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評課稿(精選2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評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散步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散步評課稿 1
看了張老師的教學實錄, 整個教學過程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真正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理念。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環環相扣,極富有層次
我們在學習這篇文章時,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領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老師從題目入手導入課文后,就讓同學們從主要事件的角度去朗讀了解內容。接著,老師設計了擬小標題促進學生去感知課文,讓學生在擬標題的過程中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主題,之后讓同學們結合課文談談你最喜歡的人物,接著又圈點勾畫你感觸最深的句子從而去把握文章主旨。這樣的設計,完全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沒有牽強的指導。有的只是師生和諧的氣氛。從理解內容到分析主旨到感悟深化學生也一直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之中,整節課是在師生的交流,談話之中,層層深入、升華的。
2、適時指導,及時拓寬學生的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做到了適當地給學生以指導,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導入新課后請同學試擬標題時,對”愛 “的標題時,則引導學生體會她自愿將就孫子則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了,而是對晚輩的.疼愛。以及對爸爸的決定時孩子沒有哭鬧而說明孩子也對奶奶的愛。老師畫龍點睛的點撥引導,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一家人互敬互愛,相互關愛的深厚情感。
3、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升華
老師適時的讓學生談收獲以及老師巧妙的結束本課,又給學生留下了一個親情作業,激發了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幫助學生在思想上得以提升,使他們得到了教育。
散步評課稿 2
吳老師《散步》的教學設計有創意,比較好的體現了課改新理念。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張弛有度,注意師生平等互動中,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效果良好。
一、幾處亮點
1、教師專業基本功較好,注重朗讀設計、指導。范讀——自由朗讀——重點研讀——品讀揣摩,環環相扣,自然流暢,讓學生在朗讀中思考,在思考后再朗讀,較好的品位和體現了《散步》一文的語言之美和情感之美。
2、根據課文“設計圖表”環節頗具新意,確實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內容。
3、小組合作自編自演“親情情景劇”將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聯系在一起,不失為一著妙招。
二、兩點建議
1、吳老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更活潑一點,更有激情一些,更加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課堂效果可能會更加理想。
2、“設計圖表”環節在具體操作中占用的時間似乎偏長了一點,展示三份圖表設計也顯得多了一些。
散步評課稿 3
讀了撫順玉成中學張老師執教的《散步》一課后,給我的感覺就是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緊扣主旨,善于提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首先,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很清晰,洋洋灑灑近五千字,學生發言達30余人次。從教學步驟和流程看共分為五個部分:
1、給課文擬小標題,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分析主要人物,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妙句賞析,培養學生動筆讀書的習慣;
4、寫作方法探究,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5、延伸與拓展,結合自己的生活談感受與收獲。教學思路是否恰當,是一節語文閱讀教學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它決定于以下四方面的安排是否妥帖。首先看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的實際;其次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否有獨創性,也就是是否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再次看教學思路的層次和脈絡是否清晰;最后看教學設計的運作是否真正有效。簡而言之,教學思路一定要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和教師本人實際。
