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工作計劃匯編八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工作計劃了。什么樣的工作計劃才是好的工作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歷史工作計劃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初一歷史備課組將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健康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美好未來,一切為了學校快速、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構建和諧民主的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全面提升我組的教學水平。教學中我組將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除利用教材之外,更多的挖掘課程資源,使歷史教學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改變為考而學的傳統觀念,學會善于以歷史主義的深邃眼光來審視現實問題,能夠不斷的從歷史這面鏡子里,獲取對現實問題的深刻認識與啟悟。樹立新的歷史教育功能觀,從根本上杜絕學生反感歷史、厭倦學史的現象。
二、工作目標
1、備課組全體教師認真抓好教學常規工作,落實歷史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優化教學方法,教學中做到減負與高效結合,全力打造高效課堂,創設思辯性的歷史課堂。讓小科也變成學生喜愛的科目。
2、加強備課組教研功能,形成濃厚的教研氣氛,讓每位老師都收獲豐富。
三、具體措施
1、充分發揮備課組力量,加強集體備課。每周周一第三四節課為集體備課時間,分析教材、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集眾人之力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交流教學心得,及時反思。
2、定期組織備課組教師相互聽課,學習研究。每月組織一次組內教師相互聽課,提高課堂課堂質量,通過相互聽課達到相互學習、吸收經驗的目的。
3、教師主動學習教學教育理論,努力撰寫教學論文。
4、積極參與學校的公開課。積極參與公開課的聽課、反思,吸取經驗。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2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3、4、5班的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新的學期開始,根據學校教學計劃要求和本學期的教學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培養學生對于歷史這一新學科的學習興趣。在本學期要重視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本學期教學計劃工作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所以課堂紀律較好。但新生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七年級1、4、5三個班級的班額較大,尤其是1班共有七十多人,對于班額大的班級要注意對課堂紀律的嚴格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為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而且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教材內容是從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寫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一共22課。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任務的評價。
三、教學目標與主要措施
1、工作勤奮,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2、對學生初步進行唯物主義教育,社會發展規律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和人類和平事業、進步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4、用嚴格的要求來規范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鼓勵學生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積極聽課,課后評議,互相幫助,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安排
人教版初一歷史教材第一冊總共22課,其中新科講授占二十二課時,單元復習占四課時,期中復習占兩個課時,期末總復習占四個課時。
初一歷史教研工作計劃(二)
教研組在教學中實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研組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是我校今年更加大了考察教研組的力度,在此形式下,為了提高教研組的教研能力,適應新形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特制定教研組計劃如下:
一、教學工作。
1、教學目標、任務、教學內容:
按照《初一歷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的教學目的在于使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志向得以充分發展。通過 案例學習,學生逐步掌握隋唐宋元明清等 封建王朝的基本史實;通過探究學習,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一般方法。
2、本學期的教學質量力爭做到:級部平均分達到平均分,優秀率接近市優秀率。
3、具體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2)認真學習新常規,按照常規要求,備好課,上好課,避免授課隨意性和自由性;
(3)嚴抓集體備課,做好聽評課活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4)抓好單元考試,落實單元考試達標制。
二、教研活動
1、教研目標:
(1)積極探索教材教法,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做到學科組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2)提高教師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根據教研課題,積極參與學校級的教研活動,寫出較高水平的教學論文。
2、教研課題:
《激發學生興趣,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3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歷史課教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了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分鐘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情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了解及適應能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三、自我提高
1、積極參加學校和教研組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引資料、學經驗。多聽骨干教師的課,向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學習,加深交流,取長補短,并做好聽課后的對比總結,提高自己的理論、業務水平。在本學期要做到聽課20節以上的標準。
2、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認真備課,做到提前一周備好課程教案,并做到書寫詳案。
3、充分利用現代化遠程教育的設備和資源,并能利用遠程資源為教學服務。通過上網查資料、閱讀重要參考書等方式積累教育教學資料,擴大課程資源,并努力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自己設計、制作電子課件的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4、響應學校對教師要做到終身學習的要求,堅持每周120小時以上的時間用于讀書,且做好讀書筆記和讀后感。更多地閱讀中國歷史這方面的知識,比如:《中國通史》《上下五千年》等,另外閱讀歷史教學中提到的一些著名的作品,會擴寬自己的視野,有利于自身對教材的解析,也是在進一步的促進自己的教學。多搜集有益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相關教育教學資料,并整理細化,便于及時學習。
5、結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師德90問》和《教師禮儀》等來嚴格要求自己,自查自糾自省,并作好反思體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
6、積極撰寫教學心得、反思,本學期爭取寫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并爭取在省、州或縣級的教育刊物上發表。
7、每天堅持練習書法、簡筆畫等基本技能,練好基本功。
8、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博客,以此作為展示自己的平臺,并通過博客更好的了解其他優秀教師的教法和理念,查缺補漏,取長補短。
本學期,我將繼續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自己的教學計劃,爭取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上取得佳績。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4
新的學年開始了,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的搞好歷史教學,特制定本計劃。
一、計劃宗旨
今學期,以學校各項工作計劃為指導,以"三四五高效課堂"為指針,以提高學生素質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重視雙基教育和能力培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強化基礎訓練,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新世紀人才;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突出優生優培;強化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研究和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今年初一學生情況極為復雜,學生差異性大,學生層次多樣化,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歷史興趣。其次由于部分學生年齡小,基礎不一樣,理解、記憶能力相對較差,對歷史課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我所任教的4個班級在教學中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特別注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到歷史課的重要性,為學生終身發展學習奠基。
三、教材分析
初一《中國歷史》(上)共二十二課內容,分為四個單元,介紹了原始社會到南北朝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介紹了在中國古代史的大部分內容,既有輝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誤,在整個初中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確學習和全面認識中國的國情,顯得更為重要。
四、具體目標
(一)常規教學目標:
成績目標:
提高A等率,消滅C等率。
認知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中國歷史七年級上所講述的重要歷史年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概念,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線索,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能力達成目標:
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培養學生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學會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標:
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歷史情感教育、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歷史人物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學習他們的報國熱情和優良品德;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力求做到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
(二)教科研目標:
加大教科研力度,今學期,歷史教學要抓住新課改這個龍頭,大膽進行課堂改革,以"五環高效課堂"為突破口,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電教手段的利用率,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深入進行課題研究,以《三四五環高效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為課題,推動教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五、保障措施
