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線評課稿2篇
平行線評課稿1
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去思索、探求,使他們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陶老師執教的《平行線》一課中,有幾個環節的處理充分突出了這個理念。
片段1:分類得出不完全概念
觀察黑板上5組直線,可以將它們怎樣分類?標準是什么?
生1:(1)、(5)為一組,(2)、(3)、(4)為一組。教師沒有急著評價,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則爭先恐后舉手,(1)、(3)、(5)為一組,(2)、(4)為一組。同學針對(3)到底應歸入哪一組展開激烈的爭論,老師將爭論放大化,最終大家得到認同。教師再組織同學將口語敘述的“交叉”改成“相交”,“不交叉”改成新名詞“平行”。緊接著老師讓同學自己談談對平行的認識,歸納成不完全概念: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平行。
概念的得出完全建立在學生自主認識的基礎上,有同學自己的已有經驗、也有借鑒經驗。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課標關于“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理念,清晰自然,步步推進,整個教學設計層層深入,非常精致。
片段2:反例完善概念
師: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一定平行嗎?出示長方體紙盒,在不同的兩個面上畫直線,學生頓悟:必須在同一個面上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才互相平行,由此完善概念。
當學生的思維還達不到一定層次時候,老師的善誘就是一種技巧,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必定經歷方式。
片段3:層次創造平行線
1、折出一組平行線;2、創造畫一組平行線;3、畫一組標準的平行線。
在探索平行線畫法的過程中,學生對平行線的本質特征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明晰的過程,教者通過探索畫法與體驗特征的雙向處理、相互作用,實現了學生認知的進一步深化,對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形成“平行”表象、發展空間觀念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課尚需改善的地方:
1、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的出示最好設計得童趣一點,這是學生在學抽象概念時經常要注入的元素。如:挑彩棒游戲,有兩根彩棒被挑到了桌面,想想這兩根彩棒可能回事怎樣的位置關系?把彩棒所在的直線位置畫在本子上,再進行分組交流。
2、在敘述概念時候教師要用嚴謹的數學語言,突出“平行”是兩條直線間相互依存的一種位置關系,在陳述“平行”時,要強化“關系”。為突出“關系”教師可讓學生實舉身邊的例子加深印象。
3、畫平行線的練習還可有所遞進,如果一點分別畫兩條直線的平行線;用畫平行線的方法畫一個長方形等,使學生的運用能力得到提升。學有所用,體驗學習主人的價值。
平行線評課稿2
平行線的性質在教材中安排了兩個課時,田老師根據她教學實踐的經驗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的內容的安排做了統整,即將二課時的內容合并為一課時上,從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這樣的安排是完全科學合理的,學生們在一節課中能將平行線的三條性質完整、系統的接受下來,充分顯示了教材統整后所產生的.較好的教學效果。
田老師這堂課的例題是經過精心選擇的,首先從最基本的圖形即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所形成的三線八角著手,從易到難,層層遞進,從圖形的變化中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同時也展現了數學幾何圖形中的變幻莫測,激發了學生學習幾何的熱情和積極性。
初一的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幾何,對說理及證明還比較陌生,田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及符號來表達和說理,耐心細致,循循善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在這堂課里,田老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從直線的角度變化和直線的位置變化過程中,利用幾何畫板的計算、度量功能,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平行線的性質定理,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起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幾何畫板的動態圖形對初一學生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
我認為這節課上得非常的精彩,雖然這節課的容量非常大,但學生們學得還是很輕松,真正實現了課堂大容量,課后少作業的要求,達到了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
這節課的瑕疵是在時間上控制的不夠好,有拖堂現象。建議今后如發現時間來不及,可以隨機應變,靈活調整。
【平行線評課稿2篇】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色彩評課稿01-07
賽馬評課稿01-07
老王評課稿01-06
通分評課稿01-05
月相評課稿01-02
雨后評課稿12-31
左右評課稿12-30
牧童之歌評課稿01-07
功、功率評課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