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評課稿(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雷雨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雷雨評課稿 1
《雷雨》一課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變化。
聽了傅老師的這節課,我受益匪淺。在授課過程中,傅老師根據學案要求,設計了情境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沖勁。學案還能結合課文實際進行延伸教學。傅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就用一首動聽的兒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就出示了雷雨生動的課件,創設了情境,貼近大自然的生活,使學生學習積極性驟然高漲。傅老師的這節課從整體入手,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明白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再深入到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順序學習課文。教學主線非常清晰。并且緊扣雷雨前、中、后的特點進行設問,如雷雨前給你怎樣的感覺?雷雨中問“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樣的?這樣設問,比較符合低年級年齡特征,有益于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
我認為這堂課的優點有:
1、讀書形式多樣,通過讀書體會雷雨前后的變化。
2、句式訓練設計較好,如“越來越……”。
3、課件使用恰當,設計生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4、板書設計比較精煉、明白。
不足之處:
1、雨中部分講得比較簡單,給人一種匆匆走過場的感覺。
2、講到“掛”時體會不夠,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如美化房間要掛點什么東西,從而體會“掛”是創造美好景象;又如“坐”,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會用詞的精妙。
3、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細節目標顯得不夠明確,如“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到底要讓學生理解到什么程度,老師應做到心中有數。
總之,這是一節令我耳目一新的課,整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傅老師顯得比較淡定。這節課我也學會了怎樣使學生樂學,怎樣教會學生觀察大自然,喜歡大自然。我要試著把這種方式運用到我的課教學。
雷雨評課稿 2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蔡老師《雷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以精心、精美的構思串起了讀、品、議、悟的心智活動。整節課如行云流水,絲絲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體現了蔡老師在文本處理上的教學技巧。
一、選取切入的角度佳
這樣的一部名劇,內容極其豐富,人物關系極其復雜,篇幅也很長,要想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對于這部劇有所了解,有所收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聽完這節課之后,我覺得蔡老師的教學構思非常好,她拿出周樸園這一個人物,通過分析他的語言,來解析他的心理,把握他的性格,從而引導學生了解《雷雨》這部名劇的主旨。這個切入點我覺得所選取的角度很不錯,此種構思告訴我教者在處理情節比較復雜的文本時其實是可以另辟蹊徑的。
二、教學目標的定位準
構思的精巧還體現在教者對于這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通過學習這節課,原本對于話劇相對陌生的學生能夠掌握幾種有效的閱讀話劇的方法,如通過分析話劇的潛臺詞來把握人物性格等。教學過程中,蔡老師讓男女兩位同學分角色演繹周魯兩人,當周樸園發現眼前的這個下人就是他三十年前的情人侍萍時說: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侍萍反問:什么?兩名學生對話至此蔡老師適時地提出“什么”的潛臺詞是什么呢?學生經過討論很快地得出,此處侍萍既有因為人格受到侮辱的憤怒,又有對周樸園的蔑視,從而顯示出自己的剛強。
三、教師角色的轉換快
本節課自始至終滲透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始終被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在教師營造的課文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朗讀、體驗、感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思想以及教師角色轉變的新課程理念。課堂主體讓位于學生不代表蔡教師就完全“退”出了課堂,事實上蔡老師一直關注學生對本節課的閱讀興趣、思維的發散,同時“暗中”也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如蔡老師留幾分鐘讓學生尋找周樸園對侍萍的身份有懷疑的語句時,她來回地作了細心的巡視指導,及時地提示審讀方法,這些都說明蔡老師不只是在關注自己怎樣教,也在努力地關注學生怎樣學。
蔡老師的《雷雨》一課的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了課文的美,更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進而讓學生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引領學生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體驗感情,享受快樂。美麗的揚州中學“進德修業,教書育人”的教風和“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學風在此節課也得到了極其充分的體現。
年輕美麗的蔡老師讓語文課堂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智慧和希望。
雷雨評課稿 3
郭老師和高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備課充分,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鞏固生字。
一、多種形式,認讀訓練扎實到位。
