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通用1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我們該怎么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1
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是學生對數的認識又一個拓展,它是以后進一步認識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厲老師的這節課給了我不少感受。
感受一:聯系生活經驗,提高學習積極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新課標提出課程內容要選擇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探索。這節課從打籃球引入,通過問題“哪一場投得準”引發了學生的熱議,在交流中讓學生初步感受百分數是數之間的關系。在課前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由于這些百分數在生活中很常見,學生對其有了一些生活經驗,所以課上交流自己搜集的百分數,學生更能準確地、深入地體會百分數的意義。在練習中,給學生提供生活情境,然后選擇相應的百分數,學生的興趣已被充分調動,積極投入到思考的行列中。課中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的理解已經足夠地深入了。
感受二: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老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節課厲老師拋出問題后,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厲老師舉了2個恰到好處的例子,讓學生豁然開朗,這里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這節課關注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讓每個人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感受三:練習設計有層次,更利于學生內化新知,連接舊知
這節課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寫百分數、解釋生活中百分數的含義、根據提供的生活情境選擇百分數,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運用百分數。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百分數表示數之間的關系,再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逐步感受到百分數也可以叫做百分比、百分率。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2
聽了潘老師執教的《百分數的意義與寫法》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新課程目標的把握比較到位。潘老師通過具體實例,始終將學生置身于所創設出的各種情境中,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并能逐步地進行抽象、概括。如:讓學生說說本班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讓學生說說課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數…然后引導學生認識百分數,使學生明確: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為后面的百分數的計算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逐步認識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方法。
二、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百分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師充分利用情景問題,當學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數的意義以后,教師此時也沒有刻意強調用百分數的意義,而是加深這種體驗。之后讓學生說說什么是百分數,學生的這種遷移表述雖然不夠準確,教師卻在用心呵護,耐心地鼓勵學生繼續敘述。其實百分數的概念用語言表述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教師注重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將概念傳遞給學生。
三、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預設是巧妙無痕的,生成是精妙自然的。整節課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如:你想學到有關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因為前面同學們已經收集了不少生活中的百分數,現在老師問他們想學到什么,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為該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接下來的小組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靈活處理教材。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百分數的意義,二是百分數的寫法,潘老師在教材的處理上,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扶放結合,詳略得當,層次感較強。課堂練習的設計突出練習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既有鞏固百分數讀寫的練習,也有促進學生對百分數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牢固掌握百分數概念的練習,同時還安排了根據實際數據提出數學問題的開放性練習,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語言簡練,對于學生的發言能夠給與及時、恰當的評價,較好地調控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了輕松的學習氛圍。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3
這兩天在萬市的活動讓我有很多的感受,感覺現在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教師與學生的素質,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真的感到很欣慰。在這次活動中我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還認識了不少新同行,大家在激烈的討論中成長,在和諧的氣氛中提高,自由的、爭搶著發表著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都讓我印象深刻。
