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范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何不好好地做個工作計劃呢?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1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一個班級, 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對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為人,每個人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習慣正是幫助我們構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好習慣是一個人終身的財富。習慣是一個人的資本,你有了好習慣,你一輩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壞習慣,你一輩子有償還不了的債務。
管得住自己,你是習慣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習慣的奴隸,做主人還是做奴隸;全在于自己的選擇。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一、什么是學習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學習習慣,就是在不間斷的學習實踐中養成的那種自自然然表現出來的學習上的習性。
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它便會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續下來,猶如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因而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中學生必須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親其師,信其道。一個學生同時面對的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所以學生要學習好,除了我們老師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適應學生外,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
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要善于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征.
我們觀察事物,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
5.善于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6.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7.獨立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學習實踐活動,也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做作業的同時也時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學的作業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書面的,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復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的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并且盡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8.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9.練后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復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節。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0.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后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復習是有規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復習。
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復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后再總的復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復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復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歸納。
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11.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12.客觀評價的習慣
學生應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 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同學們,好的學習效果、好的學習成績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開始,這幾乎是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希望同學們盡快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諾貝爾獎獲得者、智利詩人米斯特拉爾說:“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學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發育,對學生我們不能說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學習中培養自己一個又一個好習慣,讓好習慣伴隨我們終身,成為我們走向成功、走向輝煌的一個又一個五彩的階梯!
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2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 指導思想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為習慣和節儉習慣,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教育內容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贊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占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于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致;
⑦學會先復習后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范;
⑨培養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涂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四、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丑”。
1、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絡,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段,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做到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墻壁無腳印、出言無臟話。
3、把行為規范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二)開展主題班會,落實“行”的要求。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么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么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結合“月主題”活動,根據德育處下發的學生每周目標問題,利用晨會、班會課提問學生進行考核。
3、在同一年級中開展主題班會交流,確保教育效果
(三)開辟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并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3
指導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教育內容,結合我校辦住宿實驗班的特色繼續把"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以爭創優秀班集體活動為導向"科研課題作為科研內容更加深入的開展下去。結合我校實際制定的《精神文明班級評比標準》為檢查的準繩,全方位對我校青少年的文明行為、衛生習慣、良好的環保意識進行培養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工作措施:
一、明確教育目標,加大力度,確保落實到位。
二、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形成校長全面負責,其它領導教師齊抓共管。
三、強化養成教育隊伍建設
四、做好三個目標的評比檢查,確保公平公開。
五、以少先隊基礎陣地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鞏固養成教育成果。
六、切實實施目標管理與崗位責任制掛色,定期評比兌現獎罰。
具體工作途徑:
1、主管領導及教師召開養成教育研討會,逐步完善《養成教育要求與評比標準》的各項內容。
2、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召開養成教育擴大會,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結合班級實際及所教學科內容,制定出工作計劃,并邀請學生代表參加,強提參考意見。
3、利用班隊會形式,對《守則》、《規范》、《養成教育要求及評比標準》學習,逐條落實,使學生能背誦在口,實踐在行。
4、各班教師都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動向,明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思想的輸導工作,訓練學生養成自覺的習慣。
5、各班設立養成教育評比園地及好人好事記錄,《規范》、《守則》、《養成教育要求及評比標準》上墻。
6、切實做好三個目標評比及檢查情況。建立領導、教師、學生三級督查小組。每小組由一位值班領導,一名教師及一名學生代表組成,檢查措施:
(1)值周領導全面負責隨時抽查。
