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歡迎大家分享。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1
根據全省“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的新農村建設精神,緊緊圍繞“奮力躋身全省發展第一方陣,早日把玉山建成全省經濟強縣和全國旅游名城”的宏偉目標,為扎實推進20xx年度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躋身全省先進行列,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大力推進以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形成新機制、創建好班子“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按照“農村面貌更新,人民生活更殷實”和“村點即是景點”的要求,以村點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村莊整治建設為切入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著力點,以和諧新社區建設為落腳點,大力推進村落連片規模整治,以大村莊為中心,聯動周邊自然村落,實行整體規劃、集中布點、一體建設,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務輻射力和發展帶動力;緊密結合城鎮化建設目標,扎實推進村鎮聯動,逐步實行整村、整鄉全域規劃、一體布局、分步整治建設;有效實施基礎村點建設,堅持規劃先行,落實“一戶一宅”舉措,著力推進以改水、改廁、改房為重心的“六改四普及”,妥善、合理地引導農民規范建房。
按照村鎮聯動、村落連片和基礎村莊“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模式,突出工作重點,著力打造“三區四線”。彰顯“三區”新村特色,著力將景區新村作為景點來建,將庫區新村打造成生態漁村,將郊區新村建設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整合利用“四線”資源,著力加強高速公路、國省道、旅游公路和鐵路沿線的村點建設。同時,在村點建設工作中要突出四個方面:
(一)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堅持以科技為支撐、以專業合作為紐帶、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依靠能人帶動,形成一大批涵蓋一、二、三產業的“城郊休閑農莊型、景區旅游服務型、特色產業提升型、邊界商貿帶動型、民俗文化開發型”的一村一品專業村、特色村和精品村。突出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建設,注重發展具有地域文化、人文傳統、農家生活、綠色餐飲的一村一品項目,加快發展古村落、古民居參觀游覽和農家樂等第三產業;以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為依托,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地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大力發展農村生產生活資料連鎖超市等服務業,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進一步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實施農家樂、文化科普和優質果苗“三進村點”工程,努力提升村點建設水平。力爭60%以上的新農村建設點形成一村一品產業,使點上農民增收走在全縣前列。
(二)突出加強村鎮聯動整治建設。認真謀劃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村莊和農村人口的“進、退、去、留”,逐步實行整村、整鄉全域規劃、一體布局、分步整治建設。把鄉鎮集鎮及所在地和周邊村莊作為一個整體,科學規劃空間布局、建設用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銜接整合各類資源要素,突出改善環境、完善設施、培育產業、繁榮市場、增強功能、加強服務六個環節,逐步實現道路硬化、飲水凈化、衛生潔化、街坊美化、環境綠化、產業強化、商貿繁化、服務優化、管理細化、生活現代化“十化”目標。
(三)扎實開展村落連片和基礎村點整治建設。繼續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綠一處理”要求,整治建設好30-50戶基礎村、100戶左右和數百戶的中心村。提倡村落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并以相對大的村莊為中心,聯動周邊自然村落,實行整體規劃、集中布點、一體建設,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服務輻射力和發展帶動力。農民建房統一進規劃區,堅決制止“一戶多宅”和未經規劃的亂建現象。積極動員群眾實施“穿衣戴帽”工程,深入推進以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清潔工程,全面整治農村環境衛生。結合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提高綠化水平,建設綠色生態鄉村。
(四)著力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同、利益共享、規模適度、群眾自愿”的原則,結合村鎮聯動和村落連片整治建設,突破村組行政界限,發展農村新型社區。完善農民書屋、衛生室、農資店、便民服務中心等社區服務設施,健全“黨組織+村民理事會+合作社”的管理體系,建立青年、婦女、老年等群眾組織以及法律宣傳、應急救援、治安巡邏等社區隊伍,制定一事一議、籌資投勞、村規民約等民主制度,弘揚創業文化、科學文化、群眾文化、道德文化和法制文化“五種文化”,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明,努力建設以和諧文化為主軸,以“五種文化”為覆蓋,黨群組織較完備、產業較發達、社會管理功能較強的農村新社區。
二、選點原則和村點規模
根據農民自愿、基礎建設好、項目銜接的原則以及省、市分配基礎村點、村落連片村點和村鎮聯動村點的名額和比例(4:4:2)要求,運用以“宣傳發動、候選篩選、調查摸底、推選理事、制定規劃、確定內容、挖潛算賬、分戶協議、組織申報”為主要內容的九步選點法“選好一個點”。根據上級要求,30戶以下的自然村不單獨申報,村落連片和村鎮聯動點以50戶為一個村點計算。
根據上述原則,20xx年全縣新農村建設村點為131個(詳見附表),即:鋪面點86個、自建點25個、調劑點20個。其中安排:村落連片點54個(11個中心村)、基礎點50個(20個村莊)、村鎮聯動點27個,在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臨湖鎮實施村鎮聯動試點。
建立村點安排與工作實效掛鉤制度。一是至5月底還沒有推選好理事會并正常運轉、群眾積極性不高、農民普遍不愿投入的村點,將報上級批準予以調劑取消,安排給建設進度好的村點。二是年終考核“后三名”的鄉鎮下年度將減少一半的指標獎給“前三名”的鄉鎮;連續兩年“后三名”的,該鄉鎮暫停一年布點。三是年終考核“后十名”的行政村,一年內不布點;“后五名”的行政村,兩年內不布點。
三、資金籌措和補助標準
堅持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方向,通過直接統籌、銜接統籌、農民投入、部門幫扶、財政支持、政策扶持、社會捐助、市場運作等多種渠道“籌好一筆錢”。
(一)三級財政直接統籌。每個村點省、市、縣三級直接統籌資金16萬元(其中:省9.2萬元、市1.65萬元、縣5.15萬元)。縣新村辦將每個村點的直接統籌資金分配到村點,并及時向村點印發《20xx年江西省新農村建設村點直接統籌支持資金到賬通知單》。各村點收到《資金到賬通知單》后,應及時向村民張榜公示,以鼓勵群眾,發動群眾,盡早開展村點建設。
(二)涉農部門銜接統籌。銜接統籌各有關單位下達的涉農項目資金仍按原使用渠道和管理方式進行,主要有中央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資金(財政局)、農村沼氣資金(農業局、發改委)、農村飲水安全資金(水利局、發改委)、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水利局)、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資金(林業局)、土地治理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辦)、“一村一品”專項資金(人社局)、車購稅公路項目資金(交通運輸局)、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建設局)、扶貧開發和整村推進(扶貧和移民辦)、改廁項目資金(衛生局)、農村電網改造資金(供電公司)等。各有關涉農項目資金管理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及時把資金安排到村點,除車購稅公路項目和農村電網改造項目外,不按村點個數平均分配,符合條件的可多安排,不符合條件的可不安排,重點安排在群眾積極性高、村點建設進度快的地方,禁止將本年度新農村建設銜接資金安排到非當年新農村建設點,具體安排以縣財政局、新村辦和相關涉農資金管理部門單位聯合文件為準,年底由縣新村辦組織考核其到位情況。
(三)部門單位掛點幫扶。實行部門單位掛點幫扶制度(另行下文),落實村點項目建設“五個一”工作機制,一個村點由一名縣級領導牽頭、若干個部門單位掛點幫扶。每個掛點幫扶的部門單位給予村點的扶持資金原則上不低于2萬元,且在6月底前落實到位。
(四)金融惠農政策扶持。落實國家“農行支農、信用社為農”服務機制,加大其支農、扶農力度,重點支持、扶持新農村建設。由人行牽頭負責,會同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聯社和縣新村辦,根據上級支農服務政策制定《全縣金融支農惠農實施方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把金融惠農政策向新農村建設點傾斜,真正讓農村受益、讓農民得實惠。
四、推進方式和基本措施
(一)科學制定方案。各鄉鎮要結合當地實際,明確目標任務,突出工作重點,劃分工作階段,制定周密、具體、操作性強的工作實施方案。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進小村并大村、做大中心村、引農進集鎮、鎮村相銜接、移民建新鎮等工作,尤其提倡做大村莊、做強集鎮,推動人口向連片村落、中心村和集鎮集聚。村鎮聯動點要根據基礎建設、群眾熱情和地理位置等實際情況,制定專門工作方案,并從組織領導、宣傳發動、力量匹配、政策支持、資源整合、資金投入等方面,分別提出切實有效的辦法和措施。
(二)明確定位目標。要緊密結合“三區四線”特點,同步推進“三位一體”實施,緊緊圍繞“五新一好”要求,明確村點建設定位目標,把村點建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做出水平。發揮村點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突出建設、重點打造一批具有生態、旅游、和諧、文化、發展等特色的精品村。
