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2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將帶著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教學計劃怎么寫才能切實地幫助到自己將來的工作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但仍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三個班的孩子還是有些差別,二班的孩子較為活潑頑皮,一班、三班的孩子紀律意識強一些,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同時,二年級的小學生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道德法制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游戲較多,通過游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了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場所》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了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四、教學重點:
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
五、教學難點:
了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采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3、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托,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5、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蘊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七、教學進度
第一、二周:第一課假期有收獲。
第三周:第二課周末巧安排。
第四、五周:第三課歡歡喜喜慶國慶。
第六周:第四課團團圓圓過中秋。
第七周:第五課我愛我們班。
第八周:第六課班級生活有規則。
第九周:第七課我是班級值日生。
第十周:第八課裝扮我們的教室。
第十一、十二周:第九課這些是大家的。
第十三周:第十課我們不亂扔。
第十四周:第十一課大家排好隊。
第十五周:第十二課我們小點兒聲。
第十六、十七周:第十三課我愛家鄉山和水。
第十八周:第十四課家鄉物產養育我。
第十九周:第十五課可親可敬的家鄉人。
第二十周:第十六課家鄉新變化。
第二十一周:復習。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做人與做事的基本知識,關注周圍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本期任教五年級三個班級,多數學生思維活躍,誠實守信,有著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課不發言、不愛動腦等)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著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三、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教材,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
第一單元: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
第二單元:我們是班級的主人;
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
第四單元:驕人祖先燦爛文化。四
個單元的主題教育依次分別是:基本文明素養教育、規則和民主法治教育、國家主權和國情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冊內容體現了由遠及近的生活領域,即從世界——國家——社區(家鄉)——學!彝ァ獋人。整冊教材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設計了七大主題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養教育、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教育、愛國愛黨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自然(生態倫理)教育、國家領土和主權教育(國情教育)、開放的國際視野教育。
每篇課文由正文、活動園、相關鏈接和閱讀角四個部分組成,各部分有各部分的功能。正文的功能主要是:引入學習情境、活動的導入、活動之間的連接、過渡與轉換、客觀知識或事實的描述、思想觀點的陳述。活動園的類型多樣,活動范圍包括課堂、家庭和社區;活動主體可以是個人、小組或班級;活動形式可以是動手參與活動或反思交流活動。
四、教學目標及措施
1.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驗的增多,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確的安排課余生活,合理規劃課余生活,遇到問題,能真誠坦率的溝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遠離煙酒,拒絕毒品,提高防范意識。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榮譽感和知恥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3.能夠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喜悅。
4.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禮儀常識:學會欣賞、寬容和尊重他人。
5.了解迷戀網絡和電子游戲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6.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7.體會同學之間真誠相待、互相幫助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知道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8.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
9.知道班級和學校中的有關規則,并感受集體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遵守活動規則和學校紀律。
10.通過學校和班級等集體生活,體會民主、平等在學校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11.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兩域、行政區劃。知道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圣不可侵犯。
12.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13.了解我國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知道并理解這些差異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14.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關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
15.知道我國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掌握應有的歷史常識,了解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珍愛我國的文化遺產。
16.觀看一些反映我國歷重大發明或重要文化遺產的影視片;或收集有關資料,舉行報告會;蛑v述體現我國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發明創造的故事。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并重點突出以下特征: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 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征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里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小學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 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里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煉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征,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說明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20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
