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工作計劃書范本
篇一:小組工作計劃書格式
理念:通過平時的觀察和親身經歷,發現現在不少的大學生不善于人際交往且交往方式單一,過度依賴于網絡。研究表明:以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如QQ、微信、微博、人人網、BBS等為代表的網絡交際載體,在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活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使得一些大學生過分依懶于網絡,對他們的成才產生很大的影響。然而,網絡社交在帶給大學生交往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一些大學生沉溺于網絡社交,分不清虛擬與現實,進而忽視了與身邊父母、親人、朋友等的交往,與他們之間的關系漸漸疏遠,產生不良反應。
根據親身體驗和觀察,發現過分依賴于網絡社交的同學基本都不善于與他人交流,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在公共場合沉默寡言,喜歡獨來獨往。沒事整天宅在寢室且大部分都是手機控。這就嚴重影響到其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對其以后進入社會生存產生不利影響。
大學生為什么如此迷戀網絡社交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剛進入大學,身邊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前朝夕相處的同學分隔幾地,面對著的是來自五湖四海陌生的面孔;上課方式由原來的老師灌輸式變成自學式,要求自己獨立思考,更多的是要自學;社團和學生會的活動不斷,要求我們能合理安排好我們的課余時間。一系列的變化突然發生,讓一些大學生措手不及,只能借助虛擬的網絡社交來緩解壓力。第二,一些大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往,與人面對面的講話讓他們感覺不自在,甚至臉紅。于是虛擬社交便成為他們的首選,虛擬社交以匿名的形式,讓人感到更自由,開放。這讓他們對現實社交生活的復雜產生了抵抗的情緒,并逐漸逃避現實社
交生活。第三,一些大學生自控能力和辨別能力低,分不清現實生活與虛擬生活,一味沉溺于網絡社交,分不清社交網絡的利弊,從而無法自拔。
那么如何減輕大學生對社交網絡的依賴,走出虛擬世界增強其現實社交的能力呢?首先,大學生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真實心理訴求,認識到網絡社交的利與弊,合理處理好網絡社交和現實社交之間的關系,不斷增強其人際交往的能力。
這個小組會讓組員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現狀,有效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真實心理需求。緊接著通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來促進組員間的互動,增強其人際交往的能力,并借助小組方法的介入幫助其面對類似問題。并且組員在互動過程中可以互相監督,相互支持鼓勵,從而有更大的信心去提高和改善。
理論:這個小組的對象是那些過度依賴于網絡社交而缺乏現實社交技巧的大二的學生。首先,應用到的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社交需求就會顯現。現在的大學生有固定的生活費,有較多的空閑時間,這時候社交需求就變得很強烈。有一部分大學生大部分的空余時間都花在網絡上,聊QQ、人人而缺少現實的人際交往,當面對真人進行交往時就會不善言辭,不知如何相處。因此,提供一些現實的社交技巧能夠幫助他們改善現實社交弊病,提高現實社交技能,這樣的小組對他們是有很大幫助的。
除此以外,在小組的溝通方法上,會較多地應用到行為治療、矯正等。因為假設人的行為是學習得來的,并且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
要通過準確的觀察,加上此理論覺得行為是由環境和外界刺激決定的,如果一種行為出現后能導致一種滿足的后果,那種行為在日后繼續出現的可能性就很高。正因為小組希望改變他們目前的社交難題,提高溝通表達能力,而在學習這些技巧的過程中,行為理論指出透過模仿學習、回饋及正面鼓勵是能逐步幫助學習和運用的。
在小組內,工作員會較多用正面增強和模仿。在正面增強方面,在提供溝通表達訓練后,若組員能在組中適當運用,工作員便會給予這些組員口頭上的稱贊,來加強這種行為的再次出現的可能性。
至于模仿示范,工作員會以角色扮演的方法示范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這是供組員觀察的模型,引導組員模仿學習。同時,組員間也會互相觀察,對別人身上值得學習的加以仿效,也同樣起到了模仿作用。
目標:改善大學生現有的人際交往的方式,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目的:1、讓組員進一步加深認識
2、讓組員學會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3、幫助組員更好地認識自己,增強自尊感,提高自信心
篇二:小組工作計劃書—“網事”小組
小組工作計劃書
