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優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望廬山瀑布》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1
《望廬山瀑布》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
杜靖宇老師采用了“激趣導入——初讀感知——感悟詩意——課外延伸”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杜老師還制作了相關課件,把瀑布的圖片、能調動學生情感的優美的音樂,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等制成了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情畫意。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教學中,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詩歌語言的精髓。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杜老師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分三步教學:第一、知詩人,解詩題;第二、明詩意,悟詩情;第三、課外延伸,感悟積累。小組匯報抓關鍵字詞理解詩意,并由幾個關鍵詞體會詩人夸張的浪漫主義風格,由此延伸出多首詩句讓學生積累,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首詩,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建議:教學古詩抓重點字詞時應真正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不能一帶而過;積累相關古詩也應有效,如體會李白的詩的浪漫主義風格,可用《夜宿山寺》進一步驗證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用徐凝的《廬山瀑布》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進行比較,初步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引入蘇軾的《戲徐凝瀑布詩》。將徐凝的詩與李白的作比較,再引入蘇軾的評價,突出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的特點,理解李白被稱為“詩仙”的原因。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2
聽了劉老師的這堂《望廬山瀑布》,讓人印象深刻。整堂課流程非常清晰,劉老師的教態也十分自然。其中有幾方面值得學習:
1.上課伊始,教師就讓學生通過視頻欣賞了氣勢磅礴的廬山美麗風光。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調動了學生對廬山風景的向往,為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作下鋪墊。
2.古詩的語言是凝練的,劉老師緊扣詩中的關鍵詞“香爐、前川、三千尺”等,尤其是其中對“生、升”這兩個字的辨析,“生”不光光是往上升,還有不斷的產生,對詞語的解釋非常的到位。
3.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劉老師通過生動、形象的板貼和視頻使艱澀難懂的詩句形象化、直觀化。
值得商榷的地方是:
這首詩的側重點應該是三、四兩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三四句的理解還是不到位的。
在學生畫好瀑布后,在點評畫的好壞時,都是老師在點評,你為什么畫的這么長、這么寬,這里應該引領學生自己去發現。還有板畫的顏色不夠亮,長寬看得不太清楚,所以在教具的選擇上,能否給學生準備好“長的、短的、寬的、窄的”不同瀑布,讓學生自己去選擇,然后聯系前后詩句,如“三千尺、望、遠看”等。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3
陳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
課堂上,由廬山風光的短篇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二、創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陳老師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廬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陳老師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三、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觀察點的巧妙解決:“我應該站在哪兒望著廬山瀑布來吟誦這首詩呢?”當一學生沒有說準時,老師問:“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當學生能聯系詩句說準觀察點后,老師仍引導到“再看一看題目,還有補充嗎?”這些指導與點撥,及時、準確、到位。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在這節課后與陳老師的交流中提到,對于中年級的孩子有沒有必要讓他知道關于詩人的情況。我個人想法是不僅應該讓孩子了解詩人,而且還應該讓孩子了解有關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的一些背景。古人云:“知其詩,不知其時可乎?知其詩,不知其人可乎?”可見對于詩人及其詩人所作這首時的時代背景孩子是應該知道的。這是這節課中所留下的遺憾。希望她在以后的教學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4
今天早上聽了周老師執教的《望廬山瀑布》一課,感受頗深,讓我對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這節課有兩大精彩之處:
一、“初步感知,識記生字”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對生字音節的強化,又有“借助偏旁記生字”的識字方法,并強調了生字的筆順及在田字格中的寫法,夯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抓住了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歌、唱歌的特點,學習古詩,周老師用同學熟悉的《小燕子》這首歌的曲調來吟唱古詩,這樣的教學設計避免了單純背誦的枯燥乏味,給了學生較大的自主性,這一點在我的課堂上是看不到的,因為我認為自己沒有唱歌的.天賦,更沒有這個勇氣。其實,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不是看你有多大的能力,有多高深的學問,而是看你有沒有對學生的這份責任,對教學的這份熱情,對工作的這種認真態度。教唱時,盡管周老師最后一句唱得跑調,當時聽課的老師都笑了,但我覺得老師并不是笑周老師唱得不好,而是被周老師身上那種自信、那種勇氣、那份對教學的熱情所深深地感染了。
“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完美的課堂不是真正的課堂,下面兩點是我對本節課的一點點不成熟的建議,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望廬山瀑布》是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之作,其中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夸張句,作為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如果教師能借助高山瀑布飛流而下的圖片,讓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三千尺”的高度,這樣可大大降低學生理解上的難度,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二、學完古詩,老師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從這首詩里看到了什么?應該引導學生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瀑布、香爐峰、紫煙”等景物,這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就會將語文知識轉化為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
最后,我想用三句話來評價周老師的這節課: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5
發生在意大利的一個故事:小約翰每天到"我"的工作店里,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雖然很想多買,卻從不多花錢買兩根香腸。本節課的教學主線通過抓住我的兩次內心感悟,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實踐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質疑解疑,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品讀,明白小約翰的父母非常愛他,他們家經濟條件也很好,但小約翰每次只花兩元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的真正原因是:他不但自己掙錢,而且能夠合理的支配金錢,不亂花錢,從而激發學生對小約翰的敬佩之情。
當學生和作者一起產生疑問時,我拋出問題:"我的猜測對嗎?請同學們閱讀7-13自然段,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說明。"此時學生的閱讀興趣特別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一個學生說:"我從漫不經心這個詞語中知道約翰家的經濟條件很好。如果他家條件不好,約翰就對錢看得很重要,但他掙八十元錢卻覺得沒什么。"此時,我抓住這一教學時機,立刻讓大家討論:"既然對八十元錢都滿不在乎,為什么不肯買兩根自己最喜歡的香腸?"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很多同學舉起手來,他們都能體會到約翰的勤儉、自律、不亂花錢的品質。學生的情感已達到了高潮,我立刻追問:"此時,你們對約翰產生怎樣的`情感?"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佩服。""那么,就把你們的敬佩之情用你們的朗讀表達出來吧。"學生讀得入情入境。因為他們的情感已融入文本。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6
