新民居建設改造重點區域,全市力爭到2012年“兩環”、“兩沿”區域村莊新民居建設改造面達到30%以上。
20xx年全市新民居建設、改造村莊180個,其中藁城、鹿泉、正定、欒城“1+4”組團縣(市)要建成一批體現現代新民居特色的示范村;其它縣(市)每縣(市)建成2—3個示范村。全市每個村莊要建成幾個體現區域特點、適應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樣板房。
四、建設改造規范
按照河北省建設廳《河北省農村民居設計導則》要求,參照燕趙新民居百套優秀設計方案,結合當地實際進行新民居建設和改造。
(一)示范村莊選擇要求
1、基礎條件。群眾熱情高,村集體經濟實力強,村情穩定,班子團結,基礎條件好。村民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決通過。
2、重點范圍。107、307、308國道、石閆公路兩側可視村莊,京石、石太高速公路兩側可視村莊,省城三環路以外可視村莊,18個縣(市)城(含礦區)駐地鎮建設規劃區以外可視村莊。
(二)樣板房選擇要求
1、農戶自愿。樣板房選擇要充分考慮不同經濟收入家庭、不同地域(地區)、不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樣板房建設的成本和標準能夠適應不同階層的實際情況。
2、符合防災減災要求。樣板房選址要避開抗震不良場地、地震活斷層影響地段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易發地段。
(三)建設改造技術要求
1、規劃布局要求。符合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布局集中緊湊,居住、出行方便,鼓勵建設二層或多層住宅樓。街坊低層建筑密度不超過35%,容積率不高于0.6;多層住宅建筑密度不超過25%,容積率不高于1.1。樣板房選址盡量利用原有宅基地進行住房的'翻建、改建,或選用村內空閑地、廢棄地。
2、院落布局要求。院落內建筑平面布局與庫房、農用車輛停放場地以及花草樹木、沼氣等布局安排合理,配置給水、排水、供電、電話、網線、有線電視等管線。功能分區明確,交通流暢便捷,潔污分開。
3、建筑設計及外觀要求。樣板房戶套面積適當,結構新穎、成本低廉,材料選配經濟,就近就地取材。住宅外觀設計美觀,符合地方區域特色,體現時代感。建筑設計水平較高,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同步應用,符合抗震要求。
4、建筑節能要求。充分考慮沼氣、太陽能、地熱、風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冬季保溫熱效高,符合抗震、節地、節能等要求,參考借鑒CL建筑體系。
5、舊民居改造要求。臨近國道和高速公路兩側住宅,平屋頂改為坡屋頂,統一選用單坡或雙坡或四坡形式,立面美化,建筑周圍綠化,坡屋頂主色調為紅色。
五、主要支持政策及確認辦法
(一)支持政策
1、實施新民居建設、改造的村莊,經申請批準后,由市金融辦協調金融機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戶給予貸款支持,市財政給予適當貸款貼息補助。
2、將新民居建設中村內街道整治、綠化、環境衛生、飲水、排污等公益事業建設內容,納入農村“一事一議”財政資金獎補范圍。
3、認真落實省財政下撥的扶持新民居建設改造專項資金,市、縣按要求予以配套,重點用于新民居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
4、新民居建設中需要繳納的基礎設施配套費、電力增容費,予以免除。
5、整村易地建設的村莊需要占用土地的,經批準可列入當年征地指標計劃。
6、列入新民居建設計劃的示范村,村民貸款建設的房屋,準予辦理房產證,由縣級政府按有關政策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7、對驗收合格的新民居建設改造示范村,根據投資規模,給予每村一定數額的獎勵補助。獎補資金納入市、縣財政預算,按照先建后補原則,根據示范村建設改造進度,逐年支持到位。
(二)確認辦法
農村新民居建設示范村按項目進行管理,實行逐級申報制,每年年初申報確定年度示范村建設計劃。符合申報條件的村莊,按下列程序申報、確認。
1、村黨支部、村委會向當地鄉鎮政府提出列為新民居建設示范村的申請,填報申請表,并提交村民大會表決同意等相關證明材料。
2、鄉鎮政府審查合格后,報縣(市)、區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實確認。確認后,由縣(市)、區規劃建設部門組織對新民居建設示范村進行規劃。
3、實施新民居建設改造的村莊,按照規劃制定具體建設方案。方案要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并通過鄉鎮政府報縣(市)、區政府審批。
4、縣(市)、區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示范村名單,統一報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備案。
5、市、縣財政貸款貼息,按照規劃建設時間和建設貸款額度,逐年分期撥付到位。
6、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各縣(市)、區農村新民居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驗收,達到規定時間、進度要求的,兌現獎補資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構。為確保新民居建設改造工作開展,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分管農村工作的領導擔任,市政府分管建設工作和分管農業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市委農工委、市建設局、市文明辦、市城鄉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市電業局、市交通局、市地震局、市金融辦、市文化局、市新聞出版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體育局、市廣播電視局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委農工委,具體負責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制定全市農村新民居建設計劃,審核安排新民居建設資金的使用,綜合協調、督導檢查全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并配合市考核辦對各縣(市)、區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進行考核等。領導小組辦公室內設綜合協調組、統計資料組、建設指導組、規劃指導組和督導檢查組,分別設在市直各有關部門。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專人專抓,確保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二)加大投入,強化支持引導。積極探索新民居建設多元投入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農村新民居建設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村新民居示范村的建設、改造和樣板戶建設。整合現有涉農部門資金,集中傾斜支持示范村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法人參與農村新民居建設改造。支持有資質的公司競爭、承包新民居建設改造工程。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廣泛進行宣傳,激發農民自主建設、改造居住條件和環境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傾力支持參與的良好氛圍。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3
