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時間:2024-04-03 14:08:28 禧雯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一)、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1、物質文化建設的地位

  物質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的基礎,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物質文化營造出的境界和氛圍,對身在其中的學生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

  物質文化建設,既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和條件,又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其建設狀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的質量和整體水平。

  2、校園建筑建設

  要把校園建成育人的特殊場所,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有條件的學校應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還可以開辟小種植園、小養殖園,不具備綠化條件的學校也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美觀、有序。要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

  要求實用、審美相統一。宿舍、食堂實用性較強,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的建筑還要按照衛生角度設計,在朝向、采光、照明等方面按照要求規范設計。

  3、校園自然景觀建設

  使校園的花、草、樹、木、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審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4、校園人文景觀建設

  在公共場所布置具有豐富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營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觀氛圍。

  組織學生廣泛參與校園樓宇、道路、景點的規劃、建設、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強學生對校園文化環境的認同感。

  5、教室文化建設。名人畫像或藝術畫;名言警語;校訓校規、班訓班規;獎狀紅旗;黑板報;閱覽角。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有條件的中小學要建好校史陳列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如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科學家、藝術家等杰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制作、設計介紹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建設成就的圖片和文字,繪制、創作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健康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別是鼓勵、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引導學生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增強愛家鄉的情感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學校領導文化建設

  1、領導素養與學校發展

  2、教育領導的特殊性

  不是官員、不是商人,而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引領與向導者。校長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繼承者、領導者、設計者、弘揚者和創新者。校長要繼承學校文化,新校長不能推翻學校原有的文化;校長對于學校的文化建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3、校長的影響力來源。 重要的是非權力性影響。知識:全面、深入、具體;能力:表達、決策、組織、協調;情感: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情,對于學生發展的關愛;人格與道德:品行高尚,不以權謀私。

  4、學校管理即服務。學校以教學為中心。管理應該為教學服務,為科研服務。

  5、人人都是學校管理的主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動車——每節車廂都是動力源

  6、校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校長是學校先進文化的代表,在適應主流文化取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其教育理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要能夠體現學校文化的整體要求,其自身的品格、修養、風范也應成為師生的楷模。

  校長要善于開發、整合、利用有形和無形的資源。任何物質形態的投入,又都賦予一定的精神和文化,任何學校的設備和建筑又都是以一定的精神內涵為引導和文化形態共同發生著教育的作用,任何一所學校都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即建設學校文化,而這種思考又以校風、學風、教風等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形成獨有的品牌力量。一所學校所表現出的文化無不凝聚著校長在執行學校文化中“魂”的作用,這種影響不在于物質上是否充裕,而取決于精神上是否充實。文化因素對人才培養的影響作用,有時甚至能超過經濟和物質投入的影響。

  (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1、制度與學校發展。作為管理的手段:制度是學校發展中超越人治,尋求突破的杠桿。作為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一所好學校,不是僅看有無制度,還要看制度中體現著的辦學思想和理念。看這些制度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是否體現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尊重、關心和激勵,是否體現有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否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否有利于促進教師追求崇高的師德。當然制度僅是文本,校園文化在制度上的體現,更要看教師自覺執行制度的自覺性。當一所學校的教師自覺地用紀律約束自己,將執行制度變成自覺的行為,變他律為自律,學校教學秩序定會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學校也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因此考核學校的辦學質量,不僅關注是否有完善的制度,而且關注是否把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體現在制度中,更是要關注教師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因此到學校看一看,就是看體現校園文化的“制度”。

  2、學校制度的地位、作用。校園文化不僅體現在學校的“物”上,而且很多一部分是體現在制度上,一所辦學質量高的學校,都比較強調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學校應該有嚴密的規章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校的相對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但確有很多人不喜歡制度,認為制度就意味著束縛,是對自己手腳的捆綁。這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沒有對他人的束縛就沒有你的寬松,當然沒有對你的束縛也就沒有群體的和諧。完善的制度是教育質量的保證是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學校健康人際關系的基礎。學校制度具有導向、凝集、激勵、規范等功能,發揮“管理育人”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師生員工才能有章可循,從而培育優良的校風,提高管理的效能。

  3、學校制度的制訂

  (1)科學。權、責、利的統一;科學的論證。

  (2)民主與集中。教師民主參與學校制度;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制度;民主的局限:低效與暴力;民主不是給予的,而是爭取的。

  (3)人性化

  4、學校制度的執行

  5、如何認識和對待學生的違規。真的違規了嗎;教育立場;情感投入;慎用、適量;不能算總帳;公平。

  (四)、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1、精神文化與學校發展

  2、培養師生員工對于學校的歸屬感。 教師和學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可以通過幾個“意識”來體現。一是責任意識。作為學校文化群體中的一員,不管是教師、干部、職員和學生,任何人都有建設、維系學校文化的責任。二是傳承意識。一所學校的文化需要一代代師生的傳承,全體成員以自己的言行、價值觀、信念、氣質和精神延續著這種文化。三是吸納意識。作為學校中的成員,還應該注意借鑒其他學校的學校文化、借鑒其他優秀文化,注意與本校文化的有機融合。四是創新意識。學校文化的發展,也需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惟有建立在以學校內涵發展基礎上的同時又注意創新的學校文化,才能保持學校文化的生命活力。

  3、學校理想、信念建設

  許多學者在研究西方國家的自殺率為何居高不下時,發現這些國家的具有兩個特色,第一,都是器物層次非常發達的國家,第二,都是制度層次非常完善的民主國家。那么在兩者都比較理想的狀態下,一些人為啥不想活?原因就是因為喪失了理念,沒有精神寄托。因此理念層次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層次。所謂理念,就是教師有精神寄托,有道德和價值的追求,當教師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引導自己,在學校精神的引領下,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從管理的角度看,沒有規范的管理是隨意的,基于規范的管理是穩定的,超越規范的管理才有可能是“自由”的,超越規范不是沒有規范,而是在充分認同規范的基礎上,將規范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自覺貫徹在日常行為中,并以更高的道德與精神的追求來要求自己。因此理念層次的管理是超越規范管理的管理,它依靠的是道德和精神的追求。所以如果學校在充分尊重并提升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用學校的目標去凝聚全體教職員工,是學校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一些學校采取“凝人心、聚人氣”的策略,就是意在將教師凝聚在一起。反之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缺乏理念,缺乏堅定的信念,雖然有完善的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也能做到秩序井然,但可能僅此而已,要想再有所發展、有所突破已很困難了,因為這是在約束下被動執行的結果,而不是通過主觀能動得到的發展,因此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有了精神追求,就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熱情,教師就會變“要我干”為“我要干”,教師的才華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現。有了精神追求,才會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才會在教學實踐中伏案苦讀、潛心研究、嘔心瀝血。