(三)精心編制規劃。今年,所有鄉鎮要完成集鎮規劃修編以及旅游公路沿線、國省道、重點縣道的村莊整治規劃工作。新農村建設規劃包括村鎮整治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新社區建設規劃。各地要按照分類推進的原則,針對新農村建設基礎村點、村落連片村點、村鎮聯動村點等不同類型,“畫好一張圖”,把獨特的真山秀水“亮”出來。村鎮聯動和村落連片村點,要把集鎮和周邊村點、中心村和附近村點,一并進行全域性、一體化高標準規劃。編制村鎮整治建設規劃要始終堅持因地制宜、適度超前、功能齊全、彰顯個性的原則,緊緊圍繞我縣建設三清山重要依托城市的旅游城市發展定位,把鄉村休閑旅游作為我縣的一個大產業,把村點作為鄉村休閑旅游的一個目的地來謀劃建設,建立起城鄉統籌兼顧、協調互動發展的格局。要注重保護自然生態和古村落、古民居、歷史文化名村,深度挖掘所在村莊的古居古跡、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人文元素,巧妙結合農家休閑、農業觀光基地建設,彰顯歷史文化底蘊,充分體現村莊個性魅力,使每個新農村建設點既有個性亮點,又有區域特色,構建休閑鄉村。
(四)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按照“項目銜接”的原則,做到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到哪里,部門政策資源和項目就支持到哪里,相關配套建設和公共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特別是村鎮聯動集鎮整治建設資金需求量大,要用好財政性資金和整合政策資源來籌集,一是發改委要在立項方面向試點集鎮傾斜,有關涉農項目資金盡可能與試點集鎮對接;二是要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等措施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對試點集鎮商業和普通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讓金實行獎補;三是采用經營理念和市場化運作,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試點集鎮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等建設;四是對試點集鎮招商引資新落戶企業要從土地、信貸、規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村鎮聯動中的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資金要專用于村莊的整治建設和農民整村整片建房的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禁止用于集鎮的整治建設,確保專款專用。
(五)整合利用資源。村點建設要緊密結合當前我縣實施的縣鄉公路升級改造工程、河堤治理防洪工程、水利血防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千噸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代農業標準糧田項目建設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工程、農貿市場改造工程、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陽光、雨露工程”以及林業、旅游等工程項目,無縫對接城鄉創建工作,實行捆綁式建設,實現城鄉文化共享,城鄉協調發展。
(六)嚴格資金管理。把籌集落實好村點建設資金擺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計“籌好一筆錢”,切實解決好建設資金缺口問題。嚴格落實贛府廳發[20xx]28號文件精神,加強資金管理,強化專款專用意識,建立健全縣級專戶撥付、鄉鎮報賬和村級臺賬的核算體系。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2
根據全市“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20xx年行動計劃工作要求和縣委組織部《關于開展“強村帶弱村”幫帶活動的通知》,為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按照“黨建工作聯動、產業增收聯創、干部隊伍聯助、村級事務聯促”的思路,通過優化黨建資源配置,結對幫扶、以強扶弱,實現結對村黨組織互通工作、解決問題、共同提高,推動工作薄弱村實現“有一個運轉高效的村級班子,有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有一條強村富民的好路子,有一套規范化管理制度,促進弱村黨組織晉位升級”的“四有一促”目標任務。
二、幫帶方式
通過綜合考慮各村黨支部班子建設、黨建業務水平、檔案規范、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因素后,擬定對幸福村黨支部等6個黨支部形成3隊相互幫帶對象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
三、幫帶內容
1.黨建工作聯抓。結對村黨組織通過每季度共同開展“我們的黨日”系列活動、召開黨建聯席會等方式,加強學習交流,共同探討黨建工作經驗與方法,研究村莊發展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和解決措施。特別是強村黨組織要發揮自身黨建工作優勢,采取邀請弱村黨員干部到村觀摩學習、協助制定年度黨建工作計劃、梳理檢查村級各項制度等方式,幫助弱村在班子建設、落實黨建工作制度、黨員隊伍教育管理、支部規范化達標等方面規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黨建工作。
2.產業增收聯創。強村黨組織要幫助弱村理清發展思路,共享實用人才、種養經驗、市場營銷等資源,幫助弱村制定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等規劃,指導發展特色產業,切實解決弱村經濟發展緩慢的問題。要組織發動本村產業帶頭人、致富能手通過“一對一”“一對多”方式,幫助弱村困難農戶解決創業、生產等方面的困難。弱村黨組織要主動邀請強村致富能手到村“現場說法”,學習先進經驗,提高脫貧技能。
3.隊伍建設聯動。強化黨建引領,按照干部隊伍“共建互助、結對互幫”的思路,建立強村弱村干部結對關系。探索開展村干部交流掛職鍛煉,通過強村弱村黨組織書記交流掛職,選派強村干部到弱村擔任黨建指導員,選派弱村干部到強村掛職副書記、副主任等方式,把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經驗做法復制到弱村,切實提升弱村“兩委”成員綜合素質。
4.村級事務聯促。結對村黨組織要積極組織黨員群眾開展讀書、文體競賽等群眾喜聞樂見、健康有益、形式多樣的文化聯誼活動,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溝通交流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加強村級治理,促進鄉風文明。針對困難家庭、失學兒童、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探索黨員干部志愿服務機制,結合實際開展幫扶活動,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
四、相關要求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各確定的強村要高度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黨支部書記要樹立“一盤棋”思想,高度負責,認真提煉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根據實際制定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扎實開展幫帶活動。
各結對的村要理清本村存在的問題,各項工作中的短板,發展的方向,制定問題清單和整改措施。要認真落實工作要求,提前與結對村黨組織溝通意見,協調解決具體問題,明確工作責任,確保結對村黨組織通力配合、聯動推進。
(二)提升工作實效。各村黨支部要探索務實管用的途徑和方法,創造性開展工作。要及時跟進,檢視反思,看結對村黨組織“幫”是否有務實的措施,“帶”是否有明顯的成效,黨員群眾是否認可,從中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研究解決。
(三)注重氛圍營造。各結對黨支部要注重總結工作經驗,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并及時將好的經驗和做法反饋至鎮黨政辦公室。鎮黨委將在幫帶活動中作用明顯、效果顯著的黨支部在年終考核中適度予以加分。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3
為深入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內黨發〔2022〕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強化現代農牧業基礎支撐
(一)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全面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做到現狀耕地面積不小于自治區下達的耕地保有量面積,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小于自治區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的植物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依法依規督促在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種植林果、苗木、草皮和挖塘養魚的相關主體恢復糧食生產。持續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成果,建立設施農業常態化長效監管機制。加強工商資本流轉農區土地的用途監管。
(二)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科學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節水灌溉、改造中低產田、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機械化等結合起來,選擇地塊相對集中、群眾積極性較高、水源配套設施完善的農田,循序漸進,穩步推進。以烏達區1.25萬畝高效節水工程為依托,推廣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實施模式。建立高標準農田和農業節水灌溉多元投入機制、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后管護機制。
(三)推動種業創新發展。積極配合自治區完成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勢特色品種培育、良種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提升種業發展水平。全面開展農牧業種質資源普查,持續推進第三次農作物、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和第一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工作。鼓勵葡萄種植經營主體建設葡萄良種繁育基地,重點支持高品質、高附加值葡萄新品種引進、擴繁、推廣及葡萄品種苗木本土化改良與提升,逐步形成產學研相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苗機制。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