識字教學本身枯燥無味,反復單一的認讀很難吸引注意力不夠持久的二年級學生。這兩位老師深諳兒童心里,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男生讀,女生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接讀,互相看著讀,做動作讀,師生讀。變化多樣的認讀,讓孩子們眉開眼笑,興味盎然,樂此不疲。快樂的認讀中,孩子們牢牢地記住了生字的準確讀音,不知不覺中體會了生字的含義。
二、聯系生活,語言訓練不著痕跡。
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尤其是對知識儲備不足的二年級學生,只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他們的知識儲備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學“壓”“垂”等字時,教師啟發學生回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平臺。老師鼓勵的微笑,激勵行的評價更是使學生暢所欲言,敢于表達,樂于表達,不著痕跡中語言訓練,扎實到位。
三、適時評價,學習興趣濃厚。
兒童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而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課堂充滿人文魅力。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學生學習時,給予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贊許,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雷雨評課稿 4
星期三早上,我聽了陳嫦聰老師上的《雷雨》。我覺得陳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善于發現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雷雨》前,中,后天氣不同的變化,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善于發現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二,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陳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后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接著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出示詞語課件先帶拼音認讀,再去掉拼音來讀,分組認讀,最后讓生字回到句子中認讀,還抓住"壓""垂"等幾個生字讓學生看老師做動作來記。在學生掌握識字的同時,陳老師又很到位地指導學生書空寫字。然而讓同桌評選出寫得最棒的字那到上面展示。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激勵下,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積極思考,動腦探究,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記憶支柱。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思維的擴展,學漢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品嘗了創造,體會了成功的喜悅,達到了自主學習,自主發現,激活思維,陶冶情操的理想境界。
三,展讀理解,環環緊扣
陳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重視朗讀的同時,陳老師善于求異提問,問題的設計富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挖掘學生正確答案以后的思維活動,全面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善用表揚激勵,對學生表現的評價能及時,正確,富有區分度與鼓動性。
雷雨評課稿 5
今天聽了馮xx老師教學《雷雨》第一課時,她自然的教學態度,清晰的教學思路,精心的教學設計非常值得我學習。我覺得馮老師的這本節課,有很多精妙之處。
課一開始,由猜一猜甲骨文“雨”,再組詞,聊聊對雷雨的認識,自然簡潔,很巧妙的導入課文學習。
第二,本節課設計的很好,緊扣我們二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的重難點。馮老師的蟲字旁的教學,清晰明了,“垂”字的.教學,邊講字理邊寫筆畫,突破了該字的難寫之處,這又是一妙。
第三妙,朗讀指導,馮老師充分的預設,讓學生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朗讀,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啟發學生與現實生活經驗相結合,如“壓”的教學。同時馮老師還很注重詞匯的積累。處處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逐步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又十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第四,馮老師的課件,圖文并茂,還有雷聲、風聲的適時插入,更好地輔助了教學。馮老師的課件非常注重細節按的處理,如拓展蟲字旁的字,蜜蜂、蜻蜓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再教學閃電越來越亮,馮老師播放了越來越亮的閃電圖,直觀形象,也理解了“越—越—”的詞義。
本課設計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學生始終被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在教師營造的課文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朗讀、體驗、感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雷雨評課稿 6
劉素瓊老師執教的《雷雨》一課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劉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是一堂扎實而深入的.課,能讓人見到語文教學的本質。
首先,劉老師在指導學生對字、詞、句的研讀非常到位。在指導“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時,劉老師借用學生的問題“為什么用垂下來,而不用掛下來”讓學生換詞理解,加深體驗,體會中華文字的精妙。并讓學生聯想哪些東西可以用“垂下來”。在理解“雜亂”時,讓學生通過擺手做動作來很生動地記住了這個詞。學生在從字到詞到句的理解中讀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讓人感到老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和處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見痕跡。