其次,緊扣主旨,善于提問是本課第二大成功之處。“題好一半文”,題目猶如文章的眼睛,題目是文章主旨的集中體現。本文就是通過散步這一件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日常小事,來表達一個深刻的主題——尊老愛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因此,張老師在執教《散步》一文時,在學生通讀課文后,就有目的地設置了整堂課的最關鍵的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為本文另擬一個題目,并簡單說說你的理由”。這一教學設計設計得好!妙!高!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給出了《互敬互愛的一家人》、《互敬互愛的三代人》、 《散步中的分歧》、《我的世界》、《愛》等新穎的文章題目,初步掌握了文章的主旨:老中幼——互敬互愛,互相體諒。接著張老師又設置了第二個關鍵的問題:“請同學們說一說,在“我”、 “母親”、“妻子”、“兒子”這四個人中,你最喜歡哪個人,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人?請結合課文內容簡述理由。”這一個問題,容易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讀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課堂氣氛來看,此問題一出,學生的回答非常活躍,張老師在課堂上又加以巧妙地引導,讓學生很輕松地就掌握了“我”、“母親”、“妻子”、“兒子”四人的性格特征。緊接著張老師利用投影展示了思考題:“下面請同學們再次品讀課文,圈點勾畫出令你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并說說你的理解和體會。”像課文最后的兩句:“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對老人和孩子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感受到尊老愛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我們都喜歡講這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樣,在一節閱讀教學課上,教學設計再科學、學生活動再精彩、師生互動再成功,也只能是“口中說來終是言,化為能力要躬行”。這里的躬行,就是把說的變成寫的,說寫平衡,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全面發展,美麗的花才能結出豐碩的果。
散步評課稿 4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體會家庭、親情、友情的含義,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的好少年。
初一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結合本單元的整體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我以“你最喜歡文中的那個人物,為什么?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到一個什么樣的'家庭?”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小組合作探究,課堂討論交流,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感受一家人的互敬互愛,相體諒。
在引導學生正確領會文章主題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誦讀《三代》和《北風乍起時》,進一步感受親情的偉大可貴。
但是,由于課堂內容設計太多,沒能引導學生很好的品味、學習本文的語言美,非常遺憾。
散步評課稿 5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對教師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進行一次艱苦的蛻變,這個蛻變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處上質的飛躍。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這堂課上,學生小組討論熱烈,同學們的參入意識強,發言踴躍,回答老師不僅給予了肯定,整節課圍繞它進行,而且在本課結束的時候,聯系生活,談生活。學生們更是夸夸其談,把自己所感受的親情,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這篇課文的講授,使我感受到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散步評課稿 6
雖然,這節課有設計合理之處,但綜觀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有很多考慮不周全和組織不完善的地方,值得認真地反思。
首先,應該在創設課堂氛圍上做得更細致一些。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應當配以恰到好處的音樂,在學生寫作祝福短信時也應當如此,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情感體驗。
其次,應盡可能地調動大多數學生參與。在描繪圖畫的口語交際練習中,由于時間關系只請了兩位同學,讓學生們留下了遺憾。在討論發言時,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再有就是課堂上及時的點評還有待加強。在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祝福短信后,除了帶領其他學生鼓掌之外,一般就只說了“真好”、“很好”等簡單的`話,很少去針對那些好的句子和詞語加以及時的品析,這還需要我在以后的課堂上多多改進,在學習中多多積累。
總之,這堂課對我自身來說是一種鍛煉,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檢驗。希望在不斷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礎上,自己的實踐經驗會越來越豐富,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散步評課稿 7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讀起來并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首先,我要求學生自己預習課文,并動手查閱工具書弄清讀音。讓學生在白板上展示結果,找人改錯,領讀,齊讀。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
