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時間:2024-05-15 12:10:14 管理條例 我要投稿

(合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8篇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1

  一、守法遵規,嚴格執行標準

  (一)遵守法律規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嚴格遵守《消防法》《安全生產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

  (二)執行相關強制性消防標準。貫徹執行《WS308醫療機構消防安全管理》和《GA654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等強制性消防標準。

  (三)規范消防行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自查、火災隱患自除、消防責任自負以及自我管理、自我評估、自我提升的工作機制,全面確保本單位消防安全。

  二、落實責任,加強組織領導

  (一)落實主體責任。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消防安全責任制及實施辦法,全面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制度,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建立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各崗位消防安全職責,層層簽訂責任書。公立醫療機構黨政主要負責人,其它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實際控制人是本單位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消防安全全面負責。主管消防安全的負責人是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對分管范圍內的消防安全負領導責任。

  (二)明確責任部門。明確承擔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機構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負責制訂和落實年度消防工作計劃,組織開展防火巡查、檢查、隱患排查和監督整改,加強宣傳教育培訓、應急疏散演練、督導考核等。按照《醫療衛生機構災害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指導意見》要求,切實做好各項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

  (三)履行消防職責。各部門(科室)要履行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主要負責人為本部門(科室)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設立消防安全員。全體職工履行崗位消防安全職責,做好本部門(科室)消防安全管理各項工作。

  三、防患未然,堅持日常巡查

  (一)堅持日常巡查。醫療機構應當明確消防巡查人員和重點巡查部位,每日組織開展防火巡查并填寫巡查記錄表。住院區及門診區在白天至少巡查2次,住院區及急診區在夜間至少巡查2次,其他場所每日至少巡查1次,對發現的問題應當當場處理或及時上報。

  各部門(科室)的消防安全員要堅持日巡查并填寫記錄表。兩人以上的工作場所,無值班的部門(科室),每天最后離開的人員要對本部門(科室)相關場所的消防安全進行檢查并簽字確認。

  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相應加大巡查頻次和力度。

  (二)突出巡查重點。

  1。用火、用電、用油、用氣等有無違章情況;

  2。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是否暢通,安全疏散指示標識、應急照明系統是否完好;

  3。消防報警、滅火系統和其他消防設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標識是否完好、有效,常閉式防火門是否關閉,防火卷簾下是否堆放物品; 4。消防控制室、住院區、門(急)診區、手術室、病理科、檢驗科、實驗室、高壓氧艙、庫房、供氧站、膠片室、鍋爐房、發電機房、配電房、廚房、地下空間、停車場、宿舍等重點部位人員是否在崗履職;

  5。醫療機構內施工場所消防安全情況。

  (三)嚴格規范消防控制室工作。

  消防值班人員應當持有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消防控制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應當確保自動消防設施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接到火警信號后,應當以最快方式進行確認,確認發生火災后應當確保聯動控制開關處于自動狀態,同時撥打“119”報警并啟動應急處置程序。

  四、檢查整改,及時消除隱患

  (一)開展防火安全檢查。每月和重要節假日、重大活動前至少組織1次防火檢查和消防設施聯動運行測試,建立和實施消防設施日常維護保養制度,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和問題立即督促整改。

  (二)突出檢查重點

  1。重點工種工作人員以及全體醫護人員消防安全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2。消防安全工作制度落實情況以及日常防火巡查工作落實情況,之前巡查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3。電力設備、醫療設備、辦公電器、生活電器管理和使用部門消防安全責任落實情況;

  4。消防設施設備運行和維護保養情況;

  5。消防控制室日常工作情況,消防安全重點部位日常管理情況; 6。電氣線路、燃氣管道、廚房煙道等定期檢查情況;

  7。病理科、檢驗科及各種實驗室內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管理情況;

  8。火災隱患整改和動火管理、臨時用電等日常防范措施落實情況; 9。裝修、改造、施工單位向醫療機構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門備案和簽訂安全責任書情況。

  (三)消除安全隱患。建立消防安全隱患信息檔案和臺賬,形成隱患目錄,并在單位內部公示。隱患治理要實行報告、登記、整改、銷號的一系列閉環管理,確保整改責任、資金、措施、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

  五、劃定紅線,嚴禁違規行為

  (一)嚴禁使用未經消防行政許可或者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要求的建筑物及場所,嚴禁違規新建、擴建、改建不符合消防安全標準的構筑物(含室內外裝修、建筑保溫、用途變更等)。

  (二)嚴禁采用夾芯材料燃燒性能低于A級的彩鋼板作為建筑材料。

  (三)嚴禁擅自停用關閉消防設備設施以及埋壓圈占消火栓,嚴禁設置影響疏散逃生和滅火救援的鐵柵欄,嚴禁鎖閉堵塞安全出口、占用消防通道和撲救場地。

  (四)嚴禁違反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使用管理規范,嚴禁違規儲存、使用危險品,嚴禁在病房樓等人員密集場所使用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嚴禁違規使用明火,嚴禁在非吸煙區吸煙。

  (五)嚴禁私拉亂接電氣線路、超負荷用電,嚴禁使用非醫療需要的電爐、熱得快等大功率電器。

  (六)嚴禁電動自行車(蓄電池)在室內和樓道內存放、充電。

  六、群防群治,狠抓培訓演練

  (一)醫療機構要加強對全體員工(包括在編人員、學生、實習生、進修生、規培生、合同制人員、工勤人員等)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職工受訓率必須達到100%,每半年至少開展1次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

