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除法評課稿(精選8篇)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筆算除法評課稿,歡迎閱讀!
筆算除法評課稿1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學生在學習了相關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田老師這節課我覺得以下三點值得學習:
1、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田老師能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景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本課不但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資源創設情景,還能結合現實生活,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課始,老師選擇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植樹節作為筆算除法的開篇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植樹活動中也有數學,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環境意識。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問,激活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這點就為整節課的順利開展定下了一個好的基調。
2、兩道例題的講解上都采用了讓學生在分小棒的過程中理解算理,學會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寫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加強了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算理的解。這種動手操作和豎式板書相結合的方法,非常直觀,非常形象。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有一個直接的幫助。
3、田老師的板書和書寫的指導非常細致,可以看出她在對學生的書寫習慣的培養是下了功夫的。每一筆,每一畫都非常認真,還課前畫好了格子。學生也會學著她的樣子,對豎式中的每一條橫線都用尺畫得那么直。老師的榜樣示范作用非常明顯。
我覺得遺憾的地方:
1、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而在例1和例2的豎式比較時,應該重點強調反問一下,十位上除后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因為當時學生沒有理解透,以致于在后面的練習中有幾個學生出現了相應的錯誤。
2、練習的設計雖然形式多樣,但沒有層次感,沒有梯度,而且改錯題的出現我認為非常突然,沒有出現在它該出現的地方。練習的設計應該出現一些有點深度和適當難度的訓練。
筆算除法評課稿2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筆算》是一節計算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列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重點是讓學生明確算理,從而掌握算法。
在互動交流指導時,我主要想體現三個層次:
一是敢于大膽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想法;
二是會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大方禮貌、有理有據、精煉完整等;
三是會評價,能夠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表揚、補充伙伴的發言,給伙伴的發言糾錯等。
本節課伊始,學生能根據信息窗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但在探究算理一環節時,學生不會有理有據的表達,從而導致本節課算理探究不徹底,算法掌握不牢固。今后教學應多從算理表達方面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從而培養學生能力。
在這一節的教學中,學生最難跨越的鴻溝是:
被除數的十位除以一位數后,把個位上的數寫下來繼續除以一位數,學生接受第二步豎式結構有困難,一時難以適應。在孫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孫老師讓學生用小棒分一分,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操作過程,理解“6個十平均分成3分,每人分2個十,正好分完,3個一平均分成3分,每人分一個一,正好分完!比缓笤俳Y合分得過程書寫豎式,結合實例讓學生了解每一步的算理,然后再結合豎式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從而理解豎式的結構和計算的步驟。這一過程教學很扎實,訓練有度,值得我們學習。
一點小小的建議:
我們要把這些感性認識作為有意義地接受除法豎式的必要基礎,在豎式上用兩種色塊顯示分兩步除的過程,引導學生把操作經驗上升成計算方法。這樣做很重要,否則學生在豎式計算時只能是機械操作,導致丟三落四的現象,教師就必須長期輔導,方能解決問題。
孫老師在本節課中非常注重一是學生表達的完整性;二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三是注重讓學生把算理與算法有效結合。小建議:學生在分小棒后討論豎式的寫法后有又一次討論中的第二次討論可否取消,由教師直接講解豎式過程,在講解過程中結合分小棒過程說算理幫助理解。再是非常同意樓上的小建議。
筆算除法評課稿3
《同底數冪的除法》一節內容比較簡單,一個要點是同底數冪的除法的運算法則,另一個是零指數冪及其應用。王老師很好的把握了這一點:
一、 深入淺出,發掘教材內容。
從教學目標的設定來看,突出表現了“體會冪的意義”!罢降某顺钡倪\算基本就是冪的運算,通過加深對冪的理解和冪的乘法運算的鞏固,對整式的運算也起到鋪墊作用。
二、 循循善誘,引導探求新知。