(四)提升農牧業機械化水平。針對優勢農作物高效植保、聯合收獲、糧食烘干等薄弱環節和葡萄機械化作業短板,提高裝備能力和作業質量。按照自治區要求,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溫室大棚鋼結構骨架等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范圍。積極落實農牧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實時公開補貼受益信息和資金使用進度,推行補貼申請受理和資金兌付限時辦理,推動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五)有效防范應對農牧業重大災害。制定完善農業防范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推進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有效應對大風、寒潮、霜凍、沙塵等自然災害。積極推進實施沿黃取水口整合和集中供水改造,加強水庫管護。加強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責任,合理配備工作力量。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完成獸醫實驗室設施裝備升級改造工作。嚴防非洲豬瘟、口蹄疫、禽流感、草地貪夜蛾等動植物重大疫病,重點做好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和普查工作。開展本地氣候變化數據庫建設,加強對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的分析研判。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更好地服務特色農業生產。
二、積極推進葡萄產業提質升級
(六)推進葡萄種植增量提質。以品種引進、苗木繁育推廣、農機作業為切入點,制定并推廣主要品種標準化技術規程,引導葡萄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發展。認真做好土地現狀調研、頂層設計、基礎設施配套等前期工作,鼓勵引導經營主體、社會資本等積極投入設施葡萄種植基地建設,因地制宜擴大葡萄種植面積。
(七)延伸葡萄產業鏈條。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改進加工工藝、拓寬銷售渠道等方式,重點推進現有葡萄酒產業提檔升級,鼓勵云飛、陽光田宇等經營主體發展葡萄汁、葡萄干、葡萄籽油等產品,推廣“新、奇、特”下游產品,最大化提高葡萄產品附加值。強化“一莊一品”差異化發展,結合烏海湖、黃河西行客棧等旅游資源,打造“沙漠葡萄之旅”品牌。圍繞葡萄產前、產中、產后等各環節,制定全產業鏈扶持政策。
(八)暢通葡萄產品銷售渠道。設立“烏海葡萄”自產自銷市場,逐步形成區域葡萄及葡萄產品集散市場。探索發展“生鮮電商+冷鏈配送”的物流模式,實施冷鏈物流倉儲中心建設項目,加強與抖音、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建設烏海農畜產品京東特產館,大力推廣電子商務、農超對接、社區直銷、校企直供、基地直賣等多種銷售渠道。
(九)加強“烏海葡萄”品牌建設。將“烏海葡萄”品牌建設工作融入到自治區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中,聘請專業團隊編制《烏海市葡萄產業品牌推廣研究報告》,深入分析研究“烏海葡萄”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優勢和競爭力,講好品牌故事,培育葡萄文化,通過葡萄小品植入、葡萄主題打造等方式,提升機場路沿線葡萄文化氛圍,切實提升“烏海葡萄”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實施自治區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嚴把產品安全關,積極培育綠色、有機葡萄產品。
三、提升本地農畜產品供給能力
(十)深入實施糧食穩產增產行動。強化黨委和政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分級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開展糧食安全工作情況考核,確保202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5萬畝、產量穩定在0.7億斤左右。貫徹落實自治區優質高效增糧示范行動,建設1個玉米千畝優質高效區。堅持量水而行,大力推廣耐旱作物品種及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措施,調整優化糧食種植結構,增加高品質、高附加值糧食作物種植面積。
(十一)提升“菜籃子”產品供給能力。認真做好“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相關工作。通過盤活閑置溫室、引進企業建設等方式,分階段推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逐步提升蔬菜自給率。2022年完成3個百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任務,盤活閑置溫室210畝。大力發展生豬、蛋雞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積極推進40萬只蛋雞、生豬標準化養殖等項目建設。結合休閑漁業、水域生態養護,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發展中小型水面生態養殖,生產綠色、有機水產品,確保水產品產量穩定在100噸左右。
(十二)加快發展設施農牧業。合理確定設施農業用地規模,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盡量利用未利用地、非耕地或農區閑置設施農業用地發展設施農業。大力推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積極挖掘現有設施農業潛力,打造具有一定區域競爭力的設施蔬菜生產片區。推行設施葡萄、蔬菜種植及畜禽養殖全過程標準化生產,推動水肥一體化、飼喂自動化、環境控制智能化等現代設施裝備技術與農牧業生產深度融合。
(十三)合理保障農區居民種糧收益。落實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措施,及時下達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提高農區居民種糧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單環節、多環節、全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在開展產中服務的基礎上,向產前、產后延伸拓展,將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服務等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生產。全力推動生產托管服務范圍向葡萄、蔬菜等特色農產品拓展,擴大社會化服務覆蓋面。新培育2個農業生產托管組織,力爭2022年全市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萬畝次以上。
(十四)統籌做好重要農畜產品調控。完善我市糧食儲備管理制度,科學確定儲備規模,優化儲備布局和品種結構,做好糧油儲備和吞吐調節。繼續堅持市場蔬菜調入量和庫存量統計數據日報制,切實摸清貨源情況及動態儲備情況,指導企業增加庫存數量和蔬菜種類,保證市場蔬菜供應“不脫銷、不斷檔”,確保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倡導節約糧食、文明用餐的生活習慣,堅決遏制餐飲消費環節浪費。
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十五)切實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進一步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簡化識別程序,確保及早發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根據監測對象風險類型、發展需求等精準施策,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產業就業等幫扶措施,持續跟蹤監測,確保有人管、管到位。嚴把退出標準,規范退出程序,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開展農區常住人口基礎信息采集和動態調整,運用大數據平臺常態化跟蹤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健全部門聯席工作會商和信息互通機制,推動防止返貧監測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數據共享,提升數字化管理能力。
(十六)提高脫貧人口收入水平。持續發展壯大鄉村產業,中央、自治區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不低于55%,同時要重點支持產業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方面短板。加大對帶動脫貧人口就業較多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扶持力度,逐步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凈收入比重。繼續用好小額信貸政策,組織實施好到戶類產業幫扶項目。著力穩住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確保全市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159人,力爭比上年有所增加。借助京蒙協作提升勞務輸出,探索開展盟市間勞務協作。建立脫貧人口務工就業協管員制度,強化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確保公益性崗位聘用脫貧人口數量穩中有增,促進就地就近就業。
(十七)推動幫扶政策落地見效。組織開展政策成效跟蹤監測和評估反饋工作。推動京蒙協作,開展骨干教師、醫師進京技能培訓,促進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推動京蒙企業對接。加大消費幫扶力度,積極配合自治區籌辦2022年京蒙協作消費幫扶集采推介會。充分調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積極性,繼續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一般農區居民小額信貸。加強項目資產管理,規范收益分配。
五、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
