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評課稿(5篇)
雨點兒評課稿1
《雨點兒》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點兒,滋潤了大地,使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袁老師整堂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凝聚著教師辛苦的付出。
一、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內(nèi)容層層深入
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多,容量大,有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字教學,教師卻能巧妙地將這些容于短短的四十分鐘,而且學生學得如此輕松。
首先,袁老師以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通過自讀課文,初步感悟;接著用多種方法學習本課生字,(借助拼音讀,去掉拼音讀,應用學過的認字方法認讀,利用摘蘋果的游戲讀詞語),再由字過渡到詞語的理解,進而再到句子,進行說話訓練,再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內(nèi)容,理解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作用。在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如果你是大雨點兒或小雨點兒,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拓展,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最后進行寫字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教學內(nèi)容由淺入深,目標性極強。
二、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豐富語言的積累,積累語言對于積累知識、培養(yǎng)語感、豐富感情等都有重要意義,如:在學習“數(shù)不清”一詞時,教師問:“你還知道什么也數(shù)不清?”有的學生說星星,有的說小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雨點兒也很多,也數(shù)不清,這樣,“數(shù)不清”一詞就在學生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學習“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一句時,引導學生用“小草從……。“……從……”這一句式,由易到難,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效率
適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袁老師這節(jié)課中,多處都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教學。這節(jié)課一開始,袁老師讓學生猜謎語,出示的畫面很容易讓學生猜到謎底是雨,還有雨點飄落的畫面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飄落”一詞的意思。
四、不同形式的朗讀,深入感知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生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在本課的教學中,袁老師設計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朗讀。學生自由讀,然后請學生分自然段讀,還有后來的師生合作讀,齊讀等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中感悟大、小雨點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下面,我再談一點個人的想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作用,可以出示幾幅對比鮮明的圖片,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了前后景象的變化都是因為雨點兒帶來的,直觀、形象,教師無需過多語言,就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另外,袁老師雖然設計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朗讀,但在朗讀的方法上是不是還要多一些適當?shù)闹笇В首x的時間是否可以安排得充裕一些,比如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可以先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再男女生讀,師生讀。
總之,袁老師這節(jié)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袁老師教得透,學生學得實,以后我會虛心向袁老師學習。
雨點兒評課稿2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以及雨點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巨大變化。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下面就談談張老師所執(zhí)教的《雨點兒》一課:
一、讀句學詞,有機結合。
張老師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學習第一句: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這句話中有很多的詞語:數(shù)不清、云彩、飄落等,張老師把這些詞語的學習放在句子教學中穿插進行,巧妙地連接,這樣既不會斷了文章情感學習的線,也使詞語教學不顯得枯燥乏味,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yǎng)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拓展說話,加深理解。
在學習第一句時,緊緊圍繞“數(shù)不清”和“飄落”這兩個詞,進行說話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詞語,而且還學會運用這些詞語,如:在理解數(shù)不清后,讓學生說說課文里說什么數(shù)不清?你們還知道什么東西也是數(shù)不清的?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說“落葉”,有的說“星星”,還有的說“頭發(fā)、羽毛”等。在理解“飄落”一詞后,能仿照文中的句子進行說話練習。如:“秋天到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冬天到了,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會靈活運用這些詞語,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個性朗讀,加深體驗。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xiàn),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化色彩的。張老師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由地選擇朗讀方式,將內(nèi)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chuàng)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此時,學生的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從而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雨點兒評課稿3
董老師有三點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1. 課題的巧妙導入。猜謎+拼讀+兒化教讀,形象的將題目展示,且從中顯示出雨點兒的可愛。
2. 學習方法指點。看題目想問題和點讀。與董老師相比,我雖然也這樣用,可是并沒有就此進行總結,由此看出我這個老師是相當懶惰的。
3. 讀法多樣。教學語言啟迪讀,指名讀,齊讀等。
4. 教學與生活相結合。云彩的意思,生活中的數(shù)不清,選飄落,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
不足:1.學生提問的問題過多,且沒有意義,提問幾個即可。
2.教學“飄 漂”做題區(qū)分,有些難度,這是二年級上冊才要求掌握的。
3.練習說話()從()來,我想可以先()從()地方來,之后加大難度,()從()動詞來更好。
雨點兒評課稿4
感動于顧老師對新課程的執(zhí)著。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小教師,身兼三門課程(一、三兩個年級的語文教學和三年級的英語教學)的教學任務,能將新課程的理念領會得如此透徹,能把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演繹得如此精彩,值得大家學習。回顧精彩的四十分鐘,一個感受:顧老師正確處理好了“新”與“實”的關系。
新課程新理念,“創(chuàng)新”是課堂生命力的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識,但這種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更應該體現(xiàn)在對教材的解讀上。
1、對教材的解讀到位。
