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計劃教育工作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偉大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央和我市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和部署,圍繞建設“創業創新創優”的新江蘇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德育為首。以培養符合“四有”新人標準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總體要求;以增強愛國情感、確立遠大志向、規范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為主要任務;以培養具有基礎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國際交往能力的新時代首都青少年為目標;以提高德育實效性為工作出發點,全面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標:
落實江蘇省教育發展戰略,構建與江蘇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標志為: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學生基礎文明素養得到明顯提高;全體教職員工全員育人、教育教學全過程育人的意識和氛圍進一步增強;學校為主導,充分發揮家庭、社區教育功能,廣泛吸收國內外有益教育經驗,德育資源實現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設,德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一、開展“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以“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重點內容;以唱響國歌、遵守規則、志愿服務為突破口;著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把“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實踐報告活動作為加強與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的重要內容來抓。通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學校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和示范窗口,使學生成為文明禮儀行動的先鋒隊,為構建江蘇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為營造奧運會良好的人文環境做出貢獻。
1、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實“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時間在學生中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堅持升降國旗制度,在學校唱響國歌,把升旗儀式、唱響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2、培養學生十個文明形象圍繞“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每月選擇一個專題和重點內容作為突破口,力求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年年有突破,學生文明禮儀行為年年有進步。經過一年左右時間的努力,讓唱響國歌;尊敬師長;主動問好;不隨地吐痰;把紙屑扔進垃圾桶;不說臟話;公共場所,輕聲交談,右行禮讓;乘車購物,不擁不擠;觀看演出、比賽文明喝彩;遵守規則,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等十個文明習慣伴隨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二、實施學校課程的全員德育和全過程德育全體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學活動都是德育的實施過程。充分發揮每位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實全員德育和全過程德育的關鍵環節。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形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
1、落實每位教師的育人責任,做到全員育人每位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響作用,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通過學習交流及跨學科研究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的情感、態度和知識、能力等專業水平,促進學科德育資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學過程中自覺體現各學科課程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及進取精神、科學精神、民主法制觀念、健康意識、環境意識等教育內容。每位教師都應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成長規律,抓住學生成長中的入學、升學、青春期、成人期等關鍵時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要注重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引導他們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人生坐標。
2.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做到全過程育人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要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中的德育資源,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教學過程成為向學生傳遞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地制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美育、體育、科技、國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科學態度。開展“四個一”活動,每年組織學生看一場電影,觀摩一場藝術演出,參觀一次教育場館,參加一次社會公益勞動。
3.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創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發展性和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各學科教學之中。積極創設條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或選修課。
4.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育人優勢,支持團隊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實踐活動。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統籌安排好團隊活動時間。通過團隊組織活動、中學生業余團校和高中生業余黨校等途徑,培養共青團員、對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三、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學校文化對學生品行、素質的形成具有深層次影響和教育意義。大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是當前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體驗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響。
1、培育先進的學校文化理念校長應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引領者,以師生為主體,通過理念鑄造、行為反思,逐步形成學校團結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重視校訓、校歌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凝聚作用,加強校風建設和班集體建設。以核心價值觀為引導,以學校的人文資源、社會資源及歷史發展為基礎,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優良校風。
2、創造具有學習型組織特征的學校氛圍創造師生主動學習、共同發展、有創新精神為特征的學校氛圍。校長努力成為師生相互溝通和思想交流的促進者,使學校的干部教師通過行為反思、問題發現等方法不斷改善學校的德育實踐,形成師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諧關系。
3.加強學校環境建設與文化資源建設組織師生共同參與建設整潔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綠色校園環境。利用銘言、人物、故事、文物和景觀布局、建筑裝飾等,形成學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態景觀。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建設以愛國主義和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校園文化。運用網絡、動漫資源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引導學生把網絡、動漫作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增加交流、培養創造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手段,提高對網絡、動漫信息的是非鑒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創建學校社區新型協作體制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擔負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責任。在充分發揮學校在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創建學校主導、家長和社區積極參與的新型德育協作體制。
1、開展家長教師協會試點逐步試點建立以班級為基本單位、由家長自薦或選舉、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組成的新型家長教師協會,增進家長間的團結互助,促進家長與教師的'相互交流,讓家長主動參與班級的教育管理,協助班級開展教育活動。繼續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校長信箱、家訪、聯系簿、網絡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2、關愛特殊背景的學生學校和社區共同開展對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殘障家庭、外來務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失學失管少年、流浪乞討兒童情況的調研,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們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長的權利,促進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3.完善學校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體系做好不良行為特別是嚴重不良行為學生的教育矯治和轉化工作。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嚴重不良行為學生情況年度報告制度。根據新形勢、新特點,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五、建設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隊伍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隊伍是新時期全面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任務、改進和創新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證。引導全體教師樹立育人為本、德高為范的教育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加強品德修養,完善人格,提高境界,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對教師的評價不僅要考核其教學能力,還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務的情況。將教師的師德表現、做學生德育工作的情況作為教師聘任、晉升、獎懲的依據之一。
【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計劃教育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計劃教育工作計劃03-04
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計劃08-25
中學生暑期養成教育計劃09-09
《健康教育》教育計劃12-03
中學生思想道德評語12-23
孩子教育計劃12-06
環境教育計劃01-05
健康教育計劃06-18
健康教育計劃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