(十八)推進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項目,謀劃現代農業產業園二期項目,研究編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申報方案》。抓緊謀劃和儲備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建立我市農牧領域項目庫,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和論證等前期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積極發展糧油、農畜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產業。培育和引進農牧業重點龍頭企業,新認定2家市級龍頭企業和1家市級產業化聯合體,穩步提高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和增值水平。
(十九)加大農牧業品牌打造提升力度。加快推進農牧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推動我市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積極培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力爭2022年新增認證產品產量增長6%。充分利用農牧業展會、產銷對接會、產品推介會等各類平臺,加強品牌市場營銷,注重做好展會成果轉化,推進意向協議向實質性訂單轉變。嚴格落實食用農畜產品生產主體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將綠色、有機及地理標志農畜產品全部納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平臺。
(二十)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統籌考慮各區區位特色、產業基礎及資源優勢,按照市場需求,整合各類生產要素,推進優勢資源開發,促進優勢主導產業提質升級,使每個區都擁有一個或幾個產業集中度較高、市場潛力較大的主導產業,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布局科學、協同發展的“一區一業”鄉村產業體系。加快農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產地精深加工,切實把產業鏈主體留在農區、把價值鏈收益主要留給農區居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創建申報“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支持王元地村創建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澤園社區創建自治區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加強中小學農事體驗、農耕文化等研學活動課程設計和組織實施,將符合條件的農區學農資源納入中小學勞動教育,建設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研學基地。落實鄉村產業發展用地保障政策。
(二十一)加強鄉村商業體系建設。加快建設農區寄遞物流網絡體系,實施“快遞進村”工程,通過“郵快合作”“快快合作”等模式推進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區)實現快遞進村。建設區級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建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完善農區寄遞服務網絡。加強農畜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電子商務與農戶種植融合發展,打造“網絡代購+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物流配送”農區電子商務服務生態鏈,引導農畜產品直播帶貨健康發展。
(二十二)促進農區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落實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對吸納農區勞動力特別是脫貧勞動力就業的中小微企業,按政策規定給予援企穩崗扶持。開展“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促進農區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促進農區勞動力就業。支持農區勞動力靈活就業,享受與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同等的就業政策和服務。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鼓勵發展共享用工,培育發展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鼓勵引導農區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確保農牧民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貫徹落實“創業內蒙古”行動,加大“以獎代補”支持力度,通過培訓指導、金融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勵農區勞動力自主創業。
(二十三)推進農牧業農區綠色發展。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整合耕地地力保護、病蟲害綠色統防統治等項目,因地制宜開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保持農藥、化肥使用量負增長,推廣利用可回收地膜、秸稈還田、飼料化利用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重點開展草原執法監管、禁牧補獎政策落實、科學保護建設和草原生物災害綠色防控等工作,逐步提升草原生態質量,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趨勢。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極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年度新增水土保持治理任務。
六、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
(二十四)積極開展鄉村建設行動。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有力有序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科學確定村莊分類,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嚴格規范村莊撤并。指導各區建立鄉村建設項目庫,確定改善農區人居環境、提升農區基礎設施水平、增強公共服務功能等鄉村建設重點。發揮村民自治制度作用,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農區居民、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建設。明晰鄉村建設項目產權。完善農區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以區為單位組織編制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
(二十五)持續提升農區人居環境。分類有序加快農區衛生戶廁新建改造,推進廁所糞污分散處理、集中處理或納入污水管網統一處理,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處理。持續鞏固農區生活污水治理成果,定期開展農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積極探索農區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模式,持續推進3個自治區試點建設,完善農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力爭2022年農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45%以上。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推動村莊清潔行動由“村村干凈”向“家家干凈”拓展。
(二十六)扎實推進農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區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高質量發展,落實農區公路“路長制”,開工建設農區公路9公里,續建10公里,實施農區公路預防性養護10公里。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供水保障水平,確保農區飲水安全。推進農區電網改造和動力電進村工程,完善生產生活供電網絡。穩妥有序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大力推廣太陽能、生物質能。開展農區房屋安全性評定(鑒定)工作,持續實施農區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將動態新增符合政策的農區低收入群體及時納入危房改造范圍,實現應改盡改。
(二十七)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廣微耕微灌、增施有機肥、智能溫控等智能化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農牧業發展融合應用。推進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農區覆蓋率。加快推廣應用農區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平臺。加強農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推動5G和千兆光纖網絡向鄉村延伸。推進“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加強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提高農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能力。
