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演講稿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現如今,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色故事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首長,親愛的戰友們,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為大家帶來我家鄉的紅色故事,飛奪瀘定橋。瀘定橋座落于四川省瀘定縣城大渡河上,距離我的老家仁壽縣也就兩個小時的車程,該橋始建于康熙年間,橋長103米,寬3米,自清朝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要道和軍事要道。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關于它的故事。
一、堅定必勝的信念,英勇無畏的沖鋒
1935年5月29日紅軍的先鋒團紅四團來到了瀘定橋面前,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并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激戰了兩個小時后,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二、完成任務的決心,克服困難的勇氣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一天前,紅軍強渡大渡河后,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危急之下,中央軍委當機立斷,突襲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是”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并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1935年5月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面了。面對惡劣的環境和嚴峻的'斗爭,他們把軍令如山體現的盡致淋漓。
三、傳承紅色的血脈,擔當強軍的重任
講完我家鄉的紅色故事后,不禁感慨,86年風雨兼程,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變得是那滲入骨子里的血脈,代代相傳。如小爬犁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習曾經說過: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現在,長征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那用數十萬紅軍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著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行詩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淀在我們的血液中。而今,我們國家看似和平,但美帝國主義的侵蝕從未停止。周邊形勢嚴峻復雜,我們身為一名光榮的官兵,肩負著神圣的使命,保衛祖國邊疆的安寧與穩定。更應該傳承先輩的革命意志,堅決做到聽黨話,跟黨走,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評委、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內容是“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可能有些人會問:什么是紅色基因?我們為什么要傳承?我既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我不能給大家一個科學的定義,我也不想做一個鄭重的聲明。我想用例子向你們解釋這個詞,它讓我充滿激情、感激和崇敬。
紅色基因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真誠信念。紅色基因是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一顆紅心;紅色基因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堅定不移;紅色基因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奉獻精神;紅色基因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它是千錘百煉的、是百折不撓的。
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的永不退縮,12年^的不屈不撓,抗震救災的'奮不顧身,兩彈一星的發射成功,反腐反貪的堅定不移,從^到^,從劉胡蘭到邱少云,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鄧稼先到華羅庚……
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他們是歷史上的英雄,是時代的楷模,是魯迅推崇的“中國的脊梁”。他們的名字早已銘刻在歷史的紀念碑上,他們的形象就像一座山屹立在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心中。
因為有了他們,我們今天才有了平靜穩定的生活,才有了幸福快樂的時光,才有了在外國人面前驕傲和自豪!
這是紅色基因的魅力,這是紅色基因的光環!它就像一種神奇的力量,推動我們的國家從貧窮走向繁榮,從東亞的病夫到中國的巨龍,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華麗轉身,成功反擊。
同學們,歷史告訴我們,紅色基因是我們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鑄就的千萬個英雄。一位哲學家說:“不懂歷史的人沒有根,忘記歷史的人沒有靈魂。”和平的時代不需要我們立即征戰沙場,冒著槍林彈雨死里逃生,這個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和使命。只有牢記歷史,繼承先輩的“紅色品質”,繼承先輩的“紅色事業”,與時俱進,才能不負歷史和未來的厚望。
來吧,讓我們帶著一顆紅心,灑下一條激情之路,浩浩蕩蕩地開始明天,向未來宣戰!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3