其次,劉老師重視對學生的寫字教育。劉老師通過讓學生從形和意的結合理解來記憶,還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記憶、分析字形,通過書空來記憶筆畫和筆順,在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時要求學生姿勢和筆順正確。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學會了寫字,又能讓學生養成書寫的好習慣。
再次,劉老師重視學生對詞語、句子、生活經驗的積累。課始,就讓學生來說跟雨有關的詞語,并出示了三個相關成語讓學生讀。然后,又通過聽雷聲讓學生知道雷聲的生活原型從而很親切自然地導入新課教學。在學習黑沉沉一句時,隨機積累了ABB格式的詞語。指導越來越一句時,讓學生說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學會了造句,又豐富了生活經驗和語言儲備。還有理解“垂下來”時趁機讓學生說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用“垂下來”,也是促進理解又是積累語言。
總之,這是一堂扎實而有效的課,更有課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雖然我是數學老師,同樣也有很大的借鑒之處,特別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更值得我學習。
雷雨評課稿 7
聽完王老師的《雷雨》一課,如雷雨過后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讓我沉醉其中。王老師的這堂課非常好地體現了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課堂特性,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文本特點——準確而又形象
《雷雨》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何讓學生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點?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們看到,老師在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把聲音和畫面讀出來,目的是讓學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腦海中具體形象的畫面,然后老師提了一個核心問題“根據課文的描寫,你覺得應該加點什么或者改變什么?”統領雨前的這一部分教學,這樣避免過于繁雜、細碎的課堂提問。在教學反饋時,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借助多媒體,把看圖與讀文、朗讀與理解有機融合在一起。每一次的情景再現,都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視言語實踐——扎實而又高效
潘新和教授說過:“語文教學是一種言語感覺和言語智慧的傳遞,是用教師的言語感悟和言語睿智,喚醒鴻蒙未啟的學生的言語靈性和悟性。一個缺乏言語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師,是無法敲開學生的言語心智法門的。”引領學生守住語言的根,便是守住了語文這方故土。王老師善于精心挖掘這一課中的獨特的語言訓練點,引領學生進行言語實踐活動。如在教學“蜘蛛、蟬、彩虹”詞語時,我們教學時往往是讓學生讀一讀,讀正確就完事了,但是王老師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介紹其中一種事物,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進行口頭語言的訓練,在詞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
讓我感到最為精妙的是“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彩虹高掛”這四個詞語的挖掘。這四個詞語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老師對這些詞語進行了個性化的處理,引領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訓練:首先,請學生借助“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彩虹高掛”這四個詞語來描述畫面,這樣詞語與具體的景物對應起來,使學生加深了對這四個詞語的`理解,有助于的積累;接著根據圖片給詞語排隊,在排隊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引導學生圖文對照,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在描寫雨前、雨中、雨后的畫面,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從總體上把握了課文的內容。王老師的課堂教學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有效扎實的訓練在行云流水中自然順暢地達成。
在這堂課里,我們看到了語文課就該上成讀書課。讀是語文的生命。“簡簡單單教語文”。所謂簡單之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王老師把課堂里有限的時間盡最大可能地給學生讀書,我們看到她扎扎實實地落實初讀,在教學雷雨前這部分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有目的地讀,有層次地讀,多形式地讀(有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用話語點撥,用激勵評價,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在讀的過程中巧妙地將詞語理解(“垂”“越來越響”的理解)句子理解、積累運用融為一體,收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綜合效果。
三、二度創作文本——巧妙而又靈動
語文課是詩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是語言文字彰顯魅力的圣地。老師匠心獨運對文本進行二度創作,把雷雨前的情景改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詩。這首精美的小詩一出現,文章的靈魂鮮活起來。小詩在學生面前幻化出一道綺麗的景致,令學生興致徒增。讓學生用上新學的詞語將小詩填寫完整,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而且在閱讀中進行新學詞語的鞏固與積累,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小詩的出現,使課堂多了一份靈動,語文課堂的境界悄然而至。