一、小組名稱:“網事”小組——讓網癮成為往事 二、基本理念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又給大學生帶來了極大是危害:性格孤僻、學習恐懼、精神不濟、焦慮、失眠等。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沉重的歷史使命,網絡成癮問題的出現則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業和自我發展,因此,大學生網絡成癮治療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網絡成癮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引起網絡成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課余生活單調,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擺脫孤寂,宣泄壓抑情緒;逃避學習,逃避現實;低自尊、缺乏動機;尋求外界認可、害怕被拒絕;滿足好奇心等幾方面的內容。我們這次小組主要是從認知的角度鼓勵小組成員就網絡成癮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使他們了解自己的成癮狀況,看到自己的問題,并希望解決它。從認知的層面與小組成員共同探討產生問題的原因和關鍵階段,進而根據自己的實際網絡成癮程度確定目的,制定行動目標和計劃,對每個成員的行為變化給予反饋。最終使成員合理上網,豐富大學課余生活,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重要理論
延安大學有網癮大學生作為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的需求就是我們向他們提供服務的介入點,從他們的需要出發,解決或者緩解他們
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社工的工作技巧,不斷發現病他們的需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的身心健康并使其全面發展。
我們在與大學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關系之后,逐步開展我們的工作,我們主要在充分了解到他們的需求之后,我們秉持著“人在情境中”的觀點,運用同感、互助等方法,通過小組和個案相結合,小組工作為主,個案方法為輔的工作方法來開展我們的工作,根據我們所了解到的情況以及大學生的具體需要,針對他們缺乏自信和自我認知以及對網絡成癮的正確認知,處理負性情緒,運用治療模式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這幾個方面,以此為側重點設計小組活動的內容,運用社工的專業技巧和方法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發展。
團體動力學就是在群體中,只要有別人在場,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就同他單獨一個人時有所不同,會受到其它人的影響,研究群體這種影響作用的理論,即團體動力學。基于這樣的理念,小組工作對于網癮大學生具有直接的作用。 四、 小組目標或目的 (一)、總目標
讓成員合理上網,豐富大學課余生活,促使成員全面發展。 (二)、分目標
1、協助團體成員能夠更好地了解自我、接納自我。 2、團體成員體驗良好的人際關系,增進人際間的互動。 3、幫助團體成員探討個人網絡使用情況,讓他們認識到網絡成
癮危害性,以及樹立正確使用網絡的觀念,學習積極的網絡使用方式。
4、減少小組成員對網絡的依賴,改變其不良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自身生活。
5、引導小組成員樹立信心,確立生活學習目標 五、小組性質
治療性小組,并且為封閉性的小組,以互助的形式展開小組活動,促進同伴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給他們這樣一個平臺,讓小組成員獲得同感和相互支持,促進小組成員在認知網絡成癮的危害基礎上,對自己加強管理,使其形成合理的上網時間。 六、服務對象及招募方法
(一)、進過報名篩選,有不同程度的網絡成癮傾向的延安大學學生 (二)、招募方法 1.校園內張貼海報 2.校廣播宣傳 3.學生處及班主任推薦
4.對報名這進行適當篩選,并接受面試以確定小組成員資格 七、小組領導:8511宿舍全體
小組督導:馬慧芳老師(公共管理學院) 八、時間安排:2012.6.10——2012.7.10 九.小組活動安排
第一節:網蟲相聚之相逢是首歌
第二節:E網情深
第四節:穿越“生死網”
第六節:永遠是朋友 十、預計困難及解決方案
1)招募不到足夠的組員 :與服務對象深入溝通,邀請他們參與活動 從已經獲得同意參加小組的組員出發,通過他們向其他人宣傳,獲得他們的認同感,積極參與我們的小組活動。
2)組員對小組活動不感興趣 :盡量使小組活動有趣,具有吸引力,
多互動,增強組員的自主性經常關注他們,給他們鼓勵和關心。 3)無法同時兼顧組內每個成員 :工作員分工合作,提前溝通,相互配合 在小組活動進行時,工作員要充分了解組員性格特征,在界定他們需要的前提下,敏銳地發現和留意組員的言行并作出適當回應。 4)小組內發生沖突: 工作員控制小組局面,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解決小組內的沖突和矛盾
5)幾次活動后成員無故缺席:工作員進行口頭勸說,做思想工作。 6) 資金不足:組員自己籌集。
7)天氣惡劣:及時通知小組成員小組的安排,更換活動時間。 十一、預算
十二、評估方法
1、在每一節的最后部分,各組員的分享及意見,他們對小組的感受與意見。
2、工作人員的觀察與分析。 3、出席率,小組投入程度。 4、后期跟進工作的情況。
篇三:小組工作計劃書
小組計劃書
一、背景資料 1、工作人員資料
社會工作專業09級學生 ; 沈可仁、陳詩梅、符瑩; 督導:張源老師 2、小組名稱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學生溝通促進小組 二、構思理念 1、問題界定
湖南商學院社會工作0901班原有23名同學,自大一以來,先后經歷了4名同學的轉系或轉校,現只剩19名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數較少的班級中,同學們的交流明顯不足,特別是男女生之間的交流極度缺乏,為了促進本班男女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特開辦促進性小組。 2、需要評估
●本班男女同學缺乏溝通,忽視了與異性交流的重要性。●促進本班男女同學之間的交流將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人際交
往的技巧。
●本班男女同學之間的有效溝通將幫助他們克服在異性面前的
緊張與不安,讓他們更好地走出校園、走向社會。
●對可能出現的發生在男女同學之間的偏見或誤解的預測和預
防。
3、分析問題成因及可能導致的長遠性后果