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
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么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來,并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了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于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抵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材設計思路及特點
1、教育性。
道德與法治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年級學生共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
2.本班的孩子經過三年的學習后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二、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了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四、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
1、本班級共有學生13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3人。
2、本學期學生學習情況與上學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3、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讓我試試看》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做勇于挑戰的人。并通過嘗試種下一粒子,學會呵護、養育小小的生命。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戲活動,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傳統游戲活動,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場地創新健康安全的游戲。
3、通過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的教學,延續上學期“公共場所”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從生活的點滴認識到人類對干凈的水、新鮮空氣、生態環境的需求和保護。在社會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會努力的》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同時用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做得更好。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懂得我們要敢于挑戰、敢于嘗試,指導學生在對故事、情境的思考當中領悟道理,在實踐活動中強化行為,使學生明白我們要敢于挑戰和嘗試,讓學生嘗試心理調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我消除煩惱和給別人帶去快樂的行為習慣,積極參與有益的游戲,健康快樂的成長,喜歡鍛煉身體,愿意堅持參加體育活動,學會對信息進行家中處理產生新的聯想或者學會解決新的問題,激勵學生積極投入環保事業,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讓學生明白成功不是輕易能得到的,她屬于那些能持之以恒的拼搏者。
教學難點:
培養應付挑戰的勇氣,愿意想辦法解決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學會自理,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做事有計劃、用心、不畏困難的品質,認識到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注意游戲安全,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發展幼兒動手、思維、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細微之處入手開展環;顒樱寣W生體會堅持完成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后成功喜悅。
五、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直接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2、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式一種“活性因子”,它應激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隊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3、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工作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縣教研室教研計劃的精神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目的,扎扎實實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開展好各項活動,認真落實教學目標。
二、教研目標:
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研工作的重點是: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作業設計”的研究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道德與法治課程,真正起到優化學生的品德與行為的作用。
三、活動安排
平時工作中注意加強道德與法治的備課工作,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標,上好每節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提供的范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它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盡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顒有问娇梢允菃我坏模部梢詭追N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完成;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顒拥认嘟Y合,互相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根據學科特色,努力創新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機會,留心收集活動作業的案例,并多撰寫論文和教學案例設計。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網上的教學資源庫的素材,積極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使教學內容現代化,促進教學改革。
四、本學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制定本學期品德教學工作計劃,交流討論,落實計劃目標要求。組織教師學習課標,結合本學段要求落實教學常規。
十月份:開展教研活動,學科組內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互相學習,加強交流,探究作業設計案例。
十一月份:新教師匯報展示課,開展教研活動,組織老師們探究作業設計案例。
十二月份:做好期末總結工作,組織學生開展期末評價。