(二十八)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科學增加農區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提高農區幼兒園辦園質量,著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區級緊密型醫療集團建設,將大病專項救治模式推廣至所有30種大病患者,探索將村衛生室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施村醫“鎮管村用”“區招鎮用”,落實村醫養老、醫保等社會保障待遇。實現經辦機構及定點醫療機構監督檢查全覆蓋,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農區互助養老幸福院、鎮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實現農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支持專業養老服務組織承接農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根據老年人需求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實施“五社聯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加強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將符合條件的農區困難群眾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健全基層黨員關愛聯系制度,完善村“兩委”成員聯系群眾機制,關愛幫扶困難群體、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完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網絡,健全留守兒童定期探訪制度和動態監測機制。
七、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
(二十九)發揮農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加強村帶頭人隊伍建設,深化“一村班子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動態排查和整頓,扎實推進“最強黨支部”建設提質升級。強化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勵保障,通過日常監督、精準監督、跟進監督等方式加強對村“兩委”成員的監督,持續跟蹤問效,層層傳導壓力,注重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用。推進村民委員會及村級事務公開化規范化建設,創新村級議事協商平臺,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后按程序決定,強化群眾對村級權力的有效監督。
(三十)創新農區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發揮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優勢,圍繞“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深入農區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做好新一輪自治區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推薦工作。加強公共文化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大對農區文化服務力度,提升服務效能。開展“戲曲進鄉村”、農區文藝匯演等活動,深入挖掘烏海面塑、民俗活動等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傳統節日為重點,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健全完善農區先進典型模范人物庫的挖掘推送機制。大力整治散埋亂葬等重點突出問題,做好宣傳引導,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改革工作。
(三十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加大農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力度,推進創建工作全覆蓋,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在各族干部群眾心中深深扎根。加強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推動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進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進旅游景區、鄉村旅游區和休閑度假區,不斷增強農區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堅定不移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堅決依法打擊惡意炒作涉民族因素敏感案事件、蓄意挑撥民族關系、破壞民族團結的違法犯罪行為。
(三十二)切實維護農區社會平安穩定。健全完善農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公安警務工作站和村警務室建設,做到“一村(社區)一民警(輔警)”全覆蓋。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依法組織開展有組織犯罪預防和治理工作,持續打擊“村霸”等黑惡勢力,防范黑惡勢力、家族宗族勢力等對農區基層政權的侵蝕和影響。持續深入開展整治非法宗教活動,遏制宗教滲透蔓延專項工作,加強宗教活動日常監管。依法嚴厲打擊農區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非法集資、電信詐騙、黃賭毒和侵犯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農區法治宣傳教育及基層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農區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做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重點做好鼠疫等傳染病防控,依法對農區醫藥場所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健全農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嚴防聚集性疫情。
八、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和體制機制創新
(三十三)擴大鄉村振興投入。把農牧業農區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確保投入力度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落實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等政策,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牧業農區比例。強化“三農三牧”預算績效管理和資金使用情況監督。研究設立烏海市鄉村振興基金,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專項資金,發揮財政投入的引領作用,整合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牧業農區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三十四)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認真做好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工作,加大對考評結果的合理運用。合理使用支農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擴大對鄉村振興的信貸投放。推進農區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開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信用建檔評級工作。鼓勵保險機構創新發展“保險+期貨”產品。
(三十五)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圍繞補齊鄉村振興人才短板,加強農區人才培養,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鼓勵急需緊缺人才投身農區建設,支持市民、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企業家到農區干事創業。將農區勞動力納入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現代創業創新青年培養、農牧業經理人培養、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和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支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星創天地開展農牧業科技示范推廣、培訓指導。完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健全基層一線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政策向基層一線傾斜。集中選派一批教育、衛生領域青年人才到區以下基層服務鍛煉,市、區兩級中小學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區基層工作服務經歷。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科研院所在農區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基地、見習就業基地。
(三十六)抓好農區改革重點任務落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及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流轉,推進農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數據信息化管理和確權成果應用。積極做好農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工作,建立農區集體資產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以黨組織共建為紐帶,推動產業相近村、功能互補村等多個黨組織聯合組建、抱團發展。注重盤活利用集體資產資源,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健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九、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三牧”工作的領導