作為一個六年級的老師,這兩節課我都上過,但是行色匆匆,從來沒有好好的靜下心了認真去思考,相比較而言,《百分數》的這節課我聽到的次數比較多,所以重點來說說我的感受。
“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經過前一天的探討,我們基本達成的框架是: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初步感知百分數應用的廣泛性和優勢;
(2)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用科學、規范的語言表述百分數的具體含義;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大家的初步有了這樣的教學設計: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生活中的百分數導入;
(2)利用幾個具體情境,讓孩子們自己讀寫百分數,老師做必要的提點;
(3)充分利用情境,結合情境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4)將百分數和分數進行區分;
(5)在理解的基礎上提煉百分數的意義;
(6)必要的練習。
這節課的重點是百分數的意義,從具體的情境到抽象概括出“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這點是比較難的。而區分分數與百分數更是讓孩子難以用語言來描述。今天聽了鄭老師的課,以及后來大家的評論,以下幾點讓我有所體會:
1.好的老師更注重對細節上的修繕。在寫百分號這個環節中,對于我們成人來說可能比較簡單,但是在老師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孩子更需要一個明確清晰的指導,即便是我們成人不注意也會對百分號這樣的小問題產生偏差,更何況是從未接觸過的孩子呢?如果對于102。3%這樣的百分數多加提點,也更容易讓孩子發現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2.重要的不是降低教學的難度,而是降低教學的坡度。五年級的孩子來上六年級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有認知上的差異的,但是從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有了很好的坡度,對于孩子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百分數的產生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部分量與總體的關系,另一種是兩個量之間的比較。對于部分和總體的比較我覺得鄭老師的做法是很好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接觸的比較多就容易讓孩子理解。但是在甲乙兩個量的比較上我的意見是做成動畫形式,將比較量進行不斷的增長而標準量不變,這樣既能突破100%的.局限又能體會到百分數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系。
3.數形結合更利用孩子的理解。鄭老師是一個很善于思考的老師,在這一點上她做的很好。首先是在一開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60%這一環節上,孩子們通過另外的一種方式更好的理解了百分數,有了形象思維的支撐才能進一步有抽象思維的提升,只是在學生呈現的方式上如果能更豐富一些,比如出現十分之幾的形式進行比較的話就更好了。其次鄭老師很好的利用了百格圖來理解了百分數,這點是在以往教學中比較忽視的,個人認為百格圖更利于教學部分量與總體這類百分數,同時也可以看到凡是這類關系的(合格率、成活率等)都不可能突破百分之百。
4.取舍之間方顯教學的靈動。一節課的時間有限,老師也更應學會“舍得”二字。有“舍”才有“得”,如果一節課要做到面面俱到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重點只有一個。在這節課中,百分數意義是重點,而作為拓展“ 500毫升中有多少果汁”這樣的問題,在這節課中點到為止,以后百分數解決問題才來細細研究可能更好。
5.因為沒有完美的課堂,才能留下我們進步的痕跡。這節課很多學校都“磨”過,很多老師都上過教研課,但是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見解也有所不同。
新教材的使用已經有一定的時間,百分數這一知識點在老教材中也有,但是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雖然我們看上去每天都在重復著教學,但是對人的教育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在變,老師在變,只要有想法,只要有思考,就會有新發現。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4
本節課設計,努力凸顯了以下三個方面:
1、激發興趣,注重體驗。
課堂教學中創設“你能創造哪些分數”這一情境,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文本”,更是“體驗”。本課教學中的創造分數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為學生供給了多維度、深層面的體驗,學生感受到不再是機械地學習,有了更大的收獲感,成就感,有利于激勵他們更深入地學習與研究。
2、練習及時,便于鞏固新知。
在教師講解了單位“1”之后,“曬曬你的收獲”讓學生多所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避免了知識點的混淆,如:確定中把單位“1”分成若干分……,強調平均分,又如在自學了分數單位后,又練習了“我會填”,給表哥寫信,無一不在對所學資料及時的進行總結、鞏固。
3、提出問題,加厚知識
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不斷提出問題,引學生思考,帶著學生的思路逐步加厚知識,如:在學生創造出分數24后,她問:其中一份是多少,2份呢?剩下的又是多少?又如:在用4個蘋果,8個蘋果寫出分數14時,又提出:都是14,為什么大小不一呢?等等,這樣經過不斷的問,使學生的知識到達了加后、擴寬。
提議:區分量與率,在講到“都是14,為什么大小不一?”時,不妨放慢腳步,找找那里的學問,當時學生說出是分的物體不一樣,也就是我們說的單位“1”不一樣,那從單位上區分呢?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個,是14,8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也是14,對照一下,14是和分成的份數有關系,1個,2個是指具體的蘋果,是和總體的蘋果數量有關系。
從褚老師的這節課上,我們不難看出,褚老師圍繞概念教學的核心,突出了三大亮點:
一、結合實例理解分數,歸納分數的意義
上課伊始,老師在簡單介紹了分數的產生后,提出第一個問題:你能用準備好的物品表示出1/4這個分數嗎?學生先是自己擺出1/4,然后同桌互相說出含義,最后上臺展示,有的拿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有的拿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在此環節中,老師并沒有急于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通過實物初步感知1/4這個分數的含義。問題設計的巧妙,處理的更是恰到好處。