次年一月份:復習,期末測評。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基本內容,以培育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為重心,以德育活動為載體,以激勵、評估手段為抓手,進一步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德育網絡,努力拓展德育途徑,形成德育整體合力,組織未成年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愛國守法、傳統道德、理想信念、勤奮進取”等方面的教育活動,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提升未成年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情感;
2.學生“養成教育,愛我碧小”深入開展,校園“三風”進一步好轉;
3.形成更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4.學生心理問題得到社會更高關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新突破;
5.進一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學生,幫教措施進一步落實,效果明顯;
6.在校生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違法犯罪案件明顯減少。
三、工作重點
。ㄒ唬┮詯蹏髁x教育為主旋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組織開展好青少年“學雷鋒, 做有道德的人”愛國主義讀書教育系列活動。
2.認真上好“勤儉節約”這一課, 并組織開展好全校少先隊員“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征文活動。
3.組織開展好全校“踐行感恩,共創和諧”主題教育活動。
4.認真組織全體少先隊員深入開展好爭當“四好少年”活動。充分利用櫥窗、廣播站等宣傳陣地,大力開展宣傳活動,營造濃厚氛圍;認真開好隊會,通過輔導員講解、隊員交流、尋找身邊好少年等方式,加強對“四好少年”的認識;積極圍繞爭當“四好少年”,開展“3.5學雷鋒”、國旗下講話、社會實踐、雛鷹爭章等活動,創新工作,增強主題活動的教育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5.為使廣大青少年學生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積極參加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和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為實現青山不老、綠水長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貢獻。3月植樹節前后,大力開展“碧小綠色提升活動”,為我們的校園,教室營造綠色、和諧、幸福之氛圍。
。ǘ├^續抓好學生“養成教育”,努力實現學!叭L”進一步好轉。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繼續組織開展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本內容的學習教育活動,以《守則》為“養成教育”的總目標,以分解細化、訓練新《規范》為“養成教育”的具體方法,針對不同年級努力實現“養成教育”新突破。積極組織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全!叭粘P袨橐幏丁睂W習實踐評價活動。
2.積極開展“先進班集體”創建活動,在創建活動中,注重滲透“養成教育”內容,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使學校形成班班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3.繼續開展一年一度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評選活動。
(三)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更濃的校園德育氛圍,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保持校園環境整潔衛生。通過劃分衛生責任區,明確職責,責任到班、到人,不留死角。全年堅持開展衛生區評比活動,并納入先進班集體等評比活動范圍。把創建整潔、有序、優雅的校園環境作為突破口,使學校成為環境整潔優美、秩序井然、生機勃發的育人場所。
2.加強校園綠化和基礎設施建設,保持校園環境整潔衛生,積極開展“綠色學校”爭創活動。利用3.12植樹節、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7.11世界人口日、10.4世界動物日等有利時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宣傳環保知識,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3.加強校園走廊連廊文化、墻上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積極參加全縣中小學 “校園文化”評比活動。充分利用學校櫥窗、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園網等,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氛圍,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力爭體現本校校園文化特色。
4.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積極開展相關評比活動,激勵學生全員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突出教育意義和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動手能力。
。ㄋ模├^續組織開展好“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引導未成年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預防其違法犯罪。
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著眼點,從規范行為習慣入手,培養未成年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幫助他們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導他們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積極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防控工作機制,杜絕青少年兒童校外監管真空。
3.充分發揮校外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定期邀請他們每學期至少到學校上一次法制課或作一次法制教育講座活動,進一步提升廣大未成年學生的安全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明確幫扶重點,把那些缺乏家庭教育的子女,家長沒有能力承擔家庭教育責任的學生作為結對幫扶的重點,明確關愛主體,發動“五老”人員、在職行政干部和心理輔導教師等與“問題學生”結對幫教。要拓寬關愛思路,做到學習上幫輔導,思想上幫解惑,法制上幫解讀,生活上幫解困,心理上幫疏導。
。ㄎ澹┱J真抓好“留守兒童”的關愛和特困生的幫扶工作。
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健全留守兒童與特困生檔案,及時準確掌握他們的實際情況,做到底數清,工作有計劃,有措施,肩負起留守兒童的監管責任。
2.積極動員學校黨團員教職工及學生報名參加關愛留守兒童及特困生志愿者行動,與他們“結對子”,開展“關愛、幫扶”活動,激發他們自強自立,樹立起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意識和信心。
3.認真抓好“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按照縣教育局下發的實施方案及檔案目錄內容開展系列活動,把黨的溫暖、學校師生的關懷及時送到留守兒童心里,努力把“留守兒童之家”辦成留守兒童的“家”。同時,認真做好“留守兒童之家”的檔案建設工作。
4.高度關注未成年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特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努力做好其疏導工作,并在全班、全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講活動,促進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促進校園和諧。
。┘訌姟皩W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德育網絡建設,整合教育資源,多管齊下,提升教育合力。
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繼續深入辦好家長學校。通過課堂授課、舉辦講座、開放日等活動,樹立廣大家長的現代家教理念和法律意識,有效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2.充分發揮省、市家教名校的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提高家長學校辦學水平。通過觀摩、交流、研討,學習掌握更好的教學策略、形式與方法,進一步提高家長學校授課水平。
