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品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品教學工作計劃1
一、本冊教材教學總目標
1、第一單元(第1-2課)是勤儉節約教育。要知道美好生活靠勞動創造,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積極參加公益勞動。
2、第二單元(第3-4課)是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知道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要做個有禮貌的人。
3、第三單元(第5-6課)是遵守公德教育,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動物,懂得名勝古跡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愛護名勝古跡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是愛國的表現。
4、第四單元(第7課),是誠實守信教育,讓學生知道守信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講信用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在生活中答應別人的事要盡量做到。
5、第五單元(第8-9課),勇敢堅毅教育。使學生懂得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知道毅力是一種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動搖、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白毅力是前進的階梯,是學習進步、事業成功的保證,懂得應該自覺鍛煉自己,培養毅力。
6、第六單元(第10-12課),是自尊自愛教育。讓學生知道知榮辱、知羞恥愛惜自己的名譽是自尊的表現,懂得“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知道謙虛是一種優良品質,不自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
7、第七單元(第13課),是熱愛生命教育,要知道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
二、本冊教材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懂得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知道真正的美好生活只有靠勞動才能創造。養成從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的習慣。
2、進行禮儀教育,教育學生在校內外待人接物講文明、懂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3、進行遵守公德的教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
4、教育學生從小自覺愛護動植物,注意保護珍惜動物,不傷害它們,愛護環境。
5、教育學生講信用、重承諾,懂得“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6、教育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恒、堅持到底,遇到失敗和挫折不灰心、不氣餒。
7、教育學生遇事能分清是非,有自尊,有榮辱感,知羞恥。
8、教育學生要心胸開闊,不計較小事,不為小事生氣。
三、培優補差措施
1、抓好課堂上40分鐘,提高學生思想品德認識。
2、上思品課時力求生動、活潑,讓學生樂于接受。
3、利用黑板報、學習園地等陣地建設時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4、晨會課、班隊課抽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
5、抓好班干部隊伍,帶動全班同學樹立良好的形象。
6、對個別差生要多關心了解,多找他談話,以鼓勵為主。
四、奮斗目標:
教育學生要勤儉節約、文明禮貌、遵守公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勇敢堅毅、自尊自愛、熱愛生命。<
思品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適應教學改革形勢發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推進教研教改,優化課堂教學,凸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精神,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初二下學期的學生已進一步懂得了初中學習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比較自覺認真地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仍不夠細致和全面,還需要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另一方面,學生嚴謹、上進的學風比較缺乏,仍有相當一部分中下游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任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得要領,因此、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意識,主動學習,掌握學習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本冊教材有三個單元。第4單元《讓愛駐我家》有兩課,分別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家溫馨的港灣;學會與父母溝通)和“我們共有一個家“(我愛你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第5單元《學會交往天地寬》有兩課,分別是“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和“掌握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文明交往禮為先;交往講藝術)。
第6單元《在合作中發展》,分別有“合作競爭求發展”(合作是生活之路更寬暢;競爭不忘合作)和“合作好生活的樂章”(心中有他人;與誠信結伴同行)
四、教材總的教學目的
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適應學生成長的需要,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程價值引導的作用。總的教學目的是:增強調適能力;發展健康人格;逐步社會化。
選取反映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的內容,注重聯系學生實際,引領學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意義,正確認識自我,學會處理人際關系,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走好人生之路。
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廣闊空間,促進其思想品德健康發展。
靈活多樣的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愿學、會學、堅持學,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重難點
第七課:相親相愛一家人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和長輩
教學難點:學會與父母溝通
第八課:我們共有一個家
教學重點:我愛你,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教學難點: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第九課: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學重點:交往的作用
教學難點:積極擴展交往的范圍
第十課:掌握交往藝術提高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學難點:交往講藝術
第十一課:合作競爭求發展
教學重點:生活需要合作;競爭不忘合作
教學難點:競爭不忘合作
第十二課:合奏好生活的樂章
教學重點:與誠信結伴同行
教學難點:心中有他人
六、各章節教材分析
內容編排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具有時代感,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加強實踐環節等推陳出新促進素質教育的理念。
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能夠孝敬父母和長輩,幫助學生克服“逆反心理“,學會主動與父母溝通,與家庭成員共建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同時教育學生認同祖國文化,珍惜民族大家庭的團結,繼承偉大的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報效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結合初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引導學生學會交往,掌握交往的基本禮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再次,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競爭與合作,善于與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七、主要教學措施
1、做好教學常規工作,積極組織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質量。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一切的發展”的教育理念。同時,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整合教材,進行引導。
3、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互動活動蘊涵著人文關懷,在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要組織好主題探究。
4、充分運用新課程理念,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落實。
5、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多媒體等進行輔助教學。
6、學會傾聽、溝通、尊重學生,并學會向學生學習,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對學生充滿信心,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并給予及時的、真誠的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接納學生的各種觀點和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思品教學工作計劃3
時間過得真快,當我們還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中,新的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又開始了。為了使今后的工作更有步驟、有目標的開展,也為了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彎路。現將本學期思品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精神,以現有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為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成為能建設新世紀德才兼備的接班人才為目的。
二、基本情況概述
四年級共有學生104人,這些學生主要來源于附近的居峪、槐樹、標湖、鐘家河、前灣等幾個村,在家中多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龍女”,到校之后將一些不好的習氣帶到學校,沒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標,態度不端正,沒有上進心和進取心。經過上學期的教育,學生都改變了這些不好的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這與老師的教育和學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三、任務及目標
1、端正學生思想,提高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2、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積極完成本年級的思品教學內容。
4、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來教育學生。
5、注意聯系周圍的環境、人和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6、注重了自身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
7、每月按時接受教研組對教學常規的檢查,高標準,嚴要求,不敷衍。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師平時認真學習新課標,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力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2、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相統一。
3、善于走進學生當中,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教育學生。
4、定期對學生中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調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對工作進行整改。
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他們進行及時的督促。
6、組織學生到社會中、生活中體驗,使他們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五、教學安排
1——4周 1——3課
5——8周 4——7課
9——12周 8——11課
13——16周 12——14課
17——18周 15課
19——結束 期末復習及檢測
思品教學工作計劃4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四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二、指導思想
1、積極轉變觀念
(1)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聯系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官職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展,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于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于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懼進;對于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2、注意整體把握
為了體現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為學習喜愛的朋友,讓他們愿意與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教材中呈現的內容有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個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種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范例豐富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適當的拓展。
三、教學理念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思品教學工作計劃5
一 、學生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六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期。這個期間人的發展是極其復雜、充滿矛盾的。在個性方面出現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成人感”的發展,表現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樣獨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參與成人的生活世界;對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盡管對于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成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學六年級是孩子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征向少年的品質特征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著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展,為順利完成中小學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 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 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二)、教材重點與難點:
主要通過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認識戰爭和沖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共創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保衛祖國和維護和平的作為,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 本冊教材各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了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主要省級行政區,能熟練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境聯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
2.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災害,知道保護環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爭的殘酷、戰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
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并以紫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了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鑒。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后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那么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內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則、法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并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與社會性的不斷發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思品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相關文章: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5
社會思品試卷參考08-23
思品教研組工作計劃(14篇)03-11
思品教研工作總結(3篇范文)02-24
靜夜思教學反思課件10-04
靜夜思教學設計15篇12-24
四年級思品購物有學問說課11-12
教科版初二思品上冊危險的誘惑說課11-24
八年級上冊思品說課稿 合作競爭說課稿11-04
四年級思品06-07學期計劃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