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在這一環節學生對最后一句“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理解很有難度。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不足之處是,和學生的互動比較少,大多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多設計一些互動環節。
散步評課稿 8
《散步》是作家莫懷戚的—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美文,是一篇是讓學生通過探索、質疑、討論來理解家庭中的尊老愛幼及生命的生生不息的作品。本節課的重點就是采取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課本的基本知識與考試的基本技能,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尊老愛幼。
學習這個課例,有兩點感受強烈地觸動著我:一是散文教學要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生活。這篇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溢于言表的,課堂教學過程的四個板塊教師都能緊扣文本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具體文段語句的誦讀、思考、聯想、感悟,披文入情,聯通生活,觸發共鳴,幾次在教師的語言表達的設計中一吐為快,酣暢淋漓。這就是文學與生活的溝通,文本形象與學習感悟的溝通,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溝通。此非形式的'淺薄與熱鬧,而是認識的感同與升華。第二點感觸是美文就應當美教。這篇散文是文質兼美的,所以教者就不能簡單粗陋地處理。這節課的四塊設計都是以優美的語言、美好的情感、和諧的節奏來組織的,學生在豐富動人的開場白中進入學習情境,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移步換景似的品味一個個真情場景,學生們一次次誦讀、一次次聯想、一次次感動,文理、情理、心理達到了高度的感同與升華。美在文本、美在教學過程、美在課堂上的聽說讀寫、美在學生精神上的陶冶與指引。
散步評課稿 9
本節課內容較多,學生學習活動環節也較為豐富。通過師生間的共同學習,共同活動,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學生與作品間的距離,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主旨。最大的收獲是,在對作品分析理解的同時,也體會了自己父母的艱辛,學會了要承擔家庭的`責任,培養尊老愛幼的品質。這不但是對一篇美文的學習,更是對一種優秀品質的學習,我們不但要抓住文本,還要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進一步體會,這才是這節課的真正目的。
《散步》文質兼美,所以我運用以讀、說、悟、寫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從朗讀到分析人物形象、品讀文章佳句,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到分析人物、理解主旨等幾個環節,涉及到默讀、朗讀、瀏覽、品讀等幾個常見的閱讀方法。不僅使學生感悟文本,也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能力,達到了教學目的。
切入點選擇周密,教學思路清晰。抓住散步事件中的分歧這一焦點,從而分析挖掘出四個人的不同性格特征,但是在他們身上都具有同樣的優秀品質--尊老愛幼。這樣,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品讀文章中的關鍵句、詞,達到領悟文章意境美。
當然,由于課時與師生的能力有限,教學環節的安排也有不足之處。如在欣賞課文朗讀時,沒有再次強調課文朗讀的指導,缺乏示范朗讀;學生的互動活動還欠活躍,沒有體現出一種主動性;時間的安排有點緊張等。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有待改正,愿能有所提高。
散步評課稿 10
《散步》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感受親情的要求。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鑒賞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散步評課稿 11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以前在七年級語文第五單元,現在改到七年級語文第一篇。文章我講過兩三遍,總覺得沒有把握住要點。
再讀這篇文章,我感覺文章不能只考慮到結尾對尊老愛幼主題的揭示,而是要讓剛入初中的學生感覺到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寫得最美的段落應該是第四段,這一段描寫了春天充滿生機的景物,色調明朗,感情愉悅,既表現了對初春到來的欣喜,又體現了母親熬過嚴冬恢復健康作者內心的喜悅。
我聽了第一課時的講解,覺得沒有體現出文章所具有的語言美和情感美。我負責講第二課時,就改變了教學設計,第一個環節著重在創設情境,回顧課文內容;第二個環節著重在朗讀課文,賞析語言;第三個環節是學生提出問題,深化理解;第四個環節是仿寫幾個句子。
預設的`前兩個情境都完成得比較好,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賞析句子時學生提出了很多好的見解,當沒有人舉手時,我就提醒自己:要耐心,不要急于說話,要給學生時間。在這種沉靜的氛圍里,學生的思考就比較充分了,對文章一些句子的賞析也比較深刻。
我感覺到自己最大的進步是,忍住了,少說話,不再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
還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呢?賞析時間太長,應該把第四段和最后一段背下來。最后一段的賞析還沒有突破,應該點明一下。仿寫句子沒有時間讀,應該把這個環節去掉。
散步評課稿 12
今天,我們七年級語文組繼續開展同課異構的公開課《散步》。
下午第一節由我主演,我提前到教室做準備。孩子們一下子圍上來,嘰嘰喳喳亂成一團。
“老師,我們講哪一課?”