3.重視家訪工作,加強家校溝通。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家訪意識,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家訪的有效形式與途徑。對班級每學期的家訪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學校的集中家訪活動做出周密安排,力求取得實效。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1、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研工作將堅持“立德樹人”,貫徹“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持續改進教學行為。
2、結合學校育人目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結合本學科特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二、主要工作
1、基于課程標準,規范教學管理。認真執行學校課程計劃,加強教育教學管理,規范道法課程教學工作,努力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2、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結合學科特點和課堂教學,開展德育教育和勞育教育,堅持“五育并舉”。深入課堂、潛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學科的根本,促進教學與評價的融合,明確以評促教,促進學生“五育”全面發展。
3、20xx年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領導下,以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課程為切入點,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以統編教材實施為契機,學習道德與法治基本教學要求,備課規范化,期末整理成檔形成校本化備課。
4、繼續推進開展數字化課程環境建設與學習方式變革試驗項目的研究,積極探索課程評價,以學科項目推進為抓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擴大骨干教師隊伍。
三、具體措施
(一)基于課程標準,規范教學管理
道德與法治學科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課程的新天地。
根據區教研室和學校要求,進一步規范教研組活動,優化教研制度,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新課程知識競賽等活動,也可以采取主題研討等形式加強學習,在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ǘ┞撓瞪,以評促教,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范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和本學科的聯系,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盡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儀式教育、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效益化。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德智體美勞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明確以評促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ㄈ┮越y編教材為契機,轉變教學方式
隨著道德與法治新課程的實施,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本學期,一至五年級全面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課堂。執教廣大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學期,教研組將組織教師學習道德與法治教學基本要求,加強統編備課規范化,期末整理成檔形成校本化備課。
。ㄋ模┘訌娦1九嘤柵c研究,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相對集中、相對穩定、相對專業化,便于穩定任課教師隊伍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多為青年教師多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研工作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二、任務與目標:
1.加強學習,領悟課程轉型的本質與實施要求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適應新時期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要求,教育部組織專家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部編教材、科學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進行了修訂。本課程教育教學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培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教學根本。
2.加強建設,提升學科發展內涵
。1)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共同體結合盛澤實驗小學、吳綾實驗小學、程開甲小學等集團內8所學校一起研究。他們在完成主任學科和班主任等工作的同時,潛心研究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不僅自身育人水平得以加強,也帶動了校內同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本學期,要繼續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通過會課、研討、讀書交流等活動,強化共識,打造隊伍,提升內涵。
。2)加強校級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組建設。學校品德學科教研組是品德學科教師成長的搖籃,是提升全市品德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在前幾年倡導成立教研組的基礎上,本學期要進一步加強落實,做好過程性指導和期末檢查工作。
。3)組織開展一課三磨活動。組織集團內各學校一課三磨活動,主要以青年教師為主。
(4)組織青年教師參加省市道德與法治教研活動。一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二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研討活動;三是道德與法治學科骨干教師新教材培訓活動。
3.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隊伍建設
本學期要以提升全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交流、展示的機會,發揮同伴合作,資源共享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道德與法治學科骨干教師隊伍,努力實現“骨干帶整體”的愿望。
。1)QQ平臺的及時溝通
。2)舉辦好學科發展共同體教學成果展示活動
。3)收集整理研究成果集。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11
為了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根據我校的具體實際,制定我校師德培訓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xx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樹立以人為本的師德建設理念,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
二、培訓內容
《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
三、工作目標
通過活動,在廣大教師中形成“敬業愛生、明禮誠信、平等合作、勤學樂教、廉潔奉獻”的師德風尚。要求全體教師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立教師信用承諾制度。廣大教師要切實做到:
1、在政治上要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得有違背四項基本原則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言行。
