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評課稿5篇
圓的周長評課稿1
一、優點
本節課,能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出發,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計教學。教學中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遷移到圓的周長的理解,并通過學生動手測量、小組合作,讓學生親身經歷探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規律的過程,從而運用不完全歸納法來探尋周長公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1、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設計有層次
這是一節平面圖形的計算課,其中有公式的推導,也有結論的
應用,整節課,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每個操作環節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動來加深對圓的周長的理解和公式的應用,突出重點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注重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分組
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使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在小組探究中教師的要求說的明確而簡要,對學生的操作,對整節課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組討論流于形式的現象。
3、關注學生,師生關系融洽
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展開出來的強項智能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和引導可以帶動和喚醒其他智能相應的發展,從而,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整堂課對于學生漂亮的發言,給予學生掌聲和贊揚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對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學生,給予啟示和引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教學中,由于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所以教學中引導、點撥時語言不夠精煉,課上對學生的回答未能全面給予適當的回饋,圓的周長的概念教學不扎實,在今后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加強。
圓的周長評課稿2
《圓的周長》這個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以及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前面學習,學生已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認識,它們的周長就是圍成它一周的長度,這為學生認識、概括、歸納圓的周長提供了知識技能基礎。鐘老師在教法上,以“復習鋪墊——新知探究——新知應用”為主線,又在各個環節中設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各個擊破,呈現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在學情上,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經歷探究、合用交流等方式自主構建知識。全課教學活動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上課一開始,鐘老師創設了李爺爺繞正方形散步的情境,讓學生思考:李爺爺散步一圈走了多少米?這樣的設計不僅復習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強化了正方形周長與它邊長的關系,又能為學生發揮自主性研究圓周長作好了學習方法上準備。然后把正方形變成了圓形,導入了新課。讓學習猜想: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教師的提問結合課件的播放,既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又為后繼學習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筆。而且,動畫的演示過程,很好的展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并利用正方形周長概念進行知識遷移,使學生較為牢固地掌握圓周長的概念,為后繼學生奠基了基礎。這樣的設計體現了:“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理念。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經驗和知識,使學生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
二、在活動中實現有效學習
在學習圓周率這個教學環節中,鐘老師出示實驗報告單,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要完成這張報告單,首先要量出圓的周長,那么怎樣量出圓的周長呢?教師接著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實物思考采用什么方法量出圓的周長。然后通過大屏幕演示,歸納出用“繞繩法”和“滾動法”測量圓的周長,把這兩種方法歸納為“化曲為直”法,有意識地滲透了數學的化歸思想。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計算、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并通過分析比較,最后得出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從而構建出圓周率的概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不僅用自己的腦子去想,并且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用,用身體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這樣的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強調的體驗性學生,其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實現了有效學習。
三、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以后,讓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在課件中錄入結果后,讓學生思考:從這次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分析,歸納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總是三倍多一些,但實驗的結果并不是完全一樣,這時學生一定產生疑問:是不是不同的圓,它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也不一樣呢?為什么我們的計算結果都不一樣呢?
