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與復習評課稿(精選8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整理與復習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1
今天有幸聽了應老師的《三角形的整理與復習》課,本節課雖然是復習課,但是學生興趣盎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把三角形單元的各個零散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梳理,形成知識網絡。
這節課應老師僅僅利用一個簡單的圖,設計了幾個活動,讓學生一邊整理知識點,一邊應用這些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三角形的不同知識點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本單元知識的梳理,不是由老師來完成的,而是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整理。課堂上,讓學生把自己整理的結果在小組里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的整理方法,并相互評價,再挑選出各種整理方法中比較好的結果進行全班展示交流評價,這樣不僅是給其他學生一種示范,更是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強化自主整理的興趣。
回憶以往的復習課,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學習好的孩子都有一副無所事事的表情,因為我們往往很容易把復習課上成簡單的回憶課,練習也經常是一些原來題型的重復,而這些對學習好的孩子已沒有挑戰性和吸引力了。而這次的復習課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學生不僅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梳理,建構知識網絡,而且自主整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收獲到了很多,既看到了自己課堂中的優點與不足,同時也吸取了不少的經驗,也深深體會到了學無止境,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2
聽了五年級張老師的一節《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整理與復習的》,我也很榮幸了參與聽課。張老師首先讓孩子交流昨天已經構建的知識網絡圖,讓孩子充分交流后讓孩子上臺展示,而后就是教師帶領大家一起構建本單元的知識網絡圖,教師從計算,應用2大方面進行整理,計算主要是從意義,算理,算法去學習的,應用主要是利用線段圖這個工具,去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幾分是多少的問題,到此教師并沒有停留到知識的表面,而是讓孩子繼續發現,利用計算去解決問題。整節課教師只是了了的幾句過渡語,更多的知識都是孩子在講解,在交流,在表達。可以看出,教師真正的把時間還給了學生,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在孩子的回答中,可以體會到老師以前在培養孩子組織課堂,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功夫。任何一節好課,老師在之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單單的有序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在每一節課都要有所重點的去訓練,去示范,去要求。孩子們表現出來的每一點都是老師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
有時候好老師并不是自己好就好了,好老師要培養出好的學生才是好老師。去區實驗小學聽課雖然很辛苦,但他們的每一節課都帶給我很多思考,這種感覺真好。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3
縱觀全課,主要反映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師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學環境、氛圍。
學生從不同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都表現的十分明顯。學生在發現的結果中加深了對數的理解,同時較好的復習了乘法口訣。
二、 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觀念的某些轉變。
練習課的復習性質好象不需要探究,只是反復訓練的過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根據乘法口訣對一個兩位數外部與內部環境進行某些研究,同時還有一個思維順序問題。動手操作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策略,在本節課也有較好的體現。
三、課堂教學的結構追求簡明、清晰;過程體現豐富和互動。
口訣復習~應用解決問題~討論和交流,建立初步的數學思維,把練習寓于一定的探究性活動中,是這節課在結構和過程上最主要的特點和優點。
這節課從展開到結束,并沒有完全脫離傳統教學的模式,實際上也沒有必要。在目前這種較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形式下,一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都必須服從于這個實際。根據所學習的內容和師生的特點進行有益的探究才是現實的選擇,歸根到底是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節課體現了這個特點。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4
今天聽了王老師執教的一年級數學《10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整理與復習》這節課,王老師是以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對此加深理解并系統化為主要任務的課,它應包括知識分類、整理、能力上的提高等方面,首先應對知識內容進行整理和提煉,然后進行相關的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結構。使知識溫故知新、查漏補缺,達到融會貫通,以此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并組成有機整體。因此,在本節課中,根據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年齡小,分類、整理能力薄弱的特點,教師編排了加法、減法兩種不同的復習整理方式。
先讓學生觀察一組加法算式,引導學生根據加法算式的特點進行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整理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以及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各種情況。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計算,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在計算和交流中,既關注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關注算法多樣化。
在整理復習的基礎上,練習加法計算。教師把“出題權”交給了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由于學生有經歷整理加法知識的基礎,再嘗試整理減法知識,學生就有一種“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的體驗,并可實現學習方法的有效遷移。學生在合作完成整理減法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分類、整理知識的能力。
同時,通過適當的表揚,激發了學生合作的欲望,讓學生在不斷合作完成“任務”中養成合作的習慣和意識。