縱觀整堂課,王老師憑借著親切的教態,靈動的教學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適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征的教學語言與組織形式,營造了和諧、溫潤的教學氛圍,使整個課堂從頭到尾充滿了童趣,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雷雨評課稿 8
《雷雨》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精美的插圖,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聽了周海麗老師上的這一課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以教材插圖為線,構建學生的認知框架。
教材插圖是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或景物而繪制(拍攝)的精美圖畫。它們具有形象、生動、可感的特點,有時一幅立意角度與視覺效果俱佳的插圖留給讀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過課文(選文文章)。這堂課中周老師就充分利用了選文中的兩幅插圖,讓學生觀察想象談談自己的體會。并且不失時機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即邊讀課文邊看插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此外,教材插圖也是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的教學價值,凸現文選型教材的雙重價值。周老師也深諳此理,在她的教學目標中,這樣清楚明白地寫著:“利用簡筆畫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結合課文的插圖初步感受雷雨時的景象。”從課堂開始到結束,周老師也一直在實踐這這個教學目標,整堂課緊緊圍繞簡筆畫展開,教師邊畫邊教的手法讓我們耳目一新。
二、以重點字詞為核心,構建學生的賞析框架。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片烏云,問學生這樣子畫可以嗎?然后讓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答案,在學生說出“滿天的烏云”之后,教師馬上又添畫了幾朵烏云,畫面上厚厚的黑云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于此同時,周老師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詞析句:
①“滿天”是什么意思
②“黑沉沉”寫出了烏云怎么樣的`變化
③做個動作理解“壓”的意思,并說明當時的云層怎么樣?黑沉沉的烏云向你直壓過來,你有什么感受?還有一處,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老師同樣用板畫的形式演示蜘蛛垂下來的動作,將抽象變為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著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
三、以朗讀指導為升華,構建學生的情感框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周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比如,在教學“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時老師這樣設問:“小樹葉呀小樹葉,你為什么一聲也不叫啊?”讓學生角色反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空氣的悶熱,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情感朗讀這句話,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就通過讀表現了出來。
再如:“嘩,嘩,嘩,雨下起來了。”周老師根據這句話的特點,適時插播多媒體“雨聲”讓同學們聽完之后說說“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啊?”當學生說出“傾盆大雨”、“狂風暴雨”等時再引導學生多形式朗讀,這樣學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這句話的朗讀,并且體會到了雨的大。
周老師清新自然的教學風格,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贏得了老師們的贊賞,在贊賞之余我們對周老師也提一個小小的建議,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學習重點之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低年級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這堂課的寫字環節中,如果周老師能夠將兩個要寫的生字“垂”、“逃”更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寫字要領,在學生寫完之后再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寫,讓學生評價同伴書寫的優劣,可以更容易讓他們掌握書寫的要領。對比教師的范寫,學生更容易看出自己同伴所出現的書寫缺陷,更能在自己的書寫上引以為戒。
雷雨評課稿 9
小朋友大都喜歡猜謎語,因此課的導入我就和小朋友一起猜了謎語,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地引入到猜謎游戲。謎語是以節奏兒歌的形式出現的,這一部分在這節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為一方面要使小朋友熟悉歌詞;更重要的是通過節奏練習,掌握這首歌中出現的切分節奏,為歌曲的演唱打好基礎;同時也使小朋友掌握初步的卡農練習,提高音樂的表現能力。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采用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的方法,先進行謎語問答(即節奏模仿練習),師生、生生進行,完整準確地朗讀兒歌,熟練掌握切分節奏。
在此基礎上,我再進行了卡農練習。首先由我和小朋友合作,請小朋友想一想這樣讀有什么規律,然后再分組試練,最后合作完成。應該說卡農的效果還是很好的,小朋友由于在前面的節奏練習中練得比較扎實,所以基本沒有出現什么錯誤。歌曲的教學同樣采用了猜謎語的形式,讓小朋友在模唱中逐漸學會這首歌,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非常輕松。拓展部分我請小朋友繼續猜謎語,請小朋友總結了兒歌的'不同表現形式,并用說唱的形式表現了本課歌曲,鞏固了歌曲的節奏及演唱。
