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厘米評課稿

時間:2024-09-13 13:16:31 雪桃 稿件 我要投稿

認識厘米評課稿(精選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評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厘米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厘米評課稿 1

  今天《認識厘米》這節課,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積極調動學生參與,使學生各種感官全方位參與本節課活動,把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心、智得到發展,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下面我先談一下對這節課的一點想法。

  首先,這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在研究現實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說:“拙劣的藝者,常帶著別人的眼鏡。”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施老師注重將主動權放給學生,引導學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從“量桌子的長度”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課桌長度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的測量活動,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接著,老師提出兩個問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進而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幾乎每天都用的尺子,從尺子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所度量的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

  在學生認識尺的時候,先是讓學生說說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認識1厘米的時候,先是讓學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再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想一想哪些物體長1厘米。這些活動都便于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形成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嘗試測量學期卡的長度,并通過交流掌握測量較短物品長度的方法。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其次,這節課教師注重鍛煉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有價值”的數學應與生活密切聯系,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能使學生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整個數學過程,特別是用厘米量這一環節不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學生的實踐活動來獲得,滲透了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和培養了實踐能力。在教學完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后,教師提出一個現實問題,尺斷了,怎么辦?這就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過的如何看厘米數來解決問題。在課堂結束時,教師也拓展性地提出了做衣服量手腕的長度。從學生的生活角度出發,增強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更注重了運用數學的能力。

  這節課從現實生活量桌子的長度,結果不同→就產生要學習長度單位→到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概括測量方法→再回到實踐中加以運用,從這整個教學過程,老師所創設的情境,選擇的教具、學具等等都取材于學生的數學現實中,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使教學活動更富有生氣和活力,更能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

  最后,從這節課的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設計了開放的教學內容,著力于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在處理教材時,既發揮了課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從課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設計了一定的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達到培養創新意識的'目標。一開始的學習,老師啟發說:這張桌子的長度是多少呢?你能想辦法量一量嗎?這樣的一個導入就是一個開放式的設計,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答案不唯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認識1厘米時,老師先講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還有幾刻度到幾刻度之間的長度也表示1厘米的?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的提問,結果學生思維活躍,有說2—3、4—5、6—7等等,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1厘米的認識。

  課堂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有值得商討的地方。

  這節課一開始認識1厘米的時候,老師介紹0→1是1厘米,這里學生的學習很順利,進而轉入1→2是幾厘米的學習,這時學生的認識還停留在以0為起點的認識水平,因此當老師問1→2是幾厘米的時候,學生很自然說1→2是2厘米,這并不奇怪,這是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特點所決定的,這時老師應該強化起點,引導學生看清楚1→2起點是1,而不是0,這樣引導的話,學生就會順利說出1→2也是1厘米,從而不會出現糾纏不清的。

  認識厘米評課稿 2

  今天有幸聽了3節縣優質課,題目都是《厘米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節是張老師執教。張老師導入得十分自然,從猜謎語入手,然后導入故事。整節課前半部分十分流暢,各個環節銜接得也很好。教師教態自然,親切,能很好地調動整個課堂氣氛。從認識幾厘米開始,課堂秩序稍微有點混亂,在認識幾厘米時,可以用課件展示一下尺子,讓學生在上面找出不同的幾厘米。在自主練習環節,測量練習本的長和寬時,師應稍微點一下課本的長和寬,這樣孩子們就不容易混淆了。一堂課總結完后,時間已到,然后再出示拓展練習,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

  第二節是左老師執教。左老師的導入別出心裁,直接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度量工具量一量課桌的桌面有多長。(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有的用鉛筆量,還有的用文具盒)通過討論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導入新課。中間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帶著尺子在講臺上展示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這個地方次序有點混亂。最后展示各種各樣的尺子,可把此環節放到認識尺子這個地方。一堂課下來,幾乎沒看見教室的笑臉。我覺得,親切自然的教態對孩子們的互動也起著很好的作用。

