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時間:2022-04-20 15:30:29 稿件 我要投稿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精選11篇)

  評課,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對上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確立現代教學觀,和對其 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余數除法》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1

  下午聽了林老師執教的《余數的認識》我感觸頗深,林老師在課堂上的大方和活潑以及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林老師這節課有以下幾方面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1、合理把握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有余數的除法》原來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的單元,教材改革后編排到了二年級下冊。相比于之前,現在的教材學生更容易掌握,有些老師會把單元的第一、第二課時合并一起上。但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比較倉促,不易于深入的學習。林老師根據我們學校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實際情況,把第一課時的內容上得很扎實,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余數的概念及滲透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呈獻給大家與眾不同的一節課。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節課中,林老師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讓學生嘗試分草莓卡片,6個草莓,能分成幾盤。這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經歷平均分而沒有剩余。第二次操作是林老師再增加一個草莓,還是2個擺一盤。使學生產生了認知沖突,多了一個草莓該怎么平均分。從而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我們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使學生在擺和講的過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義,并且滲透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數學只有和生活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整節課教學例題的設計和練習的設計,都是密切聯系了學生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發生的事例,比如分草莓、分氣球、分面包等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例。這樣的練習不僅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也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下面是我個人覺得稍微有瑕疵的地方:

  可能農村的孩子少上公開課,今天孩子們的表現稍微有些緊張,舉手的人也不是太多,所以導致老師的引導也稍微多了些。另外老師在演示課件的時候,有些地方有些滯后,可能和老師的注意力在學生的身上有關。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2

  劉老師講的是《有理數的除法》,整個課堂能夠依據新課標的要求,能夠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能夠積極參與。

  個人發言、評點:

  引入有理數的除法法則是由乘法類比而來的,讓學生覺得不生疏、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再就是結合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的倒數和剛學過有理數的除法法則,很容易求出一個負數的倒數,通過幾個例子總結出倒數的求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做一做,讓學生體會和總結有理數的除法法則二,并讓學生感受用哪個法則計算比較簡單,然后通過當堂檢測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圓滿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當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同事們指出,讓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正。

  教態自然,板書條理,思路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方。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老師板書示范,講計算題要寫“解”,格式要規范。本節課在鼓勵和引導學生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板書規范,多次讓學生上黑板,體現了主體作用。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欲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本節課教師在這一點上做的比較成功。

  本節課從乘法自然過渡到除法,運用類比法得出,應在目標出示,檢測方面再做得合理、全面些。

  過渡自然,體現學生主體,老師主導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時做的恰如其分,使知識的產生過程水到渠成,學生容易理解與掌握。

  應著重強調分數倒數的求法。本節課引入與過渡恨自然,展現了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同時也體現出教師在備課時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既熟知教材,又了解學生。

  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分式的約分掌握不好,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強鍛煉。

  孟春曉:小數與分數相除,應強調轉化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培養學生自立的精神。在學習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及時反思自己出現的問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本節課的目標和重難點確立的是客觀合理的,本課的教學也很好的完成了上述任務,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3

  《口算除法》是教材78-79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基礎上繼續學習,重點是學生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難點是估算的方法和步驟。

  田老師本著“高效課堂,有效訓練”的原則,提倡“把思維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并且面向全體學生來進行教學。我個人認為這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設計環節緊湊和諧,重點突出,練習搭配合理

  這節課的內容是用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這部分口算內容是必須熟練的

  1、田老師利用孩子們爭強好勝的性格特征,出示了一組口算題通過比賽搶氣球的游戲導入新課。這一組口算題也為這節課的口算教學作了鋪墊。

  2、田老師利用分氣球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引出口算除法。在分氣球時,田老師讓學生體驗將83個氣球分給幾個小組,每組19個氣球的情境,從而得到除法算式83÷19≈4,而不是選擇按照課本上的設計把80個氣球分給各個小組,每組分20個,這一設計,有利于學生突破估算這一難點。