  理念層次的校園文化不象“制度”層次和“器物”層次可以用眼睛看的到,它是彌漫在校園的空間里,最終是通過教職員工的言行舉止得以體現的,所以只有到學校里在與教職員工的交談與聊天中,才能感悟到它的存在。經常所說這個學校很正氣,實際上就是說教師在經意和不經意間形成的輿論氛圍,輿論氛圍是校園文化理念層次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和集中的體現。良好的輿論氛圍可以左右學校的發展,它的作用之大決不能低估。“文化如果融入人們的血液中,它就是無堅不摧的力量”。因此學校重要任務就是要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形成有精神追求的以正確輿論氛圍凸顯的校園文化。

  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信念,就會體現在每個師生的價值取向、期望、態度、行為之中,體現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

  4、人文校園建設。有品位:拒絕庸俗

  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在規范辦學行為、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遴選和集成社會的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大力營造優于社會環境的獨特氛圍,使教育和引導體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關懷和關心之中,體現在班級、團隊組織的溫暖和鼓勵之中,體現在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愛護和幫助之中。扎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鉆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倡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及時鼓勵學生的進步,及時發現解決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學生在校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落實好《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于探究的良好學風,倡導學生把準備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作為學習的目的,把對知識的興趣和追求作為學習的動力,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認真抓好班級和團隊工作,建設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倡導營造充滿正氣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幫助做好,集體的事情一起做好。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及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入學畢業、入隊離隊、入團、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發表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內容生動具體的國旗下講話。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重視課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使學生既放松身心、增強體質,又增進對同學、對集體的情感。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周的活動時間和條件,注重教育教學活動與團隊活動有機結合,支持團隊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動,并鼓勵結合實際創新活動形式。強化課后科技、藝術、體育、娛樂活動,廣泛組織多種類型的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每學年都應組織體育運動會和各種形式的藝術節、科技節及讀書、讀報、演講等活動,積極推廣優秀少兒歌曲,開展多種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動。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還應結合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和節日,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尊重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和個體差異,切合各地實際,既體現知識性、科學性,更突出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反對形式主義。

  校園文化建設要注意了解和掌握社會文化動態,高度重視各種流行文化對中小學生的影響,及時發現、研究中小學生的文化熱點,積極引導。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特別注意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四觀”、“兩論”教育。

  5、和諧校園建設

  (1)領導與教師之間。人際關系理論。

  (2)教師與教師之間合作情感

  (3)教師與學生之間:尊師愛生

  (4)學生之間:競爭合作,關心:意識與能力

  (5)師生與工勤人員

  (五)、學校特色建設

  1、特色建設與學校發展。規模穩定;制度規范;質量提高;特色構建。

  2、確認學校辦學理念

  五心教育,忠心:祖國;愛心:社會;關心:他人;孝心:父母;信心:自己。

  3、辦學理念的提煉。閱讀:尋求靈感,避免低水平重復;反思與研究;寫作;發表:公開發表、內部交流、博客。

  4、化理念為行動

  將學校辦學理念內化為全校師生員工的信念與行動。途徑:校訓、校歌、校本課程、標語等。

  5、整體營銷。尋求政府的認可;新聞報道;對外交流:對外推廣,接待參觀。

  校園文化建設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與校園環境相協調

  校園環境建設與校園文化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只有校園環境和諧了,校園文化才能健康地發展。例如:當你走進一所新建學校時,你就會發現它與附近那些舊學校有著明顯的區別,這里有整潔、干凈、美觀的學校教學樓,它就像一個大花園,讓人賞心悅目;這里有各種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與生活設施,使師生們能得到充分的物質保障,再如:在一個大型活動廣場上,你會看到整齊規劃好的綠化帶,在草坪里點綴著朵朵鮮花和片片綠蔭。這就是校園環境建設與校園文化的協調關系。

  二、強調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

  一個學校的精神文化是學校發展道路上的一盞明燈,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永恒,學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學校領導對教育、教學、管理、思想工作的指導思想;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教風學風等在校內外宣傳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以校園精神文化來凝聚師生,強化群體意識,激發創新意識。 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人文氛圍,注重以人為本, 要充分考慮師生之間的交流關系,讓學生真正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人,在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積極心理疏導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開展“讀書”活動:提倡讀書,讀好書,不斷充實自己;開展體育活動:以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三、注重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

  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素質,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觀念。 校園文化活動有多種多樣,但不是搞得越多越好, 學校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辦學方針,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要注意突出“教育”二字。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要堅持“以人為本,重在教育”的原則,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和融入校園活動中來。

  四、加強領導,齊抓共管

  加強校園文化建議設計,學校領導要負起責任,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有步驟地組織實施,學校應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擔任領導小組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對校園文化建設設計的各項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實施管理。各部門也要根據各自職責和分工,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和目標。

  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1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文化現象,是以師生價值觀為核心以及承載這些價值觀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校園文化建設是教育追隨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對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學校教育內涵、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依據xx年宜興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貫徹質量立校、文化強校的辦學方略,扎實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促進學校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先進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為載體,以服務全校師生為宗旨,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不斷深化和筑牢“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全面打造校園各層面的內隱學校文化和外顯學校文化,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愉悅身心、陶冶情感的成長樂園,從而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總體目標

  1、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整合學校已有的教育資源,形成叩合時代要求、激勵學校發展的“一訓”(校訓)“三風”(校風、教風和學風),確立富有陶中個性的、為全校師生所認知的學校核心價值觀(即學校的發展方向、人才培養的策略、教學方式等)。

  2、進一步加強學校制度文化的建設,根據目前教育的新形勢和面臨的新問題,梳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按照“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原則,對已有的制度加以繼承、揚棄和發展,追求制度與文化的完美結合,真正讓學校制度對全校師生起到約束、導向、整合、激勵和教育的作用。

  3、不斷加強學校行為文化的建設,即“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老師、關注每一項活動”,打造學校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樹立正確的、全面的、科學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辦讓人民滿意的學校,進一步打響學校品牌。

