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精選6篇)
如果你是廣播站的主持人,肯定會知道廣播前一般都會預先準備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優秀才會有好的節目效果,廣播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鼠年的鐘聲敲響,一場無硝煙的戰爭開始了,人們大都沉醉于快樂的新年中,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打破了在外游子回家團聚的愿望,就在前幾個星期前,人們都還是按照往年一樣準備著回家過年,可誰知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速度如此迅速,剛開始許多人并不重視直到后來疫情嚴重,人們才漸漸的明白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但春運依舊進行著,這也加速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如此之快,從剛開始的27例到現在的14423例。
隨著疫情的發展,人們也意識到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很快,以武漢為首,封城封村向外擴散開來。這個行動隔離了病毒,但它卻隔離不了愛。除夕之夜,原本是家人圍爐團聚、促膝守歲的美好時光。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廣東、重慶、西安、江西、北京等地的醫院醫護人員紛紛寫下請戰書,奔赴武漢前線,志愿與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抗爭到底。
從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到15名醫務人員確診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東醫生的犧牲…醫護工作者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在人民與病毒之間砌起高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沖鋒陷陣,“他們是白衣天使,更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英雄…國家所需、百姓安危為重,個人生死、物質得失為輕。在醫護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他們高風亮節!“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載著使命的外衣。“這是一位醫生的話,樸實而圣潔!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讓我們向在祖國各地依然堅守崗位的無數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網絡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前線的“戰場上”,疲憊了一天的白衣天使們卸下他們的盔甲,滿是斑駁,身上滿是隔離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跡,多次消毒的手不復從前,滿是坑洼。這怎能不另人動容?他們多是笑笑,繼而又義無反最地奔向戰場,不嫌苦不嫌累,依舊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不為親人的`勸阻而放棄,堅定自己的信念,他們是真正的戰士!
隨著病情的擴大,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成為我們的焦點,參與建設的所有施工人員都在與死神賽跑,因為他們知道,越早建好人們就多一份保障,最終在經歷了五天五夜的奮斗后火神山醫院全部通電,將于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就在1月29日18時23分的時候雷神山醫院也通電了,也將于2月6日正式收治病人。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一個令人欣喜若狂的好消息。
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付出心血的不只是醫護人員和施工人員,還有很多身處武漢等地的普通民眾,不懼疫情蔓延,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愿者;有的武漢人暫時沒發現身體異常,也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后,萬一感染到其他人員。不知你們有沒有看到韓紅在微博發布的抗擊疫情發布的捐款人名單……還有很多人一起對抗著這次無硝煙的“戰爭”,我們要始終相信這個生病了的武漢會好的,我們都還等著吃熱干面呢!武漢,一定要加油啊!
我不是武漢人,可我是中國人!一直來我日日關注疫情,心系武漢,因為我們有同一個母親——中國!我每日祈禱,和我們祖國千千萬萬的子女一樣,祈禱我們早日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國上下各方人士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攜手共渡難關。我堅信: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2
大家好!
疫情面前,如何陪伴好孩子,是“宅在家”的每一位父母繞不開的話題。有父母自創形式百樣的趣味休閑活動,與孩子一起度過親子時光;有父母趁此為孩子講一講敬畏自然的重要性……其實,父母做好防范,自覺遵守防控各項要求,就無形中為孩子樹立起榜樣。平日里許多父母希望能夠找到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的“靈丹妙藥”,讓孩子成為的自己,在這段特殊的時光里,告訴孩子在家里做些什么可以來支持疫情防控,向身邊堅守崗位的叔叔阿姨表達祝福和敬意,就是對感恩與擔當意識的一種喚醒。
珍惜健康、做好公民、敬畏自然、懂得擔當,是我們抗擊疫情的“良方”,也是人生路上至為珍貴的財富。此時此刻,每一位父母都可以通過以身作則、循循善誘,來將這些美好品質傳遞給孩子。在這個意義上,每一位父母,都可以是孩子眼中驅除疫情的“英雄”。
面對疫情,信心比黃金還珍貴,從孩子們的眼中,我們常常能感知這熠熠閃光的希望。
謝謝大家!
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3
大家好!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無數醫務工作者,奔向急救室的病榻;無數仁人志士他們轉身逆流而上,將滿手紅印按在請 愿書上。他們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沖鋒在前。他們穿梭在生死之間,為我們構筑起一道牢不可破防控疫情的銅墻鐵壁。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每天播報的確診人數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役,并且,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人能夠置之度外的戰斗,每個人都與之休戚與共、息息相關。面對在疫情中的英雄們的無私奉獻和犧牲,我們沒有理由不扛起屬于自己的責任,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護就是責任。出己力、盡己責,多添力、少添亂,英雄們就能少流一些淚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擔憂,這本身也是對英雄的保護、最暖的致敬。“眾人拾柴火焰高”,戰勝疫情,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些人的事,而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同舟共濟,擰成一股繩一同應對疫情,戰勝它一定不會遠!