  3、然后田老師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匯報的方法,主動探索口算方法,并把口算除法的方法表述出來,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和會描述想乘算除和表內除法這兩種口算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每個環節后都設計有相應的口算練習,設計中涉及到了豎式書寫的內容,這為后面的筆算埋下了伏筆,同時注意給每個學生都提供較多的練習機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練習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二、重視算理探究過程,提倡“說計算”。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設計中,田老師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很好,這個階段學生“說計算”的能力甚至比“做計算”更重要。因為一方面這考驗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說計算”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反應的靈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充分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老師預設到了用乘法算除法還是把除數轉化為一位數的'除法。如讓學生討論80÷20算法時,學生能說出:因為8÷2=4,所以80÷20=4;還有20×4所以80÷20=4;還有通過想除法的意義:80里面有4個20,得到80÷20=4……

  當然,在田老師處理教學時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1、由83÷19≈4過渡到80÷20=4時,是田老師自己說出來的除法算式,這里是否可以在引導學生在估算83÷19≈4時,由學生估算方法得到,從而使課堂更加自然。

  2、復習準備部分已經展示過“80里面有()個20”,而在討論80÷20=4算法的時候,田老師自己講出了“80里面有4個20”的方法,而不是給學生更多的引導,讓答案從學生口中說出。

  總之田老師這堂課思路清晰,語言精練,板書明了,學生參與度高,并且重點突出了學校要求“把思維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大家認真學習與仔細品味!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4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筆算》是一節計算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列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重點是讓學生明確算理,從而掌握算法。在互動交流指導時,我主要想體現三個層次:一是敢于大膽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想法;二是會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大方禮貌、有理有據、精煉完整等;三是會評價,能夠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表揚、補充伙伴的發言,給伙伴的發言糾錯等。本節課伊始,學生能根據信息窗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但在探究算理一環節時,學生不會有理有據的表達,從而導致本節課算理探究不徹底,算法掌握不牢固。今后教學應多從算理表達方面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從而培養學生能力。

  在這一節的教學中,學生最難跨越的鴻溝是:被除數的十位除以一位數后,把個位上的數寫下來繼續除以一位數,學生接受第二步豎式結構有困難,一時難以適應。在孫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孫老師讓學生用小棒分一分,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操作過程,理解“6個十平均分成3分,每人分2個十,正好分完,3個一平均分成3分,每人分一個一,正好分完。”然后再結合分得過程書寫豎式,結合實例讓學生了解每一步的算理,然后再結合豎式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從而理解豎式的結構和計算的步驟。這一過程教學很扎實,訓練有度,值得我們學習。

  一點小小的建議:我們要把這些感性認識作為有意義地接受除法豎式的必要基礎,在豎式上用兩種色塊顯示分兩步除的過程,引導學生把操作經驗上升成計算方法。這樣做很重要,否則學生在豎式計算時只能是機械操作,導致丟三落四的現象,教師就必須長期輔導,方能解決問題。

  孫老師在本節課中非常注重一是學生表達的完整性;二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三是注重讓學生把算理與算法有效結合。小建議:學生在分小棒后討論豎式的寫法后有又一次討論中的第二次討論可否取消,由教師直接講解豎式過程,在講解過程中結合分小棒過程說算理幫助理解。再是非常同意樓上的小建議。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5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是陳玉老師指教的《口算除法》一課,聽完課后反思總結,感想頗多。這節課讓我看到陳老師這半年的努力與進步,能夠在設計課堂教學中體現出創新意識,在教學中實施課程新理念。

  這堂課是屬于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一堂課。我的理解認為陳老師在設計這堂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利用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歸納總結出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并能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突破了教學難點。從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中我看到這幾點突出優勢值得我借鑒與學習:

  1、教學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圍繞目標的達成,教師由淺入深,步步為營,呈現相關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知識的探究之中。

  2、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適時的站進來,大膽的退出去,引導學生適時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3、探索新知的設計,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根據新課改的思想,以學生為主,讓他們自主根據情況信息,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中,注重相機引導,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通過交流、討論,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并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的設計。使學生明確口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并認為最優化的算法。這樣,學生學得輕松,樂于學習。

  這節課不僅注重新知的探討學習,還應注重練習和應用。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于是,在教學中注意練習形式多樣化,如“對口令”、“找朋友”、“奪紅旗“等熟練口算的游戲活動,提高口算能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于樂。

  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教師下了一定的功夫,但由于時間分配的問題,致使很多練習沒有充分的展示出來,這也是我的課堂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和注意。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6