值得商討的地方:
1.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的,是很有趣的一節復習課,但由于激勵學生的語句較少,致使這節課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2.在教學加法和減法的區別與算理上,應該讓學生說出一道類似的題型,就可讓學生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教師卻每道題都給學生進行了分析,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卻沒有達到復習課的標準。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5
今天聽了二年級兩位老師執教的《整理與復習》公開課,平時公開課都是新授課類型,很少上整理復習課。怎樣上好復習課、練習課呢?由此引發了我對復習課、練習課的思考。下面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1、復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辨,復習中要允許學生質疑問難。這樣有利于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
2、練習題的層次安排要清楚,要能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先安排基本練習,再安排綜合練習,最后安排思考性較強的拓展題。復習中,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加強變式訓練、逆向思維訓練和帶有一定程度的綜合訓練。在練習中,努力通過變式、逆向和綜合訓練來強本固基,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復習效率。練習的形式要新穎多樣,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對練習感興趣。
3、另外,在今天兩堂課的課堂教學中,解決實際問題應讓學生集思廣益(動物園有8只黑鴿子,24只白鴿子,每個窩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個窩?教師給予肯定的方法是:8+24=32,32÷4=8,而8÷4=2,24÷4=6,2+6=8這種方法班上沒有出現,老師可以引導: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本周三參加了二年級兩位老師執教的《整理與復習》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整理與復習》這一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回顧與反思所學知識,使之系統化,聽后讓我對復習課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下面就同課異構的兩節課談一些自己聽課后的感受。
1、兩位老師課前準備都比較充分,課堂整體結構的安排、環節的處理、練習的設置始終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過程清晰,教態自然大方,不做作。
2、組織練習時,兩位老師都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方式,采用了學生有趣的練習形式,通過練習提升了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分析的能力。
3、最后一點我認為兩位老師在講評兩步計算時要讓學生把先算的部分畫橫線并在橫線下面寫好得數,再接著算就不容易出錯,練習十四的第3題的第3小問“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數學問題?”我覺得學生提好問題后要讓學生進一步列式解答更完整。
“同課異構”展示活動,讓我們領略到了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方法,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從而促使課堂優勢互補,智慧共享,促進了我們教師專業成長。
今天下午,筆者有幸參加了二年級數學教研組組織的同課異構活動,聽取了兩位老師的“整理與復習”一課。二位老師沉穩大方,精心的課前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兩位老師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去學習。
1、在進行課堂練習時,兩位老師都能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年齡小,比較喜歡直觀的認識,讓學生進行自由擺紙片,排順序的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的能力。
2、兩位老師在設計上比較合理,層層深入:先簡單回顧本單元知識,然后進行一組數學計算,進而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當中運用乘法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3、課堂中,鄒老師比較注重學生平時聽課習慣的養成,學生舉手發言,開火車口答,上臺表達觀點,都井然有序,對于個別學生的搶答,下位等“小動作”,老師都及時給予指正。使整個課堂始終保持高效率。
4、課堂中,兩位老師都比較注重“親和性”,課堂語言有趣,肢體語言豐富,體態語言自然,大方,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最后我講一點個人的意見,我覺得兩位老師在學生準備小組活動,都應該先將活動的要求說清楚,不能等學生開始拆信封,取出學具的時候才來說,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都已經轉到學具上,老師的要求就根本無人聽從了。
以上是我個人不成熟的意見,還請大家一起探討、研究。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6
聽了葉主任執教的《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一課。課堂上葉主任親切的教態、嚴謹的語言、扎實的基本功、緊湊的課堂結構,深受到了我們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我把自己聽課后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聽后整理如下:
1、明確學習任務,自主歸納整理: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現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還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的意識,以及提高學生自行設計的能力與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課上應用提高:課上采用“小老師”提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綜合應用圓柱圓錐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中實踐拓展: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需要解決有關圓柱圓錐的知識。讓學生感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需要數學,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后小結反思: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評價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評價別人的發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傾聽能力。
二、本節課亮點如下:
1、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感覺學生對知識的分類、整合,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這一環節,能完全放開。