我們需要面對的是新型冠狀病毒這一共同敵人;我們需要實現的是戰勝肺炎疫情這一共同的目標!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時,也請向與我們守望相助的同胞們致敬!
謝謝大家!
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20xx年,人們帶著對20年代的敬畏開始著新的一年,但好像20xx年的打開方式不對,新的一年就迎來了不好的消息。
雖然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不幸的`事情,但這才疫情真的不得不讓人們所銘記一生。
本來是懷著對新的一年的憧憬,過一個幸福的新年。但被這才疫情的發生所打破,沒有了以往新年的熱鬧,有的就是全國上下對疫情的擔憂,各種焦慮,不敢出門。
但不得不說,通過這才疫情也讓我們明白了一些東西。
珍惜生命,學會感恩,珍惜身邊人。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不是發生點什么,大概都不知道死亡會離我們這么近。從來都不知道敬畏生死,更別說珍惜身邊的人了。
這次疫情的發生,全國上下都在密切的關注著病情的發展,因為沒有誰可以確定自己就不被感染,這都是沒法預期的事情。
正因為事情的嚴重性,這才讓我看清了很多事情。尤其是看到一例又一例的感染,不得不讓人們感慨,活著有多好,健康到底有多重要。
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5
大家好!
當我們在享受舒適的春節假期時,他們卻放棄與親人的團聚,毅然返回崗位;當我們恐避之而不及時,他們卻義無反顧選擇逆行,緊急馳援;當我們為日益增長的病例憂心時,他們卻迎難而上與病魔抗爭,給我們以信心。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一一白衣天使。
從17年前抗擊非典,到今天抗擊新型肺炎,他們把救治患者當成自己的天職,要么主動請戰,要么主動加班,要么緊急馳援……一個個無懼無畏的身影,完美地詮釋著心懷天下、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在志愿申請書上寫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張旃,在請戰書上寫下現代版”與夫書”。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地趕往防疫最前線,他在高鐵餐車上休息的照片,被認為是2020年開年以來最令人感動的畫面。面對疫情,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處境,但是他們選擇了”不退”。還有其他許多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下忘我工作上的醫護工作者,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知道他們為了誰。此刻,他們就是一個個戰士,一個個英雄。
同樣,面對這場全民戰役,還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不用悲觀抱怨,不要輕信謠言,不需慌亂急躁。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蓄積后勁,為明天的奔跑做好準備。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無論經歷怎樣的酷寒,春天終會如期到來。讓我們向這些最美的逆行者們學習,讓我們人人做一個”英雄”,眾志成城,形成強大的合力,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6
全體村民:
大家好!
自2019年12月武漢市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以及如何進行防護就倍受大家的關注,下面,我就做好防護工作向大家提個醒。
如果你過年不用在崗上班、加班,請務必減少外出、減少聚集、少看手機、減少焦慮,不用緊張關注疫情數字,你就在家、過年、通風、喝水、清潔、消毒、看書、聽音樂、看電視、睡覺,老老實實,心態平和,哪也別去。
如果一定要出門,請盡量自駕車、小單車、走路。去市場務必戴口罩,回家后脫外衣,立即洗手洗臉洗鼻,過個清清靜靜的春節,就是您對防疫工作作出的最大貢獻。
另外,重點提醒大家的是:
經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洗手,每次至少20秒。
戴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型口罩,能擋住大部分含有病毒的飛沫。
遠離人群: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窩遮擋口鼻。
開窗通風:室內場所每日通風2次,每次半小時。
不碰野味:少去海鮮市場、活禽市場,不吃野味。
煮熟食物:不吃生冷食物,奶、蛋、肉類要徹底煮熟、煮透。
及時就醫:有干咳、頭痛、發熱、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應趕快戴上口罩就近去發熱門診就診。
不要恐慌:新型冠狀病毒可防可控,村民應積極關注官方信息,不信謠,不傳謠。
【校園疫情提醒廣播稿(精選6篇)】相關文章:
提醒大家疫情暖心的話語(精選55句)05-21
校園疫情追蹤登記制度(精選5篇)05-20
疫情防控校園標語(精選75句)03-31
校園安全廣播稿精選范文04-18
校園廣播稿05-07
關于校園安全教育廣播稿精選-廣播稿01-25
疫情期間進入校園管控制度(精選8篇)05-20
疫情校園出入管理制度(精選8篇)05-20
關于校園運動會的廣播稿精選-廣播稿01-25
勵志校園廣播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