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評課稿3篇
《踏雪尋梅》評課稿1
上周參加了音樂研修班所聽得兩節課讓我感觸很深。可以說兩節課的老師各自展示自己的風采,有很多地方讓我值得學習。第一節課陳老師語言的精心設計很值得我去借鑒。她能使整節課在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情境和氛圍下完成。讓學生愉悅地接受所要學的課堂知識,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第二節《踏雪尋梅》胡老師扎實的音樂功底和素養在課堂上也充分得以體現。下面我針對第二節課提幾點我個人的建議:
1導入部分胡老師是采用學生唱音階及配合做柯爾文手勢入首。
這時發現學生音高不準我覺得胡老師是否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利用鋼琴加以幫助這樣不會在合唱音程環節出現同一問題。或者剛開始先用鋼琴給予音高幫助,再在音高準確的基礎上脫離鋼琴去演唱會更好。所謂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所以,每個環節都要落實到位避免學生在教唱環節產生疲憊感。
2整堂課情感滲透不夠。
教師在歌曲處理上花了很長時間為一些字做處理例:“騎、驢”等等但學生給出得反應并沒有達到老師所預設得效果。我個人認為在學唱二聲部之前再適當地加入一點歌曲的背景這樣會為二聲部合唱及歌曲處理帶來更好的效果同時也為這節課所要體現得情感加以升華。
《踏雪尋梅》評課稿2
3月20日,我參加了瑞安市中小學歌唱教學研討課及音樂研修班第一次會議,聆聽了萬松實驗學校的陳青老師和瑞安市外國語學校的胡秋莉老師精心準備的《春天》、《踏雪尋梅》兩節歌唱課。接下來,我來談談對《踏雪尋梅》一課的感受。
一、注重訓練學生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及發聲方法,打好合唱基礎
要想使合唱聲音協調統一,各聲部均衡和諧,就必須掌握正確的歌唱呼吸、發聲等歌唱技能技巧。胡老師在上課之初,就運用柯爾文手勢,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技巧演唱音階。通過多次范唱,采用“打哈欠”這樣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理念,為合唱教學打下基礎。
二、過于注重音樂要素的變化,忽視了歌曲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強調歌曲力度的變化,處理得太過強硬,失去了音樂自身的旋律美。例如在“四個響叮當”處,胡老師做了漸強的處理,到最后一個“響叮當”的時候,過強且硬,讓人聽出了些許演唱革命歌曲的感覺。在我的理解,這里每個音上都標注了頓音記號,應該唱的輕松跳躍,充分體現出騎驢踏雪賞梅的美好意境。
三、鋼琴運用太少
胡老師自身有非常扎實的基本功,較多采用清唱為學生做示范。但是在開課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而且是第一次上課班級,學生音準難免發生偏差。當學生唱了一段時間再發現不準,才用鋼琴帶。這樣一來,學生對自己演唱聲部的音準就會模棱兩可,影響最后的和聲效果。
胡老師的這堂課,讓我想起了自己上合唱課時的一些場景,這些問題恰恰都是我自身存在的問題,所以怎樣更好地設計合唱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較好完成教學目標,是我的一大難題,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和改進!
《踏雪尋梅》評課稿3
潘老師的《踏雪尋梅》用鈴當聲、模擬毛驢腳步聲激勵著學生,用跺腳、拍手、樂器伴奏營造尋梅意境。她的'親切與溫柔無不以情激趣,從動感的“路徑”過渡到尋梅的意境。
扎實的基本功彰顯音樂教師的個人魅力,有效的教學方法又促進學生學習,短暫的七節課留下的深刻太多太多,引發我們繼續去深思如何有效教學,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有以下四個想法和同行們交流:
1.熱愛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因為,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為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為“熟能”才能“生巧”。
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中小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踏雪尋梅》評課稿3篇】相關文章:
課賽評課稿12-17
關于評課稿12-19
《跳高》評課稿12-01
寒號鳥評課稿11-30
班會課評課稿12-11
《大海睡了》評課稿12-17
班會課評課稿5篇12-11
關于評課稿(15篇)12-21
關于評課稿15篇12-20
司馬光評課稿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