各位教師: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二班的王國寧,我演講的題目是《唱歌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美麗而熟識的歌曲,你必需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xxx,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余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晰《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周的山上隱蔽著。他牽著牛機靈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漸漸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于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后刺穿了胸膛。這時潛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展了采訪,并結合他平常采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唱歌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這天,我們唱起《唱歌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必需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事,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我的演講完了,感謝!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4
著名作家秦兆陽在《無題》詩的一開頭,有三個異常耐人尋味的悖論。第一個悖論:“最應當記住的,最易忘記,誰記得母乳的甜美滋味”第二個悖論:“最應當感激的,最易忘記,誰誠心親吻過親愛的土地”這第三個悖論,最令人感動了:“最應當計算的,最易忘記,誰算過先行者的無數血滴”
過去常常講這樣一句話:“黨旗是無數先烈的鮮血染紅的。”這句話過去經常講,今日仍然要講,今后還要繼續講。
是啊,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六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更不應當忘記那些為革命流血犧牲的先烈,他們流下的血滴永遠也無法計算。仰望著鮮紅的黨旗,我不能不熱血沸騰,激起無數紅色的記憶。
我先說說《阿壩黨史》中一個感人的記載吧!此刻的四川阿壩地區是那樣的美麗,雪山呈現出銀白的色彩,天是那樣的湛藍,偶爾飄過的白云像潔白的哈達。草地上盛開著黃色的人參果花、藍色的報春花,山崖間滿是艷麗的格桑花,時而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鵑花映入眼簾。
然而在70多年前,這兒大片大片的土地上留下了上萬名紅軍的尸骨。他們或者戰死在一個之后一個的戰役中,或者被凍死、餓死在雪山上,深陷在草地里。據一位老紅軍回憶:那時掉隊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犧牲的戰友,他們生前是戰士,死后是路標啊!《阿壩黨史》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后邊過來的人無需向導,順著沿途的尸體就能夠找到行進路線。”
聽了這個材料,親愛的朋友,您的心靈顫動了沒有聽了這個材料,我們才更加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做“踏著烈士的足跡前進”,什么叫做“前赴后繼”!什么叫做革命路上的路標!
如果你去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在那里就能夠看到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的遺像,看到李慰農、郭隆真、劉謙初、李春亭等著名烈士的遺像。紀念館內一些挽聯是那樣感人心魄:“英烈偉績驚天動地,譽滿濱海名垂后世”;“萬眾長歌悼英烈,四化偉績慰忠魂”。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九十六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更要多想想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輩,多想想那些優秀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多想想那些感動中國的.人物!
來到這美麗的青島,我真想深入大街小巷,去尋找轟動全國的“微塵”。
20__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有個群體的名字──“微塵”。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共產黨員。“微塵”是青島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的群體,是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展現青島社會精神風貌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們當代中國人的一個紅色路標!“微塵”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正因為有“微塵”這樣令人感動的人物和群體,中國共產黨的黨旗才能在今日繼續堅持鮮紅的顏色!也正因為有“微塵”這樣令人感動的人物和群體,濱海明珠青島才更加美麗!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具有國際影響!是的,每個人的生命僅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人都在演繹著屬于自我的故事,精彩或平淡,偉大或渺小,亮麗或灰暗,折射出不一樣的生命色彩。那里面,一個決定的因素,就是你有著怎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幸福觀、苦樂觀、生死觀!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向革命先輩和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向感動中國的人物和群體學習,把崇高的意識融進我們的血液里,成為一種永恒的品格,不去感慨如輪的歲月,不去追求浮華和浮躁,不去羨慕額外的貪欲,只為心靈的無怨無悔,用良好的品格書寫人生的篇章,為黨旗爭光添彩!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你好!
進入河北隆化縣烈士陵園時,一個場景很快就會出現在眼前——穿著軍服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發動機炸藥包,右手握著打開的導火索,勇敢,壯山河……他年僅19歲,全國著名的戰斗英雄,模范共產黨員董存瑞。
今天,在烈士銅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戰場吧…
那天中午,董存瑞所在的六連對隆化中學開始了第二次總攻擊。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一樣橫掃,把士兵們壓在土坡下,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穿干河的橋上噴出的六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造了一座非常巧妙的暗堡,阻止了我軍沖鋒的道路。此時,董存瑞和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地戰,要求炸毀這座橋型暗堡。但是,爆破者們無效地回來了。董存瑞看到戰友的傷亡,再次挺身請戰。你已經完成了好幾次爆破任務……副連長說,董存瑞說:我是共產黨員,我的任務不僅爆炸了幾個碉堡。現在隆化還沒有解放,怎么能完成任務呢?副連長和領導商量,對董存瑞說:好吧,去吧。請注意隱藏。董存瑞握著拳頭說:放心吧。不完成任務就不回來!