  (二)應當對新職工和轉崗職工進行崗前消防知識培訓,對住院患者和陪護人員及時開展消防安全提示。

  (三)監督第三方服務公司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職責,做好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演練等工作,受訓率必須達到100%。

  (四)人人掌握消防常識,會查找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逃生、會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掌握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

  (五)結合老、弱、病、殘、孕、幼的認知和行動特點,制定針對性強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明確每班次、各崗位人員及其報警、疏散和撲救初起火災的職責,并每半年至少演練1次。配備相應的輪椅、擔架等疏散工具,對無自理能力和行動不便的患者逐一明確疏散救護人員。

  (六)醫療機構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根據需要設立微型消防站,配備必要的人員和消防器材,并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

  七、加大投入,改善設備設施

  (一)醫療機構要確保消防投入,保障消防所需經費,持續加強人防、技防和物防建設。

  (二)持續加大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和檢測,確保靈敏、可靠,有效運行。主要消防設施設備上應當張貼維護保養、檢測情況記錄卡。

  (三)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醫療機構,每年應當至少檢測1次。屬于火災高危單位的,應當每年至少開展1次消防安全評估,針對評估結果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

  (四)消防設施器材要設置規范醒目的標識,用文字或圖例標明操作使用方法,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重點部位應當設置警示提示標識。

  (五)確保報警系統和應急照明的齊全、靈敏、有效。

  (六)推進“智慧消防”建設,促進信息化與消防業務融合,提高醫療機構火災預警和防控能力。

  八、建章立制,加強隊伍建設

  (一)醫療機構黨政領導班子每年專題研究消防安全工作不少于1次,領導班子成員每人每年帶隊檢查消防安全不少于1次。

  (二)制定完善消防安全規章制度,及時總結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提煉固化為規章制度和操作標準。

  (三)對消防工作人員和消防安全員進行經常性的業務培訓、崗位培訓、法規培訓,切實增強消防技能,提高工作水平。

  (四)關心愛護消防工作一線人員,不斷改善工作環境,依法依規保障和提高薪酬等方面待遇,加大考核培養及交流使用力度。

  九、強化管理,嚴格考核獎懲

  (一)醫療機構要認真遵守本規定,自覺接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的檢查指導,持續加強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對本單位發生的火災事故要如實、及時上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以及消防救援機構,不得遲報、瞞報和漏報。

  (三)建立風險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主動研究分析各地各類典型火災事故案例,深刻汲取經驗教訓,舉一反三,嚴防類似事故發生。

  (四)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消防工作相關考核辦法,將消防工作情況納入單位年度考評內容。

  (五)科學制訂和實施獎勵制度,每年對成績突出的部門和個人進行表揚和獎勵。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約談機制,對未依法履行職責或違反單位消防安全制度并造成損失的責任人員和部門負責人嚴肅處理。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

  一、防火巡查、檢查制度應包括下列內容:

  1。落實具體崗位的巡查和檢查的人員、確定其巡查和檢查內容和要求;

  2。規定每日防火巡查的要求,以及加強夜間防火巡查的要求; 3。規定防火巡查和檢查時應填寫的'巡查和檢查記錄與要求;巡查和檢查人員及其主管人員應在記錄上簽名;

  4。巡查、檢查中負有及時糾正違法、違章行為,消除火災隱患的責任;要求無法當場整改的,應立即報告,并記錄存檔; 5。規定防火巡查時發現火情的處置程序和要求。

  二、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應包括下列內容:

  1。確定疏散門、安全出口門、疏散通道、避難區或避難場地、疏散樓梯或疏散樓梯間等消防安全疏散設施管理的責任人,明確規定安全疏散設施定期檢查周期及其維護要求;

  2。要求消防應急照明、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安全標識應完好、有效,不被遮擋,及時維修、更換破損部件,糾正不正確的標識; 3。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確保建筑內的疏散門和樓梯間的門不被鎖閉,疏散走道和樓梯間不被占用、堵塞的措施。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3

  第四十條醫療機構的名稱由識別名稱和通用名稱依次組成。

  醫療機構的通用名稱為:醫院、中心衛生院、衛生院、療養院、婦幼保健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衛生站、衛生室、醫務室、衛生保健所、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防治院、防治站、護理院、護理站、中心以及衛生部規定或者認可的其他名稱。

  醫療機構可以下列名稱作為識別名稱;地名、單位名稱、個人姓名、醫學學科名稱、醫學專業和專科名稱、診療科目名稱和核準機關批準使用的名稱。

  第四十一條醫療機構的命名必須符合以下原則:

  (一)醫療機構的通用名稱以前條第二款所列的名稱為限;

  (二)前條第三款所列的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可以合并使用;

  (三)名稱必須名副其實;

  (四)名稱必須與醫療機構類別或者診療科目相適應;

  (五)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應當含有省、市、區、街道、鄉、鎮、村等行政區劃名稱,其他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不得含有行政區劃名稱;

  (六)國家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人設置的醫療機構的名稱中應當含有設置單位名稱或者個人的姓名。

  第四十二條醫療機構不得使用下列名稱:

  (一)有損于國家、社會或者公共利益的名稱;

  (二)侵犯他人利益的名稱;

  (三)以外文字母、漢語拼音組成的名稱;

  (四)以醫療儀器、藥品、醫用產品命名的名稱。

  (五)含有“疑難病”、“專治”、“ 專家”、“名醫”或者同類含義文字的名稱以及其他宣傳或者暗示診療效果的名稱;

  (六)超出登記的診療科目范圍的名稱;

  (七)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不得使用的名稱。

  第四十三條以下醫療機構名稱由衛生部核準;屬于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的,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核準:

  (一)含有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及其簡稱、國際組織名稱的;