(三十七)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嚴格落實自治區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制度的有關要求,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注重提拔使用實績突出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強化集中換屆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分管“三農三牧”工作的領導干部任職培訓和教育實踐,持續提升領導干部擔當意識和能力素質。組織召開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會,鼓勵各區、各有關部門現場觀摩、交流學習。結合全市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曬黨建、曬成績”活動,深入實施“書記領航工程”,進一步擴大黨組織影響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深入開展村黨組織書記互學互促、工作交流,結合每年抓黨建好書記評選,選樹一批“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
(三十八)建強黨的農區工作機構。充分發揮市、區兩級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圍繞自治區鄉村振興規劃和“五大振興”實施方案明確的目標任務,設立由黨政負責同志領導的專項小組或工作專班,建立落實臺賬,壓實工作責任。強化市、區兩級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能,分解“三農三牧”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到各責任部門,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加強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大力培養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三農三牧”工作隊伍。
(三十九)抓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全面展開。在綜合村莊發展規律和先進地區經驗的基礎上,對照“生態環境美、服務設施美、產業富民美、社會和諧美”的要求,積極推進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集中推進海勃灣區環機場路、烏達區澤園社區—農業產業園及海南區賽汗烏素村片區建設。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積極宣傳在鄉村振興中涌現出的先進企業、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增強企業的成就感、榮譽感和獲得感。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4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我辦實際,結合區域特色,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基礎,以鄉村全面振興為目標,以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為重點,堅持政策引領,發揮資源優勢,突出街道文化特色,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農業農村農民共同進步、生產生活生態和諧共融、田園家園樂園全民共享,打造鄉村振興新局面。
二、發展目標
20xx年,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擴寬,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顯著增強,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生活環境優美宜居、鄉風民俗文明淳樸、鄉村治理民主、農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標基本實現。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打造農村宜居環境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切實增強承載力、吸引力為目標,堅持科學規劃、逐步開發原則。
二是推動環境綜合治理。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河道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礎設施維護、河道管護、綠化養護等長效管理機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高標準建設教育場所,
持續推進幼兒園改擴建工程,實現農村優質教育全覆蓋。
(二)全面深化鄉村文化振興,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
一是挖掘傳承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
立足街道深厚文化底蘊,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質量。
二是提升鄉村文明水平。
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緊扣鄉風文明和文化建設兩個抓手,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著力建設平安鄉村。
四、保障措施
(一)創新工作推進機制。
落實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健全統一領導、辦事處統籌負責、各部門單位全面參與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
(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扎實推進抓促振興,突出功能,提升組織力,把各級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
(三)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圍繞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等,培育一批愛崗位、懂技術、善經營的本土新型職業農民。
(四)加強宣傳引導。
切實加強輿論引導力度,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激發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營造全辦上下全面支持,積極投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幸福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檢查督辦。
加強綜合考評,將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各村、涉農社區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5
為貫徹落實《中共縣委、人民政府關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文件精神,切實落實全州鄉村振興現場會精神,我鄉結合實際,特制訂20xx年鄉鄉村振興工作計劃。
20xx年工作基本思路是:在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確定的總體思路、奮斗目標和核心任務的指引下,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入手,全力推進鄉鄉村事業的不斷發展。
20xx年的奮斗目標是:脫貧成果更加優化,奔康基礎更加堅實;鄉村旅游更加規范,業態更加豐富;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全面,群眾生活更加便捷;生態建設更加有效,山清水秀更加宜居;鄉風文明更加濃厚,精神面貌更加改觀;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眾生活更加幸福。
一、強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結合我鄉實際扭住傳統種養殖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兩大產業發展。
(一)種養殖業合理調整。在對現有的傳統種養殖業鞏固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種養殖業合理布局和調整,因地制宜穩妥推進相關種養殖業的品種淘汰和換代,同時,重視同質化發展的影響,根據產業布局、陰山陽坡等地理因素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引進適合本地方發展的其他品種,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年內重點計劃:積極推進“互聯網+”的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加強電商平臺綜合利用,建立以合作社,小規模連片聯戶經營方式,推進種養殖業專業化和集約化發展,提升種養殖品質,推進農副產品的價值轉化。
(二)重視農副產品安全。以“綠色、安全”為種養殖要求,發展好生態種養殖。大力推進農技服務,提高種養殖業的科技含量,在抗病蟲害、品質保證、品牌建立上不斷提升。年內重點計劃: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強化農技培訓,并依托“扶貧在線”科技咨詢和駐村工作隊農技服務進一步實現農技幫扶全能全時體系建設。
(三)推進鄉村旅游提升。著力鞏固藏寨的鄉村旅游發展成果,通過服務、管理質量提升,促使藏寨的旅游接待進一步優化,進一步增強藏寨輻射帶動能力,著力挖掘各村寨的文化元素,建立以藏寨為中心的鄉鄉村旅游線,逐步豐富鄉域內鄉村旅游業態,加大農副產品的價值轉化,不斷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促進農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嘉絨五屯文化的特色,不斷增加旅游文化內涵,促進文旅廣度融合。年內重點計劃:利用藏寨4a升5a契機,進一步強化鄉村旅游規范建設,推進攤位整治、風貌提升、接待能力、基礎設施等提檔升級,積極探索具有辨識度的旅游農副產品;聯合縣級相關部門合力推進村九龍湖“天空之眼”度假營地建設,逐步鄉三個村依托鄉村旅游的發展。
二、抓實生態建設,著力推進鄉風文明
在鄉村振興工中,一手抓生態建設,一手抓鄉風文明,促進二者聯動協調互補發展,整體提升鄉宜居宜業的發展水平。
(一)做好鄉域生態管理。切實落實好河長工作制度,管控好轄區內水源地和水功能區,保護好轄區內河道、溝渠
的.設施,嚴控污染;以村為單位,依托林業管護員、草管員等公益性崗位,職責認領到位,管護劃分到位,巡邏落實到位,管理好鄉一方水土。年內重點計劃:建立起全鄉生態管理監管體系,強化管護責任、職責、整改、追究等環節,從管的到向管的好轉變。