  第三節課是劉老師執教。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個難點,厘米是個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還未成熟,抽象思維還未形成,來看看劉老師是怎么做到讓學生認識1厘米的。在學生認識尺的時候,先是讓學生說說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認識1厘米時,先是讓學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老師再講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還有幾刻度到幾刻度之間的長度也表示1 厘米的?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的提問,結果學生思維活躍,有說2-3、4-5、6-7等等,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1厘米的認識。緊接著,劉老師出示1厘米長的小棒,告訴學生,這個小棒的長度是1厘米,再讓學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棒,讓學生說一說,兩指間的距離是多長。

  接著劉老師讓學生輕輕地抽出小棒,再讓學生觀察兩指間的距離,并相互說一說這是長1厘米。這個充滿創意的設計讓厘米這個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讓學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長,抽出小棒后,學生對1厘米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厘米這一表象在學生腦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劉老師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讓學生動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長1厘米的物體,通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對厘米的認識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豐富了學生對厘米的認識。尤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學生所有對厘米的認識都是在學生親自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到的。這樣習得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忘記的。教學效果較好,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以上三節課都有各自的教學特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博采眾長,才會有更好的提高。

  認識厘米評課稿 3

  "沒有學生就沒有課堂,課堂以學生為本,天經地義;教師引領課堂是為了成就學生成為課堂資源的消費主體。"聽了鮑老師的《認識厘米》一課,我覺的對這段話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這堂課教師旨在通過教學,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初步學會用工具量物體的長度。

  聽了這堂課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注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個難點,厘米是個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還未成熟,抽象思維還未形成,來看看鮑老師是怎么做到讓學生認識1厘米的。教學中,鮑老師出示1厘米長的小棒,告訴學生,這根小棒的長度是1厘米,再讓學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讓學生說一說,兩指間的距離是多長。接著鮑老師讓學生輕輕地抽出小棒,再讓學生觀察兩指間的距離,并相互說一說這是長1厘米。這個充滿創意的設計讓厘米這個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讓學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長,抽出小棒后,學生對1厘米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厘米這一表象在學生腦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鮑老師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讓學生動手,用1厘米長的小棒擺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長,通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對厘米的認識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豐富了學生對厘米的認識。尤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學生所有對厘米的認識都是在學生親自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到的。這樣習得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忘記的。

  二、注意呈現知識的現成過程

  鮑老師在教學中創設了給照片配相框的情境,由此學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量一量照片的邊有多長。學生用老師提供的幾種不同的學具量過后發現,他們量同一長度的邊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由此引發認知沖突,最后得出要量長度,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教師順勢介紹了長度單位厘米。短短的幾分鐘,讓學生體會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建立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在學生認識厘米后,老師讓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量照片的邊,學生體會到量的過程中不容易掌握小棒,小棒會亂動。這時老師利用學生這一認識,很自然地出示了彩條紙這一工具,再讓學生用彩條紙去量照片的邊,發現方便多了。接著老師讓學生用彩條紙去量書本長長的邊,學生發現量過后要數幾厘米很不方便,教師讓學生想一個好方法一看就知道多少厘米。于是就有學生在彩條紙上標上數字,復雜的數數一下就變的簡單多了。一把尺子的雛形也就形成了。這樣有血有肉的教學方法,學生怎么會不喜歡呢?

  三、關注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的培養

  教學中,老師提出給照片配一個像框后,后面所有的測量都有學生親自完成。在尺子雛形的創造過程中,學生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最后老師讓學生用自己創造的工具去測量身邊的物體。這種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后獲得的成功體驗對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難怪最后老師問這堂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時,學生有的說認識了1厘米,有的說學會了測量,這不是我們老師最想聽到的嗎?

  認識厘米評課稿 4

  縱觀薛老師今天展示的這堂課,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教師教態自然,語言親切,整堂課條理清晰,結構清楚。

  尺上的數字叫刻度一條一條的線是刻度線,從0刻度到1刻度的距離叫“1厘米”,教師娓娓道來,細致的引領學生掌握知識。接著通過用手比劃一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睜眼驗證一下、找生活中1厘米長的物體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這些活動都使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形成體驗。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接著再學習幾厘米,最后學習測量厘米的'方法并讓學生量一量。本節課共設計了3個練習,都是緊扣課堂內容而設置,且都非常好有一定思考的價值。