董存瑞夾著炸藥包,彎腰沖出去了。在橋型暗堡中,敵人的機槍越緊,子彈就越尖銳的嘯聲,從他的耳朵里掠過。但是,董存瑞沉著機智,還在突然左右爬著。敵人的'機槍一打緊,他就伏不住。敵人的機槍稍微停了一下,他飛了幾米。突然,敵人的機槍又集中向他打,他的腳受傷,血直流。但他仍然抱著炸藥包沖到橋下。這座橋離地面有多高,兩邊是磚砌的,沒有溝,沒有棱,沒有放炸藥包的地方。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不炸暗堡的話,河床上就找不到代替火藥支架的東西。怎么辦?董存瑞直接握拳。
這時,后面響起了響亮的沖鋒號,總攻擊的時間到了。大批部隊如潮涌。橋型碉堡的磚塊被一個接一個地推開,子彈像急雨一樣射向沖鋒部隊。董存瑞抬頭看橋頂,看后面倒下的戰友。不行,必須馬上炸掉暗堡。否則,更多的戰友會倒下,也會影響整個戰斗。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把身體靠在左邊,站在橋的中央,左手拿起炸藥包,緊緊貼在橋型暗堡上,右手猛拉導火索,站起來,線不動,就像雕刻一樣。董存瑞大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鋒!剎那間,一聲巨響,搖晃著山。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這時,我耳邊響著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天很常見,英雄的生命開花。歌聲回到陵園的上空,也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非常感謝你。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伴著新世紀的曙光,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xx年的風雨歷程,xx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炎黃兒女在黨的陽光雨露哺育下,滿懷豪情地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特別是用四萬萬同胞換來的血色紅安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從19xx年成立以來,黨已經走過了xx年艱辛而輝煌的風雨歷程,我們都知道,黨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和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
這xx年,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xx年,是我們黨經受各種風浪考驗、不斷發展壯大,不斷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的xx年。
對于我們這些青年學生,都必須要認真學習、正確認識黨的光輝歷史和偉大功績,并永遠銘記在心。
xx年來,黨一直把發展社會主義作為主題,把中國實情和馬克思主義很好地結合到了一起,取得了很多成就。雖然在過程中也犯了一些錯誤和存在問題,但成就還是主流,缺點和錯誤是支流。
黨的歷史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概述的,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慢慢去體會和感悟,不忘黨的歷史,開創美好未來,明白黨和人民的不容易,懂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培養我們的愛國熱情,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地更加強大而努力奮斗!
世界在你面前展開無邊的天地,中華騰飛的'宏愿使你豪情萬丈,當世紀的鐘聲敲響,當未來的精靈翱翔,征途上你是導航的燈塔――火紅的黨旗永遠飄揚。
紅色革命故事演講稿
自懂事起,身邊的長輩就常對我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制定一個好的家訓與家風那是極其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家風、家訓到底是什么呢?
小到家庭、大到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種風氣。家風正了,那么一個家庭的思想品德父母,正是這三條家訓,讓我變得越來越好,所以我把我們家的三條家訓分享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都能學到這些優良的品質。
讓我們學會自強自立吧,學會堅強,努力奮斗,相信有一天成功的花是為我們綻開的!良好的家風可以使我們可以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良好的家訓也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為成功的道路墊下基礎,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這些良好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改正不良的習慣,在長輩的帶領下一同堅守這些好習慣,讓它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7
“祖國啊!您的兒子離開瑞安,踏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最前線;祖國啊!您的兒子在戰火彌漫中度著青春”——這是81歲中國赴朝志愿軍老兵孫鳳康老人在1950年的戰地日記里寫下的一段話。
1950年,孫鳳康17歲,正在瑞安中學念高中,朝鮮戰爭燃起來時,他毅然選擇投筆從戎。初到朝鮮的孫鳳康難以想象當地環境的惡劣,在接替20軍的防務時,20軍的戰士已凍傷近一半。他們的駐地距離前線只有70公里,孫鳳康成為一名后勤處的軍需員,他回憶道:“那段時間,我和戰友們都住在山洞里,山洞里下雨天漏水,我們都要披上雨衣,冬天衣服都很難晾干,而室外的溫度只有零下30°!”