縱觀整堂課,我覺得雖然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了,課堂的氣氛、師生的互動也還不錯,但還是存在了一些不足:
1、教師引導的較多,學生自主的較少。由于是教學對象是低年級的孩子,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更多地考慮到學生能力的不足,所以采用比較保守的模仿教學法,以確保學生能很快地學會,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其實在節奏練習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可能效果會更好。
2、教學內容有些偏少,不夠豐富。可能是課前對學生的了解不夠,認為學生在卡農這個環節會花較多的時間,因此教學內容就安排得相對少了一些,應該安排一些機動的教學內容以便于及時調整教學的節奏。
3、對教材還是沒有吃透,對卡農這種表現形式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因此操作時存在一些問題。
4、是我的老問題,就是教學時不夠投入,有些游離于學生之外,不能很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在以后的教學中,這些都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雷雨評課稿 10
《雷雨》是一篇描寫夏季時節雷雨景象的優美短文,本文作者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教學中,我能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圖文結合,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所描繪的畫面。
一、圖文結合 朗讀感悟
本節課我能充分利用課件和文章插圖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課文,讓學生先直觀的感受圖片,然后再走進文本,通過朗讀深刻體會句子所描繪的意境。例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中黑沉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我及時出示烏云密布課件,讓學生觀察。學生看圖才明白黑沉沉是因為云很重、很厚,也就是這句話描述的是馬上要下雨的.景象。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展開多種朗讀、感悟。
二、引導想象 加深體驗
結合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節課,在學習雷雨前時,我能讓學生發揮想象,在這樣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的環境下,除了蜘蛛,、蟬之外,其他的小動物會有怎樣的反應?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怎么辦?學生立刻沸騰起來,思如泉涌,有的說“蜻蜓呆呆的站在那里,不敢飛了,”有的說“螞蟻飛快地逃進洞里.....”在想象畫面,交流感受的同時,不僅加深了學生自身的體驗,同時為感情朗讀做好了鋪墊。
三、緊扣字詞 訓練說話
這篇課文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推敲體會。在教學中 我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詞讀句,例如:一條彩虹掛在天空,“掛”使用的巧妙,一只蜘蛛逃走了中“逃”的傳神之處,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細細地品讀推敲,慢慢的體會文字的優美精妙。隨后,在朗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用“漸漸的,越來越”說句子,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存在不足之處,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個別問題的預設有點偏難,使學生一時回答不上,導致課堂不夠活躍積極。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力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上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雷雨評課稿 11
上完教學開放月的課已經有一個星期了,這些天,我一直在琢磨該用什么詞來形容我經歷了這次鍛煉后的感受,直到今天,我的腦海里蔡不斷閃現這樣一些詞語——“感恩、責任、敬畏、擔當”。
是的,今年是我踏上教師講臺的第7個年頭。打小農村土生土長的我沒有什么大的夢想,小學、中學都是農村讀書,差點和大學失之交臂,我甚至都已經想象了以后和村里姑娘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情景。感謝命運讓我重生,我踏進了大學,帶著感恩的心一路向前,每一步都走得膽戰心驚,記憶最深的是找第一份工作時的情景,那是招聘一個高中語文教師的職位,帶著大學的幾十份榮譽證書、懷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信念、踏進校長辦公室和研究生挑戰……最后校長錄用了我,那個心情!是的,感恩校長給了我那次機會。有的時候就是一個轉折,改變了一生的命運,一年后,我以上千人中第5名的成績考進了暨陽學校。在暨陽這個大家庭里,我始終以“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為原則,向身邊的人學習,同時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最想說的就是“感恩”,感謝有這樣一個平臺讓我成長。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責任心應該放在首位。這次上開放月的課我一直在想,我要呈現的是怎樣一堂課,是一場表演還是一堂常態課,所以試課的環節我一直在修改,最后,感謝胡校指點我其實就是“平時上課怎么上,開放月就怎么上,開放月的課就是看老師對課堂的掌控和對課堂生成的應變”。專家就是專家,這些話讓我受益匪淺,于是把教案進行了修改,我把目標定位于呈現一堂小學低段扎實有效的常態課。
敬畏,是一個人成長的必備要素。雖然參加過省班主任的現場技能比賽,這次開放月是我第一次大型公開課,面對這些專家,前輩,我真的害怕出錯,擔心給學校丟臉,害怕吸引不了學生,更害怕自己發揮失常,有驚無險的是還算順利的把課上完了,總算可以松一口氣,可是一堂課下來,卻發現平時咬得還準的平翹舌音,一緊張傻傻分不清楚,得練,得練!
擔當,應該是伴隨人一生的一種品質,公開課是一種開始,不是結束,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謹記這次開放月的不足,努力學習,不斷提高,經歷就是成長,爭取無愧學生,無愧良心!
