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評課稿
拉薩的天空評課稿1
《拉薩的天空》一文,文章短,內涵深,作者通過多種表達方式描繪了拉薩天空獨特的“藍”。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建構文本的意義,老師在教學中幾點做法值得學習。
一、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
拉薩對于學生來說,一切都顯得陌生而遙遠。它的天空藍得如何獨特,學生沒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開始老師利用多媒體充分地向學生展示各種拉薩藍天的圖片,在低回的音樂背景下用自己飽含感情的朗讀,把學生引領進遼闊、純凈、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薩的藍天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時老師要孩子們用一個詞來形容拉薩的天時,他們異口同聲從心中喊出了“藍!”。情境的創設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品味文中描述藍天的語句時,他們憑借多媒體畫面與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在心中涌起了對這美麗的天空的無限遐想,產生了獨特而到位的體驗。
二、在平等的對話中感悟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維度的思維和情感都在對話中碰撞、交流,最后達到交融的境界。但對話的中心始終必須是學生。因為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我們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在課上老師沒有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讓學生劃出文中描寫天空藍的句子,仔仔細細讀一讀,想想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在這里教師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去讀書,與文本對話。在朗讀中直面內容,展開聯想,學生不僅吸收了文本內容所負載的信息,而且在對話中實現了文本意義與閱讀主體之間的互相交流、雙向互動。
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交流中教師的適時點撥、激勵,有效地煽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在與教師對話,生生對話中,不斷實踐著思維的碰撞,不斷形成新的、創造性的認識。
教師還采取引讀、自讀、范讀、齊讀等手段,以讀代講,以讀代悟,以讀抒情。
最后教師再次運用多媒體展示拉薩不一樣的天空,讓學生在充分領悟了文本語言的基礎上,再來感受拉薩天空的美。學生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創造性地進行了表達,在這種酣暢淋漓的表達中,我們感受到了學生對拉薩的向往和熱愛。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上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華、思維的發展。
正如鐘啟泉先生所說,“對話性溝通超越了傳統意義的傳遞,具有重新建構意義、生成意義的功能。當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識為他人的視點所喚醒,這樣才會產生新的思想,才會出現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見解,才會促成新的意義的創造。”這樣的對話才是真實有效的。
三、在智慧的評價中提升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及時性評價,屬于“即興創作”,無論是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能力技巧,還是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都離不開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評價語要以激勵為主,但也不等于說可以盲目鼓勵。這位老師的評價語準確而中肯,既具有指導性又具有啟發性。如:學生在品讀“天空藍得像藍寶石”這一句時,一時難以深入,老師作了這樣的評價:你見過藍寶石嗎?藍寶石是怎樣的?學生頓時打開了思路,有的.說“藍得像寶石一樣深邃、沉靜”,有的說“晶瑩剔透,一碧如洗”在這老師的評價語就起到了引領和開拓學生思路的作用。
老師的評價還非常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指導。如當學生品味藍天的美情不自禁地背誦起《夜宿山寺》這首詩時,老師說“這不正是拉薩的天空帶給我們的聯想么。”這一評價很好地教會學生怎樣去品味語言,就是要在朗讀的基礎上憑借文本展開合理的聯想。美妙的聯想能補充對文本的理解,甚至能創造文本的意義。
這位老師的評價讓我們看到好的評價不只是一種判斷、認可,更是一種引領、開啟、拓展,它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總結感悟,提升學習經驗,從而使學生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
拉薩的天空評課稿2
本篇課文是一篇散文,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課文的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對拉薩天空的描寫細致而且形象。如:對天空的藍,用“湛藍”、“透亮”、“清水洗過”、“純凈”、“明潔”等詞語描述,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將拉薩天空之藍再現在人們的眼前。謝老師借助課件讓學生充分感受拉薩天空的美,指導學生細細品讀語言,在朗讀中感悟拉薩天空的特點,在領悟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發現、感受、贊頌美的能力。
1、重點突出,指導學生讀中感悟,再讀出感受。
謝老師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整節課以“讀”為主線,配以適當的說練,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再讀出感受。課文的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別從三個角度贊美了拉薩天空的藍。謝老師先讓學生自讀,邊讀邊畫出自己喜愛的詞句,細細品讀,繼而感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描寫,和同桌交流感受,讓學生邊讀邊品,把感悟到的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以讀促悟,以悟促讀,逐步提高學生感悟、朗讀的能力。
2、借住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體會、感悟。
拉薩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神秘和向往的,它的天空是如何的透亮、如何的湛藍,光靠書中的語言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出示了拉薩天空的圖片,美輪美奐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在第二段中為了讓學生更能體會拉薩天空藍得純凈、明潔,老師通過語言的滲透和圖片的結合,引導學生抓住“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體會拉薩天空的藍,仿佛一切事物都被這藍所浸潤、包容,讓學生感受到這觸手可及的境地。特別是讓學生感受白云和草地映襯對照下天空的“純凈”、“明潔”,老師連續出示符合這種意境的圖片,學生贊嘆不已,這樣一來,學生的朗讀也因為有了自己的感受融合而激情倍增。
覺得遺憾的是,謝老師沒有具體指導學生掌握感悟文本的方法,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并不難,很多學生都能讀得繪聲繪色,難的是如何在讀中感悟,讀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部分學生感悟文本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教師以后在教學中有待解決與改進的。
【拉薩的天空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
賽馬評課稿01-07
老王評課稿01-06
通分評課稿01-05
月相評課稿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