  (二)含有“中國”、“全國”、“中華”、“國家”等字樣以及跨省地域名稱的。

  (三)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不含有行政區劃名稱的。

  第四十四條以“中心”作為醫療機構通用名稱的醫療機構名稱,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核準;在識別名稱中含有“中心”字樣的醫療機構名稱的核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含有“中心”字樣的醫療機構名稱必須同時含有行政區劃名稱或者地名。

  第四十五條除專科疾病防治機構以外,醫療機構不得以具體疾病名稱作為識別名稱,確有需要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核準。

  第四十六條醫療機構名稱經核準登記,于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方可使用,在核準機關管轄范圍內享有專用權。

  第四十七條醫療機構只準使用一個名稱。確有需要,經核準機關核準可以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名稱,但必須確定一個第一名稱。

  第四十八條衛生行政部門有權糾正已經核準登記的不適宜的醫療機構名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有權糾正下級衛生行政部門已經核準登記的不適宜的醫療機構名稱。

  第四十九條兩個以上申請人向同一核準機關申請相同的醫療機構名稱,核準機關依照申請在先原則核定。屬于同一天申請的,應當由申請人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核準機關作出裁決。

  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因已經核準登記的醫療機構名稱相同發生爭議時,核準機關依照登記在先原則處理。屬于同一天登記的,應當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核準機關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作出裁決。

  第五十條醫療機構名稱不得買賣、出借。

  未經核準機關許可、醫療機構名稱不得轉讓。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4

  第六十六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十七條在監督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發揮醫院管理學會和衛生工作者協會等學術性和行業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第六十八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設立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公室。

  各級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公室在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第六十九條各級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公室的職責:

  (一)擬訂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工作計劃;

  (二)辦理醫療機構監督員的審查、發證、換證;

  (三)負責醫療機構登記、校驗和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的統計,并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四)負責接待、辦理群眾對醫療機構的投訴;

  (五)完成衛生行政部門交給的其他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設醫療機構監督員,履行規定的監督管理職責。醫療機構監督員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聘任。

  醫療機構監督員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其主要職責是:

  (一)對醫療機構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

  (二)對醫療機構執業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指導;

  (三)對醫療機構違反條例和本細則的案件進行調查、取證;

  (四)對經查證屬實的案件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或者處罰意見;

  (五)實施職權范圍內的處罰;

  (六)完成衛生行政部門交付的.其他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一條醫療機構監督員有權對醫療機構進行現場檢查,無償索取有關資料,醫療機構不得拒絕、隱匿或者隱瞞。

  醫療機構監督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醫療機構監督員證章、證件由衛生部監制。

  第七十二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檢查、指導主要包括:

  (一)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情況;

  (二)執行醫療機構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情況;

  (三)醫德醫風情況;

  (四)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情況;

  (五)執行醫療收費標準情況;

  (六)組織管理情況;

  (七)人員任用情況;

  (八)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檢查、指導項目。

  第七十三條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對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服務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進行綜合評價。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醫療機構評審的組織和管理;各級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負責醫療機構評審的具體實施。

  第七十四條縣級以上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成立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負責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的評審。

  第七十五條醫療機構評審包括周期性評審、不定期重點檢查。

  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在對醫療機構進行評審時,發現有違反條例和本細則的情節,應當及時報告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委員為醫療機構監督員的,可以直接行使監督權。

  第七十六條《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另行制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5

  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進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為了保障信息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轉,必須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制度,作為信息工作的章程和準則,使信息管理規范化。下面本店鋪給大家帶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制度規范,希望大家喜歡!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制度規范篇1

  1、醫務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療執業水平,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健康的神圣職責。

  2、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3、對急危患者,應到采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

  4、對毒、麻、神經藥品嚴加管理,按制度用藥。

  5、對醫療設備、電源、氧氣定期檢查維修,嚴格按照規程操作。

  6、消防設備定期檢查。

  7、定期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

  8、各級各類醫務人員恪守職責,嚴防醫療事故發生。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6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條例及本細則所稱醫療機構,是指依據條例和本細則的規定,經登記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機構。

  第三條 醫療機構的類別:

  (一) 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

  (二) 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三) 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街道衛生院;

  (四) 療養院;

  (五) 綜合門診部、專科門診部、中醫門診部、中西醫結合門診部、民族醫門診部;

  (六) 診所、中醫診所、民族醫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衛生站;

  (七) 村衛生室(所);

  (八) 急救中心、急救站;

  (九) 臨床檢驗中心;

  (十) 專科疾病防治院、專科疾病防治所、專科疾病防治站;

  (十一) 護理院、護理站;

  (十二) 其他診療機構。

  (十三)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

  第四條 衛生防疫、國境衛生檢疫、醫學科研和教學等機構在本機構業務范圍之外開展診療活動以及美容服務機構開展醫療美容業務的,必須依據條例及本細則,申請設置相應類別的醫療機構。

  第五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編制外的醫療機構,由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條例和本細則管理。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向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提供軍隊編制外醫療機構的名稱和地址。

  第六條 醫療機構依法從事診療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七條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管理職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干涉。

  第二章 設置審批

  第八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按照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醫療資源。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制定,經上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在本行政區域內發布實施。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另行制定。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規定的權限和程序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定期評價實施情況,并將評價結果按年度向上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同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十條 醫療機構不分類別、所有制形式、隸屬關系、服務對象,其設置必須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第十一條 床位在一百張以上的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以及專科醫院、療養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臨床檢驗中心和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的設置審批權限的劃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其他醫療機構的設置,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審批。

  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的設置審批權限另行規定。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一)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單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

