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評課稿(2篇)
《大自然的啟示》評課稿1
《大自然的啟示》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實習老師高萍首先在課堂開始請同學們回憶前面學過的三篇文章帶給他們什么啟示,從而導入課文。然后學習字詞,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精讀課文,回答一系列問題,最后得出啟示。高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思路清晰,詳略得當,重點把握清楚,課堂隨機應變能力強,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PPT制作的非常精美漂亮,圖片背景選的很好,文字輸出的地方做的很漂亮。然后就是講課內容重點突出,特別是在《“打掃”森林》這篇課文中,教學主線圍繞三個問題展開,問題解決,教學完成。
課題板書新穎,即先寫出“大自然”和“啟示”兩個字塊,讓同學們復習這單元學過的內容,說說有哪些啟示。然后引入課題之后,再在“大自然”和“啟示”中間加上“的”,在之前加上“12*”構成課題的板書。“帚”字強調的得好!單讀時念三聲,和“掃帚”在一起時讀輕聲。
但在教學語言方面,還是有一點欠缺,教師若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感染學生,那么必將帶領學生進入一個感情的世界,所以語言應該充滿感情,充分感染學生。在課文朗讀方面,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應該充分朗讀課文,以各種形式朗讀課文,這樣才能感悟讀者的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小組討論方面,時間有點不足,以至于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使得課堂氛圍有些尷尬。在時間分配方面,略讀課文字詞方面的學習可以用在課下,課上的時間可以多多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討論問題,這樣學生就不會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猶豫,發言不積極。最后,個人覺得老師如果能在講課過程中多在同學們身邊走動,在講臺下面給同學們講課,分析課文,會更加吸引同學們,提起同學們學習的熱情,而不是只是單純的站在講臺上。
總之高老師雖然存在一點小不足,但是整體講課還是非常不錯的,對于優點,我們會一起學習,不足我們也會注意慢慢改正,孫老師相信你們以后都會做得更好。
《大自然的啟示》評課稿2
大家好!現在由我對林老師執教的《大自然的啟示》這節課作個人的點評,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指正。
《大自然的啟示》這節課充滿了活力,我用15個字來概括我的感受:開放促交際、層層促提高、評價促訓練。
一、開放促交際
生活是語文能力培養的活水源頭。這節口語交際課以教材為依據,又不拘泥于書本,而是讓孩子們在大自然,在生活實踐中展開口語交際,把口語交際延伸到日常活動中去,開放了課堂,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對于“開放促交際”這一感受我主要從取名、實踐、廣度三個方面來解說。
1、巧取名。
課前活動,林老師讓學生用大自然界的事物為自己取名,并且介紹自己,互相認識。創設了一個自然萬物歡聚在一起的交際情景,這樣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了廣大的自然,喚醒了他們最原始的喜愛和情感,激發了孩子們的表達欲望。在剛才的課堂上,我們看到孩子們爭先恐后地選用大自然中的名字,“我是小蝦,我是花,我是小魚”“我們是好朋友”……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孩子們仿佛真的來到了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嬉戲,玩樂,課堂氣氛頓然活躍。接著讓他們討論介紹自己的小組,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個個不甘落后,立刻開始了熱烈的討論,都想讓自己的介紹標新立異。這時的他們已經沒有了膽怯,當那個小男孩兒搖頭晃腦地說:“one two three……”那天真無邪的樣子,讓場內場外為之振奮。從他們興奮的表情中,夸張的動作中,我們感到孩子們再沒有了膽怯,他們樂說也愛說,課堂已經成了他們交流的.舞臺,為即將開始的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2、實踐出真知。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課標》還明確指出:“各地區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老師在教學中能準確的理解課程標準的理念,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能有效地利用教材的資源,身邊的資源,進行語文實踐。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中,林老師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等方式收集資料,閱讀資料,處理資料。
并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旗峰山公園,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充分的進行實踐體驗,觀察發現。在那里孩子們看到了花草樹木的更替,觀察了水中的田螺和金魚,調查訪問了園林工作人員,發現了以前所沒有發現的東西。就這樣,在大量的閱讀中,在綜合性學習實踐中,給學生的匯報儲備了資料,保證了資料的廣度、深度和真實。
豐富了體驗,激活了頭腦,引發了思考,衍生出了問題,萌發了啟示。如在小記者采訪這一環節中,面對小記者多角度的提問,學生都紛紛舉手,學生匯報是那樣的真實自然,如:用手觸摸田螺的時候,它軟軟的殼會縮進去;桂花雖小卻能散發出很濃的香氣等等,這時的課堂已經成了生活的大市場,成了孩子們口語交際的自由空間,在“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落實了語文教學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教學思想,有效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運用領域,真正實現了大語文觀。
3、廣度。
正因為有如此開放的過程,所以形成了這節課的廣度。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明確要求:面向全體,訓練到位。這節課較好的落實了這一要求。本節課的廣度表現在資料收集的途徑多、展示的資料豐富、學生參預面廣。廣泛而深入地綜合性學習,讓學生掌握了各種收集資料的途徑,從中收集到了花草樹木、江海湖泊、風雨雷電、鳥獸蟲魚等各方面的資料,類型眾多,豐富多彩。
有了知識的儲備,就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所以本堂課上學生參預面廣。從課上可以看到,人人都有匯報的機會,在小組內說,在班上說,在評議別人時發言的時候講。這節課讓學生汲取到更豐富的知識,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讓每個人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實現了新課標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
二、層層促提高
語言實踐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基于上述理念,林老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創設了多元整合而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語言實踐和能力培養這兩條線索在教學過程中交織、融合、共促交際。
【《大自然的啟示》評課稿(2篇)】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文字》評課稿兩篇12-17
課賽評課稿12-17
關于評課稿12-19
班會課評課稿12-11
《晚上的“太陽”》評課稿12-23
《大海睡了》評課稿12-17
會走路的樹評課稿12-04
班會課評課稿5篇12-11
空氣和氧氣評課稿12-24
數學評課稿(1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