二、充分利用交流合作與總結梳理,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匯報展示、質疑互動等一系列活動,逐步理解了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本環節中,褚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第一個問題:根據自己表示的1/4,看一下小組里每個人所表示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發現?通過比較學生發現,相同的地方是都平均分成了4份,不同的地方是有的一份里面是一個物體,有的是2個物體,還有的是1/4個物體,那也就是說有得分的是一個物體,有得分的是一些物體。老師根據學生的發現適時歸納引導指出:一個物體、一種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看作單位“1”,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褚老師在揭示分數單位這一核心概念時問題設計的也非常巧妙:任意寫一個分數,說出表示的含義,讓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歸納出:分數單位就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母分之一。最后指出分數單位是有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
三、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
檢驗一堂課學生學習效果如何關鍵是看學生做題掌握情況,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至關重要。褚老師設計的練習題本人覺得是這節課的又一大亮點,練習分三個層次,首先是與概念有關的“知識應用”,然后是“闖關”學生連闖三關后是結合本班學生人數的“實踐與探索”,三個練習版塊環環相扣,促進了學生對新學知識的把握。
褚老師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她對概念教學的用心研究,對課標教材的深刻解讀,教學風格的樸實大氣等等,但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精益求精,通過認真閱讀教材,仔細揣摩本課,我認為尚有三點需要商榷:
1、應該把話語權還給孩子,整節課該學生做的事、學生說的話老師包辦的有點多,這樣違背了我們自主課堂的核心理念,希望老師在今后上課時一定要管住自己,能讓學生說的老師一定不要代替。
2、時間安排上再合理一些。本節課的鞏固練習設計的非常好,但由于時間過緊,致使處理得稍嫌倉促。
3、課堂評價要及時到位。這節課無論是小組內的評價,還是對各個小組的評價都體現的不夠充分,希望今后能夠注意。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5
最近聽了一節《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感觸很深,綜觀全課,毫無造作,平凡中暗藏玄機,細微處體會數學課的真諦。整堂課一環緊扣一環,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實在。仔細回味這節課,讓我們看到了簡簡單單教數學、輕輕松松學數學的教學氛圍。
一、走進靈動空間,靜待花開。
教師出示3支白色粉筆,2支藍色粉筆,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描述他們的關系,復習兩數的關系可以用倍、分數表示,并引出百分數。然后分享前置性作業: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選擇其中一條,說出百分數在這句話中表示的意思,從而引出百分數的意義。通過學生舉例,使學生體會到百分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數學。
二、體驗靈動世界,聆聽花開。
教師拋出
問題1:百分數到底表示什么?
問題2: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老師的問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迅速轉移到課堂上來,為該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整節課老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小組學習,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三、飛揚靈活智慧,配其花開。
在豐富的數學現實中學習數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流。老師故意創設百分數的情境,如“在比一比誰寫得快”的練習中,給你一定時間看你能寫出幾個百分數,結合題目完成的情況,宋老師讓學生回答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多少等,讓學生用百分數來表示所寫的百分數,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意義。
四、描繪靈動色彩,欣賞花開。
整個環節教師緊緊抓住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比有如一根線貫穿全課。從課堂的練習中我們更加感受到老師對教材深度把握之到位,對學生情況了解之透徹,對練習設計之用心,練習中體會出實在性、針對性和趣味性。而且,教學語言簡練,對于學生的發言能夠給予恰當的評價,教師能夠較好地調控課堂氣氛,給學生創設了輕松的學習氛圍。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6
xx月14日參加了第一學區的大學區教研活動,聽了外國語小學xx教師、環通中心校xx教師,第一實驗小學丁香丹教師分別執教的《分數的意義》,內心涌起眾多感想壓抑不住的興奮與喜悅。
三位教師都能在認真專研教材、教參的基礎上,精心地備課,用心地上課,同樣的課,不一樣的設計,不一樣的生成,呈現了不一樣的精彩和高效。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這節課,學習的重點是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難點是充分認識和理解單位“1”。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外國語學校xx教師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是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引導學生用動手畫一畫、折一折、分一分等方法表示14,親身體驗,合作交流,為學生供給了充分進行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主要抓住了同樣是14,由于單位“1“不一樣,實際上的情景也不相同,可都能夠用14來表示,次環節為學生課后習題的完成起到了極好的鋪墊作用。在學生總結出分數的意義的概念時,教師讓學生自我讀幾遍,而后給出教師心中讀的遍數是5遍,你讀了幾遍,能用分數表示出來嗎?整個新課的學習,教師看似淡化了概念的教學,實際上引在核心處,撥在關鍵處,教師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借助于課堂這個思維“運動場”,不著痕跡地引導學生理解了分數的真正含義。數學教學也真正體現了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