一、當前村莊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編制體系問題
1、重鎮規劃,輕村莊規劃。自20xx年以來我區已陸續完成各鄉鎮的總體規劃,部分列入省、市目標的鄉鎮完成了鎮區近期建設規劃,而村莊建設規劃則在20xx年初由于村莊無序建設頻發才逐步引起重視,提上議事日程。
2、重單個村莊的建設規劃,輕村莊體系規劃。《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沒有明確規定鎮層面和村層面要解決的內容。實際編制工作往往重視的是鎮層面的問題,忽視了村莊體系規劃的問題。
3、各層位規劃的銜接不夠,村鎮規劃缺失上位指導。目前村鎮規劃一方面與上層規劃的銜接不足,另一方面村級規劃缺少上位規劃的指導,導致村莊規劃難以得到落實或存在失效現象。
4、規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弱。雖然我省出臺了《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導則》對村莊規劃編制進行了規范指導,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村莊規劃難以有效指導村莊建設而流于形式。
(二)規劃編制及實施問題
1、編制主體和實施主體不明確,規劃工作的推動困難重重。村莊規劃的實施主體應是村集體,但由于村民的認識問題,新農村規劃涉及的土地權屬、土地流轉問題難以解決,導致農民對村莊規劃的實施持懷疑態度,主體地位難以體現。
2、忽視公共參與,沒有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以往的村鎮規劃往往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編制的“見物不見人”的物質規劃,忽視了居民的主體性。規劃編制者又缺乏對農村的深入了解,規劃成果常常不被農民所了解或接受。現在雖然在規劃方案完成后要征求村委和村民兩議會的意見,但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村民對規劃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很難提出實質性的意見,導致規劃實施時問題百出。
3、規劃實施的法律支持不足。農村村民建房的一般審批程序是村民在申請住宅建設的時候,只有通過村民會議討論,經鄉級人民政府批準,并領取相關證件后才能建設。但是,該程序中并未把相應的規劃作為項目審批的依據,使村鎮規劃在實施中缺乏法律地位。而這種程序僅限于二層以下村民自建房,針對目前各村集中建設多層住宅的需求,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即便村民按規劃的要求集中建房,也不一定能取得該規劃居民點的土地使用權;農村建設項目管理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規劃實施管理體系,導致新農村規劃實施困難。
4、實施資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國村鎮各級政府在村莊建設上缺乏穩定的資金保障,大部分村莊規劃編制費用都難以籌集,更談不上規劃實施的建設費用。雖然我區一直在摸索通過土地置換、危房補助、政府扶持等辦法推進村莊建設,但資金缺口依然巨大。
5、其他問題。—是規劃年限較長,沒有突出體現農村規劃的特點和發展需要;二是編制基礎條件缺乏,缺少規劃編制時需要的地形圖等基礎條件,規劃編制難以開展;三是規劃編制單位資質不嚴,編制成果缺乏靈活性和強制性的統—,編制質量不高,難以實施。
二、解決方案及對策
(一)完善村莊規劃編制的措施和建議
1、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村鎮規劃的.作用
編制好村莊規劃,必須從現實發展要求出發,實現村莊規劃的五個轉變。首先在規劃特征上,從以村莊居民點規劃為主轉向“點規劃”(即鎮、鄉、村)與“面規劃”(即相應的行政轄區)并重;第二在規劃宗旨上,從構建小城鎮增長極轉向構建協調發展的城鄉組織體系;第三在強調重點上,從只重視小城鎮主體———鎮區轉向小城鎮整個區域,特別是區域內一些具有明顯帶動效應的中心村,應優先發展;第四在規劃結果上從鎮區農村被動發展轉向城鄉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第五在規劃導向上,從目標導向轉為問題導向,從農民急需解決的問題出發,發展生產,方便生活。
2、明確規劃的層次,構建系統的規劃編制體系
村鎮規劃同樣需要堅持體系化的基本原理,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規劃編制體系和程序。按照行政建制將村鎮規劃體系分為縣(市)域村鎮體系規劃,鎮、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三個層次。特大型建制鎮規劃參考城市規劃編制要求,其他建制鎮(5萬人以下)按照鎮規劃標準執行。鄉規劃包括鄉域總體規劃和鄉政府駐地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包括村域發展規劃和村莊整治建設規劃,具體可按照我省頒布的《村莊建設規劃導則》和《村莊建設規劃說明書及圖紙建議格式》進行編制。
3、重視差異性影響因素,加強分類指導
根據規劃對象在人口規模、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特點,劃分規劃對象類型,采取不同的規劃編制標準。
目前主要由以下三類村莊,第一類是城鎮化整理型村莊,是指位于城鎮化建設控制區的村莊類型,具體到我區這類村莊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已經納入城市規劃范圍,成為名符其實的城中村、城邊村,這些村不再編制村莊規劃,全部按照城市規劃要求實施。
第二類是遷建型村莊,是指生存條件十分惡劣與區域生態限建要素有矛盾需搬遷的村莊。目前我區部分分布在煤礦采空區、地質災害多發區的行政村及為數不少比較偏遠交通不便的的空心村已經不再適合也沒有人愿意居住。在鄉鎮一級的村莊體系規劃中這些村莊應該定性為遷建型村莊,結合農村城鎮化布局或遷或并,統一規劃。
第三類是保留發展型村莊,是指上述兩類村莊以外的村莊。該類村莊類型中,屬于“城鎮化地區”的村莊,其村莊規劃的重點是控制由城鎮化引起的建設用地蔓延,注重對城鄉產業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村莊規劃應該做到規劃的全覆蓋;對于“非城鎮化地區”的村莊規劃,以鄉駐地和中心村輻射廣大農村,合理布局村莊體系和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村莊規劃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降低標準和要求,并維持鄉、村的地域特色。
4、注重鄉村居民參與規劃編制