●一般來說,同學們都更傾向于與同性交流,男女同學在同性
面前的交流頻率更多、隨意性更大,例如在同性面前交流的話題可以很隨意。但是在異性面前,考慮到對方的興趣愛好可能與自己不一致,害怕冒昧的談論一些話題可能會涉及對方的隱私或對方不感
興趣,所以促進本班男女同學之間的交流,可以緩解異性間的尷尬氣氛。
●由于男女生之間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
不必要的偏見或誤解。所以讓組員加深對對方的了解可以很大程度上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4、介入點及介入策略
介入模式的選擇:社會互動模式。
介入策略:通過小組成員的交流和討論來解決男女同學溝通障礙問題。
三、小組性質及互動簡介 1、小組名稱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學生溝通促進小組 2、小組形式
組織性質為非自愿的封閉性小組,具有發展性功能。 3、舉行日期
一周一次,每周周三上午 4、小組時間
鑒于每堂課的時間有限,建議每次小組活動為35分鐘左右,即11:00——11:35。 5、小組地點
位于咸嘉4棟2樓的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 6、小組對象
社會工作專業0901班全部學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12人。 四、整體目標
促進本班男女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掌握與異性交流的技巧,同時增強本班凝聚力。 五、具體目標/評估指標
目標1、初步加深男女同學彼此間的了解,以逐步促進雙方的交流。
目標2、對可能出現的偏見與誤解進行預測與評估,并設想適當的解決方法。
目標3、評估男女兩性之間的差異性,分析性別在自己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影響。
六、第一次小組活動的計劃和日程 第一次小組活動
日期: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11:00——11:35
目的:小組成員相互了解,促進男女組員間的溝通與交流。
根據本班學生花名冊,確定本班所有同學為小組成員。 八、工作日程表
第一次小組活動:2011年5月11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本次活動的目的是使組員相互了解,并促進男女同學間的交流。
第二次小組活動:2011年5月18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
九、預計困難及解決方案
困難1:是否會有組員不愿意袒露心聲,不能達到此次活動的目的。
解決辦法:在小組活動時,盡量鼓勵每一位組員發言,在必要時可以指明某位組員進行發言。
困難2:在小組討論及互動過程中,仍然出現同性之間交流多的現象。
解決辦法:工作人員在活動過程中,應盡量引導男女同學進行異性間的交流。
困難3:是否會有組員對小組活動的興趣不高,如何讓大家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解決辦法:在活動時要盡可能顧及到全部組員的情緒,使大家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 十、評估方法 1、對結果的評估
評估方法:工作記錄、結果報告。 2、對過程的評估
評估方法:觀察、工作記錄、問卷 十一、財政和其他資源的預算 1、地點和設備
一個相對安靜的活動空間:心理健康中心活動室。 比較舒適的椅子。 一些紙和筆。 2、人力資源
本次促進性小組不需要太多的其他資源,需要三名社工專業的學生以及一名同時具備理論與實踐的督導老師。
篇四:小組工作計劃書
小組工作計劃書 一、小組理念
人際交往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試、信息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系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良好的關系,這些良好的關系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而在當代大學生中,人際交往卻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難題,通過觀察和總結二,這部分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缺少知心朋友。他們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際關系也不錯,但感覺缺少能互吐衷腸、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們不免感到孤獨和無奈。
(2)與個別人難以交往。他們與多數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個人交往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學或父母等,由于相處不好,常會影響其情緒,成為一塊“心病”。
(3)與他人交往平淡。這類同學交往面比較寬,但都是淺層次的交往,沒有影響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了解,并沒有產生友誼,這種人際關系難以滿足要求,所以他們多會感到空虛、孤獨和落寞。
(4)感到交往有困難。他們渴望交朋識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個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礙等原因,致使交往不盡如人意,感到苦惱,希望改變。
(5)社交恐懼癥。這類同學對人際交往過于敏感、害怕、極力回避與人接觸,交往中有緊張、恐懼、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等現象出現,常陷入焦慮、自卑的情緒,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成長。
