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運南瓜評課稿
小兔運南瓜評課稿1
《小兔運南瓜》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節口語交際課。一年級的學生進入小學的時間還不長,他們的話語經常是不完整的,表述也會存在很多問題,課堂中學生們的很多回答也是我們老師所預料不到的,而且一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較低,常常會嘰嘰喳喳地議論個不停,不知不覺就把課堂紀律拋之腦后,所以一年級的口語交際課還是挺難上的。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一年多的新老師,今天,聽了趙老師的口語交際課,心理很有感觸也很有啟發,下面就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圖文結合,在情境中明確要求
童話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學低段的孩子樂聽故事、樂說故事,也樂編故事,捉住孩子們的這一年齡特征,趙老師充分利用本課中的幾副插圖,并結合書中文字,先后出示了第一幅和第三幅圖片的內容,由淺入深,以問助答,循序漸進,如:這幾幅圖片講的是誰和誰的故事;小兔遇到了什么困難;最后小兔把南瓜運回了家,那么,小兔是用什么辦法怎樣把南瓜運回家的呢?這樣的引導使得學生們明白了第二幅圖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即小兔運南瓜的方法和過程,這也是對學生思考問題方法的一種引導。
二、圍繞中心,討論問題,層層深入
1.討論小兔運南瓜的具體方法
趙老師為小朋友們營造了很輕松的課堂氛圍,在具體情境中展開討論。在明確了問題之后,趙老師點名讓學生來講講小兔運南瓜的方法。對于小朋友們的回答,老師給予了鼓勵和肯定,使得大家敢說樂說。趙老師用動詞概括了小兔運南瓜的方法,隨機板書并進行了點評,頒發了都“動腦星“。具體方法如:滾、車運、繩拉、請朋友幫忙、抱、挖洞運。
2.選擇可行的方法并及時總結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孩子們的辦法雖多,但并不是每個辦法都實用,還應教給孩子從生活實際出發,在眾多辦法中精中選精。
在圍繞哪種運南瓜的方法好的過程中,趙老師采取了直接點名回答的方法,這樣就節省了時間,為下面的課程準備好了較充分的時間。在課堂中,趙老師很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在逐一討論運南瓜方法可行性的過程中,學生們由于缺乏生活經歷,對南瓜還不太熟悉,趙老師順勢給學生們講了南瓜的特征,接著在各種方法的下面畫上了笑臉或哭臉,而不是直接去否定有些不可行的方法,這樣的課堂就顯得比較開放。
在討論哪種方法最可行中,可以提示一下學生如;你們真了不起呀,想出了那么多的辦法,可哪個辦法最好,最省時省力,又能不弄傷大南瓜呢?”這樣就可以以生動的語言更好地去啟發學生。
三、看圖說話,由淺入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看圖描述第一幅圖片的內容
在看圖說故事中,趙老師圖文結合指導學生說好第一幅圖片的內容。一年級的學生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有時不知道如何去說,也不知道從哪開始說,說的話東一句、西一句,無論口語交際的內容、方式和語言形式都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際態度和聽說習慣。為了規范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趙老師在出示圖片的同時還出示了文字,如:秋天到了,田里的熟了。一天,小兔來到田里,一看,南瓜 ,心想: 。這樣的句式一下子擴大了學生的思維,小朋友們先同桌說說,在個別回答,大家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趙老師對學生們的回答及時進行了總結,并頒發了“表達星”。
2.展開想象,敘述第二幅圖片的內容
運南瓜的方法有很多,為了規范學生們的語言,給學生們做好示范,趙老師先選取了找朋友幫忙運南瓜的方法進行了描述,打開了學生們的思路。
接著趙老師讓學生們選擇一種運南瓜的方法,先讓大家同桌說說運南瓜的過程,然后點名讓學生說說小兔如何把南瓜運回家。在這一環節中,趙老師耐心地對學生的語言進行了點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規范和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在表述中,趙老師一直都在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表述,于是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也慢慢地用童話般的語言來闡述故事的經過。
低年級的學生非常需要老師的贊賞與鼓勵,趙老師語言親切,也送給了學生很多的鼓勵,而且還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頒發了“表達星”,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
在學生闡述某一方法的時,趙老師能否隨機對好的句子結構或好詞等進行板書一下,這樣學生在思考、表達的時候就可以更好地吸收別人的優點了,也克服了表達的恐懼心理,能夠較清晰、有條理、較生動地進行表達了。
3.描述第三幅圖片的內容
在指導學生看圖說說故事的結尾中,趙老師以問助答,指導學生連句成段,循序漸進。如:兔媽媽回來時發現了大南瓜,問小兔怎樣把南瓜運回家的時,小兔是如何回答的。此時,趙老師及時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簡略的表述,避免重復啰嗦,如,小兔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媽媽。還有如:兔媽媽是怎樣夸獎小兔的等。
四、選種自己喜歡的運南瓜的方法,連圖說說小兔運南瓜的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在連圖講故事的教學中,趙老師采用隨機抽取學生續接故事的方法,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繃緊了,而且同學們的熱情也是很高的`。
接著,趙老師先讓同桌相互幫助一起說說小兔運南瓜的故事,這樣做可以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表達中,但是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這里花的時間能在多一點就好了。