提供切實的參與渠道和途徑,切實履行村鎮規劃從編制、實施、管理全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和群眾監督,規劃草案階段、成果報批之前都必須在規劃涉及區域進行一定時限的公示,廣泛聽取農村集體組織和廣大農民的意見和建議,對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要吸納到規劃方案中,切實保證群眾對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申訴權。在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活躍的地區,規劃編制人員應該鼓勵農民積極參與規劃的編制,使規劃真正具有引導性和可行性。
5、尊重地方歷史文化和傳統
目前,我國鄉村建設片面追求城市化景觀,造成傳統鄉土文化和景觀的消失。在今后的村莊規劃中要改變目前鄉村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城市化現象,保護鄉村景觀的完整性和田園文化特色,正確引導鄉村的建設與發展,塑造生態平衡的鄉村環境,實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合理規劃,改善居住環境
1、完善社區綠化設計
綠化的環境對村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益處。農村社區的綠化的主要是為村民提供良好地生態壞境。所以,在綠化布置時,要為村民活動與休息留有適當的場地,以免因為沒有合理劃分場地致使綠地遭受踐踏破壞。社區可以做一些小型雕塑、水池、花壇、休息椅等景觀小品,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搭建一些花架、休息亭等,還可在村莊的街道兩邊種植樹木及設置綠化帶,讓居民擁有更好的綠色環境,享受健康的生活。
2、合理布局社區建筑及設施
首先合理安排住宅布局。村莊的規劃應結合地區實際,研究地區特色,隨坡就勢體現坡的特色,靠水就發展水的優勢,對房屋布局散亂做出村莊詳細建設規劃,拆除危房及破舊的房屋,合理安排住宅布局,統一住宅朝向,規范附屬用房,節約集約用地,優化村莊的居住環境,按照功能劃分區域。
第二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必須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垃圾亂堆亂放問題,可在村內定點設置垃圾收集點,派專人送至垃圾中轉站。設置整齊干凈的雜物房及牲畜欄,這樣既可做到不占地且不影響村莊環境。供水可通過水塔集中供水,干凈清潔的水可通過自來水管流入每家每戶。排水通過管道的方式進行排放,設置污水處理池,將污水集中到污水池進行處理后排放。條件好的村莊應考慮集中供熱、供氣,電力電信在村莊內做到埋管入地。
第三、對于村莊的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一切為居民服務,滿足農民對生活、休閑、娛樂的需求,在布局上合理劃分出住宅區、商業區、休閑娛樂廣場、文化室、綠化帶。合理設計道路交通,改善通行條件,配備消防設施,消除安全隱患,創造一個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安全舒適、文明高雅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農村住宅區。
結束語
在我國農村現狀的影響下,新農村建設中推進村莊整治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很多,但是隨著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村莊整治工作必將掀開嶄新的一頁,村民生活水平必然得到更大的提高,村莊規劃意義重大。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4
一、工作進展及成效
我們主要在五個體系方面建立規劃管理模式,即鄉村規劃法規體系、鄉村規劃管理人才體系、鄉村規劃編制審批體系、鄉村規劃實施體系、鄉村規劃實施監督檢查體系。鄉村規劃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市鄉村規劃管理辦法》已經完成初稿,《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農村新民居建設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此外,我局投入10余萬元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正在共同組織編制《村莊規劃和民居設計導則》。規劃編制體系不斷健全,豐潤示范點共有22個鄉鎮、527個村莊需要編制規劃,目前資金投入合計600萬元,已經編制完成7個鄉鎮的總體規劃、8個鄉鎮正進行規劃編制,其余鄉鎮正在進行地形圖測量;已經編制完成村莊規劃22個,253個村莊正在進行規劃編制,其余村莊正進行地形圖測量,資金投入累計約300萬元。豐潤區各鄉鎮全部成立了以書記或鎮長為主任的.規劃委員會,并下設規劃辦公室,承擔轄區內的規劃管理工作,目前共初審規劃意見100件、選址意見書3件、審批建設方案7件、出具規劃設計條件10件、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21件、辦理用地規劃許可證6件。此外,遷安示范點18個鄉鎮中已經有13個完成了規劃成果編制工作;灤縣響嘡鎮投入資金30余萬元已經編制完成了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平鄭莊子鎮和越河鎮已經和規劃設計單位簽訂協議,投入40萬元開始編制鎮總體規劃。
此外,規劃人才體系已經初步擬定培訓工作計劃,擬在今年小規模培訓的基礎上,明年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大規模的培訓。規劃實施和實施監督檢查體系正在健全。
通過規劃立法和示范點的試驗示范,增強了廣大領導干部和群眾的規劃意識,具有*特色的鄉村規劃管理體系已經開始建立,有力的推進我我市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下步工作計劃
一是把示范項目按照實施方案抓緊落實,盡快完成。
二是建立定期督促檢查制度。
三是實行局主要領導及時協調、調度制度,對項目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溝通,盡快解決,確保進度。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鄉村規劃管理機構設置不健全、人員短缺問題和人員培訓、規劃編制所需要的資金需要進一步落實。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5
為積極探索富裕起來的農村搞好新農村建設的方法和途徑,我們走訪了一些鎮(街道)和村,總結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全面開展新一輪新農村建設提出了一些設想,現匯報如下:
一、現狀與基礎