(6)抵制交往。前幾類都有交往的意愿,而這類同學卻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動機,他們故意自我封閉、孤芳自賞或存有怪癖。
大學生在具體交往中表現出以下特點: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交往對象、范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較單純的精神性;期望值與理想較高;交往中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較強。一部分同學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實際活動中,導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評價,也就對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與角色不能正確的認識。因此,在具體的交往活動中便出現了各種“交往不適癥”或“交往綜合癥”。經歷各種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給他們留下一些陰霾;嚴重者心靈扭曲,精神紊亂,甚至自傷或他傷,給自己、他人、社會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我們設計的這個小組,就是讓組員在小組活動中認識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學習人際交往的
原則、理念和方法,體驗人際交往的感受,與他人友好互動,從而解決自身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增強自信心和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二、理論基礎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如果個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滿足了,那么就會出現感情、友誼和歸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學等對其表現愛護和關懷、溫暖、信任、友誼以及愛情等。他們還渴望自己有所歸屬,被人認同和承認,成為集體中的一員。交往動機是個人交往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引起交往活動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動機產生的基礎。同時,斯普蘭格(E.Spranger,1924)將青年期形容為“第二次誕生”。在這一時期,人的社會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際關系不斷復雜起來,也開始學會深化體驗人際關系的內涵,并希望能熟練掌握與人交往的藝術。美國心理學家舒茨在《人際關系三維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人際交往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質觀點的基礎上闡明了這種人際交往的三維傾向,呈現出主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和被動型人格特質的行為表現。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包括認知、情感和言行。認知是人際交往的前提,人與人的交往首先通過感知、認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關系。情感是人際交往的調控因素,如滿意、厭惡等。言行是人際交往溝通的手段,即通過言、情、姿、行等達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組活動中,組員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際交往的相關理論,加深對自我的認識,改正自身人際交往中存在的缺點,學習并掌握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認識,學會與人溝通,改善人際關系,表達、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組設計
小組目標:提高組員的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際關系。 小組目的:
1、引導組員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從而為尋求良好人際交往進行積極地自我探索和行為認知。
2、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和改善組員間的溝通交流,積極運用各種交往技巧。 3、鼓勵組員積極地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在此過程中學習、反思、提高和成長。 服務對象:希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際關系的同學 小組性質:學習、發展性小組 活動次數:六次
小組人數:6-8人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滄波園校區社會工作系實驗室 招募方法:
1、與之前參加過我系其他同學開展的小組活動的同學聯系,邀請其中有意繼續參加小組活動的同學參加我們此次的小組活動 2、在學校內張貼招募海報
3、到學生班級和宿舍進行介紹并發放宣傳單頁
若人數過多則先對報名者進行了解,然后篩選部分合適的報名者入組。
工作員分工情況:共三名工作員,一名為主持人,兩名為助理工作員,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活動進行記錄、填寫小組活動記錄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小組活動進行評估、填寫小組活動評估表。 三、活動內容: 嗨,你好!