作為后勤部隊,孫鳳康的'任務就是護送糧食裝備上前線,在護送途中車隊被敵機盯上,遭遇襲擊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和兩名駕駛員負責押運糧食去戰地前線187團,為了隱蔽,他們夜里出行,摸著黑前進,可在途中還是遇到了敵機,敵人在照明彈的幫助下不斷襲擊車隊,孫鳳康回憶:“那兩天,我和戰友走走停停,為了爭取時間完成任務,我們一天一夜沒吃東西,第二天深夜,我們中午吧糧食安全送到了炮火連天的前線,那次,我們都被記了一次集體二等功!”
孫鳳康跟著部隊在山洞里住了大半年。這段時間,他沒有跟家人聯系過,甚至沒打算跟家里寫一信,因為打從參軍起他就已經抱著犧牲的準備。1953年7月27日,朝鮮,中國,美國三方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宣告停戰。1954年,孫鳳康轉業回老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醫。從此成為了一名救死扶傷醫者,上世紀六十年代,當地霍亂、白喉病流行,他和同事們救活了上千位病人。2010年,瑞安志愿軍老戰士自籌資金建造了一所抗美援朝紀念館,他又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幾萬元的積蓄。
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兵,身上卻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只是一名老兵,一個以為以國家為己任的老兵,2014年3月27日,韓國決定歸還437具中國志愿軍遺骸,他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邀請函,他同瑞安其他幾位老兵一樣被邀請赴韓參加志愿軍遺骸交接儀式。
老人接到邀請函的時候正腹痛得厲害,顧不上自己的身子,也不顧家人的勸阻,他毅然決定和其他幾位瑞安志愿軍老兵一起當天趕到北京。下午四點多,老人忍著腹痛到達北京,不顧病痛,立即和接遺骸的中國專機一起出發,傍晚的時候專機抵達韓國,為了安全起見,大家把孫鳳康老人送到了當地醫院,稍作治療老人就要出院,繼續為戰友守靈,幾位老兵好說歹說,他才同意留在醫院繼續治療。到了凌晨四點半,孫鳳康出院就直奔仁川機場,當地時間七點半,437具在韓中國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舉行,當烈士遺骸由中方禮兵護送登上中國專機時,孫鳳康等老兵,立正,敬禮!
莊重的一幕讓我心靈為之顫動,或許我們不能輕易地感知這一個軍禮承載了多重的情感,不能輕易地體會到那種眼神里蘊含了多少難以言喻的辛酸,然而,我們永遠也不應該更不能遺忘他——那個莊重背影傳遞的特殊意義!
他歷經炮火的洗禮,依舊真誠樸素,他是刀尖上的。舞蹈,是鐵與血的交響。十幾載入一日,他們抒寫了一個時代的輝煌。因為有他和他的戰友,我們忘不了兩彈一星,忘不了載人航天,更忘不了抗洪搶險、抗震救災,那些凝聚巨大力量的偉大精神,正因為無數革命先輩前赴后繼地拋頭顱、撒熱血,和平之花才能光彩奪目地盛放。而面對祖國的未來,面對偉大的中國夢,我們應該明白只有珍惜和平,才不會輕易地遺忘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肩負責任才會,我們才會看到千千萬萬個孫鳳康!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8
少年有夢,一如春天滋生的柳絮,把純色落滿人間;少年有志,恰似一夜綻放的桃花,把芳華鋪滿大地;少年有情,仿若畫室盛滿的顏料,把絢爛繪滿山河。而當少年有著澎湃的熱情時,也能綻放撼天動地的強大力量!