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和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讓學生蒙生一種自豪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一次思想與情感上的熏陶,激發民族自豪感。并解釋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在測量時由于不同的原因導致出現了誤差,以后進行數學實驗必須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最后利用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解答開始創設李爺爺繞圓形散步一圈走多少米?的問題,這樣設計體現了前后呼應,使整節課更加嚴謹。
四、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新知。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目的明確,層次清楚,有效的對新知加以鞏固。判斷題和選擇題很好的抓住新授內容的重、難點,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把握,體現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教學觀念。
縱觀本課,教師緊密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準確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不斷設置合理的認識沖突,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猜想、驗證。
體現了“創設情境——大膽猜想——合作探索——歸納總結”的探索性教學模式,從而充分體現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圓的周長評課稿3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通過復習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知識,引入圓的周長。余老師讓學生自主探索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請學生說說他們的測量方法,并演示。有:滾動法,繞線法。余老師的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參與老師的教學活動。不過建議學生上臺來演示效果會更好。接著學生分組動手測量手中圓的周長(用上述的方法),這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及合作能力。
周長直徑周長除以直徑的商(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c d
33cm 10cm 3.30
48cm 15cm 3.20
26cm 8cm 3.25
31cm 10cm 3.10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印象更深刻。然后再引導學生從公式中得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C=πd=2πd
余老師的練習設計有新意,針對性強。課堂有老師的指導,學生的'練,師生的互動體現較充分。不過創設問題情境可更好些。這節課余老師能理順知識脈絡,很好的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充分的了解本班學生的原有知識,抓好課堂知識的落實,做好口頭說理和筆練相結合。不過對于余老師的這節課也有兩點建議:1.設計有深層次的練習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2.多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圓的周長評課稿4
12月6日上午,與本校老師和學生共同度過了這難忘的一節課。 這是一節數學課,學習的內容是《圓的周長》,執教老師韋艷寧。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驗中得到圓周長公式,并加以應用。韋老師的課在以下幾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引入環節生動有趣
這節課從龜兔賽跑引入(烏龜跑正方形跑道,兔子跑圓形跑道),師生仿佛在賽場上,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圓的周長。從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入手,學生覺得親切;誰跑得遠——這個問題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個設計可謂“一箭雙雕”。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
本節課韋老師設計讓學生測量圓周這一實驗,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多種測量方法,能正確的將圓周轉化為易測量的線段長,學生在轉化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生會測量之后,韋老師出示了測實圓的圓周,然后與半徑進行比較,從而順利的引入圓周率已經圓的周長公式,成功的突破難點。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我注意到很多學生操作的方法都是一致的,原因是韋老師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之前講得比較細,不經意中就將操作方法定位了,我覺得在操作這方面,教師要大膽的放手,讓學生發揮各自的智慧,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顯然很有作用。
三、練習設計有層次性
在練習環節,韋老師設計了2個層次的聯系。第一個層次是基本練習,在學完圓的周長公式之后,韋老師出示了2個圓,一個圓的`半徑已知,一個圓的直徑已知。通過這道題目的練習,學生可以加強對圓的周長公式的認識與應用,初步鞏固圓的周長公式。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是應用練習,韋老師設計了選擇和判斷, 這樣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將知識現學現用,在練習中讓學生體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首尾呼應有頭有尾
在學生理解、掌握了圓的周長后,韋老師又回到龜兔賽跑圖上,讓學生用剛剛學的知識算一算,龜和兔誰跑得長。引導學生回到原來未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計算發現米烏龜跑得長,再一次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強大作用。
圓的周長評課稿5
在秦xx老師執教的《圓的周長》一課當中,老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等新課程理念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和體驗,具體總結有如下幾點: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建立了圓的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師通過開課時讓學生復習周長的意義,并指出封閉圖形的周長,摸一摸圓的周長,書空圓的周長,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和認識,直觀地建立了圓的周長的空間觀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研究圓的周長的計算打好了基礎。
2、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交流有時效,合作操作有分工,有要求,有效率。
在學生認識了圓的周長后,教師讓學生先思考怎樣測量圓的周長,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再讓學生交流自己想出來的測量方法,學生匯報了線繞法、滾動法量圓的周長,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圓形物品,在合作操作的過程當中,分工明確,有記錄員,計算員,操作員,匯報員,合作學習的效果好,教師走入學生當中進行必要的巡視和輔導。
3、自主探索,建立模型,學生親自經歷了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讓學生猜測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觀察這些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學生在進行了猜測后進行推導,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圓,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并把數據填入書中表格中。學生觀察數據,通過計算對比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系,突破了本節的難點。教師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再介紹π的讀寫法,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小學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然后再讓學生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公式的推導直觀,簡單明了。再引導學生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推導圓周長公式C=πd、C=2πr,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并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4、練習設計有針對性。
在這一程序上教師主要設計了基礎練習、綜合練習、開放練習及解決課始問題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促進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不足之處:
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提問還缺乏藝術性。
【圓的周長評課稿】相關文章:
《圓的周長》評課稿09-10
《圓的周長》評課稿06-15
圓的周長優秀評課稿11-11
圓的周長評課稿(5篇)06-04
《圓的周長》評課稿5篇11-06
《圓的周長》評課稿設計(精選5篇)07-11
《圓的認識》評課稿09-01
圓的面積評課稿01-21
圓的認識評課稿05-13
經典《圓認識》評課稿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