  (三)發生二級以上醫療事故未滿五年的醫務人員;

  (四)因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已被吊銷執業證書的醫務人員;

  (五)被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六)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項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第十三條 在城市設置診所的個人,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 經醫師執業技術考核合格,取得《醫師執業證書》;

  (二) 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或者醫師職稱后,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三)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醫師執業技術標準另行制定。

  在鄉鎮和村設置診所的個人的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置醫療機構,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擬設醫療機構的籌建負責人申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置醫療機構,由其代表人申請;個人設置醫療機構,由設置人申請;兩人以上合伙設置醫療機構,由合伙人共同申請。

  第十五條 條例第十條規定提交的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一) 申請單位名稱、基本情況以及申請人姓名、年齡、專業履歷、身份證號碼;

  (二) 所在地區的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概況;

  (三) 所在地區人群健康狀況和疾病流行以及有關疾病患病率;

  (四) 所在地區醫療資源分布情況以及醫療服務需求分析;

  (五) 擬設醫療機構的名稱、選址、功能、任務、服務半徑;

  (六) 擬設醫療機構的服務方式、時間、診療科目和床位編制;

  (七) 擬設醫療機構的組織結構、人員配備;

  (八) 擬設醫療機構的儀器、設備配備;

  (九) 擬設醫療機構與服務半徑區域內其他醫療機構的關系和影響;

  (十) 擬設醫療機構的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

  (十一) 擬設醫療機構的通訊、供電、上下水道、消防設施情況;

  (十二) 資金來源、投資方式、投資總額、注冊資金(資本);

  (十三) 擬設醫療機構的投資預算;

  (十四) 擬設醫療機構五年內的成本效益預測分析。

  并附申請設計單位或者設置人的資信證明。

  申請設置門診部、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衛生站、村衛生室(所)、護理站等醫療機構的,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簡化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

  第十六條 條例第十條規定提交的選址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一) 選址的依據;

  (二) 選址所在地區的環境和公用設施情況;

  (三) 選址與周圍托幼機構、中小學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布局的關系;

  (四) 占地和建筑面積。

  第十七條 由兩個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共同申請設置醫療機構以及兩人以上合伙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的,除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選址報告外,還必須提交由各方共同簽署的協議書。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建筑設計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經相關審批機關審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九條 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設置申請的受理時間,自申請人提供條例和本細則規定的全部材料之日算起。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及本細則審查和批準醫療機構的設置。

  申請設計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準:

  (一) 不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二) 設置人不符合規定的條件;

  (三) 不能提供滿足投資總額的資信證明;

  (四) 投資總額不能滿足各項預算開支;

  (五) 醫療機構選址不合理;

  (六) 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不合理;

  (七)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條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的同時,向上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

  上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有權在接到備案報告之日起三十日內糾正或者撤銷下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作出的不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設置審批。

  第二十二條 《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的有效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三條 變更《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中核準的醫療機構的類別、規模、選址和診療科目,必須按照條例和本細則的規定,重新申請辦理設置審批手續。

  第二十四條 法人和其他組織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由設置單位在該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前,向當地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 設置單位或者其主管部門設置醫療機構的決定;

  (二) 《設置醫療機構備案書》 。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備案后十五日內給予 《設置醫療機構備案回執》。

  第三章 登記與校驗

  第二十五條 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必須填寫《醫療機構申請執業登記注冊書》,并向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或者《設置醫療機構備案回執》;

  (二)醫療機構用房產權證明或者使用證明;

  (三) 醫療機構建筑設計平面圖;

  (四) 驗資證明、資產評估報告;

  (五)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六) 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以及各科室負責人名錄和有關資格證書、執業證書復印件;

  (七)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請門診部、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和衛生站登記的,還應當提交附設藥房(柜)的藥品種類清單、衛生技術人員名錄及其有關資格證書、執業證書復印件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條 登記機關在受理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申請后,應當按照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條件和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時限進行審查和實地考察、核實,并對有關執業人員進行消毒、隔離和無菌操作等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現場抽查考核。經審核合格的,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將審核結果和不予批準的理由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其副本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統一印制。

  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執業登記申請的受理時間,自申請人提供條例和本細則規定的全部材料之日算起。

  第二十七條 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記:

  (一) 不符合《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核準的事項;

  (二) 不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

  (三) 投資不到位;

  (四) 醫療機構用房不能滿足診療服務功能;

  (五) 通訊、供電、上下水道等公共設施不能滿足醫療機構正常運轉;

  (六)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不符合要求;

  (七) 消毒、隔離和無菌操作等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現場抽查考核不合格;

  (八)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條 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事項:

  (一) 類別、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 所有制形式;

  (三) 注冊資金(資本);

  (四) 服務方式;

  (五) 診療科目;

  (六) 房屋建筑面積、床位(牙椅);

  (七) 服務對象;

  (八) 職工人數;

  (九) 執業許可證登記號(醫療機構代碼);

  (十)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登記事項。

  門診部、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衛生站除登記前款所列事項外,還應當核準登記附設藥房(柜)的藥品種類。

  《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條 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醫療機構應當申請變更登記;因分立或者合并而新設置的醫療機構應當申請設置許可證和執業登記;因合并而終止的醫療機構應當申請注銷登記。

  第三十條 醫療機構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所有制形式、服務對象、服務方式、注冊資金(資本)、診療科目、床位(牙椅)的,必須向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 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署的《醫療機構申請變更登記注冊書》;

  (二) 申請變更登記的原因和理由;