本節主題:小組的形成和組員之間的相互認識
認識我,走近你(1) 本節主題:自我探索與分享
認識我,走近你(二)
本節主題:自我行為的認知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各種行為的認知
假如我是你
本節主題:同理心探討——學習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各種人際關系問題
心之橋
主題:學習各種交往技巧(信任、合作、溝通、理解等)
四、評估方法: 1、工作員自我評估
每次活動結束后,主持人填寫小組主持人自我評估表;活動全部結束后所有工作員都要填寫工組員對小組活動的評估表。 2、小組成員評估
每次活動結束前,都鼓勵組員對本次活動談談自己的看法;活動全部結束后,所有組員填寫對整個小組的評估表。 3、督導或助理工作員評估
每次活動結束后,由督導或助理工作員填寫一份對本次活動的評估表。 五、應變計劃
篇五:小組工作計劃書
小 組 計 劃 書 楊琦、梁艷、 小組成員劉亮、曾星池、洪金
小組名稱:突破第一步
小組理念
在兩年的大學生活里,通過觀察發現,不少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勇氣、膽量、自信心等方面的一些能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在課堂上,對于老師的提問和自由發言,不少學生即使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害怕膽小不敢舉手或站起來發言。在私底下和同學交流的時候對一些問題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可是在公眾場合卻什么也說不出來,支支吾吾,語無倫次。在生活中,遇到自己非常想要的東西或是非常想去結識的朋友,亦或是其他的一些情況,由于勇氣膽量,自信心不夠,往往就會只能在心里想想,而不敢付諸行動,遺憾許久。大學生在交往中表現出的特點有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交往對象、范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較單純的精神性;期望值與理想較高;交往中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較強。一部分同學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實際活動中,導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評價,也就對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與角色不能正確的認識。
因此,我們社工應該開辦一些服務幫助他們改善此情況。此外,對于一些并不像這類情況嚴重的同學,也亦多學習一些技巧,更好的提高和增強自己的能力。另外,工作員又可以通過小組中的互助,觀察到組員的能力的改善,這比個案工作來的直接,實際,便于工作員給予更適當和實質的意見和幫忙。還有,組員間亦可互相發生“模仿作用”,從別人身上學習。
小組理論
(1)心理分析理論:該理論注重早期的生活經驗對今后人格發展的影響,人的理性于意識的表現能力,個體所具有的不斷成長和改變能力等。通過小組實踐,人們可以建立起他們處理個人關系的技巧、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增強其參與社會競爭的自信心。
(2)行為主義理論:該理論主要包括傳統的條件反射理論、強化理論以及社會學習理論等三部分。在小組工作中,強調如何通過合適的“刺激”使成員的行為超著小組預設的目標發展。
(3)社會系統理論:就是將小組看作是一個由不同的互動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而組成的復雜的社會系統。
(4)團體動力學理論:該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人類的各種需要是相互關聯的,且都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表現出來的;故人們在其行為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健全而適當的團體生活并且一直會貫穿生命的全過程。
(5)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
理論內容:
(1)人與社會的關系
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是一個通過互動而存在和發展的各種過程的復合體。社會是一個統一體,在社會這個龐大的互動組織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變化都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這個有機體所有的其他部分。人與社會并不是對立或割裂開的。
(2)鏡中自我