(二)激發鄉風文明實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大力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孝為先、善為上、和為貴、儉為美”道德情操,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遏制婚喪嫁娶高額禮金、亂辦酒席、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年內重點計劃:引導各村進一步結合鄉村振興要求修訂村規民約,增強村規民約的時代特征和現實約束力;引導各村進一步規范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判團等道德評價組織;充分利用基層文化服務中心,以傳統節慶為依托大力發展村民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群眾文化;同時,強化轄區派出所和駐村工作組監管防控,防止群眾活動被外來非法組織等利用。
三、立足鄉村善治,構建有效治理體系
深入推進鄉村善治,強化黨支部核心地位,提升村委會辦事能力,大力弘揚法治理念,提高德治水平,營造清明、活力、和諧的發展環境。
(一)強化支部領導作用。深入推進基層黨建,進一步鞏固黨支部核心地位,強化黨支部在村內重大事項、對村民自治組織的領導作用;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健全鄉村黨組織運行規則、議事決策程序、嚴實落地“三會一課”和黨員“思想體檢”“積分評星”“先鋒公約”等制度,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政治力、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年內重點計劃:鄉黨委進一步強化對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學習,充分提升黨支部書記的綜合素質和辦事能力;進一步通過“三分類三升級”加強黨支部建設,對在外流動黨員加強管理。
(二)完善村民自治體系。進一步規范引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快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充分保障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一定兩議三監督”,積極試點推行“一肩挑”。年內重點計劃:強化村主任學習提升,著力后備干部發現培養,持續推進廉潔教育,進一步規范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程序。
(三)大力弘揚法治理念。積極推進法律進村,加大涉農法律法規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提高村民群眾學法用法、知法守法、依法辦事的法治意識,健全農村依法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強化預防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建立起村民委員會、派出所、司法所和鄉人民政府,在矛盾調解、社區矯正、治安防控、打擊黑惡等方面的聯動機制。年內重點計劃:利用“農民夜校”、“兩聯一進”、村內節慶等活動平臺加強法制宣傳;強化村民委員會、派出所、司法所和鄉人民政府聯合工作能力,建立起聯防聯控、共管共治體系。
(四)積極推進農村德治。依托“孝、善、和、儉”理念,深入實施道德建設工程,正確引導和發揮村內德高望重的老人、黨員、婦女等對象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性,為農村矛盾糾紛化解、公共服務開展和公益事業建設發揮協商協調等作用。年內重點計劃:把各村登高望重人員充實到村紅白理事會、道德評判團建設中,進一步引導建立良好德治環境。
四、夯實民生保障,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通過解決村民實際關切,積極落實好民生保障政策,讓村民有緊急救助,無后顧之憂,充分彰顯黨和政府關心關懷,提升幸福指數。
(一)大力鞏固脫貧成果。按照戶脫貧、村退出的指標,全面做好全鄉脫貧攻堅成果鞏;繼續開展好“回頭看,回頭幫”確保收入達到當年國家現行標準,同時確保脫貧戶的增收路徑扎實,增收途徑多樣。年內重點計劃:順利完成5戶20人脫貧;對20xx年以來的脫貧戶和退出的貧困村加強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致富能力;進一步建設“四好村”和集體經濟建設,實現村集體發展的實力提升。
(二)筑牢基本保障基礎。繼續加強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征繳,做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動態調整;在政策支撐下加大對高齡人員、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人員的關愛關懷,運用好大病二次救助、民政臨時救助等措施,發揮在危急時刻的民生救助作用。年內重點計劃:進一步加強基本保障的動態監控調整,大力宣傳相關政策,指導村民利用基本保障政策扶憂解困。
(三)著力解決群眾關切。切實關注全鄉群眾的教育、健康、就業等切身問題。落實好教育政策,確保全鄉適齡兒童100%入學,確保困難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全民健康工作做實做細,在推進健康教育,醫療報銷政策解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導村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和招聘宣傳力度,通過就業政策帶東富余勞動力就業。年內重點計劃:強化控輟保學工作,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入學,落實好教育、健康等扶助政策;聯合就業職能部門,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和招聘公告的發布,落實好就業政策,建立起推進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
(四)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鄉村特點,結合鄉村振興工作開展實際,鄉村旅游發展需要,以便民利民富民為要求,著力做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鄉村旅游發展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入庫、申報和建設。年內重點計劃:增強藏寨通行能力,建設藏寨的東入口和西出口,緩解旅游車輛的通行壓力和行車安全;逐步解決藏寨夜間照明和給排水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配合完成“天空之眼”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各村通村入戶道路的病害治理,確保村民通行安全;同時,進一步完成好落地項目建設。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6
為深入推進石門鄉村振興建設,進一步改善石門村人居環境、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把石門村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落實上級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立足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現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本村鄉村振興5年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況
高坪鎮石門村距離鎮政府駐地7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獨特,四季分明,風景宜人,村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14畝,林地7785畝。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全村共314戶,戶籍人口1020人。石門村地處國家AAAA級景區恩施地心谷旅游區的核心地帶,所屬區域植被繁茂、山峰壁立、峽谷幽深,原生態風景保存完好,歷史遺跡眾多,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二、發展思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在高坪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村支“兩委”及駐村工作隊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解放思想,腳踏實地,全心全意為民辦實事;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多方引進龍頭公司、龍頭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充分爭取和利用國家及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支持。所有建設項目投資約需5300余萬元,籌資途徑一是爭取中央及省級財政獎補資金;二是爭取地方財政配套資金,三是地心谷景區自籌資金,確保20xx年底完成項目建設。
三、主要任務及績效目標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民生條件
1、實施道路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對村內未硬化的組級路,全面進行硬化、亮化,配套相應的排水設施,并逐步連接到村莊已硬化的主次道路,實現村內道路循環互通。
2、升級改造村內給排水管網系統。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加強村內河道和溝渠的有效治理,確保排水系統能正常運行,村莊內無污水橫溢和亂排亂放現象。
3、供電、照明、通信達到標準要求。村莊主干道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達100%,其他區域根據需要設置路燈。村內旅游路牌標識明確。
(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1、特色民居改造。按照“具有整體特色風格”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設施,實施100戶特色民居改造,爭取做到每家每戶外墻整潔美觀,熱水器、空調等設施安裝規范,無亂搭亂建現象,形成格調一致的景觀風格。為廣大村民營造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
2、人居環境整治。切實抓好維護整治工作,按照“清運垃圾、鏟除雜草、挪走柴堆、清掃路面、刷白樹木、拆除臨建”的要求,徹底清理各類積存垃圾、拆除亂搭亂建、臨時建筑、清除衛生死角,村居內整體達到衛生整潔,修建污水處理池3個及管網架設,購置垃圾清運車一臺,實現垃圾分類收集與存放或處理。