  (三) 登記機關規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一條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醫療機構向社會開放,必須按照前條規定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第三十二條 醫療機構在原登記機關管轄權限范圍內變更登記事項的,由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因變更登記超出原登記機關管轄權限的,由有管轄權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登記。

  醫療機構在原登記機關管轄區域內遷移,由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向原登記機關管轄區域外遷移的,應當在取得遷移目的地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發給的'《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并經原登記機關核準辦理注銷登記后,再向遷移目的地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執業登記。

  第三十三條 登記機關在受理變更登記申請后,依據條例和本細則的有關規定以及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進行審核,按照登記程序或者簡化程序辦理變更登記,并作出核準變更登記或者不予變更登記的決定。

  第三十四條 醫療機構停業,必須經登記機關批準。除改建、擴建、遷建原因,醫療機構停業不得超過一年。

  第三十五條 床位在一百張以上的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以及專科醫院、療養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臨床檢驗中心和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的校驗期為三年;其他醫療機構的校驗期為一年。

  醫療機構應當于校驗期滿前三個月向登記機關申請辦理校驗手續。

  輸校驗應當交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醫療機構校驗申請書》;

  (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副本;

  (三)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六條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受理校驗申請后的三十日內完成校驗。

  第三十七條 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記機關可以根據情況,給予一至六個月的暫緩校驗期:

  (一) 不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

  (二) 限期改正期間;

  (三)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不設床位的醫療機構在暫緩校驗期內不得執業。

  暫緩校驗期滿仍不能通過校驗的,由登記機關注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三十八條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采用電子證照等信息化手段對醫療機構實行全程管理和動態監管。有關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開業、遷移、更名、改變診療科目以及停業、歇業和校驗結果由登記機關予以公告。

  第四章 名 稱

  第四十條 醫療機構的名稱由識別名稱和通用名稱依次組成。

  醫療機構的通用名稱為:醫院、中心衛生院、衛生院、療養院、婦幼保健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衛生站、衛生室、醫務室、衛生保健所、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防治院、防治站、護理院、護理站、中心以及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定或者認可的其他名稱。

  醫療機構可以下列名稱作為識別名稱;地名、單位名稱、個人姓名、醫學學科名稱、醫學專業和專科名稱、診療科目名稱和核準機關批準使用的名稱。

  第四十一條 醫療機構的命名必須符合以下原則:

  (一) 醫療機構的通用名稱以前條第二款所列的名稱為限;

  (二) 前條第三款所列的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可以合并使用;

  (三) 名稱必須名副其實;

  (四) 名稱必須與醫療機構類別或者診療科目相適應;

  (五)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應當含有省、市、區、街道、鄉、鎮、村等行政區劃名稱,其他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不得含有行政區劃名稱; (六) 國家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人設置的醫療機構的名稱中應當含有設置單位名稱或者個人的姓名。

  第四十二條 醫療機構不得使用下列名稱:

  (一) 有損于國家、社會或者公共利益的名稱;

  (二) 侵犯他人利益的名稱;

  (三) 以外文字母、漢語拼音組成的名稱;

  (四) 以醫療儀器、藥品、醫用產品命名的名稱。

  (五) 含有“疑難病”、“專治”、“專家”、“名醫”或者同類含義文字的名稱以及其他宣傳或者暗示診療效果的名稱;

  (六) 超出登記的診療科目范圍的名稱;

  (七) 省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不得使用的名稱。

  第四十三條 以下醫療機構名稱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核準;屬于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的,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核準:

  (一) 含有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及其簡稱、國際組織名稱的;

  (二) 含有“中國”、“全國”、“中華”、“國家”等字樣以及跨省地域名稱的。

  (三)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不含有行政區劃名稱的。

  第四十四條 以“中心”作為醫療機構通用名稱的醫療機構名稱,由省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核準;在識別名稱中含有“中心”字樣的醫療機構名稱的核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 含有“中心”字樣的醫療機構名稱必須同時含有行政區劃名稱或者地名。

  第四十五條 除專科疾病防治機構以外,醫療機構不得以具體疾病名稱作為識別名稱,確有需要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核準。

  第四十六條 醫療機構名稱經核準登記,于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方可使用,在核準機關管轄范圍內享有專用權。

  第四十七條 醫療機構只準使用一個名稱。確有需要,經核準機關核準可以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名稱,但必須確定一個第一名稱。

  第四十八條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有權糾正已經核準登記的不適宜的醫療機構名稱,上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有權糾正下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已經核準登記的不適宜的醫療機構名稱。

  第四十九條 兩個以上申請人向同一核準機關申請相同的醫療機構名稱,核準機關依照申請在先原則核定。屬于同一天申請的,應當由申請人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核準機關作出裁決。

  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因已經核準登記的醫療機構名稱相同發生爭議時,核準機關依照登記在先原則處理。屬于同一天登記的,應當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核準機關報上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作出裁決。

  第五十條 醫療機構名稱不得買賣、出借。

  未經核準機關許可、醫療機構名稱不得轉讓。

  第五章 執 業

  第五十一條 醫療機構的印章、銀行帳戶、牌匾以及醫療文件中使用的名稱應當與核準登記的醫療機構名稱相同;使用兩個以上的名稱的,應當與第一名稱相同。

  第五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無菌消毒、隔離制度,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處理污水和廢棄物,預防和減少醫院感染。

  第五十三條 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于十五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十年。

  第五十四條 標有醫療機構標識的票據和病歷本冊以及處方箋、各種檢查的申請單、報告單、證明文書單、藥品分裝袋、制劑標簽等不得買賣、出借和轉讓。

  第五十五條 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標準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實施醫療質量保證方案,確保醫療安全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第五十六條 醫療機構應當定期檢查、考核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的執行和落實情況。