  可以說,整節課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積極調動學生參與,使學生各種感官全方位參與本節課活動,把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心、智得到發展,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應該說教師的素質很好。

  認識厘米評課稿 5

  上次學習了郁老師執教的《認識厘米》一課,這節課上,郁老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我們組的成員覺得郁老師在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很好。

  導入新課時,郁老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通過對“同一條圍巾,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這一問題的討論和交流,學生體會到統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進而引出常用的測量工具——尺。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

  在教學認識1厘米時,郁老師先告訴學生“刻度0到刻度1,這一大段叫1厘米。”然后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還有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表示1厘米?這是個開放式的提問,學生思維活躍,說出的答案多種多樣,在學生找到諸多的1厘米之后,又引導學生發現“相鄰兩個數之間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這樣的小結有助于加深學生對1厘米的認識。緊接著,郁老師又讓學生借助直尺,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短,當學生有了對1厘米的親身體驗后,再讓學生聯系生活,想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這一系列活動,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

  在教學“想想做做”第5題時,郁老師在學生測量出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的長度后,又拋出一個問題:“你能猜出長方形的另外兩條邊的長度嗎?”通過猜想、驗證,學生初步感知了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征,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最后,提一點小小的建議,就是課堂上,教師應注意數學語言要準確、嚴謹。比如說:在舉例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厘米時,一位學生拿著橡皮說:“橡皮的寬是1厘米。”但實際上他想表達的應是:“橡皮的厚是1厘米。”等等。

  認識厘米評課稿 6

  《認識厘米》是二年級的一節概念教學課,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韓老師為突出這一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學生活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認識1厘米,讓學生有一個直觀感知。

  韓老師在課中直接出示1厘米長的小棒,讓學生看1厘米、用食指和拇指比劃1厘米,找身邊的1厘米,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為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提供了直觀感知。

  2、找尺子上的1厘米

  韓老師通過介紹,讓學生知道這就是1厘米。老師引導學生認識數字是從從0開始的,0表示起點;尺子上還藏著字母cm,表示厘米;從0到1,1大格的長度就是1厘米。接著讓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刻度幾到刻度幾也是1厘米?學生找到“刻度2到刻度3”、“刻度9到刻度10”、“刻度13到刻度14”等,引導學生從直尺上不同的地方找1厘米的長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練習設計綜合性較強

  建議:

  1厘米有多長,韓老師一開始:課件出示不完整的'尺子,進而來介紹1厘米。能否先出示1厘米的小棒,告訴學生1厘米就是這么長,讓學生明確1厘米有多長后,再去找尺上的1厘米。讓學生有具體直觀上升到抽象、表象。

  學生每個活動要有明確的目標:

  總之,教師應努力站在學生的視角去觀察數學現象,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概念,逐步建立表象,加強體驗,提高數學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認識厘米評課稿 7

  今天聽了《認識厘米》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了扎實的教學功底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

  一、導入新穎,激發興趣

  教師以一個有趣的謎語導入新課,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猜一猜謎語中的物品長度,自然地引出了長度單位“厘米”,為后續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教學過程清晰,層次分明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 1 厘米的`長度,建立起對厘米的初步認識。接著,引導學生用手指比劃 1 厘米的長度,加深對 1 厘米的印象。然后,通過讓學生測量不同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對厘米的認識和使用。整個教學過程層次分明,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注重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能力

  這堂課中,教師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物體的長度,在操作中體會厘米的實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有針對性

  在鞏固練習環節,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題,涵蓋了不同難度層次的題目。通過練習,既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厘米的理解和應用。

  五、總結及時,拓展適度

  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及時進行了總結,幫助學生梳理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同時,教師還進行了適度的拓展,讓學生了解了厘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愛。

  總之,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數學課,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認識厘米評課稿 8

  《認識厘米》這堂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以其精湛的教學技藝和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數學之旅。

  一、創設情境,貼近生活

  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創設了一個測量課桌長度的情境。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進行測量,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直觀教學,突破難點