在評選故事大王的環節中,趙老師讓樂于表達的學生上臺進行了展示,對于學生的發言進行了師生共評,這樣就使大家及時知道了優缺點,就可以去取長補短了,很及時有效。趙老師還給表達好的小朋友頒發了“故事大王”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們的臉上充滿了笑容。
在這一環節中,趙老師能否給在同桌說或者學生自己說的時候給學生提供一個說話的提綱,這樣小朋友們說起來就會容易多了。這么長的故事說完整通順最好能生動點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五、課后延伸
另外,趙老師還給學生們布置了兩個家庭作業,在課外給故事中缺少的內容配上畫,回家后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這是一種課堂的延伸。其實學生的潛力遠比老師想的要大,如果讓學生回家講一講再完整地寫一寫,那將是一個更大的鍛煉。萬事開頭難,學生們如果能回家在家長的幫助下寫一寫,那會是一個巨大的鍛煉,練練拼音,練練學過的生字,嘗試著練練句子的表達等,上交的作業肯定會讓老師又驚又喜的。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本人領略到了趙老師的教學風格,受到了很多的啟發。雖然在課中有時還會存在一點小遺憾,但這并不妨礙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真實的。
小兔運南瓜評課稿2
《小兔運南瓜》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語文園地六中的口語交際。本課有三幅圖。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邊望著大南瓜想:怎么運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經運到家,兔媽媽奇怪地問小兔是怎么運回來的,小兔平靜地告訴了媽媽。小兔究竟怎樣運南瓜,第二幅圖空缺,留給學生想象。這一課的教學就以第二幅圖為重點,它為我們提供了空白點,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像,加以填充,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陳老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鍛煉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2、激發學生主動交際,樂于交際的能力。3、培養學生自由表達,清楚表達,個性表達的能力。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個好的情景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激趣,引發學生說的愿望和激情。所以一開始,陳老師戴上了兔媽媽的頭飾,說:“今天媽媽病了,特別想吃南瓜粥。兔寶寶們,你們愿意幫媽媽去菜園里摘個南瓜嗎?”
陳老師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第一張圖片,用語言來描述這是一個怎樣的南瓜,小兔用什么辦法能把大南瓜運回家的呢?請孩子們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看誰想的辦法最好,最合理。由同桌討論到全班匯報交流,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生發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陳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想到的辦法,并根據學生的回答肯定其思考的角度,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多角度地想辦法。如,學生說出小兔看到路邊小熊騎車經過,上前去請他幫忙運一運;小兔見南瓜太大,就請來自己的好朋友幫著抬回家。陳老師在啟發學生想想有沒有更巧妙的辦法。一些辦法可能開始沒想到,在交流之中互相啟發后會想出。如,把南瓜側著立起來像車輪似的推著滾回家;向朋友借來小車,把南瓜移到車上拉回家。陳老師在交流中始終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在討論中,陳老師鼓勵學生有自己的主張,只要能說清理由都加以肯定,以培養學生喜歡討論、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學生展開想像,想到了很多好辦法。
接著,陳老師就剛才剛才孩子們幫小兔想了很多運南瓜的辦法,接下來就請孩子們和自己的同桌任選其中的一種方法說一說,再把自己認為的最好的辦法帶進圖二中,合起來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先讓同桌互相說一說準備選哪一種方法運南瓜,師再指名學生說選的方法。在學生講第一張圖片的時候,陳老師出示這樣一段話:有一天,兔媽媽對小兔說:“()”。小兔到南瓜地里( ).可是()。這樣的句式使學生在說話的時候更為規范。不過,我覺得陳老師的這段指示可以更具體些,把小兔看到了怎樣的南瓜,和小兔的心理活動也加進去,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寫話能力。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有很強模仿性和指向性,在陳老師播放了小兔滾南瓜的課件后,有一個孩子用滾的辦法加到故事里講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接下來聽到的都是這個類似的故事了。所以我認為陳老師應該有目的有意識的展開他們想像的翅膀去編不一樣的故事。
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不可缺少的條件。在教學中,陳老師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編故事這幾個教學環節,不斷引導學生一步步拓寬自己想象的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
【小兔運南瓜評課稿】相關文章:
1.《跳高》評課稿
2.寒號鳥評課稿
3.軍神評課稿
4.班會課評課稿
5.灰雀評課稿
6.海濱小城評課稿
7.班會課評課稿5篇
8.司馬光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