隨著我縣經濟的發展,以鎮辦村辦企業等工業建設和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為起點,我縣村鎮建設蓬勃發展。部分村依托于村級經濟的發展,對村莊建設有較大的投入,在有關部門和鎮(街道)的引導和培育下,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境衛生和居住條件有所改善,從而涌現出一批不同類型、不同特色、不同層面的新農村先進村、示范村。同時由于村莊分布散,人口規模小,村莊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與建設現代化農村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1、大部分村莊完成規劃編制,但村莊規劃難以跨越行政界線。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展開,規劃工作也相應開展,85-86年和95-96年,全縣絕大部分的村莊都編制了規劃,只有山區、海途等邊遠分散、規模小的村莊因經濟實力沒有做規劃。之后,一些中心村和新農村示范村規劃編制了內容和深度較廣的規劃。通過這些規劃的編制,鎮、村兩級對規劃的認識逐步有了提高。然而這些規劃基本上是按行政村編制,沒有從村莊地域上去整體考慮有關設施的關聯和共享,一些在地域上唇齒相依的村莊由于行政村不同而不能編制一個完整、系統的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難以合理布局。
2、村莊基礎設施基本配套,但配套標準不高。根據村莊的經濟實力和村民的愿望,全縣大部分村莊都配套了入村道路、自來水、電力、電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除了個別示范村外,村莊基礎設施只能滿足村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而未能達到現代化配套的要求。
3、住宅居住面積增大,但建筑缺乏特色。富裕起來的農民,首先想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全縣在85年、95年前后掀起了兩次建房熱潮,村民過分注重追求房屋面積的增大,2001年年底達到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29.1平方米;部分村民對房屋高度相互攀比,一些“高大空”的房子因此而生。由于忽視居住功能的改善和建筑特色創造,建筑色彩挑選也隨心所欲,從而造成空間資源的浪費和視覺的污染。
4、建設投入逐年增大,但建設模式單一。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村鎮建設。1998年以來,村莊建設投入已達2.5億元資金,然而這些幾乎都是村民個人建房自行組織建設的投資,或村委依托村級經濟力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村莊建設資金渠道狹窄,建設模式單一。
二、思路與對策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中,新農村建設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如何來烘托以縣城建設為中心的城市化,是一項系統、龐大的工程,任務比較艱巨,意義深遠。我們認為要從規劃入手,編制出高質量的規劃,通過搞點做樣,以點帶面,引導新農村向現代化目標邁進。在具體工作中,要樹立一個理念,試行兩項改革,推行三種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新時期新農村規劃建設管理方式,開創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一)樹立“經營村莊”的理念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村莊是一種資本,這種資本由存量資本與增量資本組成。既然是資本,從理論上說就可經營。從城市化發展模式來看,經營村莊是必然的。分析城市化的演進規律,我縣經濟社會正在跨越式發展,城市化高速推進,需要走集聚發展的`路子。村莊要提升一個層次,除了適當地外延發展,更重要的是合理組合原有的村莊,實行拆舊建新,盤活存量,吸納增量,實現村莊資產的增值、盈利。從村民生活環境需求來看,經營村莊是必須的。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農民獲得了許多賺錢的機會,富裕起來的老百姓已從收入求富發展到生活求樂,環境求美,改善居住條件有很大的實現性,然而村莊的整體居住環境需要經營村莊來推動,通過合理的經營,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具體可以從三個層面來展開:
宏觀層面,把整個村莊作為一個單體來經營。有些村莊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區域優勢越來越顯現,如“城中村”、“景中村”等,這就要求我們把區位較好的村莊通過整體搬遷與置換,易地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的現代化村莊,轉換出來的土地向市場供應,所取得的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如“新未莊”),或原地改造,建設高容量的現代化城市居住形態,如柯橋街道立新村等三個“城中村”改造。
中觀層面,村莊的周邊區域及配套資源也經營。這一點特別是城郊村、有產業特色和旅游資源的村莊,可以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為風景區做好三產服務,開辟專業市場。
微觀層面,把村莊相關的組織要素進行經營。一是經營土地這一最基本、最主要的要素資本。首先把存量土地整理出來,把一些閑置地和“空心村”土地利用起來,用于村民建新房;其次土地供應實行市場化運作,對土地進行公開拍賣,按土地的區位價值供給村民建房。二是經營房子這一要素資本。有些村有大量的破廠房、閑置房和設置地,如果村里進行統一收購、統一改造,統一建設,把房子出租,村級經濟收入來源就寬了。三是經營公共基礎設施。路、橋等設施,通過冠名權、燈箱廣告的使用均可作為資源經營。
(二)試行規劃和供地兩項改革
首先是分層面組織村莊規劃編制。我縣村莊布局分散,規模較小,村莊發展很不平衡,東南片與西北片區域之間、鎮域內村與村之間的村級經濟、村莊建設現狀和發展趨勢都不平衡,無論規劃和建設實行一刀切都不現實。因地制宜,根據村莊規劃編制的不同要求定位,這是現實的選擇,也是廣大鎮村的要求。第一層面是新農村示范村或經濟富裕的中心村,其村莊規劃編制的內容、深度符合城鎮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要求,配置設施根據人口規模配齊,標準提高,局部中心區塊根據建設需要可以進行村莊設計。第二層面是中心村,其規劃編制內容、深度符合村莊建設規劃要求。第三層面是村級經濟較薄弱的村,村莊規劃編制要引入控制性規劃這個方法,以道路框架為主體,布局村莊不同的用地區塊,規定一些技術性指標。以上三種方式只是編制規劃的不同技術要求,但村莊規劃編制總體要求是在各鎮村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按集聚發展原則,遷村下山、大村并小村的方向開展規劃編制。
其次是住宅供地方式的改革,實行“一房兩制”。按照目前的土地政策,現有的農民身份的村民有權享受宅基地劃撥政策,但受到戶型人口的限制,不能滿足村民的實際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村民對居住標準、居住功能和環境設施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把城市的住宅開發觀念引入到農村住宅的開發,結合現有的宅基地政策,實行“一房兩制”,即一幢房子的土地供應有兩種政策,一是戶型標準內按宅基地供地,二是戶型標準外按出讓地供地,而且根據出讓地的規模,設置梯度等級,按梯度的等級確定不同的價格系數,也就是土地超戶型標準越多,土地單位價越高,這樣既可以滿足村民的需求,又用價格杠桿控制大規模用地。無論是宅基地還是出讓地,都要按地塊的區塊不同而確定不同的底價,村民可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相應的區塊。