(2)值周教師和值周學生定時檢查,每日由一名科任教師,一名值周學生定時檢查,一同進行扣分,由值周同學執筆記錄,記錄冊由教師負責保管。
(3)其它值周學生定點上崗檢查,在校門、大廳、二、三樓值勤處配合領導、教師檢查。
7、領導隨時抽查《守則》《規范》《養成教育要求及評比標準》的掌握情況,熟知率至少達到95%。
8、對值周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增強他們的思想意識,提高工作質量,使檢查工作有條不紊,公平公正地開展。
9、負責的領導教師必須嚴格進行檢查,做好成績累計工作排出名次與本周檢查的總結、記錄一起于每周五下午第一節課前上交到少先隊。少先隊將檢查記錄累加,評選出本周的紀律、衛生、好人好事流動紅旗獲得者。每月由紀律、衛生流動紅旗次數評選出精神文明班級。
10、對檢查中的問題及時反饋。
每周五定為例會日,安排養成教育工作階段性總結,各班主任應明確扣分原因,確定今后努力的重點特別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育。
11、少先隊是小學生的先進組織,充分利用少先隊這塊陣地,開展“三個一”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學雷鋒樹新風,尊老愛幼等教育,鞏固與完善養成教育成果。
1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動將它延伸成為學生的宣誓活動,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使他們更明確自己的現今任務。
1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將養成教育推向更高層次,各中隊要做好養成教育的自評活動,及時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鼓勵,對一再不遵守《規范》、《守則》、《養成教育要求及評比標準》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使隊員能分清優劣,在趕、幫、超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校在每學年末都開展表彰活動,鼓勵先進,創建人人爭上進的良好氛圍。
14、做好交流工作期末開展“養成教育經驗交流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共同促進養成教育的發展不斷完善工作方法,使本學年養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進展。
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4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搞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點工程。多年來,我校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重點,把貫徹道德規范同進一步落實《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起來,在以下幾方面做了堅持不懈的努力:
一、建立班規,樹立正氣,形成良好的班風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苗圃。新組建的班級,集體成員的.行為習慣畢竟會不同,勢必不利于班主任的協調與管理。為此,學校在每學年開始都責令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根據《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提煉出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內容,制定班規。班規的內容不要求過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制定出班訓,以此約束班級的整體行為,初步使班級形成目標明確、奮發向上的氛圍。制定完成后,班主任將班訓、班規及時下發到學生手中,在熟記的基礎上,不斷對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班主任以班規為標尺,時時處處、方方面面監督學生、警示學生,遵守得好的,及時表揚。故意違反班規校紀的,嚴厲批評,指出其危害,以樹立正氣,形成良好的開端。
二、重視小事,防微杜漸,促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些所謂的小事,既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渠道,又是檢驗學生是否有良好習慣的試金石。抓住身邊的一些小事。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是我校長期以來重視、研究和實驗的一個課題。
1、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發揮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學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我們從政治、語文課本中搜集了一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古語、名言、警句,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千里大堤,潰于蟻穴”、“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等,把他們請到德育教育的課堂,引導學生把握它們的意旨,領悟其中的內涵,牢記它們說明的道理,實踐其中的真理。
2、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學校從抓教師的行為習慣入手,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積極貫徹并認真落實縣局提出的“衛生就是形象,衛生就是作風”的口號,建立教師輪流值日制,值日教師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辦公室的衛生,領導每天檢查,并抽查衛生保持情況。通過表揚和批評、量化公布等手段,大大增強了教師講衛生、爭文明、樹形象的積極性。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的“伸伸手、貓貓腰”活動,教師也積極參加,教室講臺前的粉筆頭及時撿到粉筆盒里,校園、操場的廢紙、臟物及時撿到垃圾箱中。由于教師注意了身邊小事的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不論在教室、辦公室還是校園都受到良好的影響。
3、發揮班主任的督導作用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這一特殊職能就決定了與學生的廣泛接觸與相處,正確發揮班主任的督導作用,是促使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推動力。為了達到利用小事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目的,學校向班主任提出了“四勤”的原則:一是“腿勤”班主任上班堅持“車棚——清潔區——教室——辦公室”這條路線,及時發現各區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勤到班級,多與學生在一起,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眼勤”,勤觀察并善于觀察,捕捉苗頭性的東西,使一些小事變成教育引導學生的素材;三是“嘴勤”經常召開有班委會成員和值日干部參加的會議,讓他們將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掌握第二手材料,共商管理的策略。四是“腦勤”,就是經常想問題,從自己掌握的大量材料中概括出共性的東西,抽象出規律性的東西,更好地指導自己以后的工作。可以說,這“四勤”是提高學生良好的習慣實效的良方。
三、廣開渠道,多方面施教
都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堅持軟、硬兼施的原則,既要“硬落實”又得“軟管理”。為此,我們寓養成教育與豐富的活動之中,通過開展多種活動,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比如:通過組織“談理想”和“小法庭”班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比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將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心、競爭意識強的特點引導到有意義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精神;利用五四青年節、教師節、國慶、新年等重大節日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明確意義,受到教育;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良現象:不講衛生、不愛護公物、不按時完成作業、不按時到校、偷看不健康讀物等開展“獨立作業的好處有那些?從校園內撿起一片廢紙與隨時丟下一片廢紙有何不同?遲到,會給同學帶來什么影響?怎樣正確評價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等討論活動。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增強了預防效果,升華了學生的認識,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力地促進養成教育。
四、發動家長,共同教育
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為此在養成教育的開展中,我們還注意了家庭、家長的作用,以家訪、召開家長座談會等形式適時、及時地與家長溝通,主要圍繞三方面進行:一是在在尊重家長前提下,認真聽取家長對孩子在家中學習、生活等情況的介紹和家長的意見與要求;二是客觀地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并向家長宣傳學校、年級、班級在近一個學期內的工作要求,增強透明度,為雙方更好地配合打基礎;三是熱情地和家長商定下一步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對一些教育方法欠妥的家長,給予指導,努力達到在教育學生方面的學校與家長的“互聯網“效果。
初中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大,我們不能指望通過幾次有意義的活動就能完成養成教育任務,必須樹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實效、長效,才能逐步實現養成教育的目的。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方面,我們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在實踐中,有許多的方法、途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更新,為此,我們還將不斷地努力,力爭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為我縣的素質教育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相關文章:
初中學生會工作計劃范文03-15
養成教育黑板報圖畫11-30
關于中學生安全工作計劃03-13
中學生工作計劃6篇03-27
初中學生日記范文03-21
中學生勵志朗誦稿范文02-01
中學生教育心理健康工作計劃04-08
初中學生自我鑒定范文01-27
中學生的讀后感范文04-12
中學生學習保證書范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