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對我們的發應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正是從
他人這面鏡子里發現了我們的自我。我們根據鏡子里的'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們的愿望而產生滿意或不滿意的心情。同樣,通過他人這面鏡子,也就是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我們看到自己的風度、行為、性格等是否合適,是否需要修正。我們對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于這一形象評價的想象以及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識。
(3)首屬小組
首屬小組,它是指那些親密的、面對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動和合作的小組。這些小組主要包括家庭、鄰里以及兒童游戲伙伴。首屬小組是對個人的成長發展影響最深遠的小組,很多積極的品質和消極的品質都是在首屬小組獲得并強化的。
小組工作模式 發展模式
1.理論基礎
a)系統中的人與環境的關系
b)場域理論
c)符號互動理論
2 .小組目標:通過小組鼓勵成員參與、表達自己,進而找出大家的共同興趣和目標,以民主的過程實現小組目標和組員的自我成長。
3. 小組工作的特點
a)目標是促進小組成員和小組的共同成長
b) 小組成員通過互動、學習和經驗分享獲得自我成長
c) 社工扮演協調者和使能者角色
4. 工作原則
a) 工作者應該通過評估其成員正在尋找的共同點,幫助小組強化它的目標。 b) 工作者應該向小組成員澄清和說明他與小組的角色,并訂立一個明確的契約。
c) 工作者應該幫助小組成員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他們的小組目標上。 d) 工作者持現實的態度,相信小組主要是提供組員一個現實的人生經驗,通過組員的互動及相互借鑒,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促進個人成長。
e) 工作者工作中以人性化的態度平等地對待組員,尊重組員,相信組員有權利和能力作出決定。
5. 工作者的角色及技巧
a) 工作者是一個使能者、教導者或領路人。
b) 工作者本身是“工作者——案主”系統的一部分,既影響這個系統,又受這個系統的影響。工作者與案主一起工作,而不是為他們工作或代他們工作。
c) 工作者與案主的關系包含很深的參與和感情投入。工作者必須表達他的期望,并運用專業知識幫助他的組員。
d) 工作者處在小組和外界環境之間,成為調解人和資源提供者。
6. 工作者在這個模式中的任務:
a) 找出組員個人自我感知的需要與其面對的社會要求之間的共同點。 b) 尋找并挑戰組織實現共同點的障礙。
c) 主動提供案主所欠缺的思想、事實真相和價值觀。
d) 通過揭示工作者自己的愿望、抱負和信念,鼓勵小組成員,幫助他們觀察及思考。
e) 界定“案主——工作者”體系處境所面對的要求及限制。
目標及目的
目標:增強組員的勇氣,膽量和自信心,突破自己,勇于邁出第一步 目的:
1. 讓組員認識邁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從而為增強自己的能力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和行為認知。
2. 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和改善組員間的溝通交流,積極運用各種交往技巧。
3. 鼓勵組員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學習、反思、提高和成長。 服務對象:希望提高自己的膽量,增強自己的勇氣和自信心的同學 小組性質:學習、發展性小組
活動次數:4次
小組人數:6-8人
活動時間:下午4:30-5:30
活動地點:社工室
招募方法:
1、與之前參加過我系其他同學開展的小組活動的同學聯系,邀請其中有意繼續參加小組活動的同學參加我們此次的小組活動
2、在學校內張貼招募海報
3、到學生班級和宿舍進行介紹并發放宣傳單頁
若人數過多則先對報名者進行了解,然后篩選部分合適的報名者入組。 工作員分工情況:共三名工作員,一名為主持人,兩名為助理工作員,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活動進行記錄、填寫小組活動記錄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員負責對小組活動進行評估、填寫小組活動評估表。
每節活動計劃
第一節 活動內容(10:00am--11:00am)
第二節 活動內容(10:00am-11:00am)
第三節 活動內容(10:00am-11:am)
第四節 活動活動(10:00-11:00am)
評估方法:
1、工作員自我評估
每次活動結束后,主持人填寫小組主持人自我評估表;活動全部結束后所有工作員都要填寫工組員對小組活動的評估表。
2、小組成員評估