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這充分說明董教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從引導學生“起跑“到“加速”,最終“沖刺”,水道渠成,她使每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7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經歷百分數產生的過程,感受百分數的價值,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明確百分數為何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使學生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與生活,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收集、處理、解讀信息的能力。吳老師精心的課堂設置和精彩的課堂演繹讓我們的耳目一新,詮釋了對教學目標的達成。
吳老師的課粗中有細,有自己獨到的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體現了這樣幾個特點:
1、讓學生充分體驗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在教學伊始,吳老師先出示學生熟悉的幾個鞋業生產的皮鞋的合格數量,提問:你認為哪家鞋業公司的產品質量最好?大多數學生會認為哪家鞋業公司的合格數量最多,產品質量也就最好,然后出示相對應的被抽測數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發現合格數量最多,產品的質量并不一定最好。從學生的認知層面上看,學生首先關注的是不合格越少,產品質量最好,接著在吳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向要判斷產品質量需要看合格數量占被抽測數量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過渡,從而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百分數產生必要性的前提下初步感知百分數的意義。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在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吳老師出示先三組信息:
(1)咱們學校有60的`學生參見興趣小組。
(2)酒精度52。
(3)文件下載已完成21。讓學生讀出百分數,并說出具體的意義,在這一環節中,吳老師將生活和數學知識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建立意義的聯系,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又反過來服務生活,幫助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百分數的意義,進一步豐滿百分數的意義。學生學習的不只使“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在引領學生區別百分數和分數的教學中,吳老師出示信息:一根繩子長米,減去了它的。通過帶領學生討論和解讀,使學生完成了一個對百分數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并將相比的一個數與另一個數分離出來,賦予具體內容,深刻感知百分數的本質屬性。同時通過比較,突出了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引起新舊知識的矛盾,促進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新的知識點。
3、練習設計簡約而豐滿。
在練習設計時,吳老師吧練習的素材做到了“簡約而豐滿”。通過寫分數,判斷,根據成語猜百分數,即鞏固了讀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而且進行了意義的感悟和理解,特別時猜百分數環節的設計,學生興趣盎然地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自然地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
在課的結尾,吳老師以“情感教育和評價”為載體,讓學生在名言“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們也要盡100的努力”“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的體驗中感悟人生的價值觀;在用百分數表達自己學習情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去審視自己的學習情緒,反思自己的學習情緒,更學會用數學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學習情緒。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8
1.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2.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
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5.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實現。
6.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系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7.課上出現了教學內容泛化的現象,教材備受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學科味不濃。
8.教師能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9.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做。
10.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11.教師能有效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
12.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13.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既不形式化,又具體、誠懇。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能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
14.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的教學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16.教師的一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促成了知識的整合,體現了多元的價值取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整體性發展。
