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國培學習總結
第一篇
我參加了這次的國培初中數學學習,面對專家,面對同行,我敞開胸懷,張開思維的觸角,擇其善者而取之、從之、創新之,同時積極參與,也把自己的觀點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饋中不斷去完善自我。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在這段時間里,我每天都抽時間,打開電腦上網學習按照學習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交作業,參與討論,寫心得體會。總結此次學習活動,我收獲頗豐,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總結我此次學習活動的心得體會。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獲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么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占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視頻和文本資料,主動參與在線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臺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鉆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學習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本資料,從文本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獲;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復,然后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在線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著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獲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后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于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老師文中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脫鉤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后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桿、教學評價依托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于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說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么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拷貝的視頻和文本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通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么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研修就會困難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回歸教材,認真研讀。通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溫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業量、評論數大大減少,任務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特別值得記住的是,在我們的研修平臺上,課程團隊、班主任、學員之間也相互通過“公告”、“花絮”、“評論”留言等方式傳遞著防風防雨的溫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臨時采取分散上網的方式進行”、老師考慮到大家研修時長期坐在電腦旁邊,找了些在電腦前就坐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第二篇
通過參加國培培訓,聆聽專家的演講,觀摩名家的教學,與教師同行切磋,感受頗多,受益匪淺,這是我們教師“充電”的好機會,激勵著我們全體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帶著收獲,帶著感悟,以積極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中去,以學生為本,為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努力。現將我本此培訓后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把握教材、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
必須認真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把握教學要求,對要求濫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及時主動的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采用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啟迪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基本技能、數學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素養的整體發展。培訓中專家講的很透徹到位,如何全面地把握教材,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我始終感到自己在這些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教師只有“老黃牛”的精神是不夠的。現在的教師還要時時為自己充電,把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每一堂課,真正讓學生自覺地、帶著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中單調、固定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就讓學生心理上厭倦,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想要扭轉這種局面,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是一個好方法。小學生是以好動,愛玩為天性,因此,我們在創設快樂教學情境時,要掌握這些特點,只有明確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學設計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激發使學生體驗求知的樂趣。從而使數學教學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減輕負擔,提高效率。我覺得在一節課中,只要把情境創設好了,學生一堂課下來都是興趣高昂,精神飽滿,老師上下來也輕松。在教學中,我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興趣。如:創設故事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活動情境、創設競爭情境……使學生將數學學習做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數學奇境的探索和渴望
三、改變教學評價,注重評價實效。
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評價,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評價方法,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熟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們除了靈活運用“√”、“X”,可以自己創造出一些批改符號,讓批改符號既體現對學生做題是否正確的判斷,同時也能向學生提供一些幫助信息,糾正提示,從而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心靈上的默契,以利于學生糾錯效率的提高和體現出教師對學生在具體行為上的關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這樣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也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通過認真學習,對新課標、新教材又有了新的認識,對教學業務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幫助。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不能滿足于現狀,邊教書邊學習,像這次國培就是很好的機會,專家精彩的點評、講座,同行們熱烈的、一針見血的評議都那么的有意義。而且我覺得,光靠死板的學習是不行的,還要善于總結、善于反思才能有進步,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