“老師,你會緊張嗎?我們數學老師緊張的滿臉通紅。”
“老師你講課的時候可不要叫我回答問題呀。”
“老師,叫我叫我。”
上課前,我已經了解到學生上公開課的狀態——既興奮又緊張。
本節課我精于設計,以“親情”貫穿整個課堂。設計了五個板塊:聽讀課文,感知親情。讀文分析,理解親情。美句賞讀,感悟親情。拓展延伸,抒寫親情。真誠行動,擁抱親情。
教學內容就顯得清晰有條理。
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充分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首先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接著大聲朗讀,讓學生讀出感情。在品味語句中又讓學生默讀,在默讀中思考。在拓展延伸中,又讓學生寫對爸爸媽媽的心里話。在每個板塊中都有學生的展示,突出了說的能力。
在講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課前事先與學生們約好:這節課誰如果回答問題積極,我就獎勵一個本兒。八九名同學一直爭著回答問題,避免了課堂上老師提問的冷場。特別是在聽讀寫的過程當中,每個同學都積極的參與到了活動當中來,面向了全體學生。讓學生都徜徉于親情的'散步之旅。
當然。細細反思,課堂上有許多不足。首先,板書設計雖然重點突出,但沒有新意,也不美觀。其次,學生沒有形成學習小組,沒有進行激烈的討論。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很好的鼓勵學生。第三,課堂上自己的語言不簡潔。有些啰嗦。引導和方法性的語言太少。第四是課堂臨結束時沒有對本課內容進行有效的小結,整個課堂的課堂氛圍不太活躍。
散步評課稿 13
在教學《散步》這篇文章時,圍繞“親情”,我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細讀課文,感悟親情;拓展閱讀,品味親情;七嘴八舌,談論親情;動情落筆,抒寫親情;言行一致,親情行動。在最初的設計中,我計劃用20分鐘時間來完成其中的重點步驟:細讀課文,感悟親情。本以為應該能突出重點,但是由于教學環節設計得過多,一節課總共只有40分鐘,分配到各個環節的時間就相對有限。而教學設計預計的時間也僅僅是理論上的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本該聽讀課文兩遍只聽了一遍。在提出“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句子”這個要求以后,留給學生自己閱讀的時間不夠充分。因此在學生討論時,就只能說出“這句話表現了濃濃親情”,或“這個句子表現了家庭的和睦溫馨”。表面上看,學生似乎已經感悟到了親情,可是仔細深入的思考,就會發現學生的收獲甚微:他們沒有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反復的品味,無法真正體會到課文在平凡小事上、生活細節中表現出來的濃濃親情。即使有一些感悟,也僅僅的概念性的東西,沒有深入到內心,沒有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而老師在指導時也比較粗略,特別是沒有利用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情感。因此即使在后面的教學環節中,學生談論親情時熱淚盈眶,但總體感覺仍就比較膚淺。
由此,我體會到一點:在課堂教學中,拓展性延伸必須根據對課文的深刻領悟。我在重新設計案例時,就縮減了教學環節,保證了品讀課文的時間,加強了對課文朗讀的指導,從而讓學生能更從容的在課文中深刻領悟到濃濃的親情。然后再引申到課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自己生活細節中感受到的親情和愛,從而培養他們珍惜親情的意識和情感,并促使他們為建設親情付諸行動。
散步評課稿 14
《散步》一文作者莫懷戚,文章通過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來表現,家庭的和睦、美滿。以及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即以孝為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點就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師也應培養人文精神。新課標重點強調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深透一點看,也就是說教師如果少有人文意識、人文修養教養、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識文化修養上的與時俱進,怎么來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因而新世紀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當更廣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單學科的,而應是多學科的網絡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多樣性文化的融會貫通,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和文化內涵,使自己在新的時空觀中獲得更清晰的時空感和條理感,這樣就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老師內心知識與內心精神的不斷豐盈,就會以寬容博大的胸懷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用豐富的人文內涵感染學生的精神領域,自然增長他們的人文素養。