在推導“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的時候,利用“乘、除互為逆運算”,降低學生理解除法法則的難度,同時也加強了對除法法則的理解。并且在引導除法法則的時候,從“數”到“式”,也就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法則。
三、 層次分明,反復鞏固練習。
在安排練習的時候,先是填空,重在掌握運算法則,后是解答,強調解題格式。且練習的難度在逐步提高,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感。
四、 小組合作,共建和諧課堂。
在教學的過程中,分小組討論,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參與,提高課堂收益面,體現了師生和諧的氛圍。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王老師始終面帶微笑,語氣平易近人,教態自然,板書工整,具有很好的教師素養。
筆算除法評課稿4
案例:
1、探索計算7.98÷4.2的思路。
談話:那我們遇到的新問題,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我們一起小組討論一下,先來看要求(出示要求:一、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準備怎樣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二、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你的想法。三、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2、學生在小組里活動,教師巡視,注意收集資源。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分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或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厘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2)把7.98÷4.2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79.8÷42
追問:轉化的依據是什么?(商不變的規律)
3.方法優化
討論:上面的兩種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書:除數是小數——除數是整數)
那比較這兩種方法,談談你的觀點。
引導學生理解:
兩種方法都正確,但方法1有局限性,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我們一般采用方法2,根據商不變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計算所有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評價反思: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通過兩種方法的比較,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的方法及道理,懂得選擇的目的,并在對比分析中找出簡便的、使用更具有普遍性的方法。教師首先站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了解學生的立場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探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我反思,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提示反思,相互啟發,相互互補,逐步通過辨證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領悟知識的本質過程。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的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體驗到經過努力克服困難,獲得新知的快樂。在計算教學中,雖然通過學生的嘗試探究,最終篩選擇優得到計算的方法,但是必要的鞏固練習是必須的。這就要求在課堂的時間安排上有所調整。嘗試,探索的過程是花費時間的,要保證在一堂課中有練習的時間,就要老師設計有層次,有組織的練習,達到探究與練習兩不誤。而且也給予學生發現自我,相互合作交往的機會。恰如成人世界中在學術上的爭論對事不對人,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的培養。真正創造濃濃人文情感的課堂氛圍。
筆算除法評課稿5
今天早晨我們共同觀了年輕教師萬方的一節數學課,再次感受到年輕的激情與活力,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再商榷的地方。下面我談談我對的感受:
一、三個優點
1、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課堂上,萬老師多次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引導同學們把話補充完整、說出這樣理解的理由、鼓勵同學們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特別是在分6個草莓和分7個草莓的列示對比新授環節,連續有3名同學表達自己觀點,循序漸進的說清了,同時也掌握了。
2、構建和諧課堂,循循善誘,充分體現自然美。
走進萬老師的課堂仿佛步入了江南水鄉,給人一種溫婉的感覺,像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婉約派教師。整個課堂非常和諧,學生在其中也會有一種放松的感覺,跟隨老師一點一點探索數學知識,順應和促進了學生自然發展。
3、板書設計簡潔明了。
首先是幻燈片的制作力求簡練,合理利用幾張課件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其次是黑板上的板書,左與右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一目了然。
二、兩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1、難點突破力度不夠。與萬老師對話交流:
這節課的難點在設計層面是如何預設的?