17.課上得很成功,給人耳目一新,無論比指導思想、課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新的理念,體現了數學學科的本質:
18.做到重組教材,力求讓學生經歷探究學習的全過程。
19.探究活動的設計,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
20.留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21.不過早地出現結論,肯花時間讓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體驗的機會。
雞兔同籠問題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的內容,以前是屬于課外奧賽典型題,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教師的課堂把握也是一個極大地考驗。江老師樸實而扎實的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層層深入,師生共同探討的數學課。我感到受益匪淺,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我們幾方面的感受:
1.課堂結構安培合理,注重了學生的思維的特點。
江老師從猜測到驗證再到調整,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枚舉法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枚舉法調整時“頭不變而腿的變化規律”。照顧到可能有部分學生思維不能直接跳躍到假設法的局限,為后面教授假設法奠定基礎。并在體會枚舉法的基礎上優化并學習假設法的解題思路。課堂安培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
2.設計巧妙,準確的尋找課堂難點的切入點。
從讓兔子站起來開始,學生被這一獨特的問題思考方法,深深吸引住了,腦海中也能很形象的構建出問題需要的場景,接下來一系列的追問,讓學生體會了數學中“變與不變”的思維巧妙性,什么少了?是誰的?為什么?等學生很快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將原本生硬的假設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解題思路也清晰的出現了。
3.條理清晰,反復體會每一步的意義。
學生列式板演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教師再大屏幕出示解答過程并再次詳細的闡述每步算式求什么,為什么這樣求?看似啰嗦,實則有相當的必要性,有部分學生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計算過程,只是模仿出了解題的步驟,老師每次都詳細的要求學生理解每道算式的意義,有效的避免了這一情況的出現,讓學生真的懂,進而以后能舉一反三。
當然課上江老師也有一點不足之處,如:語言或許還不夠嚴謹,單位的使用上有點混亂,時而“多少條腿”,時而“多少只腳”,學生也受其影響,發生了幾次不同的表述。還有討論沒有進行的有效和符合實際情況,課上共出現了次集體討論,其中有三次都是討論思考過程,屬于同一個思考形式。最后感謝江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而實在的數學課!
幾點建議:
①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發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后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
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扎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
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9
今天,我在名師實錄里聽了《平均數》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看簡單的統計表、統計圖、掌握了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下面,我就對這節課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情境。新課導入時,讓學生根據踢毽子比賽中兩個組的成績,比一比哪組同學的成績好,再討論找出最合適的方法,引出平均數;在鞏固練習中,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平均數的應用,了解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這些內容都是來自學生身邊,與學生生活有緊密聯系,學生很感興趣,同時也結合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滲透了抽樣調查的方法。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探究新知。
教學中教師以“移多補少”的思想,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對求平均數的方法時,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并通過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計算的方法。如,你們還有其他方法來求出第五組的平均數嗎?激發了學生的思促使學生探討出多種方法。
總之,本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教學內容豐富,數學的生活味濃,教學效果較好。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10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威老師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為“談話激趣設疑導入——猜想——驗證{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善用激趣設疑導入: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和鼓勵。剛開始上課,威老師用選王大會設懸念,三種類型的角在激烈的爭執,到的誰的內角和大呢?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愿望和興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
2、巧用猜想:學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可不能沒有目標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威老師就問到底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呢,我們總不能口說無憑吧?使后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善用驗證{自主探索}: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后,威老師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即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