散步評課稿 15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的一篇優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語言雋永,但又情意濃濃。主要通過寫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經過,表達了濃濃親情以及強烈的生活責任感。文章雖只有580字,讀來卻意蘊深長,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歷來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也常常成為語文老師上公開課的選擇對象。
打算上《散步》一課時,其實一直在猶豫:那么多人上過這篇課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幾年前作為公開課上過,怎樣才能上出新意呢?于是,我仔細閱讀了單元提示及課文,課文文字較少,且內容簡單,編者的要求也不高。當我讀到課后練習題時,引起了我的注意。課后一共設置了三道題目:一是為課文該換標題,意在把握課文內容;二是研讀課文最后兩句話,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題;三是比較閱讀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養學生的閱讀及鑒賞能力。于是,一個大膽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圍繞三個題目來設計教學呢?針對三個題目我設置了讀出畫面、讀出情感、讀出故事三個教學環節,后來,我又加入讀出感悟的環節,作為前三個環節的補充,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同時,這節課我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讓學生帶課本進教室,更不準帶教輔資料,只準帶新華字典、筆、本子。這樣做的目的,只想讓孩子們去思考,而不是做一名搬運工。把資料書上別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書上,然后再進行所謂的交流,這種做法學生獲得的閱讀感悟是極少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閱讀體驗,根本沒有去思考。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孩子很懶,不是手腳懶,而是大腦懶,不愿多用腦,倒是愿意動手抄,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朗讀、寫作、交流表達等等,都需要在老師的示范、引導下來訓練提高。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基本上還是可以的,七年級的小孩畢竟還小,()思維、表達的能力還有限。雖然分析膚淺,但有真意;表達生澀,但有真情。我相信,通過長期的熏陶、訓練,他們的閱讀、表達、思考、寫作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散步評課稿 16
對于本課課前進行了精心地準備,安排了一整體感知,二朗讀感悟,三美語賞析,試圖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做實實在在的接觸,親歷閱讀,談談自己的體悟。
在完成第一環節后,感到還滿意,初讀整體感知,學生簡短的語句概括了本文講了什么事?(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均有。
緊接著讓學生說出“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用詞語)學生很踴躍,紛紛舉手:和美、和美、溫馨、尊老愛幼、互相體諒、寬容忍讓,我肯定了同學們的感受,“有那么一點自己的感受就美白讀書”。然后,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讀出這“溫馨”,這“和美”。 隨后是主體講解“分歧”,解決分歧,所得感悟。但苦惱的是由前一環節如何自然過渡到“分歧”呢?直接講太突兀。
過渡一:散步過程中,開頭一家人很溫馨,前面是母親和兒子,后面也是母親和兒子,但后來產生了分歧?(分析“分歧”,分析課文)帶領學生以放棄為線理文脈,體文心。 但課后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孤立地就散步中的分歧談沒有將文本更好地拓展。在這種思索中上課鈴響了,于是帶著遺憾有走進了三班的課堂。在同學們順利完成第一環節后朗讀那會兒,靈感來了,本單元都是談親情,且前一篇《羚羊木雕》中也談分歧,文中沒有解決分歧,戛然而止,留給人們無盡的思索。我何不將此二文合讀,以本文作為前文的續呢? 想到此我很興奮。
于是臨時對前面的過渡進行了調整。過渡二:(就同學們所說的`和美,和睦,溫馨順勢而引。)就是這么溫馨的家庭也有分歧,那么分歧是什么?又是怎樣解決的?從解決的過程中尼感悟到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很認真地讀書去找尋答案。)這些都不難,很快解決了。但仍是孤立地解讀文本,美能很好地拓展。于是又向學生拋了一塊石頭:本文的分歧解決了,讓我們充分感受了和睦的家庭氛圍。那么前一篇文章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分歧最終因為沒有?給小主人公“心冷如冰”“心灰意冷”之感?