2、整節課的設計讓人覺得做得細致又全面,把相關聯的重點題型都復習的比較到位,足可以看出葉主任的經驗豐富,又善于積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3、教師的語言嚴謹、規范,知識點把握十分精準。如:將圓柱的側面展開要
強調沿高展開,而后又讓學生判斷“圓柱的側面展開一定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所用語言清楚到位。而且,我們從大多數學生的語言也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訓練很有效果。
4、在本節課上教師不但讓學生自己復習鞏固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了復習課的方法策略。
5、教師對教材把握的到位,課上對學生點播到位。課中對學生的評價更到位。尤其注重解題思路的講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今后自己課堂教學
1、課堂教學落實“有效學習的課堂”。自己課堂中對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認識還不到位,處理不夠恰當,今后仍堅持以“以生為本”的思想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預設生成,這樣在生成面前我們就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尷尬局面。
2、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精要到位。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在把握課堂重點的前提下,要充分從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學生運用知識,獲得能力。
3、學生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時間、形式、內容。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對于難度小的問題,可以直接找后進生交流;對于有些難度的問題,可以先小組討論、展示,再由小組推薦進行交流。
4、教師引導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適時的引導,在引導的基礎上,要力求簡單,堅持“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不講,小組交流討論能完成的不講,有些問題講也講不清的干脆不講”,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合理地探究有所收獲。
5、既然課堂教學我們應以學生為中心,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特征來急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7
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單元的內容知識點多、零散,許老師執教的這節復習課既全面整理和復習了知識,又教給了學生復習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視知識的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學會梳理知識的方法。
首先,許老師讓學生整體回顧本單元的內容,如三角形的意義、特性、分類、三角形的內角和等知識,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這樣利于學生抓住主干、主要知識,然后再由主干到枝節,脈絡清晰有條理,利于學生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將零散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網絡。
其次,許老師按照主干知識分步驟進行復習。在教學中,教師僅僅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易混點進行講解。如:三角形的意義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凸顯出“圍成”的重要性;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特別是錯例的對比和分析,指出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關系;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公式、三角形按邊和角的分類情況等知識。通過這樣復習,學生對于前面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領下能夠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能夠清除知識中的盲點。此外,許老師還非常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既學知識,又學方法。
最后,教師針對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進行了練習,形式多樣,由易到難,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很好地達成了復習目標,做到了查缺補漏、進一步內化知識,從而形成更高層次的能力。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 篇8
聽了李新榮老師的這節《圓的整理和復習》后,我感覺李老師對教材還是深入鉆研的,能抓住圓這部分知識的重點、難點、易混點進行教學。知識點復習全面,幾乎達到了面面俱到。這節課具有以下特點:
1.這節復習課李老師引著學生回憶知識點,將分散學習的知識,通過復習使之串成線、連成片,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2.課上得生動有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說、讓學生想,讓學生做。
3.李老師注意復習課的特點,注重知識間的聯系,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巧妙設計教法。如:用課件幫學生回憶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形象生動的多媒體畫面,可以真實再現圓的有關知識,激起學生共鳴,幫助學生更清楚地體驗圓的周長和面積的推導過程和聯系與區別。
5.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教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如推導圓的周長和面積時,明確告知學生運用的是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
聽了這節課后我有兩點不成熟的建議:
1.這節課雖層次分明,有梳理、有訓練,但總覺得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我們知道復習課除了幫助學生梳理、引導、訓練之外,還需要引領學生逐步掌握復習方法,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并對形式各異的整理結果進行互助評價甚至爭辯。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
2.延伸、拓寬知識是復習課的基本特點,體現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李老師這節課由于時間不夠,只是圍繞知識點進行了練習,沒有綜合性或有一定難度的練習。
【整理與復習評課稿(精選8篇)】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精選03-16
復習課評課稿03-16
復習課評課稿精選15篇03-16
復習課評課稿(15篇)03-16
復習課評課稿15篇03-16
復習課評課稿(集錦15篇)03-16
小學美術評課稿精選03-16
小學語文評課稿精選03-16
地理評課稿02-18
老師評課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