自古英雄出少年!因為少年有朝氣蓬勃的精神力量,也有一往無前的奮進勇氣。而毛主席曾經的一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更是寫出了少年澎湃的意志,以及永不服輸的精神品質。一本《紅色少年的故事》,用生動流暢的語言,為我們拉開了毛主席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篇章,讓我看到了一個心中懷有大志的中國少年。毛主席的品格,是一點一滴養成的,他看到家庭經濟拮據,選擇了免費的師范大學;看到國外革命活動時,想到救國圖存的遠大理想;看到母親病重時,想到改變窮人看病難的現狀。他識大體、懂大義、有大愛,所以才能一路穩扎穩打,走出了一條真正的救國之路!
書中有個場景令我十分動容,讀書期間的.毛主席清晨最早起床,為了讓自己清醒,他用冰冷的井水把自己淋濕。而后他捧起書本,大聲朗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其他學生漸漸醒來,也跟著他齊聲誦度,那朗朗的書聲如同波浪一樣,在清晨蕩漾開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偉人誕生于微末,他未來的宏偉藍圖,從少年時就初見端倪。
我們在校園中,也常常會捧起書本大聲朗讀,那時候的我們,坐在干凈整潔的教室里,翻開印刷得十分精美的課本,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不必擔心沒錢上學,也不必憂慮列強壓迫,更不會焦慮自己的未來,因為毛主席等先輩們,早就通過他們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消除了許多阻礙。今時今日的少年,依然可以心懷英雄氣概,為自己樹立起更偉大的理想,踩著巨人們的肩膀眺望遠方。風華正茂的少年,享受著知識的熏陶,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聆聽著先輩們的召喚,追尋著偉人們的足跡,又怎能不弘揚紅色精神,為新時代而奮力奔跑呢?
我們要做幸福的少年,在和平的天空下自由呼吸,更要做追夢的少年,展現我們陽光燦爛的精神面貌,帶著對祖國和未來更深切的祝福與感恩,行走在時代的光榮大道之上!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9
自古以來紅色便隱含著鮮血。那張揚而又赤烈的鮮艷原色,曾帶給我們無數震撼,它鮮明的顏色訴說著它的由來,匯集了多少熱血青年的高漲吶喊聲,熔融了多少奮不顧身的戰斗犧牲,包含了多少希望、期盼與紅色精神。
貫穿歷史過往的紅色精神,直至今日,仍高舉旗幟,揮舞著旗擺,指引方向。
跨越時空的隧道,穿越時空之門,我們回到過去,在祖國壯麗的河山中,無處不閃爍著革命紅色的光芒,無處不印記著紅色革命的腳印,我們被這紅色所征服,感嘆他們的偉大,感嘆英雄們的紅色精神。
“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員!”一位15歲女孩堅定的聲音回蕩在耳邊,一個花季少女的年齡,詮釋了堅強的深刻含義。她——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不顧自身安危,無畏中包含著多大的決心與毅力,毛澤東親自為這位少女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各地的抗敵戰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了,廣大人民一呼百應,劉胡蘭倒下了,夏明翰撐起了紅色革命的一片天。還有萬里長征、盧溝橋事變的無數流血犧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和平是一切外交關系的`基調,雖沒有紛亂的戰爭,沒有血流成河的犧牲,卻也有無數的紅色精神。“工匠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孕育的新生命,他們的“釘子”精神成為引領當今社會的旗幟,他們的堅韌、不辭辛勞的奉獻,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應當浸進骨子里的東西,每一個中國人都應是這種精神的承載者、傳播者、踐行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臺,起于壘土。”中國夢的實現也是如此,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去建造中國夢的基石。
王峰,火海救人英雄。縱使濃煙埋沒了整棟樓房,縱使一千多度的高溫,王峰依然在發現火情之后義無反顧的三次沖進火場救人,在他三次從濃煙滾滾的火海出來時,王峰已快被燒成“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鄰近的路口,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因為王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從火海中逃生,二十多位鄰居無一傷亡。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烙下你的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盤,紅色精神在人們心中永生。
支月英,扎根鄉村三十六年的最美教師,1980年,只有十九歲的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千米,離鄉鎮四十五千米,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三十六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她跋涉了很多路,吃了許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她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時光花白了你的麻花辮,但紅色精神始終堅守在深山。
正是這些無畏的英雄,撐起了整個中國夢的進程,這些舍己為人的優秀精神,正如數十年前一場場的紅色革命般洶涌,無論十年、百年,這些紅色精神依然在我們心中永駐,在我們血液中流淌。
面對未來,我們應當繼承這些紅色精神,為中國夢的實現盡我們所能,讓紅色精神永遠傳承。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10
各位教師:
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二班的王國寧,我演講的題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必須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余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著。他牽著牛機智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漸漸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于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后刺穿了胸膛。這時埋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展了采訪,并結合他平時采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這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必需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教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喜愛上了閱讀紅色故事和革命詩歌,從那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國歷經磨難的風雨滄桑,感受了。成長壯大的曲折歷程,也明白了中國人民前赴后繼英勇抗爭的熱血豪情。
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夏明翰,每個熟悉的名字都讓我們難以忘懷,長征、抗戰、解放、改革,每段歷史都給我們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從紅色經典中我讀懂了萬里長征的艱苦卓絕,讀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膽雄心,感悟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活力豪邁,也感悟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大氣磅礴。長征路上的嚴峻險阻,八年抗戰的艱難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轉,南征北戰的蕩氣回腸,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壯的詩篇,是鐫刻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朽豐碑,是見證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歷史畫卷。
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我們感慨萬千,展望祖國的明天,我們信心滿懷。紅旗飄飄,黨旗獵獵,祖國欣欣向榮,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國人民正滿懷喜悅和期望朝著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高山仰首,大海揚波,大地溢滿了新世紀的朝暉。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要感激歷史的選擇……1921年7月,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上傳出巨人的吶喊,猶如春雷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拔開了數百年來籠罩于千萬仁人志士心頭的迷霧,亮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點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從此,炎黃子孫們的夢想有了歸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導航人——在黨的領導下,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解放后的中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又帶領我們走進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幾代中華兒女聚集在鮮紅的旗幟下,揮舞著銀鐮披荊斬棘,奮發進取,為鋪就強國之路,用實踐的巨筆描繪出一幅幅嶄新的畫卷,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崛起在世界的'東方。九十年的光輝歷程,走出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是時代的中流砥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亞洲睡獅已經雄起,東方巨龍正在騰飛,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還是少先隊員的我們是黨的接班人,稚嫩的雙手要勇敢地承擔起歷史重托,我們是跨越世紀的新一代,是21世紀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拋棄,它依然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制勝法寶,我們要把自我的人生目標與祖國、時代的命運聯系起來,樹立遠大夢想,培養良好品德,發揚創新精神,掌握實踐本事,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共同譜寫新世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嶄新篇章!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12
各位教師: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二班的xx,我演講的題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余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十分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著。他牽著牛機智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午時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于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后刺穿了胸膛。這時埋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采訪,并結合他平時采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一定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我的演講完了,多謝!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