此時學生齊聲說“互相體諒,寬容忍讓,互相溝通”。 于是我心中頓時有了一種踏實的感覺。
散步評課稿 17
這次開市級公開課,從備課到摩課再到最后上課,整個過程我領悟了很多,應該說對自己的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很高興地知道了以后要怎么來設計一堂課的環節,怎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怎么更好地設計板書等等。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思路清晰,聲音清亮。整堂課上下來比較順。
2.板書設計新穎,以愛心來串起一家人。以后的課堂我也應多這樣。
3.比較閱讀的教法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兩篇文章一起比較,也更容易得出一些寫作的方法。由此遷移到寫作指導上,較為自然。
4.學生聽課很認真,配合度較高。
5.歌唱家人間溫馨幸福的音樂,帶動了課堂的氣氛。
6.預設目標都有完成,時間的把握比較準確。
7.最后讓學生把課文帶回去與家長一起品讀,這是臨時起意,是比較好的一個想法。與家長一起閱讀,可能會讓學生獲得更多更深的體會。
需要改進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兩篇文章在進行對比時,沒有做比較閱讀前指導,結束后也沒有歸納。這類比較閱讀之前做過好幾次,我以為學生都掌握了方法,就沒有再指導歸納,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反復繞圈,說明閱讀前的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學環節設計較多,以致在比較閱讀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夠,沒有做到深入挖掘文本。
3.細節描寫與語言描寫、動作描寫沒有很好地區分,混為一談了。
4.環節銜接緊湊,整節課都在老師的把控之中。這在以前我的理解中是好的,而開課后,我意識到這同樣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應當放開膽讓學生自由地去解讀、去發揮。作為公開課,我還不敢這樣嘗試,我想在以后的課堂中可以多一些這種嘗試,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
5.環節間的`過渡性語句比較生硬,這個可能是我的弱項,我得在這方面多花功夫,爭取做得更好。
6.最后的朗讀是臨時加上去的,所以音樂沒配好。我應該在課前考慮到種種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后要注意。
7.在講完本課標題的好處后,應歸納下標題設置的好處,跟考題結合起來。
最后感謝各位來聽評課的老師,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以后我一定會在教學上更多用心,爭取在語文教學中少些遺憾!
散步評課稿 18
《散步》是作家莫懷戚的—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美文,是一篇是讓學生通過探索、質疑、討論來理解家庭中的尊老愛幼及生命的生生不息的作品。本節課的重點就是采取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課本的基本知識與考試的基本技能,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尊老愛幼。
學習這個課例,有兩點感受強烈地觸動著我:一是散文教學要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生活。這篇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溢于言表的,課堂教學過程的四個板塊教師都能緊扣文本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具體文段語句的誦讀、思考、聯想、感悟,披文入情,聯通生活,觸發共鳴,幾次在教師的語言表達的設計中一吐為快,酣暢淋漓。這就是文學與生活的溝通,文本形象與學習感悟的溝通,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溝通。此非形式的淺薄與熱鬧,而是認識的感同與升華。第二點感觸是美文就應當美教。這篇散文是文質兼美的,所以教者就不能簡單粗陋地處理。這節課的四塊設計都是以優美的語言、美好的情感、和諧的節奏來組織的,學生在豐富動人的開場白中進入學習情境,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移步換景似的品味一個個真情場景,學生們一次次誦讀、一次次聯想、一次次感動,文理、情理、心理達到了高度的感同與升華。美在文本、美在教學過程、美在課堂上的聽說讀寫、美在學生精神上的陶冶與指引。
散步評課稿 19
《散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通過生活中一次平常的散步活動,來頌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展現了和睦溫馨的家庭關系。文章短小,生字詞也不多,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對揣摩詞語句子含義和拓展閱讀上。反思本節課,以下幾點值得今后繼續發揚: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學生充分地讀、思考、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①引入新課時,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孝敬老人的.故事,學生之間互通有無,擴大了知識積累,也鍛煉了表達能力。
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自讀,解決字詞,概括課文內容,學生處于閱讀思考狀態。
③研讀課文,讓學生劃出精彩詞語句子在書上做旁批,然后小組交流質疑。
④品讀課文,帶著個性體驗,美美地讀文。整節課,學生活動占主位,老師只是適時地啟發、引導、點撥。
2、對學生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尤其是指導學生朗讀時,結合內容,從重音、停頓、語調等方面詳細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讀出了語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3、課堂結構設計比較合理,流程比較順暢。重點放在品析文章語言上,教學重點突出。
4、能及時地較適當地評價學生的發言,如:你能聯系自身實際來讀文章,談出了自己的深刻感受,是學生語文的較高境界,好!