(三)推行三種不同的建房模式
目前的個人建房實行的是分散建設模式,一則使基礎設施難以統一配套,二則使住宅建筑風格、建筑色彩混亂,形成視覺上的“臟亂差”。城市統一規劃,按一定規模統一開發住宅建設的模式和農村統一開發住宅的經驗告訴我們,農村住宅要成小區規模建設,要進行統一管理,才能達到我們想要求的風格協調,富有特色。當然,建設模式的改革需要根據不同區域和村民的規劃建設意識,推行不同的模式。
1、城鎮建成區內,實行統建分購模式。這種模式依托于城鎮建設的高標準要求。村委根據城鎮規劃,設計若干住宅套型方案,征求購房戶的意見后確定建設方案,由村委成立開發公司組織建設,基礎設施統一配套,房子建成后,村民可向開發公司購買。建設資金籌措可采用房產開發模式,一部分由需購房的村民預墊部分資金,村級經濟支付一部分,向銀行貸款一部分。
2、城鎮規劃建成區內,推行統管聯建模式。村委根據村民建房的需求,劃定一個區塊規劃設計,設計總體布局和若干住宅套型方案,向建房戶進行調查,確定方案后正式公布,由建房戶按戶進行有關建房手續的審批,房子建設由村民委托村委組織統一聯建,村委組織施工隊伍,組織施工管理。建設資金按建設工期分階段向建房戶收取,資金安排需向建房戶公示。
3、城鎮規劃區內,推行統管分建模式。根據村莊規劃,村委向村民提供住宅套型,根據建房戶的選擇,由村委認定方案,并規定建筑材料和外墻色彩;有關建房手續由各建房戶自行審批;施工隊伍由建房戶自行選定,但需經村委資質認定,施工管理由村委統一組織,并建立竣工驗收小組對房子進行驗收。
這三種模式,我們設想主要是規劃區內的新建住宅中推行,規劃區外的新農村、中心村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模式進行建設。
至于舊村改造,目前往往是實行零星改造,既能滿足村民的實際需求,又可以避免大規模改造帶來的麻煩,可實踐告誡我們,舊村零星改造,房屋建筑周期更新參差不齊,配套設施難以統一改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舊村的環境問題。舊村改造,要按規劃分地塊進行統一改造,建設方式可按上述三種模式進行。個別困難戶,可以調劑其他區塊內的舊房,村委由經濟實力可以公開補助。
(四)要加強村莊環境管理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6
當前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速度是世界同期城鎮化平均速度的兩倍左右,預計這一快速發展態勢將持續到20xx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按照健康城鎮化的發展目標,隨著每年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城鎮建設用地規模不斷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應相應減少[1]。由于我國農村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大大高于城市,因此從理論上講,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與城市的建設用地總量應該呈下降態勢[2]。然而,權威的統計數據顯示,20xx~20xx年,中國的農村總人口從78241萬人減少到73742萬人(依據戶籍統計資料,包含居住在城鎮的農村人口),村莊建設用地總量沒有相應減少,反而從20xx年的1 636萬hm2增加到20xx年1 653萬hm2。現階段村莊規模調控受到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土地利用規劃對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村莊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制約[3,4],依據不同目標所確定的村莊規模在實施層面尚存在難以協調的矛盾。本研究擬分析村莊規模調控的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間的制約關系,并提出多目標約束下村莊規模調控對策建議。
1、村莊規模調控面臨的主要問題
1.1、村莊用地規模持續增長與城鎮化進程的矛盾
按照城鎮化發展的一般規律,伴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和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的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應出現減少的趨勢。而實際上,由于農村人口市民化速度遠遠滯后于城鎮化速度,村鎮規劃所預測的'農村建設對土地需求大于健康城鎮化的期望值,導致了村莊用地規模和城鎮用地規模同步持續增長,村莊建設規模縮減的調控目標難以實現[5]。
1.2、村鎮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難以銜接
現行的村鎮規劃確定建設用地規模的方法是在國家或地方規定的人均用地指標范圍內,以現狀人均用地指標為基準,結合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來確定的,是以需求為出發點確定村莊規模控制目標。而土地利用規劃是從耕地保護的目標出發,根據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總體保護要求,自上而下逐級分配建設用地增長指標,而且指標分配優先用于滿足大中型城市建設用地增長的需要。由于現階段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嚴重滯后,還存在大量城市—農村兩棲人口群體,因此村莊用地規模增長的需求不可避免地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產生矛盾。
1.3、村莊建設用地指標調整難以實施
現階段農村居民點人均用地指標過大,村莊和集鎮土地浪費和閑置的現象非常普遍。村鎮規劃雖然對人均建設用地標準依照國家和地方標準進行了控制和調整,但村鎮建設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現階段村莊和集鎮住宅更新以農戶自行建設為主,再加上受建設現狀的限制,實際上通過對原有村莊的更新改造實現指標的調整需要經歷長期的過程[6]。而村鎮規劃方案缺少對這一過程設計可操作的實施步驟和控制方法,導致規劃難以實施,實際建設偏離規劃目標。
2、村莊規模調控的主要影響因素
2.1、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
隨著城鎮化過程的推進,區域生產力布局不斷進行調整,與之相伴的是區域城鎮體系和村鎮體系的調整和優化過程。村莊發展規模調控目標應該與區域空間布局調整規劃保持一致,根據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和鎮域村鎮體系規劃所確定的重點建設、逐步縮并、維持原狀等不同類型的村莊,以及等級規模體系、職能體系和空間布局優化方案,確定規劃期內村莊規模調控的總體目標。