  4、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追求品味,重在育人”的宗旨,按照“科學規范,講究實效”的原則,重新規劃建造學校大門;調整學校綠化布局,在美化、生態化上下功夫;在已有沿河休閑小路、假山雕塑的基礎上,再規劃設置幾處具有陶文化特色兼備育人功能的校園景點;利用行政樓樓梯道口墻面、教學樓通道間墻面,設立多處校園文化板塊,努力創設悅目怡心、充滿生機的校園育人環境,彰顯學校文化特色。

  三、具體措施

  (一)學校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化的建設

  學校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是全體師生對學校發展方向、人才培養規格、教學方式等重要問題所共有的理解與選擇,是指導學校日常運作和組織發展的基石和核心,更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和核心。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也就是學校精神。良好的學校精神文化,能夠催人奮進,會使師生逐漸形成一種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和高尚明達、寧靜淡泊的情操及博大莊嚴、任重道遠的使命感。

  1、建設積極向上的“一訓”“三風”

  校訓:陶鑄成器

  錦繡江南,太湖西岸。千年陶都,百代流芳。地域文化,精神滋養。陶都之子,秉承傳揚。陶鑄成器,嘉訓意長。陶鑄,本指燒制陶器或鑄造金屬器物。陶鑄成器,喻指經歷錘煉,成長成才,成為有用的人。范土成器,鍛煉成材。這是方與圓的藝術,這是水與火的哲學。現實追求,理想境界。形神兼備,自然天成。我校師生,同心一意。銘記于心,致力于行。

  校風:熔鑄品質、勵志成材;

  教風:培育用心、塑造得法;

  學風:專一持恒、向善求真。

  2、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人際環境。校園人際環境是校園精神環境的重要支點,它包括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干群之間的關系。旨在激發原動力,增強凝聚力,形成向心力。包括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好學上進的學習氛圍,嚴謹認真的工作環境,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3、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營造正確健康的輿論氛圍。通過會議、辦專欄、櫥窗、畫溪之音、校園電視臺、國旗下講話,設立校務公開欄、校園網站等,以及開展主題班會、主題教育、科技節、藝術節、評先評優、樹榜樣等活動,樹正氣,明是非,辨善惡、抨歪風,打造學校團隊精神,逐步鍛造學校的精神文化。

  4、營造氛圍,建設書香校園。讀書啟迪心智,讀書滋養心靈,讀書涵養人生。守住心靈的凈土,走進名家偉人的精神世界,陶冶師生自己情操,豐富校園文化,營造書香校園。不斷充實圖書資料,提高圖書設施的使用率和圖書借閱率,為讀書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在校園的櫥窗和教學樓走道布置師生作品、名人名言;在花園草地布置有人文氣息的宣傳標語。利用鄉村少年宮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通過讀書知識競賽、讀后感交流、讀書征文、經典篇章誦讀、歌詠比賽等活動,建設“書香校園”,進一步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構建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

  5、以畫溪文學社楹聯詩社為依托,搞好楹聯文化建設。楹聯,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珍品;楹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迄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自成一體,以簡練的語言,工整對仗的格式,言志抒情,描物寫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樂。通過楹聯文化建設,讓學生了解楹聯的歷史、特點、藝術手法和社會功用等,從而使學生更深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愛國意識,提高審美水平。

  (二)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規范性、連續性和導向性。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既是廣大師生的行為準則,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通過它可以把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科學的管理機構,務實的管理階層,嚴謹規范、實用有效的規章制度,是保證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建設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

  1、繼續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堅持以德治校與以法治校密切結合,創新有利于師生、學校健康發展的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總務管理、學校設施管理等各種管理制度,使各項教學管理活動有章可循,在一個有秩序的氛圍下良性發展。

  2、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圍繞行政、黨建、人事、教學、教研、德育活動、安全、衛生、后勤等各方面,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績效考核制度,使之更加完美、人性化,實現有章可循。制度完善過程中,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取得多數利益相關者認可,同時每一條規定要寬嚴適度,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兼顧師生正常合理的需求,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從而提高制度的可執行率。

  3、堅持有尊重的管理,充分體現制度的激勵機制。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精細管理,統一管理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管理與教育相結合,適度獎勵與適度懲罰相結合,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外在管理與自我管理相結合,不斷提升管理藝術與管理效率,做到情感管理、人文管理和制度約束的協調統一。

  (三)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學校行為文化是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它是學校師生員工在教書育人、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做事方式和處事態度,是師生員工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體現在教學、科研、生活、管理、人際交往、社會實踐中。

  1、進行學校觀念文化內涵的提煉。即“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領悟決定覺悟,細節決定成功;有實力才有魄力,有思想才有智慧,有作為才有地位,有付出才有收獲”。

  2、學校師德文化的提煉,即“心慈儀端、德高志堅、業精學勤、團結協作”。學校加強師德文化建設,旨在激勵陶中教職員工懷仁愛、和善之心,行正直事,做正派人;堅定品德高尚、服務學生、奉獻教育的志向;追求刻苦鉆研業務,努力達到專一的境界;促進同事之間團結協作的氛圍,努力開創陶都中學更美好的明天。

  3、學校管理文化的提煉。學校管理文化是學校管理領域內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傾向,是以學校教育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制度、課程、行為方式和物質建設的集合體,對師生具有正面導向、凝聚激勵、約束規范、同化輻射等作用,是學校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是學校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推動力。我校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結合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將辦學理念提煉為“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發展”。

  4、學生行為文化的熏陶和培養:學生行為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培育出符合社會主義道德標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趣、崇尚文明的言行習慣,具備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質的優秀中學生。由此須培養學生六個好習慣:熱愛祖國的好習慣、文明禮貌的好習慣、遵紀守法的好心慣、勤學善思的好習慣、團結友愛的好習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總體要求為:語言文雅、舉止儒雅、情趣高雅。

  實踐途徑:

  (1)構建以集體為導向的人文文化,規范學生行為習慣。

  ①加強六好班級建設,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②全面落實全員德育,推動學校全員育人目標實現。

  (2)構建以活動為導向的人文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①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推動學生特長發展。

  ②開展廣泛深入的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體驗感悟。

  (3)構建以和諧為導向的人文文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①提出三個主體(教師、班干部、學生)的不同要求,營造和諧育人環境。

  ②提出教師“四留情”(手下留下、嘴上留情、作業留情、處理留情),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通過校園行為文化的建設,使校園文化滲透到行為中,并將校園理念和文化內化為學生行為,建構出教師、學生自立、自主健康人格的行為文化特色,確保“校園文化”之樹根深葉茂。

