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畫》評課稿4篇
《玲玲的畫》評課稿1
五月五日吳主任所執教的《玲玲的畫》一課,是二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主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有美麗動人的童話,有流傳千古的寓言,有常見的生活小事,也有發人深省的名人軼事。學習完整組課文,要學生懂得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這篇課文寫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把準備參加評獎的畫弄臟了,已沒有時間重畫一張新的了,玲玲很著急。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課文篇幅不是很長,內容較易理解。我覺得吳主任執教的這節課整體安排合理,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和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評價和引導很到位。教學上有許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比如:
一、上課開始帶領學生看目錄讀課題知道本組有哪幾篇課文,并讓學生讀本組的導語,思考本組課文都是介紹關于什么內容的,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組的主題。
二、生字詞環節抓住音形義進行教學。首先讀課文下方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說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的,讀準字音;接著邊讀邊想記這些字的方法,由于本課生字少字形又不復雜,吳主任沒有逐個字讓學生識記,避免了毫無難度的單調的記字過程,而是直接讓學生以組詞的方式來鞏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對于生字的掌握比較扎實;然后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在讀完詞之后,重點教寫“糟”這個字;之后讓學生提出不明白的詞的意思,并由其他學生幫著解決,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最后,由詞語“催促”很自然的回歸到課文當中,設計巧妙。在教學詞語時,重點抓住“端詳”“催促”這兩個詞語,第一個詞回到文中找句子朗讀來理解,第二個詞則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體會,方法靈活多樣。原來生字的教學并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到了二年級生字教學與一年級有些不同,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歸類識字,記難記的字,由字擴詞,結合每篇課文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問題的巧妙設計激發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過你做什么事?”“你猜猜玲玲會想什么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時看到玲玲滿意地笑了,你會說什么?”“你就是玲玲得了獎,你這幅圖是怎么畫成的呀?”“聽了玲玲的介紹,你要怎么夸夸她?”……這些問題有的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有的讓學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課文中的角色中設身處地的體會人物的心理。問題深入淺出,學生樂于表達。
四、讀書形式多樣,目的明確。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指名開火車讀檢查讀書情況;由重點詞找出句子品讀感悟;分角色自由練讀自讀自悟;師生分角色入情入境讀;齊讀重點段落,理解爸爸的話。
另外,通過聽課我知道了細節處理也很重要,課前要認真鉆研文本。如:“叭、趴”的讀音;“又”字說明催促不只一次;“能在那兒畫大象嗎”;“壞事”指什么樣的事等。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抓準重難點,細節也不能忽視,有時它們還會成為教學中的亮點。
《玲玲的畫》評課稿2
《玲玲的畫》是第七組中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來編排的。課文寫了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了,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添了幾分家的溫馨。課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執教老師以“為什么玲玲在畫被弄花了的地方畫上小狗?”這個問題上做足了文章,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理解。同時,老師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在讀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故事蘊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響和啟迪。《玲玲的畫》這堂課,以識字、寫字、朗讀課文為教學重點。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自讀課文,圈畫生字,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的過程,自主學習生字。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師采用開火車讀詞語,給生字重新組詞,讀生字的方式,檢驗了學生的識字效果。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還抓住重點句子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帶著感受讀文,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執教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比較強,教態自然親切,對學生的評價用語也很到位。而且教學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重難點突出,達到了教學目標。
這堂課的教學有這么幾個優點:
1、識字教學較好,特別是用詞語形式出現的,使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了,并且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2、抓住重點詞句,突出重難點,理解課文。
3、引導學生以不同方式讀,在讀中體會玲玲的心理變化過程。
能夠讓學生充分的讀,一節課讓學生共讀了七遍。第一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并畫出生字。第二遍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第三遍精讀5到10自然段。第四遍分角色讀課文。第五遍是瀏覽讀課文。第六遍齊讀最后一段。第七遍默讀全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最后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注重了寫字指導。指導比較到位,教師適時進行示范。
5、采用的是疑問式導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6、視學生的互讀互評。
7、板書活潑,使學生一目了然。
8、評價語言好。
《玲玲的畫》評課稿3
開學前有幸參加了新基礎教育培訓,也堅持每天認真閱讀《語文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本書,一天幾頁,圈圈劃劃,頗有收獲。理論知識一天天在增長,但怎樣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我開始先從生字教學做嘗試。9月中旬,在班上講了《玲玲的畫》第一課時,主要講授認讀生字,指導書寫較難寫的“獎”字。賀校長、趙主任和趙老師來聽課,課后對我提出了很多建議,真得是受益匪淺。
老師們對我這堂課的評價是思路清晰,層次合理,尤其是將認讀生字編成一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兒歌,非常巧妙。兒歌的內容是這樣的:“玲玲小畫家,端詳這幅畫。爸爸又在催,快去睡覺吧!叭的一聲響,把畫弄臟了。明天要評獎,另畫來不及。爸爸在看報,過來想辦法。花狗懶洋洋,畫面更漂亮。只要肯動腦,壞事并不糟”。確實編這個兒歌花費了我很大心思,也花了不少時間。但是在課堂上,我并沒有很好的讓這首兒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只是讓學生讀了一遍,學生讀得很好后我只是簡單做了評價,并告訴孩子這是一種新的.幫助識字的方法。孩子還有興致想再讀,我卻急著往下進行,讓孩子讀帶生字的課文句子。趙主任課下和我交流時說,其實孩子已經把這些生字認識會了,這首精心設計的兒歌已經是生字回到了課文,沒有必要再讓孩子訓練讀課文句子來練習認識生字。是啊,新基礎教育要求教師運用多種類結構方法教會孩子識字,當孩子已經能夠自主識字時,就不要反復要求孩子讀讀讀。
此外,在課堂上,我對孩子的評價還不夠具體化,要求孩子的答案還過于死板,沒有真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新基礎教育的學習道路還很長,只有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不斷實踐反思,才能真正有所收獲,不斷提高。
《玲玲的畫》評課稿4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七組中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來編排。
課文記敘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對話較多。整節課,李老師堅持“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著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這一線索,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邊讀邊感悟語言,理解玲玲的情感變化。在玲玲動腦筋修改了畫后,李老師讓學生對比兩次滿意的不同,之后安排的《粗心的小畫家》律動使學生在半節課的學習后能稍事休息,放松一下身心,從而精神更飽滿地投入到后面的學習中。這一環節的設計更適應了二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
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李老師在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后,抓住“壞事”、“好事”讓學生思考各指的是什么,再找“壞事”變成“好事”的秘訣進行品讀。接著在拓展練習“幫幫忙”環節中,李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悟得的道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更加深了對本文道理的理解。最后以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作為結束,再次呼應了主題。這樣使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懂得了生活中只要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達到了預期目標,可以說是一節成功的課。
【《玲玲的畫》評課稿】相關文章:
玲玲的畫評課稿03-02
《玲玲的畫》評課稿01-17
《玲玲的畫》評課稿(精選17篇)10-26
玲玲的畫評課稿(通用12篇)10-10
畫戲劇臉譜評課稿12-05
《畫楊桃》評課稿(精選13篇)08-17
《畫楊桃》評課稿4篇07-24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