楊靖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早年接受革命影響,在開封讀書期間,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他曾組織反帝愛國罷課游行。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失敗后,在家鄉領導游擊戰爭,不久,在河南、上海、東北等地,做黨的地下工作,曾五次被敵人拘捕,受盡折磨,都堅貞不屈。“九一八”事變后,經黨營救出獄,他不顧病痛纏身,立即投入抗日救國斗爭。他先后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代理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第一路軍總指揮。率領抗日聯軍戰士,在東起長白山,西抵遼河平原,南達黃海岸的廣大地區,展開抗日游擊戰,到處襲擊日軍的據點、破壞敵人交通設施,僅1937年至1938年間,就連續戰斗數十次,攻克大小城鎮10余處,殲滅日偽軍2。5萬余人。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寇視楊靖宇為心腹之患,調集大量兵力,對抗日聯軍進行嚴密封鎖,瘋狂圍攻。楊靖宇率部轉移到原始森林中,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以草根充饑,用泥巴裹傷,頑強戰斗,毫不氣餒。僅1939年一個冬季,就殲敵數千人,沖破敵人11個軍管區的兵力包圍。日寇聞風喪膽,懸賞10萬大洋捉拿楊靖宇,并調集30萬重兵“討伐抗聯”。楊靖宇將部隊化整為零,開展“麻雀”戰。1940年初,他率部轉戰至蒙江縣,由于叛徒出賣,被敵人重重圍困。在四、五架飛機配合下,日偽軍實行“梳篦”戰術,八面包抄。楊靖宇將分隊疏散后,只帶兩名警衛員在林海雪原中與敵周旋了三天三夜。最后兩名警衛員先后犧牲,他孤身一人被封鎖在蒙江縣保安村外的樹林中。2月23日下午,楊靖宇與敵遭遇,他一個人同幾百日偽軍激戰1個多小時,最后身中數彈,其中一顆打中胸部,才終于倒下,壯烈殉國。時年35歲。他犧牲后,敵人殘酷地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腹部,在他的胃腸里沒看到一粒糧食,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敵人為之駭然,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頑強”的人。抗戰勝利后,黨組織費了很多周折,找到了他的遺首和遺體,長白山區各族人民為緬懷這位民族英雄,在通化市郊修建了楊靖宇陵墓。
楊靖宇將軍犧牲了,但他沒有倒下,他和許多革命志士一樣矗立成我們心中永久的豐碑。我們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下長大,那樣慘痛的記憶或許我們感受并不深刻,或許我們僅僅從教科書上知道有這么一件事,或許對于歷史的了解不及對于一個偶像明星的了解。但是,要知道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啊!
回顧歷史,我們有太多的痛苦和屈辱,任人宰割的`命運讓國人長時間難以昂首挺胸走路,是我們的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一次次突進,一步步跨越,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不斷推出新的希望。
有了中國共產黨,祖國才有今天的繁榮富強。宏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壯志在心頭,揚鞭在腳下。讓我們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努力,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繁榮、強大,讓我們一起為她加油!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我被五壯士的壯舉震撼了。
課文講述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七連六班接受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敵人被五位壯士引上了狼牙山。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五位壯士把他們引上絕路,英勇殲敵。最后跳下懸崖。
五位壯士有著熱愛人民、熱愛祖國、英勇無畏、仇恨敵人和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他們是中國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人。如: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有一次,趙一曼去傳送抗聯機密。在路上不巧被敵人抓住。敵人把她抓回軍隊,他們問:“你要去傳送什么消息?”趙一曼大義凜然,把嘴閉得緊緊的。敵人見她不說,就用最狠毒的手法折磨她,但她依然沒有透露一點兒情報。敵人急了,又對她用刑。趙一曼的身子開始發抖,汗珠一顆一顆從額頭上冒出來。靠著頑強的意志和對祖國的熱愛,最終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此外還有鋼鐵戰士楊靖宇、寧死不屈的趙尚志、民族英雄吉鴻昌……他們總是把安全留給別人,危險留給自己。他們是那么英勇無畏,他們的革命精神是多么令我敬佩!他們就是我們心中永恒的豐碑!
【紅色故事演講稿】相關文章:
比賽方案:紅色故事演講04-22
紅色教育主題活動方案06-23
小班綜合方案認識粉紅色03-16
紅色社會實踐報告(通用20篇)04-30
誠信的故事演講稿10-19
我與經典的故事演講稿03-26
環保故事演講稿02-19
成長故事演講稿03-17
我的讀書故事演講稿01-14
關于讀書故事的演講稿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