2.2、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建設用地減量指標
土地利用規劃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在快速城鎮化背景下,政府實施了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平衡政策,即城市建設用地增加必須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因此,土地利用規劃根據此項原則所確定的建設用地減量指標將根據土地利用規劃的指標分配辦法在鄉(鎮)域進行分配,并作為村莊規模調控的基本約束條件。
2.3、村莊建設現狀與未來發展需求
村鎮規劃對未來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一般按人均用地定額指標法,計算公式為:Z=C×J/10 000,式中,Z表示規劃目標年村鎮建設用地面積(hm2);C表示規劃目標年村鎮人口數量(人);J表示城鎮人均用地定額指標(m2/人)。由于現階段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嚴重滯后于城鎮化發展速度,村莊人口數量難以實現理想的健康城鎮化狀態下大規模的轉移和縮減,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的減少只能依賴對人均用地指標的縮減。按照現行的《城鄉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人均用地指標的縮減幅度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從村莊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來看,尚存在著對建設用地縮減的阻力,而這一阻力也成為村莊規模調控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3、各影響因素的相互制約關系解析
3.1、城鎮化發展目標對村莊人口發展規模的制約
城鎮化發展目標對村莊人口規模調控主要通過制定省域、縣域和鄉(鎮)域城鎮體系規劃,逐級控制并落實區域城鄉居民點布局調整目標,在區域層面統籌調整城鄉居民點等級規模體系。鄉(鎮)域城鎮體系規劃向上承接省域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向下對鄉(鎮)域居民點空間布局調整進行統籌規劃和安排,并作為村莊人口規模控制的基本依據。村莊建設用地需求量預測采用人均用地定額指標法,因此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通過人口指標制約村莊建設用地需求預測量。區域城鎮化發展目標對村莊人口規模的制約關系如圖1所示。
3.2、土地利用規劃控制目標對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的制約
土地利用規劃通過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從而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保護目標。農村居民點依靠空心村整治、遷村并點等挖潛形式實現用地的集約化利用和規模縮減,并與城鎮建設用地增量掛鉤,從而保障城市建設、區域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的增量指標。因此土地利用規劃通過制定耕地增量、建設用地減量等指標對村莊建設用地規模調控起到制約作用。
3.3、村莊發展需求對村莊規模調控的制約
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村莊戶籍人口難以實現理想狀態下的快速縮減,因此用人均用地定額指標法預測的村莊建設用地需求量與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村莊建設用地控制指標之間一般會有一定的差距,兩者的平衡需要通過對人均用地指標的調整來實現。在村莊建設現狀的基礎上對人均用地指標進行調整,需要通過遷村并點、空心村治理、新村建設等手段,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度來實現村莊建設用地需求與供給的平衡。
4、村莊用地規模調控對策建議
4.1、實現多目標的對接和平衡
在區域城鎮化統籌發展目標、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建設用地減量指標、村莊建設現狀與未來發展需求等多目標約束之下,村莊人口規模和建設用地規模相互對接并取得平衡發展是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基于以上各影響因素的相互制約關系分析,構建如下多目標平衡模型(圖2)。
4.2、以完善的實施方案作支撐
一般來說,根據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村莊用地控制規模與村莊人口發展對用地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如果沒有完善的方案作支撐,村莊規模調控顯然在實施層面上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借鑒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關于城鄉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的思想方法,通過劃定村鎮現狀建設邊界、規模控制邊界和擴展邊界,實現村鎮規劃人均用地指標調整與土地利用規劃用地控制目標的彈性對接。如圖3所示,規模控制邊界范圍內為允許建設區,現狀邊界與規模控制邊界范圍之間為規模縮減調控區域,擴展邊界范圍內為限制建設區(設定條件、彈性過渡),擴展邊界之外為禁止建設區。
鄉村居民點格局存在布局散亂、占地超標、大量閑置等一系列問題,對耕地保護造成了極大壓力。科學地調控村莊發展規模對緩解城鎮建設用地需求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推動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應該以土地利用規劃所確定的用地規模作為調控目標,制定村莊人均建設用地調整指標,結合村莊人口發展對用地的需求,通過遷村并點、空心村整治等技術手段提高村莊建設的集約度,并制定完善的村莊用地規模調整彈性分步實施方案。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通用7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準確把握和積極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統籌城鄉發展,貫徹“產業富村、科技興村、生態建村、人才強村、民主治村”的理念,力爭用三年時間將我區村莊建設成為“經濟發展、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協調、社會穩定、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基本原則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結合xx區農業發展規劃,系統規劃我區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改造方案,做到村莊改造與區域整體規劃相結合,產業發展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結合,管理理念與現代產業經營理念相結合,全面提高x區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充分聽取農民意見,尊重農民和農村的風俗習慣,保證規劃切合實際,符合民意。