  數學是一門結構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往往是一個個地分散出現的,即使注意到它們之間的聯系,一般地說也是有限的,在教學到一定階段,就要引導學生對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對學過的概念作穿線結網,促進學生腦中的概念結構系統化。課前讓學生看書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通過整理串通“通”知識,融合貫通,使學生感悟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使平時所學的“分散、零亂、細碎”的知識點結成知識鏈,形成知識網。課上應放手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辯。這樣有利于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

學生復習了知識后,體驗到了學習數學和獲得成功的快樂。最后組織學生討論歸納這些知識點,并說說各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形成網絡。

  整節課教學有以下特點:第一,教學重點把握準確,教學過程做到了突出重點,同時在這個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通過合作探究得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教師抓住這個重點,加以鞏固。第二,教學線索清晰,使課堂內容緊湊而井然有序。第三,講授新知的過程注重學生的自我探究。比如在研究分數與除法關系時,讓學生小組交流后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第四,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課本上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歸納出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在這個環節上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值得商榷之處:

  第一,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本節課的內容是不是有點過多?感覺每個環節過渡得較快,成績較差的學生有點跟不上來。

  第二,學生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時,教師是否可以把假分數化成整數的方法引導出來。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7

  今天下午聽張老師講“小數乘除法的復習課”,講到某個環節,張老師就上去講了一會兒。

  聽完這一節課后,感觸頗多。現把張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及思考記錄如下。教師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并要求學生“能口算的就口算”,幾分鐘過后,郭老師發現大部分同學已完成,就開始了對答案,其中有的同學回答錯誤,就又讓其他同學更改過來。就在對完馬上結束時,張老師走上講臺。張老師笑容可掬地說:“同學們,剛才郭老師說,能口算的要口算,那么大家看,剛才哪個題能進行口算?你是如何口算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對每一個題目的口算方法、口算過程進行了充分的展示。我就在想,真高!這個過程中,難到不是學生在復習應用小數乘法中的簡便運算嗎?但是張老師又沒有說“下面我們復習小數乘法中的簡便計算”而不是把復習的內容蘊含在六道小小的口算題的口算過程中。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像第一題2.4×3=7.2學生的口算方法是先把2.4分成0.4和2,再用2×3=6,0.4×3=1.2,1.2+6=7.2。第二題2.4×5張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口算方法與第一個題目相同了。這不是同學們在口算過程中,就復習了乘法分配律.嗎?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8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有關0的除法算式的含義,能進行正確計算。即交流有關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得出“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都得0”的結論。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學會本節課的有關內容,教學過程中,韓老師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導入運用的是講故事,講豬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孫悟空有四個西瓜,本來想師徒四人每人一個,可豬八戒搶著分,自己偷偷的把西瓜都吃掉了,然后對孫悟空說:“我吃了四個西瓜,剩下的你們三個人分吧!”孫悟空聽了非常生氣,就問學生,你們知道孫悟空為什么生氣嗎?他們分到幾個西瓜?學生回答:“0個”又問:“你們怎么知道的。”有學生說:“豬八戒把西瓜都吃掉了,也就沒有西瓜了,所以他們沒有分到西瓜,沒有也就是0個西瓜了。”

  引導其列出有關0的除法算式,這樣學生對于0的除法有了初步理解。2.然后讓孩子們說一說在生活中舉出有關0的除法的問題。如孩子們說出了媽媽買了0個蘋果,平均分給我,媽媽和爸爸三個人,每個人分到幾個蘋果?通過孩子們舉的例子,然后在黑板上板書一列有關0的除法,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交流,得出“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都得0的結論。為什么是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呢?韓老師也做了強調,讓孩子們理解0除以0是沒有意義的。整個教學過程都非常順利,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對于0的除法理解比較透徹。3、接下來設計了幾個鞏固練習,第一個是口算,全是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讓孩子們快速的說出答案,對于“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都得0”這一結論加以鞏固。第二個和第三個練習是有關0的除法和乘法計算,通過寫得數,填空,進一步對0的除法鞏固,也復習了前面學習的0的乘法。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9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學生在學習了相關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田老師這節課我覺得以下三點值得學習:

  1、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田老師能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景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本課不但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資源創設情景,還能結合現實生活,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課始,老師選擇熱愛自然、保護環境、植樹節作為筆算除法的開篇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植樹活動中也有數學,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環境意識。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問,激活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這點就為整節課的順利開展定下了一個好的基調。

  2、兩道例題的講解上都采用了讓學生在分小棒的過程中理解算理,學會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寫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加強了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算理的解。這種動手操作和豎式板書相結合的方法,非常直觀,非常形象。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有一個直接的幫助。