  (四)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學校文化的載體。是學校視覺識別系統,是學校文化中最外在、最直觀的部分,是將學校抽象的深層理念轉化為具體的符號概念,通過個性化、規范化、系統化的視覺方案將學校的理念和精神傳達出去,塑造學校的視覺新形象,給社會公眾以良好的印象,從而吸引優秀師資和生源,激發學校成員的活力,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追求品味,重在育人”的宗旨,按照“科學規范,講究實效”的原則,繼續加大學校硬件建設的力度,一著不讓抓好學校物質文化的建設:

  1、重新規劃建造學校大門;隨著畫溪中學的停辦、兩校資源的整合,學校將重新規劃設計、建造學校新大門,年內完成設計論證,明年假期施工建造完成。

  2、調整學校綠化布局,在美化、生態化上下功夫。學校將聘請園林公司對學校已有綠化進行布局調整,并計劃將學校綠化進行社會化管理,提高綠化養護水平和管理質量,構建生態校園。

  3、在已有沿河休閑小路、假山雕塑的基礎上,再規劃設置幾處具有陶文化特色兼備育人功能的校園景點。

  4、利用行政樓樓梯道口墻面、教學樓通道間墻面,設立多處校園文化板塊,努力創設悅目怡心、充滿生機的校園育人環境,彰顯學校文化特色。

  5、對綜合樓、三幢教學樓等主要建筑進行征名、命名活動。要求根據學校“一訓三風”以及地域陶文化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和學校辦學特色,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顯現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

  6、搞好班級文化名片和宣傳欄建設。政教處要抓好班級文化的建設,圍繞學校文化建設總要求,打造班級文化名片,將本班的班風、目標自行設計于文化名片之中,這樣既可以明確奮斗目標,振奮班級精神,又可以表達學生的情感,展示才藝。

  四、組織領導

  組長:xx

  副組長:xx:負責統籌安排、協調各條線文化建設相關事宜;

  xx:負責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xx:負責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xx:負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xx:負責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成員:xxxx

  五、強化管理

  1、學校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開展全校性校園文化建設活動。

  2、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定期進行計劃、部署、評估和總結,保證工作的落實。

  3、學校加大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建設的正常進行。

  4、本方案具有長期性、指導性,具體工作如有必要由辦公室另行安排。

  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2

  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學校的治學理念、精神面貌和辦學特色,是以學校物質條件為基礎的載體文化和以人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統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進一步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有效措施。為了更好地營造濃厚的育人氛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經研究決定,制定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入落實教育發展思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師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構建“文明和諧校園”為目標,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總體要求

  校園文化充分體現“高雅、特色、和諧”,做到硬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和一定的文化品味。實現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跡,每一處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

  (一)堅持高標準、高品位,突出教育性。

  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促進師生全面、和諧發展,培養適用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優秀人才,所以,以校園環境為載體的靜態校園文化,要精心設計和布置,使校園的每一塊墻壁,每一個角落,每一處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整個校園應和諧統一,布置物的制作必須講究藝術性,符合要求,達到簡潔、美觀、高雅、大方,催人奮進。

  (二)堅持師生共同參與,突出主體性。

  校長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培植者、引領者,教師和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師生員工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全員參與、群策群力、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讓師生在參與中建設,在建設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三)堅持因校制宜,突出特色性。

  要堅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分層推進,量力而行,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和師生思想實際,能建設的,立即行動起來,短期見效;暫時不能建設的,做出規劃,分步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要凸顯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和辦學特色,更要秉承我校的風格,弘揚其特點。

  三、主要內容

  校園文化分為物質的和非物質的。物質建設主要是校園環境建設,非物質建設包括校園精神、文化氛圍、規章制度和活動形式。

  (一) 物質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建設整潔、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校園環境包括布局規劃,校園建筑,校園活動場所的綠化、凈化、美化、硬化,和所有教學設施設備等諸多方面。環境建設要提高文化品味,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體現學校特點,突出文化內涵,強調自然和諧。要把校園環境建設與創建特色學校、文明學校和花園式、田園式、園林式學校結合起來,通過3-5年的努力,抓出成效。

  1、校園的凈化。大力加強學校的衛生保潔工作,全面治理校園內存在的“臟、亂、差”現象,辦公室、教室、實驗室等教育場所,寢室、食堂、廁所等生活設施都要干凈,還要保持墻壁、閱報欄和各種宣傳窗的整潔、有序。師生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無亂扔紙屑、雜物現象,使校園始終保持干凈整潔、文明和諧,成為師生工作、學習、休憩的理想場所。定期、不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檢查評比,開展“衛生標兵”、“文明班級”、“文明辦公室”等評比活動,提升校園環境建設水平。

  2、校園的綠化。以實用、經濟、美觀為原則,以綠色植物造景為主,花壇為輔,適當設置景點,做到點面結合、布局合理、搭配協調,營造花草蔥榮、綠樹成蔭、清爽優美、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校園綠化提倡立體性和園藝化,使地面綠化與空中綠化相結合,并寄寓一定的象征意義,提高綠化的文化品位。加強對綠化工作的目標責任制管理,組織全校師生定期對全校花草、樹木進行修剪、養護,努力使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

  3、校園的美化。學校的各種標牌設置都要美觀、精致,走廊、過道和室內,要飾以與環境相協調的體現公民道德規范、職業道德要求、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改革目標、人文精神培養、終身發展需要等內容要求的名人畫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畫,或師生的書畫、美工作品等,挖掘、保護校園內或校園附件的自然、人文歷史景觀,使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園的語言文字。大力推廣普通話,使之成為校園語言。校園內使用文字要規范,如校風、校訓、標語、警句等。保護操場、愛護綠化等各種提示牌,要使用詩一般的語言,在提醒師生的同時,陶冶師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準”一類的生硬詞句。

  5、校園環境的知識化。充分挖掘學校的各種資源,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加強多方面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樓房的每一個樓層設一個主題,圖文并茂。主題可以選擇道德規范、文明禮儀、愛國愛民、清正廉明、清節自守、勤勞勇敢、質樸儉約、勤奮好學、尊師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通過板報、櫥窗的科普宣傳,實驗樓里生物標本的展覽,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旁掛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學生自辦的學習園地、舉辦知識競賽等方式,使學生在受到藝術美的熏陶的同時,學到豐富的知識。

  (二)非物質文化建設。

  1、努力培育校園精神。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校園精神不但是對學校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應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表現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工作目標,突出表現在校風、教風和學風上。