《雨點兒》一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對于進入小學學習才三個月的孩子來說,如何引導他們盡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給他們打開一個建立在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的豐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雨點兒》正是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和閱讀很好的教材。文章篇目短小,但語言文字很有特點。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兒的對話來呈現(xiàn)的。這篇課文生字量挺大,要認識12個,而這12個生字全都在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中。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
顧老師在潛心研讀文本,把握其語言特點的基礎上,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采取有效教學方法。
2、方法設計巧妙。
根據(jù)文本的語言特點,根據(jù)孩子的識字規(guī)律,需反復認讀,強化記憶,故采取了字、詞、句整合起來的教學方法。把握教材,將教材功能凸現(xiàn)得最大化。如:“數(shù)、清、彩、飄、落、問、答、說”這些字都巧妙地穿插在了文本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思想。這符合文本特點和心理特點,通過調動學生的多種器官,詞語教學有效達成了預期目標。正應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字、詞、句整合教學做到無痕。如“數(shù)、清”所在句子過渡到下一句“彩、飄、落”所在句子,教師問:“這么多的雨點從哪里來?”生答:“從云彩里來。”然后教“彩”。從“彩、飄、落”到“問、答、說”,師導入:“你們聽,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在說話呢,它們在說些什么?原來一個在問,一個在答。學“問、答”。詞語的每一次呈現(xiàn)強化了孩子對生字的記憶,呈現(xiàn)也非常的自然,又將文本內(nèi)容用線串聯(lián)了起來。
3、教學評價巧妙
教師的評價語言的設計是一種潛藏的巧妙的引導,特別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除了達到激勵功能,更旨在使孩子從評價中找到讀書的技巧和方法。學會問話是本課的重點。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學生有相當?shù)奈Γ谥笇У倪^程中為突出問話的色彩,顧老師評價:“問得多有禮貌呀!”“問得多親切呀!”在隨機評價中把問的語氣、問的態(tài)度都進行了引導。再如:讀課題的時候,老師這樣評價孩子的朗讀:“多有趣!”“多可愛!”評價中凸現(xiàn)了人文性。
重人文輕語言是現(xiàn)象是我們前一段時間的課堂現(xiàn)象。語文教學應當凸顯語文學科的個性,立足工具,弘揚人文,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在今天的課堂上,追求形式的東西少了,老師有效的指導多了。教師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引導學生,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整堂給人感覺上得很實,實實在在,扎扎實實。
4、在語言積累上求實。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豐富語言的積累。積累語言對于積累知識、培養(yǎng)語感、豐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義。如學“數(shù)不清”一詞時進行語言訓練:你還知道什么也數(shù)不清?(星星、頭發(fā)、小草等)雨點兒也很多,也數(shù)不清。這樣,“數(shù)不清”一詞就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還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如“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這是一個非常美的句子,為使學生積累好句,教師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步:師問生答。“雨點兒,雨點兒,你從哪里飄落下來?”第二步:生問師答。“我也想做做雨點兒,誰來問問我?”第三步:邊表演邊朗讀。在三步曲中,一個很美的句子,留在了學生心中又如:整合文本時設計讓學生填寫“的雨點的地方”,也是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雨點兒評課稿5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通過多種方式聯(lián)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去領悟課文的內(nèi)涵。”這句話既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又可以說是對朗讀重在感悟這一內(nèi)涵的高度概括。我校周老師在教學《雨點兒》一文時,正是以讀代講,注重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環(huán)節(jié)一:通讀全文后,出示課文第一小節(jié):“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周老師不講一字一詞,讓學生開火車讀,等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時,才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的。于是,有的學生說“數(shù)不清”是說雨點兒多,有的學生用手勢表示“飄落”,是說雨點兒落下來很輕。周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后,小朋友就自覺地邊朗讀邊做動作,讀得入情入境。
環(huán)節(jié)二:出示課文第2-4小節(jié),讓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用筆劃出描寫大雨點和小雨點對話的句子。劃好再讀,校對后同桌互讀,提醒別人注意讀正確讀通順,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對話內(nèi)容表演出來。指名匯報表演時,小朋友讀得繪聲繪色,還加上了動作,表情。好幾對伙伴爭著上臺,演了還想演,讀了還想讀,老師都有些欲罷不能。
以上是這節(jié)課中朗讀教學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它把老師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顯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讀,以自己的情感理解,達到與別人產(chǎn)生共鳴——巧妙地內(nèi)化成學生自身的需求;同時對學習的隱性要求——認真傾聽別人的見解,善于合作,對自己充滿學習的信心等——滲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實踐活動中,成為孩子自身的感悟。
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至少給我有以下兩點啟示:
一、讀中有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周老師的做法告訴我們:書是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強調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周老師正是運用讀的手段,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朗讀方式,指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學會合作。一句話,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當學生讀著讀著,就自然而然地用動作表演出課文的內(nèi)容,不用老師示范,就把課文讀得美美的,我們著實感受到“文貴自得,熟讀自悟”所帶來的喜人效果。在課堂中注重強調“讀”和“悟”,能自然地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自始至終能有滋有味地活記樂背,卓有成效地吸收,內(nèi)化,積累,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
二、學中有導
在周老師的課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她像學生的朋友一樣,她已經(jīng)把自己變成學生與學生,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上課中,周老師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課文,掌握課文,調和學生間的學習行為的影響,把實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此時,她的作用是幫助,而不是代替。課堂上我們能見到的只是周老師忙碌穿梭的身影:撫摸一下學生的頭,輕拍一下學生的肩,或俯下身子傾聽,或偶爾與學生耳語……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老師在關注他。其間有關課文內(nèi)容如何理解,如何朗讀等,周老師很少提及。孩子們指導別人的過程也即是他們自己練習,感悟,提高的過程。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是一群剛入學三個月的一年級的小朋友,但學習活動卻進行地有章有法。看來,是周老師的“學中有導”,不落痕跡的“幫助”演繹出孩子們成功的學習場面。
【雨點兒評課稿(5篇)】相關文章:
長城評課稿01-23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習作指導課評課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