在執行層面課堂中突破難點了嗎? 有余數與沒有余數的對比;算式與圖的結合。
突破難點的時候進行了幾次對比?學生對余數的認識深刻嗎?結合實物就容易理解各部分關系,脫離實物,數會非常抽象。(余數的來歷滲透數學歷史文化,是否可以放在前面學習余數的地方,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余數的意義,余數、商、除數和被除數之間的關系)
2、教法略顯單一、學法指導略欠靈活。
全課萬老師主要采用對話交流的方式進行講授,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更多的通過語言表達進行交流。如果在新授和練習鞏固環節,類似導入環節指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練一練、填一填,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邊操作邊對應理解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的數量關系,就能很好的對搞清楚商和余數的名數就能做好鋪墊。
三、一點改進建議
1、我想,很多問題是共性的,也包括我自己,在未來的課堂上,做到三個充分:充分把握學情,充分研讀課標,充分挖掘教材。
最后,非常感謝萬老師為此節公開課做出的努力,也感謝大家的參與。
筆算除法評課稿6
本節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運用此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推理、歸納、交流的能力。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整堂課的節奏非常平穩,課堂很樸素,給人的感覺很真實。
整節課教學有以下特點:
第一,教學重點把握準確,教學過程做到了突出重點,同時在這個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通過合作探究得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教師抓住這個重點,加以鞏固。
第二,教學線索清晰,使課堂內容緊湊而井然有序。
第三,講授新知的過程注重學生的自我探究。比如在研究分數與除法關系時,讓學生小組交流后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第四,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課本上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歸納出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在這個環節上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值得商榷之處:
第一,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本節課的內容是不是有點過多?感覺每個環節過渡得較快,成績較差的學生有點跟不上來。
第二,學生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時,教師是否可以把假分數化成整數的方法引導出來。
筆算除法評課稿7
劉老師講的是《有理數的.除法》,整個課堂能夠依據新課標的要求,能夠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能夠積極參與。
個人發言、評點:
引入有理數的除法法則是由乘法類比而來的,讓學生覺得不生疏、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再就是結合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的倒數和剛學過有理數的除法法則,很容易求出一個負數的倒數,通過幾個例子總結出倒數的求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做一做,讓學生體會和總結有理數的除法法則二,并讓學生感受用哪個法則計算比較簡單,然后通過當堂檢測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圓滿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當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同事們指出,讓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正。
教態自然,板書條理,思路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方。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老師板書示范,講計算題要寫“解”,格式要規范。本節課在鼓勵和引導學生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板書規范,多次讓學生上黑板,體現了主體作用。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欲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本節課教師在這一點上做的比較成功。
本節課從乘法自然過渡到除法,運用類比法得出,應在目標出示,檢測方面再做得合理、全面些。
過渡自然,體現學生主體,老師主導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時做的恰如其分,使知識的產生過程水到渠成,學生容易理解與掌握。
應著重強調分數倒數的求法。本節課引入與過渡恨自然,展現了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同時也體現出教師在備課時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既熟知教材,又了解學生。
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分式的約分掌握不好,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強鍛煉。
孟春曉:小數與分數相除,應強調轉化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培養學生自立的精神。在學習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及時反思自己出現的問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本節課的目標和重難點確立的是客觀合理的,本課的教學也很好的完成了上述任務,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筆算除法評課稿8
在本課中,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建立表象,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在初步嘗試后,再次例題操作,加深認識。通過一層層遞進認識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余數和除數關系。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在數學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動手擺小棒的活動中,直觀感知。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教師一旦給學生提供了創造的空間,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有的學生擺的是三角形,有的學生擺的是正方形,小金魚等。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說他擺小棒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本身蘊涵的教學內容和數學模型之間建立聯系,緊接著結合學生用10根小棒擺三角形這個例子,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學生有擺的圖形為基礎,從課堂反饋的信息來看,學生實現了知識的主動建構。教師適時進行列豎式的指導。
在教學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先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然后繼續利用小棒,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小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還能再分。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不能再分。學生明確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小棒數多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學生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并再次明確余數小于除數。
總之,整堂課下來效果較好,學生知識掌握的比較到位,并且學生有興趣,在思維上給了學生延伸的空間。
【筆算除法評課稿(精選8篇)】相關文章:
小數除法評課稿01-30
小數除法評課稿(4篇)01-30
小數除法評課稿4篇01-30
拼音課評課稿02-06
地理評課稿02-18
老師評課稿02-18
《水調歌頭》評課稿02-16
《云》評課稿02-15
地震評課稿02-14
守株待兔評課稿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