  ⑴大力加強校風建設。校風體現著一個學校的優良傳統、精神風貌。要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開展,通過各種形式的載體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通過建立校史陳列室、榮譽室,舉辦校史展覽活動等,增強師生對校史、校風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⑵努力營造優良的教風。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各單位要幫助教師確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逐步形成以“愛生”和“敬業”為核心的師德規范。教師要對學生身心發展和社會未來高度負責,嚴謹治教,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贏得學生的普遍尊敬。學校一方面要使教師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進教師之間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把教師列入學習者的行列,使教師認識到既有教的義務,又有自我學習的責任,把學校當作是自己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場所,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崗位培訓,征訂教育刊物,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活動,定期編發教育信息,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

  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要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努力學好本領。嚴格要求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舉止文明、尊重師長、勤奮刻苦、博學善思的優良學風。

  2、形成有利于學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環境。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學校師生行為的準繩,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和良好校風形成的根本保證。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體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按章辦事、不徇私情,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改進不科學的管理辦法,清理和廢除旨在卡、壓、罰的規章制度,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形成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制度環境,促進廣大師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活動設計要體現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活動內容要體現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有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再現和表現校園文化精神。

  ⑴從學校實際出發,組織好校園藝術、體育、科普、文化等各種融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活動。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活動技能,規范學生的言行,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⑵從學校特點出發,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如成立文學社、書畫社、合唱團、舞蹈隊、球類隊,舉辦文藝表演、召開校園音樂會、組織小制作比賽、舉辦運動會和才藝大賽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既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

  ⑶精心組織各種學生集會,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學生集會包括校會、國旗下講話、班會、團(隊)會以及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大事件紀念日等,要根據不同集會的不同特點和要求,精心、規范地組織。使每一次集會都能夠使學生激動不已,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啟發和教育。

  ⑷積極開展日常行為規范和“三風”教育活動。圍繞學習宣傳《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班級、年級和學校的評比,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校園行為,引導學生遵守紀律,努力培養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⑸組織開展好“中學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把集中活動與經常性的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民族精神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要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教育內容有機納入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題教育活動之中。選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冰雪精神、抗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科研自主創新精神等等體現民族精神的一種精神,并結合歷史故事和人物生動活動地進行。要充分利用形勢教育六個大課堂的影視資料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培育。要充分利用“學校開放日”、“校際交流日”加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交流。

  ⑹充分利用學校閱覽室、圖書室和班級讀書角,積極開展讀書活動。辦好學校圖書館(室),在增加藏書量的同時,更要重視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放閱覽室,開出閱覽課。圖書下放到班級,固定時間班級輪換,最大限度的提高圖書使用率。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利用講座、演講、征文、校園讀書周(月)等形式,推動學生讀書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⑺多渠道開展教育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有條件的學校要充分發揮校園廣播站、閉路電視和校園網等媒體作用,同時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和德育基地的建設,從而保證學校教育活動的全方位開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突出校園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構建具有百小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營造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

  二、愿景目標:

  1、凝煉學校精神文化。傳承和創新校園文化十大系列,突出環境教育功能,凸現人文氛圍,豐富精神生活,提高學生在校的生活質量,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愉悅,感受成長的快樂。培育學生“自主管理做主人,自主教育做新人,自主學習做能人,自主鍛煉做強人”,為每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創建校本教研文化。形成濃厚的教科研風氣,使教科研成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生活方式,在教研中尋找工作的樂趣,在科研中獲取生命的價值,從而以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自主發展。

  三、整體規劃:

  (一)一個精神引領:

  積極營造團隊精神文化,以“校園精神三句話”和“百花形象十六字”,凝聚人心,鼓舞士氣。

  校園精神三句話:

  第一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爭當(創新人才);

  第二句: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要敢說(我能行);

  第三句:從小立志興中華(長大建功走天下);

  每日晨會升旗全體學生必呼,引導、鼓舞、激勵每一個學生。

  百花形象十六字:

  團結進取、敬業奉獻、追求卓越、高效創新。

  統領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引導、提升、鞭策每一位教師。

  (二)兩項主體建設:

  1、以校本教研為切入口,創建自我反思、合作共創的教師文化。

  2、以新型課程為載體,營造自我體驗、自主發展的學生文化。

  (三)十大系列創新:

  建立以符合時代特點、學生個性的新校園文化十大系列:校徽、校像、校花、校訓、校歌、校舞、校儀、校操、校報、校電視臺。將教書育人的豐富內涵孕育其中,影響激勵每個孩子。

  1、校徽——百花爭春;

  7、校儀——小百花儀仗隊。

  2、校像——我愛祖國我愛黨;

  8、校操——我真的很棒(低)。

  3、校花——一串紅;快樂跳跳跳(中)。

  4、校訓——文明、勤奮;雛鷹展翅(高)

  5、校歌——飛向祖國的明天;

  9、校報——《百花園》

  6、校舞——我是一棵苗;

  10、校電視臺——小百花電視臺。

  (四)四新文化構建:

  Δ新型課程——隨著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充實大課表的管理內容(三級課程管理和長短課結合、大課間、大活動的安排),二次開發整合原有課程資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逐步建立一種新的開放式課程結構,成為受學生歡迎、家長和專家認可的、適合現代發展需要的充滿活力和張力的新型課程。(20xx年完成)

  Δ新型課堂——其特點是: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活躍的對話互動,自主思考的探究合作,“三維”落實的教學實效,成為教師研究的工作室,學生演練的大舞臺,師生智慧碰撞、動態生成的快樂課堂。

  Δ新型班級——其特點是:知榮明恥的班風,團結友愛的集體,溫馨活躍的班級文化,身心雙健的群體,成為每個孩子“我進步,我成長”快樂大家庭。(20xx年基本完成)

  Δ新型校園——其特點是:和諧的文明校風,凈美的成長環境,多彩的文化墻,活躍的社團活動,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靈動的精神家園。(20xx年基本完成)

  (五)主題活動設計:

  活動年: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

  活動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活動周:趣味體育健身周,歡樂圣誕英語周;

  自主管理值日周,班級文化展示周。

  活動日:校園文化開放日、紀念日、節慶日。

  四、保障機制: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校長是校園文化的引領者,親自構建學校發展愿景,以共同愿景營造學校團隊,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2、成立由校領導、師生代表組成的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機構,全面組織領

  導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根據目標和任務,明確各處、室的職責,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具體分工:

  黨支部:精神文化 宣傳輿論。

  校長室:制度文化 教師文化。

  教導處:教風學風 教學科研。

  政教處:校風班風 主題活動。

  總務處:物質文化 美化綠化。

  工 會:關心教工 優質服務

  3、加大投入,分步實施。將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納入學校x發展規劃中,將規劃的目標分解落實到每年的學校工作計劃中,分步實施,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校舍改造、校園綠化美化、環境布置及節慶活動等資金的投入,改善開展校本教研的條件,保障科研經費。

  4、深化管理,制度保障。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創新管理制度,健全人才管理機制,完善評價激勵機制,關心愛護每一位教師,使人才創造有機會、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績效有獎勵,讓他們工作有甜頭,有想頭、有奔頭,形成比奉獻、比學習、比教研、比成長、比業績的積極進取的良好局面。

  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1

  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它主要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它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我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中做了多種嘗試,其中抓德育、重實踐是一項重要措施,學校把良好的道德建設,作為治校的根本,貫穿于整個學校管理過程,使思想道德建設付諸成效,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及其整體工作質量的全面提高。下面就其有關方面談一下自己的做法與感受。

  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筑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我校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方面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新建設三口功能室投入使用,校園環境整潔優美;

  其二,在環境衛生治理方面,從教室到院子清潔區堅持責任到班,實行每天打掃三次,每天檢查通報,每周發放流動紅旗,并將衛生工作納入文明班集體評選條件之一。因而全體師生良好的衛生習慣逐步養成,無論是教室還是辦公室甚至整個院子都是美觀干凈的;

  其三,加強師生個人衛生檢查,要求師生不留長發,堅持勤換衣服、勤洗澡、勤剪指甲等。把衛生大面積治理和小面積治理結合起來,杜絕了病源,保證了師生的健康生活,保證了師生有充分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

  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為了提高學校文化教育內涵,鞏固“兩基”成果,實現更高的辦學目標。我校在抓思想道德建設活動中,強化了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著力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體現積極向上的氛圍,從而帶動文化建設大面積提高。一是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學有特長作為我們共同奮斗的目標。學校建設有序,思想明確,目標一致,使全體師生時時處在發展變化、創新進取的動態校園文化氛圍之中;二是把師生的行為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對教師的行為、語言、儀表、禮儀進行規范,組建了學科興趣小組,使得師生綜合素養快速提高,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大大增強;三是營造了校園標語文化。在學校入園道路處設置有醒目的辦學標語、辦學宗旨等宣傳標語牌,花壇里設置有惜花愛草的警示牌,教學樓道置有精美塑料方框,圖文并茂的“弟子規”、“誠信”等名言哲理,使學生時時刻刻都能受到濃郁文化氛圍的熏陶。加之校園環境幽雅,布局整齊,綠草如茵,花樹相間,產生了以美輔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勞,以美健體的功效;四是堅持“校園無空地,處處都育人”的環境教育理念,使校園的墻壁、花壇、等處處都是無聲的教育,處處都有無窮的啟迪;五是實行“文明班集體”評選活動,并發放“流動紅旗”。實行班級量化考核,落實日檢查、日公布、周評比、月匯總,掀起全校性比學習、守紀律、講衛生競賽高潮,極大促進了校園文明行為;六是堅持升國旗制度,激發師生愛黨愛國熱情,增強師生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強化了師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全體師生從中受到良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三、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我校為了把校園文化建設抓出成效,學校按照各職能部門,針對不同對象,分別制訂了《校園文化建設制度》、《安全校園建設制度》、《學生管理辦法》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職責20余種,并組織了學習和張貼,減少了各類違紀事件的發生。同時通過各種方式教育和引導師生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學生守則》,弘揚正氣,消除不正之風。堅持校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管理環境,以保持各項工作的穩定性、持久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規律。同時,學校還與每個具體部門,每個教學人員、每個學生簽訂了目標責任合同書。做到人定崗、崗定責,一級向一級負責,一級向一級交帳。學校成立考評小組按照責任合同的履行情況,實行獎罰,評選先進,評職晉級。使學校工作趨于有章可循,違章必究的良性循環軌道,為強化學校管理機制提供了有力保證。

  四、加強活動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乏味,并可能形成熱衷于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為此我校以廣大學生愛好、興趣為紐帶,增設讓全校學生自主參與的活動,豐富第二課堂。一是建立課外興趣小組,每周都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二是結合本校實際,通過校訓、校服等形式,弘揚校風,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導學生養成文明、守紀、勤奮、上進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三是積極開展主題化傳統性教育活動。通過元旦、五一、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日開展活動,使全體師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學校還多次組織學生積極投身環境保護等公益性活動,做“環保小衛士”,學校建立了長效的環保機制,有專人負責校園文明用語,清潔衛生的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說臟話、亂丟亂扔的同學進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典型做引導,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不可能用某一種固定的手段來完成,我校結合上級要求與本校實際開展了抓德育、重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校逐漸形成了一種文明、向上、和諧的文化氛圍,但和其他兄弟學校相比,我們這只是剛起步,我們決心繼續努力,把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推向新的高潮.

  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2

  環境吸引人,文化影響人,習慣造就人。學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文化底蘊和精神面貌、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在總結繼承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需要和環境的變化,圍繞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宗旨,以“一個特色、一個創建、三個課題為抓手,提出“整合校園文化精華,構建健康和諧文化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充實校園生活內涵,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推進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方面加強環境文建設,承載校園文化,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以制度規范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引領師生走向成功的目標;同時加強精神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造就有特色、和諧、向上的文明集體。注重倡導特色,豐富載體,活動引領,學科滲透,積極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深化,內涵升華,使學校真正成為師生愉悅成長的樂園。

  一、加強校園觀念文化的導向作用

  觀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內核,它包括師生的思想意識、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理想追求,它反映了學校師生的群體精神、文明氣質、學校風貌,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工程”。學校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到了“書香校園”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以特色活校,用質量立校”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尊師愛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密切合作;同學之間親近友愛團結互助、相互理解、互勉互勵,學生的安全、歸屬與愛、自尊等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整個校園中有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氣氛。

  加強辦學目標、校風、校訓的意義的解讀和宣傳,充分發揮校風、校訓的凝聚作用。

  辦學指導思想:以人為本,人人都是教育環境:以師生發展為本,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堅持“三個面向”的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突出學校特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建設者和接班人。

  辦學目標:學校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

  育人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正確的教育思想培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創造、學會做人,為每一位學生走向成功打下基礎。

  校訓:團結奮進、教學相長校風:文明勤奮、求實創新。教風: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學風:勤學守紀、誠實活潑

  以上理念的形成,對提高教師的凝聚力,鼓舞師生的斗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完善制度建設,發揮制度文化的激勵作用