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一量——拼一拼——看一看。
4、善于引導鞏固內化: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威老師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如第一關牛刀小試:給出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度,學生求第三個角,從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關過關斬將:讓學生判斷有兩個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度數,使學生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5、有一定的拓展創新: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復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后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后,威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學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后,你知道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這道題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又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威老師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于落實和發展。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11
相對于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等課型來說,講評課任務量大,題型種類多,如何上好講評課,我有如下看法:
一、在試卷講評課前,要做好充分的預備
講評試卷時需求針對性地解說,否則從頭到尾逐題講解,既浪費時間,又收效甚微,有的學生最怕上試卷講評課,原因是老師一直講,懂的不停的講,不懂的怎么都聽不會。所以要針對性地解說,就必需普遍搜集信息,細心分析試卷。因此,講評課的備課老師要完成以下三項任務:
1、做好統計
在仔細批改試卷和搜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要做好統計任務。我們學校每次考試后都要填《質量分析表》,不但要分析試卷的質量,更要分析學生的得分率、失分率,失分的原因等。我們在改完試卷后必定要做的兩件事情一是統計每題得分率,對得分率較低的試題應仔細分析錯誤原因。二是統計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上課時重點講評。
2、歸類分析
形成學生考試錯誤的主要原因有審題要素,運算要素,對概念、基礎知識了解不清等等。因此,依據試卷的內容,特點和考試結果,對試題進行歸類分析是必要的。老師可以指點學生按知識點歸類,即把試卷中考察同一知識點的標題歸到一同進行分析;可按解題方法歸類,即把試卷中用同一解題方法求解的標題歸到一起進行分析,特殊是選擇題的解法與解答題的不同之處。這樣既可提高課堂效率,又可協助學生理清思緒,對錯題留下深入印象,防止再出現相似的錯誤。
3、制定教案
在前兩點的基礎上制定教學方案:首先明白考綱要求,講清近年出題趨向,確定講評要到達的目的;其主要確定哪些題概括講,哪些題重點講,用什么方法講,講到什么水平,確定學生出錯要害及思想阻礙所在,怎樣才能把知識點弄明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錯。
二、在講評課上,要做到“四要”
講評課是在測試后,應用試卷所提供的信息反應,從成功與失敗中總結閱歷規律,從而調理師生雙方的教與學,其作用顯而易見。因此,在講評課上老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精神鼓勵。
2、要講出新意。
3、適當引伸、變換遷移。
4、追根尋源,找出錯題要害。
三、講評課后的任務
1、布置學生寫好考試小結。我每次在考試結束后讓學生在錯題集上寫一段小結,字數不用太多,30字以內即可。小結的內容可以是針對這份試卷自己評價得失,總結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況,對老師還有哪些希望,當然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心里話等等。依據學生的小結,老師可以協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制定改良方案,確定可行的目的。這樣老師更輕易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從而也從另一角度了解了自己的教學狀況,依據需求停止針對性的`調整。
2、要求學生仔細修訂試卷,并要求寫出對題意的了解、解答進程等。老師要及時批閱,同時做好一般輔導和答疑任務。
3、做一些“糾正”練習,檢驗一下“這回”能否真的明白了;若又做錯了,仍需繼續尋覓緣由。實際證實這種方法對學生糾正錯誤的思緒是十分有效的。學生的正確概念是在不時地同錯誤概念停止妥協,不時地從失敗到成功的進程中逐漸構成的。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12
這節課《乘法的初步認識》要讓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必須先突破“幾個幾”,因此我們備課組探討出這樣的探秘單:用畫圖方法表示4個3,再列式表示,還能怎樣列式表示?學生在填寫探秘單時經歷了一個建構乘法模型的過程:先通過畫圖形成圖形表征——列算式同數連加算式表征——乘法含義的表述。課堂當中謝老師利用探秘單精心設計以下幾個環節達到課堂的有效性:
1、這幅圖能表示4個3嗎?簡簡單單地一個問題引出一組3個,有4組,也就是有4個3,讓優等生帶動中下學生獲取4個3。
2、兩次對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義。第一次對比4個3,3+3+3+3=12,4×3=12,問: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數,4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第二次對比3個4,4+4+4=12,3×4=12,問:為什么乘法算式中只有一個4,而加法中有這么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通過這兩次對比提煉出乘法含義的本質。
3、安排了形式多樣的練習,從具體到抽象,通過多種表征方式之間的相互轉化,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我有兩個困惑:
1、豎著看表示3個4,橫著看表示4個3,而他們都可以用列算式4×3=12,這兩個算式中4和3一樣嗎?有必要對比嗎?度把握到哪里?