雷雨評課稿 12
《雷雨》這次課堂教學活動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可是課后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雖然不乏有成功的地方,但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也清晰的展現出來。
本節課我注重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效果比較顯著。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如自主識字,合作識字,在具體語境中識字,降低了識字教學的難度,突破生字教學的難點。尤其讓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不僅讓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還讓學生學會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增強了他們的識字能力。同時,為他們以后的識字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渠道,使他們有“法”可循,有“法”可用。
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采用多種手段體會“壓”等詞語,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做到“讀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讀”。教師范讀,師生互評,體現了學生的學習地位,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學生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現雷雨這種奇異的自然現象,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作者語言的精煉、優美。
從本次教學中讓我意識到今后應該在這些方面努力:1、朗讀訓練的層次性。雖然課堂上重視了朗讀訓練,讀的形式也比較多。但是朗讀的層次性不強,大多數學生沒有達到一遍比一遍讀得好,一遍比一遍有進步的效果。在感悟的基礎上還要加強朗讀指導。此外朗讀的.指導評價還遠遠不夠,評價語言也比較匱乏。2、對文章的把握力不夠、教學機智仍然欠缺、對教材的處理有點散等等。教學環節不夠清晰,有些環節的時間可以縮短一些。3、教學本課時,還沒到雷雨季節,學生切身感受不深,上課時,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應該多采用一些多媒體資源,加深學生的感受,學生的語言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
這次教研活動,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系重大。今后,我更需要的是不斷地努力,只有我們為學生搭建起足以讓他們展示舞蹈的平臺,學生才能還我們以精彩!(濟源軹城實小 楊瑩)
雷雨評課稿 13
在幼兒園的音樂歌曲選擇上我們應該依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節奏、節拍適合的歌曲;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有規律性的歌詞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孩子們興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們在進行音樂活動中更多的會關注:幼兒的興趣、樂曲的音域以及歌詞要更加貼近幼兒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問答歌,它以設問作答形式表達內容,可以一問一答,也可以多問多答。形式活潑、問答自由,答者也無拘無束,句式簡單,對于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別、聯想能力大有裨益。
活動開始了,首先練聲活動。我截取了歌曲中的.一段旋律和小朋友們互相問好,讓幼兒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然后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來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老師有節奏的說第一段歌詞,剛說完謎面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想要回答,借著孩子們的興趣,老師追問“你怎么知道是ⅩⅩ,你從哪里聽出來的?”幫助幼兒理解并記憶謎面歌詞。就在猜一猜、說一說的過程中,很快孩子們掌握了第一段歌詞并能有節奏的說一說。在第一段歌詞理解的基礎上,我開始引導孩子有節奏的創編第二段歌詞,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創編的還不錯。很快孩子就掌握了兩段歌詞,接下來我利用不同形式引導孩子學唱這首歌曲。最后我又給孩子提供了幾種樂器,讓孩子利用符合的樂器進行伴奏,提高對樂曲的感受能力。
本次音樂活動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引導孩子多次地感受音樂,他們也樂意的地跟著唱,自覺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這節活動結束后,我覺得有存在很不足的地方如:整節課我都是讓幼兒隨我的思路走,把問題拋給了幼兒,他們也有回答,但是又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答案走,這樣幼兒不僅沒有得到肯定,也會扼殺了他們的想象發揮,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做得不足的地方,一節活動,幼兒是的主體,老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在一節音樂活動中要讓幼兒在快樂、輕松地氛圍中學習音樂,要讓幼兒能在美妙的音樂中得到心靈的陶冶,在以后的教學中,這些都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雷雨評課稿 14
《雷雨》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現象。在課堂上,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一、注重了學生讀的訓練
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同樣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堅持以讀為本的進行設計,有效地突出了讀的目的性、層次性,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數的讀書活動中,理清思路,感受語言,體會情感,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和體驗。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書,如:開火車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小組讀,有感情朗讀等,讓學生在讀書中一遍又一遍地了解了課文內容。在男女生比讀中,男生一改往日的拖沓,不認真,涌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讀得很有氣勢。
二、利用課件,激發了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創作了動畫課件,當一播放時動畫時學生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個個認真地看著畫面,從而它們很容易地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對雷雨前天氣的變化,用中的情景,雨后的情景都有了感性的認識,也為感情朗讀課文打下了基礎。
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甚好
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在本節課中,處處都有學生自主學習的影子。如學生字這個環節,由于本文篇幅較短,所以我把整課的寫字任務安排在第一課時,集中時間和精力。引導觀察,分類指導,突出了重點,促進了學生自主寫字能力的提高。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畫出生字詞及句子,在學生熟練的掌握了本課的'詞語及句子后,學生自己再去想別的詞別的句子,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放開來了。交給他們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翱翔,我們將看到一片蔚藍的天空!