3、實現廁所革命全覆蓋。加大廁所革命的宣傳力度,實施農村改廁工程,全面推行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作,盡快實現全覆蓋。
(三)加強特色產業發展,打造農旅融合新村
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發展休閑觀光、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健康養老、特色餐飲、精品民宿等新業態。村內每年經濟總收入較上年度有所增長。
1、確定以茵紅李、青皮脆李為主導產業,發展規模為580畝,以加強果園管護為重點,提升商品果質量,實現以觀光、采摘、銷售一體的綜合農業,帶動農民發家致富。
2、培植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種養大戶10家、家庭農場5家、專業合作社2家、龍頭企業2家。
3、以AAAA景區為依托,以石門村游客接待中心重點,大力發展民宿旅游業,擬發展民宿100家,年接待能力達到10萬人以上。
4、加快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開展村內閑置資源開發利用,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5、開展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使村民均能夠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術。
(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構建和諧美麗鄉村
1、配備具有相應的執業資格從業人員,并遵守醫德行規,積極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實現慢性病簽約服務100%,村民普遍能享受到公共衛生服務。
2、新建村級文化廣場、游客停車場及配套公廁,豐富村民文娛活動,活躍農村文化氛圍,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4、完善社會保障。村莊困難群體和老年人、孤兒等特殊群體社會保障制度全部落實到位。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達到全覆蓋;被征地村民按照規定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
5、完善村便民服務中心的功能,代辦或提供各類便民服務。設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和村級快遞物服務網點,滿足村民各類生產生活需要。
(五)鄉風文明建設
1、抓村風民俗建設。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每年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活動;建立規范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村內杜絕封建迷信、婚喪大操大辦、亂埋亂葬現象的發生。
2、抓村民素質提升。定期安排開展愛國主義、道德法治等教育活動;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對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進行評選表彰;定期宣傳和普及農村綠色環保、質量安全意識,杜絕鋪張浪費現象。有計劃的組織開展科普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衛生健康知識、計劃生育和防災減災、避險自救技能宣傳活動,開展文明信用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創建活動。
3、抓好旅游文化建設。建成相對固定的文體隊伍,定期開展文體活動;豐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內容。建立村莊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管護制度、落實責任人;切實做好保護旅游名村的各項工作。
四、重點項目及建設標準
(一)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美化鄉村整體環境
1、修建污水處理系統:新建人口聚集地污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池及管網設施)3個。
2、人居環境整治:整治、綠化農家庭院240戶;改造旱廁120個;全村設置分類收集垃圾箱80處;購買垃圾清運車輛1臺,新建公廁2座。
3、停車場及配套公廁:3組30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建村委會旁游客觀光停車場(500平方米)。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條件
1、地心谷景區入口至吳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建設:新建地心谷景區至吳大山民宿旅游公路。其中大橫坡村至石門村吳大山村級公路連接線5公里。石門村委會至吳大山升級改造工程,3.5公里(6.5米寬及黑色化)。
2、旅游公路提檔升級:8.5公里旅游公路拓寬1.5米至8米寬及黑色化、亮化。村內旅游循環路的拓寬升級及旅游標識標牌的設置。
3、村級文化廣場:村委會旁1400平方米硬化及配套設施。
(三)加強特色產業發展,打造旅游接待新村
1、打造特色村寨:打造一個精品民宿基地,實施特色村寨民居改造100戶,開展民宿培訓。
2、壯大特色產業:對原有連片種植的580畝茵紅李、青皮脆李李子產業園進行提檔升級,進行避雨栽培,打造一個水果基地,全面提升李子品質及抗風險能力。
3、修繕石門古道:修繕1.5公里石門古道,充分發掘本地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旅游景點。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7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區城管局深刻領會、吃透把準要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動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夯實農村基層基礎,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浉河區落地生根。結合我單位工作職責,緊密結合實際,特定如下工作計劃。
20xx年的工作目標:立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力爭鄉風文明更加濃厚,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健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眾生活更加幸福,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一、打造經濟發展新亮點
發展第三產業,打造特色小鎮建設。加強綠化和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通過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開發,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模式,在鄉鎮建設集觀光、休閑、采摘于一體的農業生態旅游園,餐飲、娛樂,住宿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著力打造山水相映,綠色相間、古色古香的旅游景區重振“農家樂"這一特色,成立專業協會,改造提升“農家樂”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實行提質降價、提檔升級、重塑形象,吸引消費者。
二、打造鄉村環境新面貌
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中央《改善農村人居環三年計劃》及《浉河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劃》要求,扎實開展建設美麗鄉村及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重點是環湖路廊道建設。嚴格按照環湖路綜合整治的要求,對環湖路沿線進行集中整治,重點對環湖路兩側、通往鄉鎮政府、集鎮、旅游景點、信陽毛尖核心產區道路兩側進行集中整治,達到“三無四規范一眼凈”,茶節期間茶鄉茶葉營銷行為規范,秩序井然。“三無”即無垃圾亂丟、無雜物亂放、無污水亂流。“四規范”即規范垃圾收集處理、規范污水處理、規范衛生改廁、規范庭院環境、以及規范茶葉交易秩序。
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積極開展城市內河入河排污口調查摸底、規范整合、城鎮生活污水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對禁養區關閉搬遷養殖場戶關閉搬遷情況進行巡查,對不關閉搬遷的養殖場進行依法拆除,對限養區養殖場戶污染治理情況進行指導;對全區的河道進行實地調研,編制河道綠化方案。
三、提振幫扶鄉村建設
圍繞生活富裕,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結合本區實際,進一步夯實精準扶貧基層基礎,深入落實“三個五”政策措施,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救急紓困與內生脫貧結合,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全面提升脫貧實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是產業扶貧帶動。二是著力發展集體經濟。三是積極申報危房改造項目。四是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五是協調相關部門進行戶戶通安裝。六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七是持續整治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相關文章: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11-18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12篇11-18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12篇)11-18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精選12篇)11-18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 7篇11-30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集合12篇11-18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匯編12篇11-18
鄉村振興規劃方案(通用5篇)11-18
鄉村振興村級規劃方案(精選13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