2、在工作上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指導學生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作出客觀、全面和公正的評價,不單純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和作業量,不準請學生代批作業,不得用作業懲罰學生,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謾罵和歧視學生;嚴格遵守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嚴禁上課遲到、早退、拖堂,不得隨意調課,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經常家訪,不指責、訓斥學生家長。
3、在紀律上要嚴于律己,廉潔從教;不得向學生推銷任何商品,不得強制讓學生集體購買復習資料、教輔讀物,不得自立名目亂收費、亂罰款;不向學生家長索要財物,不利用職務謀取私利。
4、在社會上要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語言規范健康,行為舉止文明禮貌;不參與賭博和迷信活動,不酗酒,言行不違反社會公德;要關心集體,尊重同事;不做有損集體榮譽和不利同志們團結的事。
5、在生活上以師表風范嚴格要求自己,儀表樸素、整潔、端莊和高雅,不得穿奇裝異服或濃妝艷抹進入學校;工作以外、節假日休息時間不做違反師德、師風的事。
四、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師德教育的工作機制,把師德教育納入重要議程,將師德教育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統一部署,統一規劃,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內容落實。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應的貫徹實施計劃,切實把師德建設納入教師的考核評優、晉升晉級、職稱評定以及文明單位、文明個人的評選工作中。努力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師德建設重在宣傳,貴在堅持,開學后學校要利用校報、網站、板報、櫥窗、教育畫廊等宣傳陣地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師德建設活動中,善于發現和挖掘身邊的先進師德典型,并做好學習和宣傳工作。
3、開展活動、增強效果,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搞好師德建設年的有效載體。通過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烘托環境,營造氣氛。學校每月開展主題突出、喜聞樂見的師德建設活動,努力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4、深入學習,樹立典型。廣大教師要繼續深入學習《教育法》《教師法》,進一步樹立依法治教的法制意識,深入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一步樹立以德治教的道德意識。認真組織學習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先進事跡,充分利用好身邊的重大典型,在學校、在社會形成自強不息、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樂觀進取的精神風貌。學校將組織全校評選師德標兵和優秀班主任活動,努力用先進典型來引導人、鼓舞人、教育人。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的道德與法治研訓工作將繼續以市科研中心學科教研要求及區小學學科研訓計劃為指導,緊密結合我校的教學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課程建設、提高品德學科育人質量為重點,加強學科課程實施力度,強化學科專業學習與研究,重視學科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深化品德學科教學改革,努力轉變品德課“看圖畫、教課本”的傳統教學,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教學目標,進一步增強德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實現學科課程實施的規范化、教師課堂的專業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及學生思想品德修養,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工作要點及措施
。ㄒ唬┘哟髾z查力度,夯實課程實施方案
圍繞“開齊、開足、上好”的課程原則,深入貫徹落實課程實施方案。
。ǘ┘訌妼W科業務學習,更新學科教學理念
1.繼續進行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的系統培訓學習,正確把握學科培養目標及措施。
2.繼續深化市學科教學策略學習,熟練掌握學科教學流程及實施辦法。
3.系統學習德育教育知識及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三)深化品德課堂教學改革,構建生本活力課堂
1.加大生本理念的學習與思考。深入學習課程標準以及其他教法內容,對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學生自主展示評價交流情況進行研究,真正在課堂放手學生體驗、探索、發現,互相啟迪,自主生成。
2.加強對生本活力課堂流程的反思改進。借助區“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專題課例研討等形式,加強對德法學科“活動體驗式”和“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再學習和再落實。
3.通過聽課、評課、教學問卷調查等多種評價形式,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及時進行整改。
(四)夯實傳統教研,加強創新教研,提升教師的研究力
1.繼續落實教研教學常規建設,抓好教學的五個環節。詳案要求環節清晰,教學策略運用得當,內容詳實,問題設計適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簡案實用、有效;認真設計學生作業,做到要求嚴格,指導有方,批改認真,反饋及時,輔導有效。
2.扎實推進學科問題研究,有效組織針對性強的主題教研活動。
3.認真學習區關于德法課程資源區域化整理項目研究方案,深入解決區域品德教育突出問題。
(五)強化教師梯隊發展,提高整體教師專業水平
抓好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以區“名師工作室”為平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充分利用好優質資源,以點帶面,積極培養對象,逐漸形成一支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團隊,引領本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
(六)注重素養綜合評價,培養學生良好品德修養
不斷完善本學科學業評價體系。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逐步實行課后行為跟蹤評價,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三、活動安排
九月:
1.制訂并傳達本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組織德法教材培訓活動;
2.學期初教學業務初查;
3.參加省德法學科培訓,做好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校級培訓工作;
十月:
1.組織推門聽課、開展課堂教學研討;
2.組織參加德法學科研究共同體專題研討活動;
十一月:
1.參加區“名師送教”活動暨德法學科教學研討會;
2.組織參加學校課堂教學達標活動;
3.組織不同學段質量抽測調研;
十二月:
1.組織參加區德法學科研究共同體專題研討活動;
2.校常規調研,抽查課程執行情況;
3.組織學科作業展覽;
4.組織參加區優質課評比活動;
一月:
1.迎接學期末教學調研;
2.總結本學期教學工作,制定下學期工作計劃。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08-28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3-25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6-15
道德與法治教學總結09-23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01-27
《道德與法治》教案12-13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7-26
《道德與法治》初一教學反思03-14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5-19
法治與道德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