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生殖和發育評課稿
課堂上主要采用了引導——發現式教學模式,它包括四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學習→總結提高→鞏固練習。
第一個環節:鳥是同學們比較喜歡、也比較熟悉的動物,但對于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的知識,學生們也只是一知半解,還不能上升到理論上來,所以在教學中,首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第二個環節:探究學習。這個環節分為兩部分。
(1)觀察雞卵的結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鳥卵為什么可以在陸地上發育的道理,我給學生準備了探究實驗的用具,讓他們利用雞蛋作為實驗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操作、進行實驗,從內心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明確鳥卵的結構特點,并討論推測各結構的功能。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大膽實踐,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成功的喜悅。
(2)觀看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錄像片,形象、逼真,增加感性認識,通過觀看得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哪幾個階段,而后通過對比早成鳥和晚成鳥,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在這個階段中巧妙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動眼去觀察、動腦去思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是總結提高。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比較鳥卵和青蛙卵的結構、比較鳥類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方式,明確了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并滲透生物的生殖發育是由水生向陸生過渡這一進化觀點,難點內容不攻而破,為后面學習生物的進化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四個環節就是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新知識。
成功的地方:
1、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形象逼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了教學效果。
2、探究雞卵的結構時,讓學生親自動手,能讓學生感悟到平時自己熟悉的事物原來還有這么多的知識,用雞卵做為實驗材料,與生活聯系緊密,突破了重難點。
3、課堂上,每一環節我都先讓學生自學,然后再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的地方:
1、學生在探究卵的`結構時,實驗時間不夠充分。
2、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有時給的時間不夠富余,有的問題啟發性還存在差距。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本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花費一定的功夫去備課,比如準備探究的材料、查閱資料、收集資料、研究教材,并能預見課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評課稿】相關文章:
4.課賽評課稿
5.寒號鳥評課稿
6.《跳高》評課稿
9.班會課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