  3、田老師的板書和書寫的指導非常細致,可以看出她在對學生的書寫習慣的培養是下了功夫的。每一筆,每一畫都非常認真,還課前畫好了格子。學生也會學著她的樣子,對豎式中的每一條橫線都用尺畫得那么直。老師的榜樣示范作用非常明顯。

  我覺得遺憾的地方:

  1、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而在例1和例2的豎式比較時,應該重點強調反問一下,十位上除后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因為當時學生沒有理解透,以致于在后面的練習中有幾個學生出現了相應的錯誤。

  2、練習的設計雖然形式多樣,但沒有層次感,沒有梯度,而且改錯題的出現我認為非常突然,沒有出現在它該出現的地方。練習的設計應該出現一些有點深度和適當難度的訓練。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10

  今天早晨我們共同觀了年輕教師萬方的一節數學課,再次感受到年輕的激情與活力,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再商榷的地方。下面我談談我對的感受:

  一、三個優點

  1、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課堂上,萬老師多次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引導同學們把話補充完整、說出這樣理解的理由、鼓勵同學們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特別是在分6個草莓和分7個草莓的列示對比新授環節,連續有3名同學表達自己觀點,循序漸進的說清了,同時也掌握了。

  2、構建和諧課堂,循循善誘,充分體現自然美。

  走進萬老師的課堂仿佛步入了江南水鄉,給人一種溫婉的感覺,像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婉約派教師。整個課堂非常和諧,學生在其中也會有一種放松的感覺,跟隨老師一點一點探索數學知識,順應和促進了學生自然發展。

  3、板書設計簡潔明了。

  首先是幻燈片的制作力求簡練,合理利用幾張課件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其次是黑板上的板書,左與右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一目了然。

  二、兩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1、難點突破力度不夠。與萬老師對話交流:

  ?這節課的難點在設計層面是如何預設的?

  在執行層面課堂中突破難點了嗎? 有余數與沒有余數的對比;算式與圖的結合。

  突破難點的時候進行了幾次對比?學生對余數的認識深刻嗎?結合實物就容易理解各部分關系,脫離實物,數會非常抽象。(余數的來歷滲透數學歷史文化,是否可以放在前面學習余數的地方,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余數的意義,余數、商、除數和被除數之間的關系)

  2、教法略顯單一、學法指導略欠靈活。

  全課萬老師主要采用對話交流的方式進行講授,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更多的通過語言表達進行交流。如果在新授和練習鞏固環節,類似導入環節指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練一練、填一填,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邊操作邊對應理解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的數量關系,就能很好的對搞清楚商和余數的名數就能做好鋪墊。

  三、一點改進建議

  1、我想,很多問題是共性的,也包括我自己,在未來的課堂上,做到三個充分:充分把握學情,充分研讀課標,充分挖掘教材。

  最后,非常感謝萬老師為此節公開課做出的努力,也感謝大家的參與。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 篇11

  在本課中,老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建立表象,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在初步嘗試后,再次例題操作,加深認識。通過一層層遞進認識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余數和除數關系。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規律,解決問題。

  在數學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動手擺小棒的活動中,直觀感知。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教師一旦給學生提供了創造的空間,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有的學生擺的是三角形,有的學生擺的是正方形,小金魚等。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說他擺小棒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本身蘊涵的教學內容和數學模型之間建立聯系,緊接著結合學生用10根小棒擺三角形這個例子,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學生有擺的圖形為基礎,從課堂反饋的信息來看,學生實現了知識的主動建構。教師適時進行列豎式的指導。

  在教學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先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然后繼續利用小棒,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小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還能再分。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不能再分。學生明確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小棒數多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學生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并再次明確余數小于除數。

  總之,整堂課下來效果較好,學生知識掌握的比較到位,并且學生有興趣,在思維上給了學生延伸的空間。

【《有余數除法》評課稿(精選11篇)】相關文章:

物理評課稿(精選15篇)03-28

物理評課稿(15篇)03-28

物理評課稿15篇03-28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精選5篇04-14

小學數學評課稿(15篇)04-19

小學數學評課稿15篇04-19

《買東西的學問》評課稿04-02

物理評課稿通用15篇03-28

小學數學評課稿(集錦15篇)04-19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