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拉丁舞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拉丁舞教育教學工作計劃1
一、課程周期內容計劃
1、少兒基本舞步的提高講解,讓學生將基本動作完成的更加標準及熟練,提高及達到良好的的拉丁舞感。
2、少兒拉丁舞成套動作的提高教學,針對不同舞步講解不同的動作風格,使學生動作流暢性更好,建立剛好的拉丁舞框架。
3、倫巴舞以及恰恰舞為重點提高舞種,適當加入牛仔,桑巴,以及斗牛舞蹈的提到教學。
二、基本技術:
1、少兒拉丁倫巴:基本律動,庫卡拉恰,搖擺步,方步,定點轉,手對手,紐約,四分之一轉,以及套路組合。
2、少兒拉丁恰恰舞:基本律動,橫移步,前進后退,四分之一,定點轉,紐約步,高位扭臀,以及銅牌組合。
三、基本素質:
1、協調性:基礎動作協調,手腳配合協調,音樂和動作協調。
2、柔韌性:身體柔韌素質,拉丁舞感強烈。
3、表現力:情感表現、培養自信,舞蹈氣質。
學期教學目標:
1、掌握少兒體育舞蹈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法和方法,以及舞蹈動作難度的把握。
2、掌握基本的練習方法,培養音樂感,將舞蹈套路完成的熟練,有強的表現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表演比賽能力和欣賞比賽能力。
4、在少兒體質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還將逐漸養成高貴、典雅的藝術氣質。
拉丁舞教育教學工作計劃2
面向熱愛拉丁舞的學生,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堅持對每位學生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負責任的原則,讓學生在舞蹈中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促進孩子健康而有特色地成長。
一、學習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形體得到一定改變,培養學生的樂感及協調性,掌握一定的拉丁舞基本技術要領及一些舞臺藝術表演的方法。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思想,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及自信心。
3、學習自編拉丁舞套路參加文藝大賽,以及基本套路參加小型表演。
二、學習內容
1、重點對學生進行拉丁舞基本功的練習。(手的姿態的訓練、體姿訓練、表現能力訓練、節奏和方位的訓練)
2、完整拉丁舞套路的學習等。
三、學習要求
1、每位學生認真練習基本功以及新學動作。
2、學生不能遲到早退,不無故缺席,有事要在上課之前向老師請假。
3、課后結束學生清潔整理好練功房,平時要注意保持清潔衛生以及個人衛生。
四、擬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講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對比法、預防預糾正錯誤法、練習法等:
2、教學手段:影象教學、個別指導、分組教學等
通過暑期強化培訓,使孩子身心體型得到一定調整,使之良好發展。強健的體魄、完美的身形、充滿自信心陽光的心為孩子美好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拉丁舞教育教學工作計劃3
一、從拉丁舞技巧的所謂經典三要素說起
1、長期以來,國標舞界對拉丁舞的介紹、人們對它的了解,一直限于虛無縹緲的抽象描述,如風情、風騷、愛情、性感、纏綿、吸引、勾引、狂放、靈魂等。稍微具體一點,涉及技巧的詞眼有,擠壓、律動、意念、重心轉移、平衡、高低胯、定點轉開關轉等,但沒上到原理高度。
2、拉丁舞技巧帶三字的說法也不少,如靈魂性感平衡三要素、轉動律動移動三元素、手臂身體形式三引導、腳膝胯的律動三結合、律動的高平低三位…但繞來繞去仍說不到根本,只說到某一舞種或某一細節。
3、眾所周知,要素二字,僅就舞蹈而言,必須具有動作原理,可操作的屬性。靈魂、性感,詞藻雖華麗,顯然不具備這一屬性;平衡,涉及技巧,只是反映動作的目的而已。這三個關鍵詞沒有表達出動作原理,不可操作,更稱不上要素。其他帶三字的組合,同樣表達不出動作的原理和功能。