每次活動結束前,都鼓勵組員對本次活動談談自己的看法;活動全部結束后,所有組員填寫對整個小組的評估表。
3、督導或助理工作員評估
每次活動結束后,由督導或助理工作員填寫一份對本次活動的評估表。 應變計劃
預算
A4紙 14張、海報紙一張 共1.9元 筆 8支 共8元 彩筆 8支共16元 氣球 一袋 共10元 巫毒娃娃 2個 共5元
共計 1.9+8+16+10+5=40.9
篇六:小組工作計劃書
小組工作計劃書
一、小組名稱:增強自信心
二、小組性質:成長小組
四、小組目標:
1、幫助每個成員認識和了解自我的自信心現狀從而全面準確的認識自我。
2、建立成員自信,促進成員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能夠正面地確立自己及接受個人的不足之處,能夠自我欣賞及較易找出個人的滿足感;
3、協助成員增強自我,獨立自主,幫助成員自我培養對未來充滿信心,勇敢面對新生活的挑戰。
4、幫助成員勇于自我表現,不再依靠別人的期望來生活,提高社會關鍵交往能力,增強發展人際關系的能力。
5、讓組員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擁有積極的心態,增強自信,更好的融入大學生活
五、招募計劃:小組成員大約為8-12人,他們的問題是缺乏自信心,渴望改變自己,提高自信心的大一新生。宣傳方法包括同學老師介紹、班級宣傳等。報名期限*****。甑別及確定小組成員的程序是自愿報名并經過挑選,額滿即止。
六、活動場所:教師或會議室或操場
七、需要的資源;游戲道具、小組簡介宣傳單、相機等
八、小組活動時間:
九、小組領導者:
十、組督導:郝志成老師
十一、活動主要內容
1、見面會:
活動介紹:(1)、組織者/領導者介紹小組規則
(2)、組員介紹(打亂原來座位次序,前一人進行自我介紹,下一個同學重復前一同學名字,并且進行優點轟炸。)
(3)、互相鼓勵(組員互相說出在見面會中發現對方的一些優點)
(5)、說出心目中的自己(每個組員都大聲喊出自己想要改變的缺點,并說出自己想變成什么樣子的人)。
目的:讓成員了解參加這個小組所必須遵守的規則;并使成員能夠盡快彼此認識;使組員能夠更加清楚的認識自我;讓小組領導者能夠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解每一個成員。
2、技能表/能力表(列出自己的優點):
活動介紹:(1) 在紙上列下你曾經比較成功完成的一件事情,并于其后想想完成這
項工作需要有哪些技能,并將之列下。
(2)回顧你所曾受過的教育、所修的課程,在這些過程中,你學會了哪些技能,將它
們列下來。
(3) 再想想你平時常常從事的活動,列下這些活動需要的技能,繼續擴充你的技能
表。
(4)請回想一次你在工作(不是單指職業,指你曾做過的事)、學習上所曾經歷的一次高峰經驗 (意指很快樂、很感動的一刻),與你旁邊的同學分享這次的經驗,并分析在這經驗中顯現 出你的哪些能力, 把它列下來。將組員分為特定小組,分享彼此所列的能力
表
目的:讓組員看到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優點;讓組員肯定自我,提高自信心;讓成員挖掘自身潛能,培養一種積極的自我肯定,增強自信。
3、放松自我
游戲介紹: (1)認識我,你很幸運( 所有人在小組內自由走動,遇到想與之交流的那個人停下,握手作自我介紹,然后說”認識我你很幸運,因為我具備許多優秀品質,比如說……” 至少說出四種優秀品質)
(2)互相鼓勵(每個組員都大聲說出其他組員的至少2個優點,并以“認識你我很高興”來結尾)
目的: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與其他組員的游戲來加深組員的感情溝通,來放松自我,緩解各種壓力,感受自信與人交往的快樂;進一步對自我進行了解,增強自信。
4、笑迎未來:
活動介紹:(1)互贈祝福(讓每一位組員都寫下對其他組員的祝福語)
(2)歌曲(所有組員同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3)組員互相告別(組員各自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與組員成員告別)
目的:鞏固本次小組活動,在融洽的氣氛中結束小組活動。
篇七:小組工作計劃書
小組工作計劃書
小組名稱:Dream High
指導老師:遲丕賢
一.小組活動名稱:誰是我
二.活動背景: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下,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承擔著較之父輩更大的壓力。為更好地適應社會,認識社會,我們不得不組成各種各樣的團隊小組,以獲得整體力量。然而我們發現,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難以正確的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總是存在各種干擾因素,讓我們在生活中難以更準確,清晰地認清自己,了解他人,從而阻礙我們的成長和學習,不利于我們更好的融入團隊和社會。由此可見掌握正確的認識方法以及如何正確的認清自己、了解他人形成團隊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應該更早的認清自己,做出合理的規劃,準確地定位更好地培養自己,從而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小組活動的理論依據:
1自我概念: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自我概念”,這個自我概念影響到生活的每個部分。自我認識是留意及認識自己各方面的一個過程,包括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還包括認識別人,并讓別人認識自己。
2 鏡中自我理論:鏡中自我是庫利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這個概念的主要觀點包括: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
對我們的反映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正是從這面鏡子里發現了我們的自我,通過他人這面鏡子,也就是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我們看到自己的風度、性格等是否合適,是否需要修正。我們對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于這一形象評價的想象以及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識。
3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由五個等級構成,它們按照從高級到低級的排列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4 舒茨的人際需要理論:第一,每個人都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第二,需要滿足方式相對的繼承性與連續性。第三,基本人際取向。第四,關于相容。第五,關于小組的形成與瓦解。
四小組活動的目標:通過活動的進行,讓小組成員在溝通之后更好地理解認識自己和他人,正確的認識他人的評價和自己對自己相關方面的理解,是小組成員之間深入地了解對方,形成團隊凝聚力。
五小組工作者:韓萍 孔凡琨
六小組成員:陳良霞,李蒙蒙,孫玉梅,王婷婷,耿陽陽,魏中彪,劉繼康,劉永順
七 小組活動地點:社工實驗室
小組活動時間:2011年10月17日
八具體活動內容:
第一:熱身活動:(約十五分鐘)
通過這一小游戲的討論,活躍大家的現場氣氛,為下一步正式開展活動做基礎。
(一、)拍七令
用具:無
人數:無限制
方法:多人參加,從1-99報數,但有人數到含有“7”的數字或“7”的倍數時,不許報數,要拍下一個人的后腦勺,下一個人繼續報數。如果有人報錯數或拍錯人則接受表演節目的處罰。
興奮點:沒有人會不出錯,雖然是很簡單的算術。
(二、)一反常態
規則:上場的隊員聽主持人的號令,作出與號令相反的動作!
動作要快,若果做錯則抽取處罰,(處罰方法寫在小紙條上,由出錯成員抽取。)
第二:主題活動
由工作者向小組成員介紹活動的名稱、目的和目標以及活動的具體安排流程,還有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和規則。(約五分鐘) 活動一:
目標:通過交流互動,引導組員探尋自我,彼此更深入的了解對方,形成團體凝聚力。
方法:首先由每一位成員用小卡片寫上有關自我形象的描述,包括個人特征、嗜好、個性、過去、未來、優點、缺點等。
然后,由主持人收回所有成員的自我描述卡片,并由主持人當場念出每一位成員的自我描述,由成員們來猜各個紙片上描述和刻畫的是誰,并說出理由。注意,被猜組員不能承認是自己,可以發表否定是自己的看法。不論猜對與否,答案先不公布。
最后,到所有描述都被猜過后,再公布答案。討論被了解與不被了解的感受。
規則:1、自我形象的描述要盡量全面。
2、主持人在念卡片時各成員要保持安靜,仔細傾聽。
3、卡片所有人在活動進行中不能親口承認或暗示所描述的就是自己,但可以想辦法否定是自己。若違反此條規則則接受相應處罰(處罰寫在小紙條上以供抽取)。
活動二:
討論:1.成員談自己的感受,與其他成員進行交流
2.工作者將自己的觀察與大家進行交流
活動三
將自己對他人的認識與組員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對比和反思,更好地了解隊友,加強對小組成員的信任、理解,增強團隊凝聚力。 活動四
總結與分享
【小組工作計劃書范本】相關文章:
兒童小組工作計劃書01-10
團隊建設小組活動計劃書10-31
商業計劃書范本12-26
小學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計劃書01-26
關于融資計劃書范本01-26
互聯網商業計劃書范本11-05
小學興趣小組工作總結03-03
關于小組工作計劃匯總五篇05-14
小組工作計劃錦集8篇05-11
班級小組長工作總結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