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一些疏漏還是呈現出來:對學生實際估計不夠足、教學機智仍然欠缺等等。這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系重大。
雷雨評課稿 15
有幸參加本次前何中心小學舉行的遠教資源教學比賽。我選擇《雷雨》這一課作為參賽課題,其目的就是本課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課堂上我努力地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理念。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配合比較默契。有幾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令自己比較滿意。
首先,感受雷雨前的變化。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結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的特點。我先利用晴天圖,用較兒童化的口吻帶同學們去郊游;接著,在草地上休息中天氣突然變化,電閃雷鳴,讓學生感受到雷雨前天氣的明顯變化。
其次,在指導朗讀方面。在雷雨前這一部分,我采用教師讀,學生來當小評委,讓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學生懂得了評價老師的朗讀,為接下來的朗讀教學打下基礎。在指導這一部分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動畫,做“壓”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抓住了重點句子:“嘩、嘩、嘩 ,雨下起來了。”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倡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學生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學生的語言訓練。用“ 越 越 ”、“ 漸漸地 ” 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里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復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后景象后,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只鳴叫的`蟬,是那只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么呢?學生通過看動畫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范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在請同學們與老師看板書復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
雷雨評課稿 16
《雷雨》一課按順序描寫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景象詳細地寫了雷雨的過程。教學時,我融知識能力、情感為一體,上出了一節非常滿意的語文課。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一個“雨”字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同學們,你都知道什么雨?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說出了“暴風雨、雨夾雪、綿綿小雨、冰雹雨、雷陣雨”等等很多雨和它們的特點。“誰能講一講雷陣雨是什么樣子?”孩子們紛紛說雷陣雨前電閃雷鳴,雷陣雨很大,雨點打到身上很疼,還有的說,雷陣雨前有烏云等等。“有一個人他看到雷陣雨,也寫了一篇文章叫《雷雨》,請大家聽老師讀一讀。”邊聽邊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雷陣雨的?由一個雨引入,讓學生說出了他們身邊的多種雨,并說一說特點,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說出了雷陣雨的特點,但不知道怎么寫,老師一句有一個人寫了一篇雷陣雨的文章,大家看他按什么順序寫的?無疑給學生的寫作以引導。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由于學生沒有了解過按什么順序寫,此問題一問學生不知從何而答,此時,我告訴他們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順序寫的,之后讓學生找一找分別在哪一自然段,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
我又引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
三、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本課條理清楚,是一篇描寫景物的好文章。課堂上,我重點從每一部分寫了哪些景物、與朗讀訓練兩方面指導。在學習第一部分時,我問:“同學們,在寫雷雨前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的?”孩子們很快找到并用方框標了出來,這時我并不急于讓他們朗讀,而是讓他們觀察課本插圖,通過觀察圖畫,學生理解了壓、黑沉沉、亂擺的`樹枝的意思,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面,此時再讓他們感情朗讀已經水到渠成。
四、抓住重點,指導書寫
二年級孩子已經基本掌握了寫字方法,有了初步的識字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我就針對本課兩個最難寫的字“垂”“越”進行指導。
五、拓展閱讀,
風雨雷電,都是自然現象。《雷雨》一課《祖國情》中有描寫自然現象的風雨雷電,指導學生閱讀,積累好詞好句。起到了一篇帶多篇的目的。
雷雨評課稿 17
《雷雨》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另外教材又配有兩幅直觀的插圖,利于圖文對照和課件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同桌合作檢查、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1、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雷雨時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感悟。
2、引導想象,加深體驗。
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使學生邊讀邊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看課件。而不是采用圖解文字的'方法。
3、體會悟趣,訓練詞句。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有機結合計算機中的圖像、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云是怎樣壓下來呢?我先展示動畫、圖像,然后追問:
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里烏云壓地面這么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極為準確,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雨聲,學生自然體會領悟出雨是從小到大,慢慢變化的,從而會說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可見,緊密聯系視聽效應體會詞語,學生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雷雨評課稿 18
《雷雨》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本文的教學思路很清晰,是我們磨課選中的一篇課文。
要想備好課,單元目標一定要把握好。根據教材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秘密,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主要內容,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本單元教學還要關注聯系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有了單元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又認真研讀本課教材,參考教學資料,積極和組內老師一起研討磨課初稿。在此基礎上,我又根據本班學生特點重新進行了教學設計,并積極參與了磨課活動。