  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師生員工的行為規范、生活方式等,是校園文化的“行為工程’。表彰先進制度,鼓勵進步政策,對學業有困難、品德有缺陷學生的幫教措施,鼓勵學生發揮各種特長技能的培養手段,獎教獎學措施,學生校園生活規范等等,使每個學生乃至教師都有成功的體驗,得到精神鞭策。我校在近幾年在學校管理、教學管理、教研管理、班級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匯編了《長師附小制度匯編》、《長師附小德育管理手冊》及《長師附小綠色環保教育手冊》等校本教材。這些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夠有序的進行,保證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激勵著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創新。

  三、抓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強化環境的熏陶作用,提升辦學品味物質

  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文化它包括校園建筑、文化設施、環境綠化等。硬件是校園文化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工程。

  1、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凈化、美化。隨著我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整合,學校近兩年加大了治理校園環境的投入,對校園環境重新進行了規劃布局,力求有新意,有美感。改造了教學樓,貼了墻面磚,添置了假山、雕塑,使假山與綠茵相伴,雕塑與藤廊相望;劍蘭、紫微爭芳斗艷;月季、桂花暗放余香;樟樹、路燈相映成趣;梅園、蘑菇亭相得益彰。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建了大花壇草坪,種植冷杉、檜柏、垂柳等樹種。對校園潔具進行了改善,在教學區、生活區,又添置了分類垃圾桶、做到垃圾袋裝化。如今真正做到一年四季有花香,優美的雕塑、美麗的草坪,寓意深刻的聽語石師生員工沉浸在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之中。

  20xx年暑假,學校對所有教學樓內外墻進行粉刷,制作了校徽并懸掛顯著位置,更換了校風標牌,進一步提高了環境育人的品味,2、完善了室內外標語、文化墻、校園內各種提示牌,處處提示、警醒學生。校園墻壁豐富多彩,有古詩墻、圖書角、生物角、科學墻、涂鴉墻、藝術墻、讀書墻,讓墻壁也說話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另外花壇內有“花草有情,腳下留青”等諸多溫馨提示;樹木認領牌讓學生學會了關愛;教師辦公室、各班教室都有凝聚人心的標語。

  3、校園設有文明事跡欄、作品成果展示欄、教學與研究宣傳欄、少先隊宣傳欄、身心健康宣傳欄、信息廣告欄;及時更新已有的閱報欄、光榮榜、學生活動宣傳欄、校務公開宣傳欄等。

  4、關愛學生健康,取消小賣部,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校園干凈、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生死角;教室窗明幾凈,布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四、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彰顯辦學特色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

  1、加強師德建設。師德建設是我校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不論平時教學工作有多忙,學校都要組織教師定期學習,提高師德水平。通常都是通過全校教師大會、政治學習,針對教師中出現的問題,作深入的思想工作。我們還通過組織教師參加了縣十佳教師的先進事跡報告會,開展師德演講比賽等活動,對教師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指導作用。

  2、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學校為了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提高教師的整體文化素質,在今年特別注重為教師讀書學習創造更好的氛圍和條件,在教師中開展了“好書美文推薦”活動,先由教師推薦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理論著作、教育隨筆、故事等好書美文,再由學校收集歸類整理,推薦給全校教師閱讀,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教師進行閱讀,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讓更多的教師喜愛上了讀書。

  3.學校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有:以“晨誦、午讀、路隊誦讀、千人誦讀”的形式開展的兒童階梯閱讀;少先大隊部開設了紅領巾廣播站;各興趣小組的活動豐富多彩,體育組組建了乒乓球隊,音樂組組建了合唱團、舞蹈隊,英語組組建了英語興趣小組。學校成功舉辦的運動會、各類藝術展演活動等

  4.開展校本研訓活動。學校以教師為主體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有:“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青藍工程,每年一次的教師業務大練兵活動,課題研究,長期進行集體教研,教學觀摩課、定期舉辦教師基本功大賽,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的骨干教師培訓和專家報告會,老師的業務水平得到了長足進步。卓立打造教研、科研文化。

  5.以展示為主體的特色文化活動項目:每學年一次運動會、六一文藝匯演,各類競賽等文化展示活動,在校內外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廣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得到普遍提高,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

  五、規范師生知情意行彰顯學校行為文化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最終體現,具體表現在學生的文明行為和教師的教育行為、學校的管理行為等方面。

  1、狠抓學校領導班子行為文化建設。學校領導是學校良好形象的代表,要重視并加強班子成員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起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真心實意謀學校發展的觀念。工作中努力做到用先進的理念引領教職工,用積極的工作激情感染教職工。生活中給教職工更多的人文關懷,尊重教師的人格與尊嚴,以德治校,以人格魅力和力量使教師信任、信服,構建以身作則、以人為本的學校領導文化。

  2、強化教職員工行為文化建設。教師是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同時又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對象,教師形象建設是流動著的校園文化。因此,我校在教師行為文化建設上一是實施“三抓”:抓師德建設,抓業務培訓,抓教研教改。二是開展“三愛三心”活動:熱愛教育有事業心,熱愛學校有責任心,熱愛學生有愛心。

  三是實踐“四個負責”:為學生現在負責,為學生未來負責,為學生一生負責,為所有學生負責。努力促使每位教師成為一個以信譽至上、敬業負責、正直誠信、好學力行、重視細節、團隊意識強的實踐者。

  3、落實學生行為文化建設。我校在學生行為文化建設方面,一是著力于誠信教育。二是主張自主教育。三是加強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應懂得感恩。因為懂得感恩的學生才知事、懂事、理解與尊重人。經常性組織學生助殘幫困捐款捐物等獻愛心活動中,宣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民族美德,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愛心教育。此外,還教育學生要懂得對環境的感恩,懂得珍惜環境,樹立綠色環保意識。四是注重好學力行。教育要學生以學為本、要學以致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體驗每天有進步和成功的快樂。五是關注特長教育。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人應該有自己的特長。為此我校每學期開展組建開設有書法、舞蹈、棋類、科技、趣味數學、快樂英語、寫作、球類等13個興趣小組。

  4、加強安全防患,保校園安全。一是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簽訂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每位教師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責任。每月進行安全自查,及時消除了電線老化、電源開關破損、窗戶玻璃松動、樓梯欄桿空隙過大等安全隱患。以班隊會、健康教育課、集會強調、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增長了安全知識,增強了自我防護能力。利用班隊會進行學生疏散演練。二是加強疾病預防。堅持做好晨檢工作,阻斷疾病傳播途徑。