不足之處:
1、最大的缺點是教師課堂上沒有很動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師應該動情于前,學生才能感動于后。這樣的深情的文章,是能夠深深打動學生的內心的,但是,今天上課時我似乎一直未真正融入“情”中,游離與“情”外,自己都覺得很干癟。
2、時間分配上,也有一點問題。中間品味環節,有點羅嗦了,拖了一點時間,致使后面拓展閱讀比較倉促,交流時間短暫,當堂檢測也比較潦草。
總之,每一節后,我們每個老師如果能真正地反思一下,我們是能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日積月累,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有大的
散步評課稿 20
《散步》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感受親情的要求。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說)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復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話,只要讀出感情),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等方面)
A、指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B、“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這一課中,學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是我設置的一個教學目標,這也是我選取的一個教學重點。《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遲、太遲”“總算”“又”“熬”這幾個詞語要學生重點領會,強調要重讀,并要求反復地朗誦,以達到理解的程度。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聽課,導致了害怕的心理,還有作為一個新老師第一次面對這么多前輩上公開課有不免有些緊張,在布置預習時也出現了一個漏洞就是沒有具體地落實到問題。在這一課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作為重點來講,我主要是選取親情方面來延伸。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詞的深刻含義。
因選取的內容容量太大,一節的內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后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散步評課稿 21
對于親情,很多洋浦的學生不太注重,這或許與地方風俗有關,而今天學習《散步》是一篇情濃境美的文章,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在文章中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情景,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希望能夠通過今天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懂得親情,學會感恩。同時,也以其清新淡雅的語言營造出了一種春意盎然、家庭和和美美的意境。
本來一開始我想《散步》這篇課文應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但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水平以及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我還是以點撥的方式進行文本解讀,我也思索著是否向以前一樣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通過字、詞、句、段的講析,品味《散步》優雅樸實而內蘊豐富的語言為重點,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獨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認為這正好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所在。所以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應該以教會學生質疑為目標的基本教學設計方向,所以在這堂課我采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解讀文本。
在教學設計中,我有針對性設計三個環節:首先,“寫什么”針對課文內容提問,學會從概括段落、辨析人物、歸納事件提出細節問題。其次,“為什么寫”針對課文的主題提問,學會通過對字、詞、句、段的品析,體會文章的.語言和情感;“怎樣寫”針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提問。課堂上上還讓學生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學到什么,有什么啟發,用這樣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把握主題,課后,我認真分析學生的“問題”作業,多數同學基本都學會如何有針對性提出問題,但依舊缺乏有創造性的問題。看來,改變學生學習習慣不是一節課能解決,這是一場持久戰。
反思這堂課,我更深體會到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學起與思,思源與疑。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到釋疑是思維練習的基本手段,讓每一位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主動地獲取知識和技能,這才能真正落實自主學習的理念。我們平時的課堂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設計問題,學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中,長期沒有疑問可質,對什么結論都深信不疑,慢慢也就失去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質疑,成為課堂教學過程的創造者;當然假如一味讓學生質疑,學生由于受知識的局限,往往提不出什么有價值的問題,或提出的問題會偏離主題。所以在放手之前,需教會他們科學的、有效的、創造性的質疑方法。通過學習本篇文章,讓學生學習到如何享受親情、尊老愛幼,使學生感受人生的責任及親情的可貴,這也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散步評課稿】相關文章:
散步評課稿06-02
散步的評課稿10-21
《散步》的評課稿04-17
《散步》評課稿(通用19篇)04-26
小學語文《母雞蘿絲去散步》優秀評課稿04-07
七年級語文上《散步》評課稿10-19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有關評課稿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