  第五十七條 醫療機構應當經常對醫務人員進行“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把“嚴格要求、嚴密組組、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第五十八條 醫療機構應當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德規范和有關教材,督促醫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

  第五十九條 醫療機構不得使用假劣藥品,過期和失效藥品以及違禁藥品。

  第六十條 醫療機構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只作是否死亡的診斷,不作死亡原因的診斷。如有關方面要求進行死亡原因診斷的,醫療機構必須指派醫生對尸體進行解剖和有關死因檢查后方能作出死因診斷。

  第六十一條 醫療機構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醫療措施,并取得患者家屬和有關人員的配合。

  第六十二條 醫療機構應當尊重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利。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當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釋。因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患者說明情況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患者家屬。

  第六十三條 門診部、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和衛生站附設藥房(柜)的藥品種類由登記機關核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六十四條 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醫療機構未經許可和變更登記不得向社會開放。

  第六十五條 醫療機構被吊銷或者注銷執業許可證后,不得繼續開展診療活動。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六十六條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十七條 在監督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發揮醫院管理學會和衛生工作者協會等學術性和行業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第六十八條 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設立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公室。

  各級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公室在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第六十九條 各級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公室的職責:

  (一) 擬訂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工作計劃;

  (二) 辦理醫療機構監督員的審查、發證、換證;

  (三) 負責醫療機構登記、校驗和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的統計,并向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報告;

  (四) 負責接待、辦理群眾對醫療機構的投訴;

  (五) 完成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交給的其他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條 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設醫療機構監督員,履行規定的監督管理職責。醫療機構監督員由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聘任。

  醫療機構監督員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其主要職責是:

  (一) 對醫療機構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

  (二) 對醫療機構執業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指導;

  (三) 對醫療機構違反條例和本細則的案件進行調查、取證;

  (四) 對經查證屬實的案件向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或者處罰意見;

  (五) 實施職權范圍內的處罰;

  (六) 完成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交付的其他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一條 醫療機構監督員有權對醫療機構進行現場檢查,無償索取有關資料,醫療機構不得拒絕、隱匿或者隱瞞。

  醫療機構監督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醫療機構監督員證章、證件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監制。

  第七十二條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檢查、指導主要包括:

  (一) 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情況;

  (二) 執行醫療機構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情況;

  (三) 醫德醫風情況;

  (四) 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情況;

  (五) 執行醫療收費標準情況;

  (六) 組織管理情況;

  (七) 人員任用情況;

  (八)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檢查、指導項目。

  第七十三條 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對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服務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進行綜合評價。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醫療機構評審的組織和管理;各級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負責醫療機構評審的具體實施。

  第七十四條 縣級以上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成立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負責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的評審。

  第七十五條 醫療機構評審包括周期性評審、不定期重點檢查。

  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在對醫療機構進行評審時,發現有違反條例和本細則的情節,應當及時報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委員為醫療機構監督員的,可以直接行使監督權。

  第七十六條《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另行制定。

  第七章 處 罰

  第七十七條 對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和藥品、器械,并處以三千元以下的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沒收非法所得的藥品、器械,處以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 因擅自執業曾受過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處罰;

  (二) 擅自執業的人員為非衛生技術專業人員;

  (三) 擅自執業時間在三個月以上;

  (四) 給患者造成傷害;

  (五) 使用假藥、劣藥蒙騙患者;

  (六) 以行醫為名騙取患者錢物;

  (七)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八條 對不按期辦理校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又不停止診療活動的,責令其限期補辦校驗手續;在限期內仍不辦理校驗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七十九條 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并處以三千元以下的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沒收其非法所得,處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并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一) 出賣《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二) 轉讓或者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是以營利為目的;

  (三) 受讓方或者承借方給患者造成傷害;

  (四) 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給非衛生技術專業人員;

  (五)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條 除急診和急救外,醫療機構診療活動超出登記的診療科目范圍,情節輕微的,處以警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其限期改正,并可處以三千元以下罰款;

  (一) 超出登記的診療科目范圍的診療活動累計收入在三千元以下;

  (二) 給患者造成傷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三千元罰款,并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一) 超出登記的診療科目范圍的診療活動累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

  (二) 給患者造成傷害;

  (三)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一條 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責令其立即改正,并可處以三千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并可以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一) 任用兩名以上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

  (二) 任用的非衛生技術人員給患者造成傷害。

  醫療機構使用衛生技術人員從事本專業以外的診療活動的,按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處理。

  第八十二條 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情節輕微的,給予警告,并可處以五百元以下的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一) 出具虛假證明文件造成延誤診治的;

  (二) 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給患者精神造成傷害的;

  (三) 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的。

  對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給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三條 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記機關可以責令其限期改正:

  (一) 發生重大醫療事故;

  (二) 連續發生同類醫療事故,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三) 連續發生原因不明的同類患者死亡事件,同時存在管理不善因素;

  (四) 管理混亂,有嚴重事故隱患,可能直接影響醫療安全;

  (五)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四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處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行政處罰的上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上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書面答復。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也可以在接到《行政處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逾期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填寫《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八章 附 則

  第八十五條 醫療機構申請辦理設置審批、執業登記、校驗、評審時,應當交納費用,醫療機構執業應當交納管理費,具體辦法由省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會同物價管理部門規定。

  第八十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條例和本細則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實施辦法中的有關中醫、中西結合、民族醫醫療機構的條款,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醫(藥)行政部門擬訂。

  第八十七條 條例及本細則實施前已經批準執業的醫療機構的審核登記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規定。