  六、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繼續加強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

  2、加大投入,改善學生的活動場所的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總結 3

  我校本著“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積極創造凈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環境,讓學校成為師生愉悅成長的樂園。近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注下,在我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現將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校園文化不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著隱性教育的作用。

  1、導向作用。要積極營造“明德、樂學、善思、創新”的校風,在學生之間,建立互助、坦誠、友善的同學關系,營造寬松愉悅的人際關系,熱愛校園生活。凈化心靈,啟迪睿智,引導全體師生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2、規范作用。校園文化是很好的“德治”,“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悄然生成。

  3、凈化作用。一個學校文化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最終體現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文化修養等。

  4、激勵作用。校園文化是學校內部的精神環境,如同一個無形模型,塑造著人的心靈,其影響是深遠的。良好的校園文化有一種催人奮進的積極作用。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設計理念

  1、環境建設與校園整體文化建設協調一致,渾然一體。環境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組成的一部分,但不是孤立的,充分體現出和諧之美,符合建設和諧校園的理念。

  2、文化建設中每一句話都要是一個很好的隱性教育材料。要經典、深刻、耐人尋味、超凡脫俗。

  3、文化建設要大氣,要有一定的主題,不是在校園打補丁,要達到整體建設與處處是文化的和諧統一。

  4、要經常更新以保持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三、師生動手,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

  這一向是我校做工作的一個原則,能節約的就要節約,能自己動手的就自己動手,通俗地說就是少花錢辦大事。這不僅是創建節約型社會的需要,這本身也是對師生一個再教育過程。做事的本身也是一個校園文化建設、育人的過程。

  我們在建“省園”和“悟園”的時候,師生共同動手平地抬土,這本身就是創建和諧發展的過程;好事多磨難,在刻屏風和假山字的時候,怕水泥風干雕刻不了,前者正值大南風,從早上一直雕刻到晚上,汗水與風沙摻雜,都變成了泥人;后者是烈日當頭,汗衫結鹽,從校長到老師沒有怨言。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作品,也加大了作品的分量,也增強一分育人的力量。我們省了不少錢,同時也是對我們自身的一個熏陶一個建設。

  四、校園文化建設的幾處剪影。

  1、文化長廊:這是學校領導、老師、學生犧牲自己的幾個休息日一起動手完成的,這里面有對“xxxx”宣傳與學習,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軍長征組圖,有我們自己的各種活動的照片,有我們對奧運的企盼,有我們自己的書畫作品,也有名人、科學家的圖片……無疑這是對學生教育的最好陣地。

  2、屏風:

  正面――

  “云卷云舒,矢志求學無雜念;浪急浪緩,克難奮進有大成”(校長語)

  道出了薛中人的做事心態與干事業、求學業的決心。這就是我們對生活中得與失要有平常心,對事業與學業要有的執著心,尤其是后句闡述了“亮劍”精神。

  反面――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激勵著每位教師及學生,讓教師與學生深刻體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深刻懂得“十年磨一劍”的要義與精髓。

  3、“省園”與“悟園”:

  “省園”與“悟園”體現著校園文化建設理念中的大氣。在校園看不到七零八落的花池,而是讓人領略出這種大氣,似乎在領略一種博大寬廣的胸襟。

  這里除了各種樹木,各種花在不同季節的次第開放的自然美之外,更讓人“省目”“悟心”的則是這里面的校園文化。這些均出自校長的醞釀,更體現出校長辦學的理念。

  悟園:假山上書寫――

  “惠已恩情,心存感念;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這里滲透著中國最原始的最具底蘊的傳統美德:投桃報李,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助人才是快樂之本,助人不是雙贏,而是快樂之源。

  “花香時時修人性;綠籬道道筑愛心”

  既道出環境育人之本質,又將教師的愛、學生的愛、對校園這一家園的愛升華融合到了極致。

  省園:假山上書寫――

  “芳香拂面吹人省;繁花奪目陶心明”

  這的確是人修身養性之場所,置身滿園美景之中,讓人三省吾身,辨是非,明事理。

  “珍禽欲開群英會;唯恐驚擾讀書人”

  這是對學生無聲的要求,學生創設維護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做好讀書人。

  4、垃圾箱也是校園文化

  如果是大氣,垃圾箱談不到大氣,但這卻是整體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與校園文化建設渾然一體。自古以來,這個東西似乎上不了大雅之堂,與陽春白雪就是脫鉤。但走向薛中的校園,這里也是一道風景線。

  兩排“綠色天使”整齊地站在甬路旁,在秋日里還是散發著春天的氣息。不僅與本身的色彩相關,更是因為這里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陣地。

  我們不妨看看“綠色天使”身上那些莊重的紅色的字體,僅舉兩例:

  “因為有了你,校園更美麗”

  這不僅是對垃圾箱品質的贊嘆,讓人們多了一份胸懷,更是對學生的鞭策,校園是大家的,校園的美麗離不開每個同學的關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這一條每個學生都能深刻地理解其內涵,也是薛中人做事的一個理想準則。談到做人每個老師學生都能夠脫口而出這句話,這是老師自身建設、教育學生、學生自身建設的一個核心理念與行為準則。

  五、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化管理

  環境雖能育人,但不會一朝一夕就見成效的,這是一個長效功能。所以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通過班會進行大討論,通過校會的宣講,通過日常的溝通交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大包干的管理,取得了顯明的效果。

  學校的領導老師都參與到建設中來,親自動手除草、澆花、剪枝等。

  給老師和學生就是家的感覺,家是大家的,大家共同來維護。

  六、校園文化建設的效果

  1、環境美了:休息時間,老百姓光顧得多了,成了本鄉的一處風景;休息日,新婚夫婦到這里散步照像的多了;往屆學生回來攝影留念的多了,說學校這幾年的變化太大了。

  2、學生懂事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一棵樹枝被折斷;沒有一株花遭到破壞,園里沒有一片廢紙……我們體會到了環境育人這一真諦,更加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當然這些都是顯性的,更重要的是對良好校風、班風、學風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如這句話所說:“花香時時修人性,綠籬道道筑愛心”,所以說校園文化建設最終目的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建設和諧校園,讓每個學生成人、成才。我們相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相關文章:

如何進行班級文化建設03-17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反思09-02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02-28

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評語07-24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05-16

如何對員工進行工作鑒定02-21

領導如何對員工進行評價05-09

如何對老人心理進行疏導04-27

如何有效進行科學教學反思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