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評課稿3篇
頤和園評課稿1
《頤和園》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shù)谋扔鳎佻F(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本課重點教學的段落是第一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黃老師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美。
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學生預習后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yōu)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網絡瀏覽查閱,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一節(jié)課中黃老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接近實際的仿真情境中學習,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對知識的運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國際互聯(lián)網,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利用課件中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教學信息,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通過在頤和園查閱相關資料,在教學生字的環(huán)節(jié)及學習文章段落的環(huán)節(jié),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三、加強自主、協(xié)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是重點。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xié)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校園網查看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通本節(jié)課中,學生在老師高效、實用的教學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fā)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頤和園評課稿2
一、《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修訂教材第七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冊教材的第一個重點訓練項目是在第二組教材中設置的“了解敘述的順序”,因而把“了解敘述的順序”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它雖不是新知識,但也有新知識。這篇課文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的,與前組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有所不同。因而,教師在開課初就引導學生把文章的敘述順序理出來,并把此順序貫穿課堂教學。結課前,又將順序進一步落實,強化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著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師在朗讀的指導和訓練上著力不少。例:在指導學生讀長廊的長時,教師利用不失時機的渲染,巧妙地范讀,結合生活經驗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進行指導訓練。再有,錄像、圖片的運用效果良好,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美景,使語言文字形象化。把學習語言文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過朗讀表達美,有機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大家可以看出,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能自讀、自悟,較為真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不同層次的讀中,感受到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內心情感的變化。
三、第4、5自然段的處理:教師根據(jù)整堂課的設計,在這兒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例:在小組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昆明湖的美景。可以用書上的話,可以自己介紹,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介紹。閱讀教學不同于口語交際,這里的設計,我個人認為教師是對文本、對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學生也樂學好用,效果不錯。
另外,這堂課基本體現(xiàn)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重點落實順序的問題,了解頤和園的美景,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教師將在第二課時中側重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并結合課后練習學以致用。
最后,我想說,井老師畢竟還年輕,學美術專業(yè)的她以往也沒有這樣學習、鍛煉的機會,因此,對教材的理解把握,課堂的調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我為今天看到井老師的進步而高興,相信她會越來越好。同時我更希望,我們槐蔭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更快、更新的發(fā)展!
頤和園評課稿3
有幸聆聽了周老師上《頤和園》第一課時的課感受頗深,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一是生字教學有特點,精選“頤”通過查字典的方法;“廊”、“閣”、“殿”通過圖片觀察比較來學習,發(fā)現(xiàn)生字的奧秘。書寫時借助助學單,提高了效率。
二是整體把握談感受,學生通過瀏覽課文,快速找出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寫感受的詞句,很快抓住“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建構文章脈絡抓過渡句,學生通過細讀課文,畫出過渡句,很快就知道文章是按照游覽的順序寫的,移步換景,走過一個地方,寫一處景物。找一找,圈一圈地點的詞語,很快就知道作者都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聚焦語用,同樣的“走”,作者用了不同的詞語,“進了、繞過、來到、走完、來到、登上、站在、下來”,使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達方法。
三是聚焦“萬壽山”,學習“定點觀察”和語言運用的方法。周老師說:“如果選擇一個最佳景點,你會選擇哪里?”,學生很自然的選擇了“登上萬壽山”。品讀“登上萬壽山”一段,老師提問:“什么景色最吸引你的眼球?”學生很快找出“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因為學生喜歡找比喻句,我們從這句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昆明湖“靜”、“綠”的特點;老師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找出另一處寫昆明湖靜的句子“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從中體會“滑”字用得真好。老師又問:“還有什么景色最吸引你的眼球?”學生找出了“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色彩美、古香古色美、皇家氣派美。從“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感受隱約之美。體會了文本語言之美以后,周老師很快聚焦語用話題上來。“再看這一段,你還發(fā)現(xiàn)作者的什么寫作秘密?”學生從“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中發(fā)現(xiàn)由近及遠的寫作方法。
四是聚焦語用,還學于生,學生學會“定點觀察”的方法后,周老師馬上引導學生在校園內選擇一處景點,仿寫。從學生的作品反饋中獲悉學生已經學會了“定點觀察”這一招了。
值得探討的地方是:
當周老師提出“如果選擇一個最佳景點,你會選擇哪里?”,如果學生沒有選擇“登上萬壽山“這一段,怎么辦?
用“定點觀察”寫一處景物,需要讓學生明白有近、中、遠景之分,近的寫得具體些,遠的寫得簡略些,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做到層次分明,詳略得當。
【頤和園評課稿3篇】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恐龍評課稿01-29
長城評課稿01-23
習作指導課評課稿01-20
混合運算評課稿01-19
細胞呼吸評課稿02-03
認識平行評課稿02-03
軍犬黑子評課稿02-02
凡卡評課稿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