  第八十八條 條例及本細則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診療活動:是指通過各種檢查,使用藥物、器械及手術等方法,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生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活動。

  醫療美容;是指使用藥物以及手術、物理和其他損傷性或者侵入性手段進行的美容。

  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診斷、治療活動:

  (一) 有一定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后果的檢查和治療;

  (二) 由于患者體質特殊或者病情危篤,可能對患者產生不良后果和危險的檢查和治療;

  (三) 臨床試驗性檢查和治療;

  (四) 收費可能對患者造成較大經濟負擔的檢查和治療。

  衛生技術人員:是指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取得衛生技術人員資格或者職稱的人員。

  技術規范:是指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或者認可的與診療活動有關的技術標準、操作規程等規范性文件。

  軍隊的醫療機構: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編制內的醫療機構。

  第八十九條 各級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依據條件和本細則以及當地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對管轄范圍內各類中醫、中西醫結合和民族醫醫療機構行使設置審批、登記和監督管理權。

  第九十條 本細則的解釋權在國家衛生計生委。

  第九十一條 本細則自94/9/1起施行。

  關于修改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

  一、將該實施細則中的“衛生部”統一修改為:“國家衛生計生委”,將“衛生行政部門”統一修改為:“衛生計生行政部門”。

  二、將第三條第二項修改為:“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增加一項,作為第十三項:“(十三)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

  第十三項改為第十四項。

  三、第十一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的設置審批權限另行規定”。

  四、刪除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并將第二款修改為:“有前款第(二)、(三)、(四)、(五)項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五、將第十八條修改為:“醫療機構建筑設計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經相關審批機關審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六、將第三十八條修改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采用電子證照等信息化手段對醫療機構實行全程管理和動態監管。有關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本決定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7

  第八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按照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醫療資源。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依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制定,經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在本行政區域內發布實施。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另行制定。

  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按照《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規定的權限和程序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定期評價實施情況,并將評價結果按年度向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同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十條醫療機構不分類別、所有制形式、隸屬關系、服務對象,其設置必須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第十一條床位在一百張以上的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醫院以及專科醫院、療養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臨床檢驗中心和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的設置審批權限的劃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其他醫療機構的設置,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審批。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一)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單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

  (三)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

  (四)發生二級以上醫療事故未滿五年的醫務人員;

  (五)因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已被吊銷執業證書的醫務人員;

  (六)被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七)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項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醫療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第十三條在城市設置診所的個人,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醫師執業技術考核合格,取得《醫師執業證書》;

  (二)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或者醫師職稱后,從事五年以上同一專業的臨床工作;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醫師執業技術標準另行制定。

  在鄉鎮和村設置診所的個人的條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置醫療機構,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擬設醫療機構的籌建負責人申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置醫療機構,由其代表人申請;個人設置醫療機構,由設置人申請;兩人以上合伙設置醫療機構,由合伙人共同申請。

  第十五條條例第十條規定提交的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一)申請單位名稱、基本情況以及申請人姓名、年齡、專業履歷、身份證號碼;

  (二)所在地區的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概況;

  (三)所在地區人群健康狀況和疾病流行以及有關疾病患病率;

  (四)所在地區醫療資源分布情況以及醫療服務需求分析;

  (五)擬設醫療機構的名稱、選址、功能、任務、服務半徑;

  (六)擬設醫療機構的服務方式、時間、診療科目和床位編制;

  (七)擬設醫療機構的組織結構、人員配備;

  (八)擬設醫療機構的儀器、設備配備;

  (九)擬設醫療機構與服務半徑區域內其他醫療機構的關系和影響;

  (十)擬設醫療機構的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

  (十一)擬設醫療機構的通訊、供電、上下水道、消防設施情況;

  (十二)資金來源、投資方式、投資總額、注冊資金(資本);

  (十三)擬設醫療機構的投資預算;

  (十四)擬設醫療機構五年內的成本效益預測分析。

  并附申請設置單位或者設置人的資信證明。

  申請設置門診部、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衛生站、村衛生室(所)、護理站等醫療機構的,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簡化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

  第十六條條例第十條規定提交的選址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一)選址的依據;

  (二)選址所在地區的環境和公用設施情況;

  (三)選址與周圍托幼機構、中小學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布局的關系;

  (四)占地和建筑面積。

  第十七條由兩個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共同申請設置醫療機構以及由兩人以上合伙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的,除提交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選址報告外,還必須提交由各方共同簽署的協議書。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建筑設計必須經設置審批機關審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九條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設置申請的受理時間,自申請人提供條例和本細則規定的全部材料之日算起。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及本細則審查和批準醫療機構的設置。

  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準:

  (一)不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二)設置人不符合規定的條件;

  (三)不能提供滿足投資總額的資信證明;

  (四)投資總額不能滿足各項預算開支;

  (五)醫療機構選址不合理;

  (六)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不合理;

  (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的同時,向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有權在接到備案報告之日起三十日內糾正或者撤銷下級衛生行政部門作出的不符合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設置審批。

  第二十二條《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的有效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三條變更《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中核準的醫療機構的類別、規模、選址和診療科目,必須按照條例和本細則的規定,重新申請辦理設置審批手續。

  第二十四條法人和其他組織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由設置單位在該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前,向當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置單位或者其主管部門設置醫療機構的決定;

  (二)《設置醫療機構備案書》。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備案后十五日內給予《設置醫療機構備案回執》。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8