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在設計時我注重對他們的引導。課堂上,我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風聲,雨聲,閃電,雷聲等多媒體音效創設模擬雷雨前的情景,使學生獲得體驗和感受。還讓學生欣賞各種不同雨的生動景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采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烏云壓頂,空氣沉悶,樹枝亂擺,動物逃遁。文字的畫面感非常強,一個“壓”字傳神的寫出了烏云低沉厚重。課上,我讓學生用動作表現出這些動詞,加深對詞語的理解,還讓學生邊讀邊圈畫出描寫了哪些景物?教學生學會提取關鍵詞語,這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結合課后習題,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出示雷雨前后的文字、圖片,讓學生結合板書說一說雷雨前后景色的變化。
教學中,重視朗讀,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讓學生獲得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課上有老師的范讀,學生的示范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在讀中感受雷雨中的情景。讓男女生來比賽讀,看看誰讀出了雨越下越大的氣勢?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雷雨來得急,去得快的特點。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我采用簡筆畫加關鍵詞的形式,展示雷雨前、中、后的景物的變化,思路清晰,同時也再次強調了提取關鍵詞的重要性,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評價語不夠豐富,針對性不夠強,課堂組織語言還是不夠嚴謹等,這些都需要自己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不斷積累和磨練。
雷雨評課稿 19
《雷雨》是人教課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五組中第二篇課文,本組課文內容主題是“大自然的秘密”,重點訓練學生從課文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雷雨》用生動又洗練語言描寫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變化,讓學生體驗大自然天氣變化的美麗景象。
《雷雨》課文共有八個自然段。經過“復習導入”環節,我開始了新課堂教學。
為了讓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我設計了“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雷雨的?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學生理解了一至三自然段描寫了雷雨前的天氣情況,抓住了“烏云、樹上的葉子、蟬、蜘蛛”幾種景物來寫;四至六自然段描寫了雷雨中的天氣情況,抓住了“閃電、雷聲、樹、房子”幾種景物來寫;七、八自然段描寫了雷雨后的天氣情況,抓住了“太陽、空氣、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幾種景物來寫。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有讀有思考,帶著問題思考,從課文中提取相關信息,找到以后用筆畫出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接下來,我設計了“你能說說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變化嗎”這個問題,目的是鍛煉學生說話和復述課文,通過復述環節,為學生背誦課文做好鋪墊。
第三個教學環節,我設計了“你還知道哪些自然天氣現象”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興趣,孩子紛紛說出“大雨、陣雨、雪”等常見的天氣現象。為了拓展學生對自然天氣現象的認識,認識變化多端的大自然。我用形象的圖片展示了“風、霜、霧霾、沙塵暴、泥石流”等自然天氣現象,孩子們一陣驚嘆。 欣賞了圖片,我不忘滲透環保意識,告訴孩子,大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我們熱愛的。
課堂小結后,我設計了“看拼音,寫詞語”、“連一連”課堂測試,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這節課總體來說比較成功,每個環節精心設計,學生參與度高,尤其是讀課文時很投入,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多數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因而課堂效果較好。不過個別同學偶爾跑神,需要教師時時關注,時時提醒,以后再有這種情況,可以采取抽讀課文的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
雷雨評課稿 20
《雷雨》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語言生動優美,內容條理清晰,插圖形象生動,學生在看插圖讀文字的過程中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自然現象的欲望。
炎熱的夏天,常常會出現雷雨的現象,一場雷雨送來一陣。雷雨之后人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哇鳴,周圍潔凈,充滿生機的美。而這些自然現象應該說是學生曾經親身經歷體驗過的,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認識基礎,讓學生回憶夏天雷雨到來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陣雷雨過后天氣的變化及自己當時的感受和周圍環境的變化,來理解課文,體會感悟課文,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升華,獲得感情體驗。
本課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讓學生體驗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課前指導學生根據自己以往親身體驗到的,有的生活常識,想象體會夏天雷雨之前、雷雨之中和雷雨之后的自然現象和感受,以及雷雨前后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而達到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動手的能力。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文的兩幅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不同景象,在學習過程中,啟發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讀練結合把讀文、讀詞、學詞緊密結合起來,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設計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的練習,詞句綜合練習,引導學習根據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特別是“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嘩嘩”和“空氣清新、彩虹高掛、樹林新綠”等描寫雷雨前和雷雨后的詞語,體會感受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特點,而且豐富積累了學生的詞匯和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的習慣。
四、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教學本文時,緊扣重點和難點,發揮學生的想象,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感悟課文。讓學生通過讀想象圖景,邊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體感悟課文的意境,享受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的樂趣
【雷雨評課稿】相關文章:
《雷雨》評課稿(精選11篇)04-17
小學語文《雷雨》評課稿02-13
雷雨評課稿范文(精選11篇)04-24
《雷雨》評課稿(通用16篇)04-24
雷雨評課稿(通用13篇)10-17
雷雨評課稿(通用17篇)04-26
雷雨的語文評課稿(通用11篇)04-24
二年級下冊《雷雨》評課稿04-09
二年級下冊《雷雨》評課稿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