堅持改造與保護并舉,重在保護與修繕。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做到風貌各異、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多姿多彩。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對不同區位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村莊,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在改造中,要以農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強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級公益事業為前提,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同時,必須考慮區、鎮財政和村級集體經濟的實力,量力而行,控制標準,節約土地和投資,講究實效,不大拆大建,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
(三)政府引導,農民自愿
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作用與農民主體地位、政府引導扶持與農民積極參與的關系。發揮好政府的組織、引導、協調和服務功能,調動好農民的積極性,發揮好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二者的有效互動。要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決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出資出勞為前提,政府給予獎勵補助,使政府投入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出資出勞相結合,共同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努力形成“農民家園農民建”、“建家園、愛家園”的良好氛圍。
(四)突出重點,兼顧全面
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突出改造重點,做到統籌兼顧。村莊改造要與基本農田劃定、土地整理復墾、違法搭建整治、“清潔家園”建設及設施糧田、設施菜田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為發展休閑旅游農業打好基礎,夯實產業基礎,發揮特色優勢,在認真總結后全面推開。
(五)規范管理,陽光操作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管理項目,確保籌資籌勞方案的制定、村民議事過程、政府獎補項目的申請、資金和勞務使用管理公開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群眾監督。
三、x區村莊改造的條件、內容和要求
(一)條件和重點
1、實施改造的村莊,原則上應同時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一是屬區城鄉規劃體系中確定保留的中心村或規劃保留的農村居住點;
二是農民居住相對集中,一般不少于50戶;
三是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農民有參與改造的愿望,能自覺配合工程建設;
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群眾中有威信,組織動員和協調能力較強,管理民主,自覺接受村民監督。
2、重點改造的村莊為符合以上規定條件并列入市計劃改造范圍的村莊。
(二)要求與內容
1、重點村莊改造(列入市計劃改造范圍)的總體要求是“公建配套齊全、生態環境優美、民宅村容整潔、農村特色濃郁、居家安全文明”;一般村莊改造(列入區計劃改造范圍)的總體要求是“自然、整潔、舒適、安全”。
2、村莊改造的主要內容:包括村內道路及橋梁改修建、村內河道清淤整理、村內污水治理、村公用公共設施完善、村莊綠化景觀建設、民宅房屋墻體外立面整修、宅前屋后環境改造等。
3、村莊改造的具體標準要求:
(1)村內道路改造:道路改建要節約用地與投資,按村交通需求確定道路寬度。一般自然村落的主要道路,有條件的可實施道路綠化、設置路燈。村內主干道、通往自然村和進農戶的路要硬化。
(2)村內橋梁修繕和改造:相關橋梁應按道路寬度及負載要求實施同步改擴建,現有無法滿足通行負載要求、存在安全隱患的危橋應全部實施改造;對橋面、接坡、護欄破損的.橋梁應按規定要求進行修繕。
(3)村內河道疏浚:基本消除河道黑臭淤積,疏通水系;清理河岸垃圾,加固岸坡;清除岸邊違章建筑和河道阻水物;岸旁基本覆綠,根據河道實際可修建生態岸坡、河岸邊設置護欄和親水平臺等。
(4)墻體外立面整修:對于破舊房屋的外立面,按規劃方案及多數村民意見實施修繕粉刷;村主要道路和景觀附近的建筑物可實施一定的美化處理。
(5)宅前屋后環境整治: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違章建筑、構筑物及其他設施;整理破敗空心房、空閑宅基地和其他空閑地;清除民宅前后亂搭亂堆雜物。
(6)生活垃圾處理:配置垃圾箱和垃圾運送設備,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運率達到100%;引導實施垃圾分類收集、促進農戶使用有機肥、探索有機垃圾資源化途徑。
(7)生活供水設施改造:自然村落的現有供水管網破舊或口徑過小、供水水壓不足的,可按村莊建設規劃要求對供水管網實施標準化改造;在供水質量達標的前提下,可采取局部調整、改造的辦法給予解決。
(8)生活污水處理:村莊雨、污水完成分流,有條件的村莊應促進雨水循環利用;農戶生活污水進入化糞池,再通過新設管道進行集中收集處理。有條件的可實施污水納管工程,納入城鎮污水管網;暫不具備條件納管的,可采用區自然村落改造試點單位經驗處理達標。
(9)村內綠化:在村莊道路和河道兩旁、民宅及單位前后的空地中,保留原有樹木,并利用體現農村自然氣息的經濟作物和本土植被實施因地制宜的綠化,做到村莊及房前屋后無空地荒地。
(10)農宅改廁:配合污水納管工程糞便排入化糞池,通過新設管道進行污水的集中收集處理。
(11)村內照明裝置:根據村內道路和河道兩旁實際,因地制宜設置路燈。
(12)其它:在改造過程中,經確定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物與構筑物應嚴格加以保護,破損的按原貌整修恢復;村莊內的古樹名木不得砍伐;林地、濕地、水面等不得隨意填挖更改。
四、x區實施村莊改造的措施和資金的籌措
(一)措施
1、建立工作小組。成立由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區委政研室、區農綠局、區財政局、區發改委、區規劃局、區建管局、區房地局、區水務局等部門分管領導和浦江鎮、馬橋鎮、華漕鎮等行政負責人參加的區村莊改造工作小組;鎮成立由鎮行政負責人任組長的鎮村莊改造工作小組。