4、上述所謂三要素的關鍵詞雖然不具備要素的特征,但其中涉及的內容卻包含要素的成分,如用身體帶動腳步之說。其他如腳、膝、胯組成身體的.律動、律動的高、平、低位變化等,也不乏精彩。對這些精彩成分的篩選提煉和歸納演繹,具有要素特征的動作原理才可能出現。
5、拉丁不同于摩登的最顯著特點是遠距離共舞;雖共舞但不聯動更不連體(另類例外)。雙方雖有引帶與跟隨的關系,更多卻是各自展現肢體的動作。此外,拉丁的基本步路線,呈十字形軌跡;引帶主要不是為了造成二人相同的軌跡(另類例外),而是向對方提供不同軌跡的信號。明確這些特點,對于比照摩登談拉丁很有必要。
二、普遍適用于拉丁舞的第一第二動作原理
1、拉丁與摩登盡管有許多不同,但動作原理卻有許多共同之處,這就是腳隨身動和反身協調。筆者在基本功系列文章里,曾對這兩個動作原理做過剖析。因為拉丁的遠距離共舞特點,需要相應作一些變化。
2、第一原理,腳隨身動胯帶四肢。中段胯部作為動力源,帶動下肢的同時帶動上身上肢。上肢舞動沿大臂、小臂,到手腕、手指;下肢舞動沿大腿、小腿,到腳髁、腳趾。力量依次向外發散,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只有遵循這一原理,才能實現身體的舞動和四肢的協調。至于如何實現腳隨身動,則必須找到若危若安的感覺。通常所說的前傾,就是腳隨身動靜態下的一種體現。
3、第二原理,反身協調收腹縮臀。反身的功能在此表現為以自身協調體現舞姿造型的效果,反身也同時為胯帶四肢而存在。反身協調配合身帶四肢,如虎添翼,錦上添花。反身的同時還必須收腹縮臀,才能使身體獲得最大限度的延伸,才能夠避免塌腰搖擺和屁股厥起。必須指出,傳統意義上的國標拉丁、本色拉丁延續的是芭蕾的基礎和風格,決不是草裙舞的風情、迪斯科的狂放。
4、第一第二動作原理,互為依存,相互相乘,構成所有舞步的兩大支柱。第一原理完成身體的流動,第二原理完成身體的造型;同時使某些舞種(牛仔、恰。┑目旃澴嗟靡詫崿F,變得輕松。不以胯部為動力源,沒有反身協調,無法適應快節奏。
5、拉丁舞特別注重形體要求。為了配合胯部的8字形移(擺)動,在臀部緊縮前提下,腳趾走內弧線,膝蓋向內扣,隨動作腿重心移動到下一位置,下身外側最大限度地向里凹,從而實現身體與地面垂直。
三、適用于手引帶的拉丁第三動作原理
1、拉丁的遠距離共舞包括單手引帶、隱形引帶、雙臂閉合、完全開離四種情形。最能體現拉丁傳統特色的是單手引帶,。此時雙人摩登的三接觸點的固穩身架功能自然讓位于單手引帶。現以倫巴的阿列曼娜為例,剖析其動作原理。
2、單手引帶的動作原理是對角傳力感覺擠壓。所謂對角傳力,即男士手臂向女士傳送信號的同時,沿著人體對角線方向,通過腰胯發力造成腳部和手部的回力(反作用力)。過程描述如下:①男士右胯發力傳至腳底—②右腳底發力傳至左手腕—③左手腕引帶力傳至女士右手腕—④女士右手腕回力傳至左胯部—⑤左胯部發力傳至左腳底—瞬間(幾乎同時)完成引帶與被引帶的動作。
3、通常所說的擠壓又叫回力,就是對角傳力的結果,就是對角傳力造成的感覺。必須強調,對角著力只是點到為止。男士手臂只是提供信號,不造成動力源。女士的動力源仍來自女士本身、自己的胯部。男士手臂提供信號的同時,應當感受到來自女士的回力。
【拉丁舞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相關文章:
拉丁舞教學計劃05-10
拉丁舞教學計劃05-13
拉丁舞教學計劃05-10
拉丁舞特色課程教學總結01-19
期末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8篇)05-26
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3篇)04-28
中班個人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0篇)05-27
疫情后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05-26
學校專題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05-26
大班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精選5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