  在認識厘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大量的直觀教具,如厘米尺、實物等,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方式,直觀地感受 1 厘米的長度。同時,教師還通過動畫演示、示范操作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和測量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小組合作,培養能力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厘米的奧秘。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們分工明確,互相交流,共同完成測量任務。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評價及時,激勵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回答和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通過評價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五、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在課程的最后,教師進行了拓展延伸,讓學生了解了長度單位的發展歷史和其他長度單位的知識。這種拓展延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綜上所述,這堂《認識厘米》的數學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效果顯著。是一堂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優質課。

  認識厘米評課稿 9

  聆聽了《認識厘米》這堂課,我被教師的精彩教學所折服。這堂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數學知識。

  一、巧妙導入,引發思考

  教師以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故事中兩個小動物因為測量物體的長度而發生了爭執,從而引出了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這個導入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引發了學生的思考,為后續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精心設計,注重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例如,讓學生用手指比劃 1 厘米的長度,用厘米尺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親身感受到了 1 厘米的實際長度,掌握了用厘米尺測量物體的方法。

  三、引導探究,培養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方式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多媒體運用恰當,輔助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如播放動畫、展示圖片等。這些多媒體資源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了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厘米的'概念和測量方法。同時,多媒體的運用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總結歸納,強化知識

  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梳理了知識脈絡,強化了學生對厘米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教師還布置了適量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這堂《認識厘米》的數學課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課。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教學效果顯著。相信學生們在這堂課中一定收獲頗豐。

  認識厘米評課稿 10

  《認識厘米》這堂課充滿了活力與創意,教師以其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精湛的教學技巧,為學生們開啟了一段精彩的數學學習之旅。

  一、趣味導入,激發熱情

  課始,教師通過一個小游戲“猜一猜”,迅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們在猜測物體長度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為后續學習厘米奠定了基礎。

  二、直觀演示,深入理解

  在認識厘米的環節,教師運用了豐富的.直觀教具,如厘米尺、實物模型等。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們清晰地看到了 1 厘米的長度,了解了厘米尺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同時,教師還讓學生用手指比劃 1 厘米的長度,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 1 厘米的印象。

  三、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用厘米尺測量物體的方法,教師安排了充分的實踐操作活動。學生們在測量書本、鉛筆等物體的長度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四、拓展應用,提升能力

  在課程的最后,教師設計了一些拓展應用的題目,如讓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度、寬度等。這些題目既考查了學生對厘米的掌握程度,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

  五、評價多元,激勵進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回答、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教師還通過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反思和進步。

  總之,這堂《認識厘米》的數學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多樣,教學效果顯著。是一堂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優質課。

  認識厘米評課稿 11

  《認識厘米》這堂課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數學教學的天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教師以其卓越的教學能力和創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們呈現了一堂精彩絕倫的數學課。

  一、情境創設,引人入勝

  教師以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導入新課,將學生們帶入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數學世界。在故事中,小動物們為了制作新衣服,需要測量身體的長度,從而引出了長度單位“厘米”。這個情境創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了對厘米的認識。

  二、探究學習,培養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例如,在認識厘米尺的環節,教師讓學生自己觀察厘米尺,發現厘米尺上的刻度、數字等特點。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們對厘米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實踐操作,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用厘米測量物體的方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操作活動。學生們在測量書本、鉛筆、橡皮等物體的長度過程中,不僅熟練掌握了測量方法,還體會到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四、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在課程的最后,教師進行了拓展延伸,讓學生了解了長度單位的歷史演變和不同國家的長度單位。這種拓展延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博大精深。

  五、總結評價,促進發展

  教師在課程結束時,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總結,并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了評價。評價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又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這堂《認識厘米》的數學課,是一堂充滿智慧和創意的課。教師以其精湛的教學技藝和獨特的教學魅力,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數學盛宴。相信學生們在這堂課中一定收獲滿滿,對數學的熱愛也會更加深厚。

【認識厘米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評課稿05-30

《厘米認識》評課稿05-06

數學《厘米認識》評課稿06-19

《認識厘米》評課稿(精選14篇)09-19

認識厘米評課稿(6篇)06-11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的評課稿(通用8篇)10-20

認識比的評課稿06-07

《比的認識》評課稿04-17

《認識分數》評課稿12-16

認識毫米評課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