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心理保護細則
前言
教師在言語中傳遞知識與做人的道理,但一些小小的動作會讓孩子更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我們的孩子處于心理品質高速發展的敏感時期,而這種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形成的,因而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個性化教育,細心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為此我們制定了安幼教師維護幼兒心理健康言行細則。
日常生活和個別教育
孩子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小錯誤,我們需要寬容地對待,同時我們要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
1. 來園:
對來園哭鬧的孩子適當地給予擁抱和撫觸;
關注不聲不響、參加活動積極性低下的孩子,耐心詢問,以調侃、幽默的語氣放松師生間交談的氣氛
2. 便溺、嘔吐:
孩子偶爾將小便解在褲子上、或將穢物吐在衣服上,我們可以帶孩子到人較少的地方進行換洗,不讓其他孩子有嘲笑的機會;
教師將褲子輕放在孩子身邊,蹲(坐)下來幫助孩子;
對一些害怕父母責罵而焦慮的孩子甚至可以答應他將此事成為“師生”的小秘密。
3. 進餐:
對于不愛吃飯的孩子,先給孩子少量的飯菜,讓他吃完,使其感到很有成就感,再鼓勵孩子多添幾碗;
對于經常倒翻飯菜的孩子,教師可以先讓他感覺此事所帶來的不適,然后再與孩子一起打掃干凈;
在清理孩子嘔吐的穢物時,先關心孩子身體有何不適,再告訴孩子這沒有什么、同伴和老師都不介意。
4. 午睡:
午睡睡不著的孩子,教師可以在陪伴的同時,輕撫孩子的背部,并適當的制止孩子不停的翻身;
在午睡時有偏異行為(吮手指、咬被角等)的孩子,將其換到通道的旁邊,以便于教師經常關注;及時提醒孩子“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動作”,或讓孩子將手放在棉被外面,并蓋上衣服。
5. 其他:
每天抽10~20分鐘讓孩子自由聊天或活動,教師觀察、了解,保證安全,對孩子的行為、語言不做干涉;
孩子感到委屈、難過、想父母時,適當允許孩子哭一會,以發泄消極的情緒;
經常和孩子聊天,不當眾表現對某孩子的偏愛
關注默默無聞的孩子,時常對他笑一笑;
想和孩子聊天,教師可主動走到孩子身邊,而不是讓孩子走到老師身邊;
與孩子交流時可坐下或蹲下。
教育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時刻鼓勵或制約著孩子活動的積極性、表現欲、創造力以及情緒的穩定性等,因此我們需要開放式的言行來保護孩子的積極狀態。
1. 孩子往往會在戶外活動時進行一些自發地觀察與游戲,教師可以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來引導、鼓勵孩子;
2. 與孩子交流時,雙手盡量呈開放式或雙手交握,身體向前傾,表示對孩子的關注。指點孩子時,攤開手掌,手心向上。
3. 在集體活動中,邀請孩子時需征求孩子的意見:“可以嗎?”
4. 當孩子對我們的邀請表現出膽怯時,我們可以鼓勵:“你可以”、“你會成功”,并給予一定時間讓他自己斟酌。
5. 當孩子將個人的情緒、經歷、體驗進行表述時,要和其他孩子一起對他的分享表示感謝。
教師調節
教師要豐富自身有關心理健康的信息、常識,才能及時關心孩子的心理求助信號。
1、 教師學習、了解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資料等;
2、 及時掌握孩子心理問題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的異常現象。
家長交流
父母是對孩子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教師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
1. 教師在與家長交談前,最好能作一次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考慮,想想家長的感受后再開口;
2. 許多心理問題是無對錯可言的,教師與家長時盡可能親切自然,可以營造寬松的氣氛,適時的向家長表示你欣賞孩子的優點;
3. 如果要與家長做長時間的交談,最好能回避孩子。以免孩子誤解,產生焦慮;
4. 在一些教育問題的交流中,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并避免使用專用術語;
5. 教師與家長交流,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教師能夠多傾聽家長的見解,有利于教師進行更為細致的教育;
6. 多肯定家長的成績,提醒家長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的成長,使家長體會到成就感。
【幼兒心理保護細則】相關文章:
幼兒心理報告03-08
幼兒心理疏導方案03-26
軍訓日記評比細則08-25
住宿報銷標準細則09-23
幼兒園幼兒心理疏導方案03-28
對居家幼兒心理疏導方案03-28
幼兒園保育員工作細則(通用7篇)08-15
班會評價標準細則03-01
各大銀行提前還款細則06-16
情景劇評分細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