  為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執業行為,整頓醫療市場秩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民營造安全放心的就醫環境,按照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安排,市人大教科委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領下,會同部分縣區人大分管主任組成執法檢查組,于8月17—18日對我市貫徹實施《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有關情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執法檢查。檢查組隨機抽檢了XX縣、XX區和XX區所屬27家個體醫療診所,重點聽取了市政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關于“打擊非法行醫、整頓醫療市場秩序”的情況匯報。副市長XX、副秘書長XX,市衛生局XX等有關領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市工商局的有關領導,縣區人大、政府的分管領導陪同了檢查。

  通過實地檢查與聽取匯報,檢查組一致認為:近幾年,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執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遼寧省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結合我市個體醫療機構不斷增多,監管難度不斷加大這一實際,以打擊非法行醫、整頓醫療市場秩序為重點,逐步提高醫政執法能力和水平,加大醫療市場監管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市濫辦醫和辦醫亂的不良局面,為城區群眾營造了比較放心的就醫環境。但同時也存在著醫療機構從醫、執業不規范,監管不到位等諸多問題。現將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1239家(含XX油田)醫療機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2個,二級甲等醫院3個,一級甲等醫院18個,鄉鎮衛生院29個,村衛生所3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54個,個體醫療診所817個。市政府在貫徹實施《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狠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1、充分發揮媒體宣傳作用,營造全社會關心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以多種形式開展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在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體設專欄,宣傳我市貫徹執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加強醫療衛生監管工作等信息,向廣大群眾宣傳醫療衛生基本常識。設立舉報電話,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動員群眾行動起來,配合政府依法行政,共同做好醫療市場秩序監管工作。

  2、嚴格規范個體醫療機構執業行為,增強從醫人員依法行醫意識。制定了個體從醫人員行為規范,并公示于墻上;從嚴資格準入制度,要求做到從醫人員持證上崗;定期開展法律法規常識教育和專業知識培訓,從醫素質有所提高。值得欣慰的是我市個體醫療領域出現了一批年輕的、有經驗且醫術水平較高的醫療管理者,引領我市個體醫療事業朝著先進、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如雙臺子區金賽齒科、興隆臺區汪曉輝齒科、大洼縣銀河診所等就是這樣的典型。

  3、積極開展評選“優秀診所”活動,不斷改善個體從醫環境。通過開展“優秀診所”的評選活動,促使我市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診療環境比較舒適、醫療和服務水平較高的個體醫療機構,從而為我市增加了醫療資源,完善了醫療結構。特別是興隆臺區的個體醫療診所,在規范管理上,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為在其他縣區推廣其成功經驗,市政府還專門召開了現場經驗交流會,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典型示范作用。

  4、開展整頓規范醫療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非法行醫,凈化醫療市場。針對我市目前濫辦醫和辦醫亂的實際,市政府從今年5月中旬開始,在全市開展了打擊非法行醫、整頓規范醫療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打擊的主要對象是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非法醫療機構和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即無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的人員)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擅自擴大執業范圍的違規違法行為。僅6至8月,出動執法人員1050人次,檢查醫療機構900家,檢查醫護人員近3000人;取締非法行醫26家,查處醫療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醫18家,處理超執業范圍行醫16家,限期整頓97家,依法注銷不合格醫療機構226家。沒收不合格的藥品、器械總價值5329元,行政罰款4.08萬元。通過清理整頓,我市目前非法行醫現象大為減少,消殺等管理制度基本得到了落實,一醫一護也得到了一定保證。

  總之,我市個體醫療機構的出現與發展,順應了我市經濟發展需要,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為群眾創造了比較方便的就醫條件,推動了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為建設和諧盤錦作出了貢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我市個體醫療機構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個別醫療診所管理不到位,相關制度執行不嚴格。如:工作人員沒有按要求著裝、佩帶胸卡;醫療操作不規范;醫療器械消毒不嚴格,衛生狀況不達標;醫療垃圾處理、清運不及時;大部分醫護工作者沒有嚴格按規范程序履行職責,不能及時給患者開處方,相關的門診病例記錄不規范、不全面等。

  2、個別醫療診所存在著執業人員跨執業類別擴大執業問題,“坐堂醫”現象屢禁不止。

  3、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管理不規范,職能不突出,基本上以“個體醫”占位。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的相關政策和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完善,沒有真正履行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六位一體職能。

  4、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未納入我市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

  三、幾點建議

  1、加大貫徹落實《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醫療市場監管意識,切實履行好醫政監督管理職責,強化政府監管職能。

  2、采取有效措施,鞏固醫療市場整頓成果,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規范個體行醫人員的執業行為,堅決打擊無照行醫和擴大執業范圍的違規行為,堅決取締“坐堂醫”現象。

  3、嚴格規范社區醫療衛生管理,健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是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一個環節,政府要加強領導,完善制度,確保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的建設有章可循;要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設施和環境,滿足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在人員、房屋、設施、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要以醫療衛生為突破口,不斷擴大服務內涵,拓寬服務領域,逐步向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等綜合性服務領域過渡。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唱好主角,傾心盡力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建設好,提高服務質量和層次;其它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從而把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推上一個新的水平。

  4、加強宏觀管理,盡快制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區域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在廣泛了解群眾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合理布局我市醫療機構和區域衛生服務機構,嚴格把好準入關,認真審核執業醫護人員資質。要把制定規劃與清理整頓結合起來,使醫療機構發展與建設更加規范、正規,符合“兩個規劃”的要求。

  5、城管部門要切實做到醫療垃圾及時清運、集中處理,防止污染。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相關文章: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04-05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05-15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8篇【熱門】05-15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制度(通用20篇)03-29

公司管理條例11-02

班級管理條例10-18

殯葬管理條例03-06

車間管理條例11-08

車輛管理條例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