2、落實工作職責。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區委政研室負責村莊改造的組織協調;區農綠局負責村莊改造的方案上報及環境綠化;區財政局負責村莊改造的資金安排、使用與監督管理;區發改委負責村莊改造的項目立項審批管理;區規劃局負責村莊改造的規劃與設計指導;區建管局負責改造區域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區房地局負責改造區域的用地管理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區水務局負責改造區域的村宅河道整治。浦江鎮、馬橋鎮、華漕鎮等鎮村莊改造工作小組負責編制和組織實施本鎮的村莊改造方案。
3、加強組織領導。要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制。區相關職能部門要盡職盡責,努力形成工作合力;鎮政府是實施村莊改造的第一責任人,要制訂好村莊改造的方案和實施計劃,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一起積極引導村民充分行使民利,鼓勵開展村莊改造工作。鎮、村要按有關規定辦理項目手續,認真組織項目實施,確保村莊改造工作健康有序進行。村莊改造方案及項目計劃須經區村莊改造工作小組審核,報區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4、建立監管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建立工作公示制度,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建立資金運用監督管理機制,及時公開財務收支狀況,接受社會和農民的監督;對違規操作、截留挪用資金的行為,要責令糾正,追回資金,并按照規定,追究相關當事人的責任。要匯總相關資料,建立檔案,規范管理。
5、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部門協調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堅持階段性集中改造與日常性管理相結合,建立健全全體村民共同保護環境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形成農民自我管理的長效機制,鞏固和發展改造成果。
6、工作步驟和要求。
(1)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區工作小組開展調研,制定“x區村莊改造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20xx年5月~6月)
(2)工作方案的制訂。各鎮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制訂20xx年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改造方案和工作計劃。改造方案應詳細說明改造項目、建設標準、投資預算等(基本達到可實施操作的深度);工作計劃包括基本情況(戶數、人數及年齡結構、現狀條件等)、改造項目、資金預算和來源、時間進度和有關建議等。(20xx年6月~7月)
(3)工作方案的修訂。各鎮在完成工作方案編制后,報區村莊改造工作小組討論,對工作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20xx年7月~8月)
(4)工作方案的審批。工作方案經區村莊改造工作小組審核,并報區政府批準后,由各鎮和區府相關部門按照工作職責組織實施。鎮工作小組根據方案編制項目概算后報送區工作小組評審和核定;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施工圖及預算書,報區工作小組備案。(20xx年8月)
(5)項目的實施。項目由各鎮按20xx年政府采購目錄組織實施,凡屬集中采購項目,統一進入區政府采購平臺操作。其余項目,各鎮要引入競爭機制,自行招標(即不進入區招投標交易平臺),以行政村為標段,按規范程序選擇施工單位,邀請三家以上施工單位競標。自行招標必須貫徹招投標四要素,即組建招標工作小組和評標工作小組、制作規范招標文件和評標辦法、組織投標單位現場踏勘、選擇價廉質優的投標單位中標,確保招標公開、公平、公正。鎮村要與施工單位簽訂書面施工合同,明確承、發雙方權利和義務。施工期間,要按規定委托施工監理和造價咨詢機構現場監督,做好施工監理,確保質量,控制造價。(20xx年9月~11月)
(6)項目的驗收。按照村莊改造工作進度,由區、鎮村莊改造工作小組分別組織階段性檢查,對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及時研究解決。村莊改造工作結束后,進行項目竣工驗收和評估總結(各鎮要委托有資質的審價單位予以審價),由鎮工作小組先行檢查和預驗收,并向區工作小組提出驗收申請。區工作小組受理后,將組織區府相關部門進行檢查和驗收(屬重點改造的村莊,由區工作小組向市村莊改造工作小組提出驗收申請)。在各級驗收中,凡不合格的單位和項目,都要及時進行整改。(20xx年11月底前完成改造工作、12月上中旬區預驗收、12月下旬市驗收)
(二)資金的籌措與撥付
1、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出資出勞。在村民房前屋后環境整理、拆除違章建筑、鋪設進宅路、改廁改灶和庭院綠化等方面都要體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主體作用,以出資出勞為前提,政府給予獎勵補助。
2、鎮政府加大投入。有條件的鎮要加大對村莊改造資金投入的力度。
3、實行財政獎補政策。村莊改造實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村莊改造的建設標準為2萬元/戶(其中還包括項目改造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監理和審價等費用),其中市、區財政獎補70%,鎮承擔20%,村承擔10%(主要以出勞出工體現)。獎補資金在項目開工后分三次下撥,即項目開工支付1/3,項目完工支付1/3,出具審價報告后支付1/3。村莊改造中如出現超支情況,超支部分由各鎮統籌自負。凡列入城鄉統籌項目,按區、鎮分擔比例列入區重大項目投資計劃。
4、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資金投向,重點對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農村公共事業加大投入。村莊改造中涉及的村主要道路、危橋改造、供水與生活污水處理等項目,由區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工作方案并優先納入年度專項補貼建設計劃。項目由區發改委立項審批,資金按區相關職能部門同類項目原負擔比例區、鎮分級承擔。項目按規定進行政府采購。區級資金可按工程進度撥付至80%,待出具審價報告后再支付余款。審價單位由區財政局、區招管辦按規定排序確定。
本實施意見由區委政策研究室負責解釋。
【村莊規劃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村莊規劃|《村莊》閱讀答案09-21
村莊規劃方案06-28
村莊規劃方案05-29
健康村莊規劃方案12-09
村莊建設規劃方案06-25
村莊規劃調研報告04-29
健康村莊建設規劃方案05-12
健康村莊規劃方案10篇12-09
健康村莊規劃方案(10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