2、這節是乘法的第一節課,是否還要增加一些基礎題,如看圖列出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以及乘法算式……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13
聽了《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結合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如何訓練學生的復述、分析、評價等口頭表述能力”,談幾點收獲
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課堂創設了學生喜歡的情境游樂園入手,直接把學生松散的心緊緊抓牢。通過讓學生觀察游樂園中活動項目,發掘數學信息,初步感知相同加數這個概念。
2、師生互動交流,共同體驗乘法意義
整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打開了,爭著回答黑板上幾個加法算式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展示著自己的想法,教師及時的利用學生的發言小結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對乘法的讀寫法作了明確的點撥示范,給了學生很好的榜樣作用。
3、練習形式豐富多彩,及時鞏固了乘法的意義
練習的形式有看圖填空、判斷(我來當小老師),方式有動手擺學具、搶答、小組比賽等,通過多種練習手段,既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又全方位的鞏固了乘法的意義。
4、課堂中對學生的復述、分析能力方面訓練到位
建議:
1、在得出乘法意義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體會一下乘法是加法的簡便計算。如4+4+….+4隨著加數的越來越多,解決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局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
2、練習題中可以適當的進行拓展,比如利用5+5+5+6可以寫成什么樣的乘法算式
3、針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評,教師的評價比較欠缺。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 14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是小學數學第六冊幾何小實踐的教學內容,閔行實小的毛愛文老師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重新整合了教學內容,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整堂課充分體現出二期課改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理念和新基礎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育理念,不失為一節好課。但是除了毛老師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和數學素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學生的表現更加引起了我的關注,整堂課中學生圍繞老師的提問積極熱烈地開展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學的不同觀點比對之后,能判斷選擇出更優的計算方法,同時運用知識的遷移自己得出如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下面就選取學生突出表現的三點做個點評:
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整節課中,毛老師設計了許多的'問題,頻率較高,面較廣,學生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作出及時準確地回答,沒有重復發言和言不答題的,而且當一個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時,其他的學生能及時地判斷和修改,對于表達不完善的發言,更能加以補充說明。例:
師:求長方形臺布花邊的長度其實是在求什么
生1:求花邊的長度就是求周長。馬上有同學舉手表示異意,
生2:求花邊的長度其實在求長方形臺布的周長。
聽是學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進行認真的傾聽才能有良好的發言,從而使教學的過程更加流暢,使課堂討論的氣氛更加熱烈,學生的思維得以更好的激發。學生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整節數學課中,學生的回答充分體現出數學的特點,語言的表達科學,簡練。
例:在第一環節探究長方形的周長環節中,學生展示出3種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
師:每個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生1:把長方形4條邊的長都加起來就是長方形臺布的周長。
生2:它是看特征的,長方形的特征是對邊相等,所以一定有2個長和2個寬,所以28加29就得出長方形臺布的周長。
生3:長方形里有2個長,2個寬,先把1個長和1個寬加起來在2,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
從學生數學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也看出了這個班級的學生對長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長的計算方法。
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的品質。
學習數學除了有良好的習慣更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從而培養優良的學習的品質。在學習好長方形周長時,毛老師設計了一個練習,計算兩個長方形圖形的周長,其中一個是正方形。學生在交流發言時,首先想到了426這樣的算式,理由是:長方形是兩組對邊相等的,把長和寬加起來后乘2,正方形是4條邊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識的遷移在此時呈現出明顯的特點,知識的靈活運用體現出數學的活學活用。
另外在課堂最后一個拓展環節中,毛老師設計的一個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提出問題:求這個圖形的面積至少知道幾條邊?哪幾條?為什么?
生1:8條邊,并上前一一指出。
生2:只要知道2條邊即可,因為有幾條可以移動,再一一指出。
師立刻對此表示肯定和表揚,此時,有一生馬上舉手:我要提醒同學們不是所有的不規則圖形都能巧算的。這個回答的出現讓老師和同學對移動部分邊長巧算周長又有了新的認識。
當然學生簡練流利的表達,具有良好的數學語言和習慣是和老師平時關注學生的發言,培養學生的發言是分不開的。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更何況要上好一節課,更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好教案,好老師再加好學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鐘留給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獲。
【百分數的意義評課稿】相關文章:
百分數的意義與寫法評課稿11-03
《比意義》評課稿11-15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03-16
倒數的意義評課稿11-02
《小數的意義》評課稿03-16
分數的意義評課稿06-29
《比意義》評課稿優秀10-03
比意義評課稿優選10-04
《比意義》評課稿【熱】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