1、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2、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優勢,認真備課,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
3、嚴格落實教學常規,精心設計教案,教案的設計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學生實際。上課精講多練,努力提高課堂質量
4、借鑒和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5、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大課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在指導學生們制歷史工具的同時,穿插環保教育,對比古今工業給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要把環境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8、依據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注意對優秀生培養,定準目標,定期輔導,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更好發展。同時做好績差生的轉化工作。
9、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努力做到整體優化。
10、落實聽課、評課制度,按時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5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四個班的歷史課教學工作,為了有效實施教學過程,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關于對教材地位的認識和課時的安排。
本冊教材承繼了上冊中國古代史的發展脈絡,介紹了我國隋唐至明清時期的歷史,共22課時,另加八節活動課。
二、關于教材知識體系及重點部分的分析。
(一)、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唐兩代)⑴隋唐科舉制、⑵“貞觀之治”與唐太宗、⑶“開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則天、⑷唐與吐蕃等民族關系的發展、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宋元兩代)⑴宋代經濟重心的南移、⑵宋代社會生活、⑶遼、宋、西夏、金的并立、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明清兩朝)
⑴明請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⑵鄭和下西洋、⑶戚繼光抗倭、雅克薩之戰、⑷清加強邊境地區的管轄、⑸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及歷史影響。
三、認知能力及情感、教學目標的培養。
⑴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學生知道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⑵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閱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釋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歷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了解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過學習,增強學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四、教學對策與措施。
1、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出的“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的穿插聯系取證歷史學習的“慢性化作用”。
2、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的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大膽創新的課堂教學。列如:歷史劇表演、歷史漫畫比賽、歷史詩歌朗誦、歷史歌曲演唱。通過這些活動的深入開展,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針對學生學習態度浮躁、懶散的不良習慣,在課堂上加大練習、提問的力度,強化復習頻率。
4、針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狀況,開展組織“歷史人物大家談”的課堂3分鐘演講活動。
5、發現愛學歷史的同學,及時吸納到“歷史興趣小組”進行更高、更深、更廣的素質訓練。為將來歷史才能的發展提高打好基礎。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6
本學期我將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啟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系和知識的延伸,并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二、學生狀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措施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采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絡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五、改進措施
1、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采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游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六、教學進度
初一歷史華東版第一冊總共有24課,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2周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3周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4周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4周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7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嶄新的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如約而至。為有序高效開展好本學期的初一歷史教學工作,特制定如下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各項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新課改精神為指針,以提高學生素質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重視雙基,強化對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以及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的內涵和外延,最大限度落實課標的要求。
2、全面系統研讀初中全部六冊歷史教材,提高備課組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能力。
3、探索開展小學與初中銜接教育的研究,讓學生盡快接受并適應初中生活,推動學科教學工作的進展。
4、探索“班班通”條件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新模式,拓展歷史學科的課程資源。
5、整理下發《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電子版教學案,在個性化修改的基礎上加以充分利用。
6、開展備課組內觀課議課活動,藉此提升組內成員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7、全面鋪開“一科一品”活動,在初一年級試點“課前說歷史”活動。
三、具體措施及安排
1、組織本組教師商討備課組學期工作安排,并于開學一周內形成書面的備課組和個人工作計劃。
2、組織本組教師抓住開學伊始的契機,通過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吃透《課程標準》,用《課程標準》中蘊含的先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為起點和歸宿,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3、搞好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確定主題,明確分工,認真鉆研教材,探討科學合理的教法和學法,從教與學的細節入手,運用集體的智慧打好團體戰,提升備課組的整體水平。
4、配合協作組做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意識,逐步了解一些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盡快適應初中生活。
5、開學一周內下載整理凝結全市骨干教師智慧的《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電子版教學案,并發至組內每位教師的郵箱。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對教學案進行個性化修改,并加以充分利用。
6、通過不定期的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觀課議課、網上學習等形式,探尋“班班通”條件下歷史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力求提升組內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拓展歷史學科的課程資源,豐富師生的學養、教養,精心打造高效課堂。
7、落實好學校對教學常規的各項規定。
初一年級是初中階段的起始年級,對學生的發展影響至關重要。我們初一歷史備課組一定會團結協作,加強實踐,努力為學生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學科學習環境。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 篇8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為了抓好七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根據學校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本學期要力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新接任七年級(x)班、(x)班和(x)班的歷史。七年級學生剛從從小學升入初中,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三個班每個班級人數在48人左右,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愿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本教學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文個性鮮明、異彩紛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輕視學法的弊病。注意了學生活動的多樣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共三課,從最早的人類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統分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發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從學習中認識秦漢對后世的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
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征,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利用多媒體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通過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后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初一歷史工作計劃匯編八篇】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01-25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01-26
初一歷史教師年度述職報告01-19
歷史教研工作計劃03-18
歷史復習資料初一上冊07-30
初一歷史教學計劃集錦9篇03-15
初一上冊歷史教學反思范文5篇02-22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范文5篇01-25
初一歷史教學工作總結(13篇)12-31
初一歷史教學工作總結五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