一、教學優點
教師在這堂課中展現出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對教材深入的理解。從導入環節開始,就巧妙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廬山的壯麗景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境。在詩歌講解過程中,注重字詞的解析,通過舉例、對比等方式讓學生清晰地理解字詞含義,比如對 “生” 和 “掛” 字的講解,生動形象,讓學生仿佛看到了瀑布云蒸霞蔚、飛流直下的壯觀景象。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采用了多種誦讀形式,如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集體讀、配樂讀等,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加深了學生對詩歌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句所呈現的`畫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師介紹了詩人李白的生平以及他的其他詩歌作品,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詩人及其創作風格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二、不足之處
然而,這堂課也存在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在課堂互動環節,雖然教師提出了很多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但部分問題過于簡單直接,缺乏深度和啟發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對于詩歌意境的賞析,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從色彩、動靜結合等方面深入挖掘,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詩歌的藝術魅力。在教學手段上,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更加多樣化,除了展示圖片和播放音樂,還可以利用動畫或視頻來展示瀑布的動態之美,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另外,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教師的評價語言可以更加豐富具體,多給予鼓勵性和建設性的反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7
一、教學亮點呈現
這節《望廬山瀑布》的課程在多方面表現出色。教師的教態親切自然,語言富有感染力,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朗讀指導的層次性。從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到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逐步深入。教師通過劃分節奏、強調重音等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味。對于詩歌內容的講解,教師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每講解一句詩,就展示相應的圖片,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詩句的含義,這種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教師還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通過介紹廬山的雄偉壯觀以及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設計了一些富有創意的題目,如讓學生根據詩句內容畫一幅畫,或者用自己的話改寫詩句等,既鞏固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有待提升之處
在小組合作學習環節,教師布置的任務不夠明確具體,導致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有些茫然,合作效果不太理想。教師可以在任務設置上更加清晰,并且給予學生適當的方法指導。在詩歌講解時,對于一些修辭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例如詩中的夸張手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其他文學作品中的.夸張手法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這一修辭手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此外,課堂的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在前面的導入和朗讀環節花費時間較多,導致后面的拓展部分有些倉促,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教師應更加精準地把握教學節奏,確保各個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8
一、成功之處分析
教師在講授《望廬山瀑布》時,能夠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在知識傳授方面,不僅講解了詩歌的字面意思,還深入挖掘了詩歌背后的文化內涵。通過講述古代文人對廬山的喜愛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豐富了課堂內容,讓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播放瀑布的轟鳴聲、山間的鳥鳴聲等音效,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意境。同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詩歌中的.字詞用法和寫作技巧。在課堂互動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且,教師能夠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評價,評價方式多元化,既有口頭表揚,又有獎勵小貼紙等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進方向探討
但這堂課也存在一些小瑕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在理解詩歌時可能會遇到困難,但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在講解詩歌意境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讓詩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詩歌的魅力。另外,在板書設計方面,雖然重點突出,但可以更加美觀和有條理一些,例如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注出重點字詞和詩句賞析的內容,增強板書的視覺效果。在作業布置上,可以增加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如讓學生收集其他描寫瀑布的詩歌并進行比較閱讀,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9
《望廬山瀑布》是“詩仙”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下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抓住了瀑布的動態美,用夸張、比喻的修辭方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壯與美麗,品讀全詩,短短28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充分體現了詩人浪漫主義的風格。盡情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通過學習本詩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愛美情趣和想象空間。
由于這首詩是第八課的第二首詩,有第一首詩“扶”的引導學習,孩子們已經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這一首詩,我就采用“放”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學,主要采用學生熟讀成誦,讀中感悟,分組學習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領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講課伊始,我就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我先讓學生拿出自己預習的材料,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廬山。有去過的同學彭文杰說說自己去廬山的感受,以及看到的美麗的景色,他還展示了自己搜集打印的廬山圖片。孩子們各個興高采烈,高興萬分。
接著我再讓其他同學都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搜集的資料,進行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習,并選出代表以回報學習情況。最后選派代表在班級中匯報學習情況,其他小組成員可以做補充說明。這樣孩子們的學習氣氛很活躍,課堂氛圍非常活躍,有說有笑,各執己見,在爭辯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為了加深印象,我在孩子們討論聲中,我又播放了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這樣一下子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接著進行朗讀比賽,孩子們各個都搖頭晃腦的像小詩人一樣抑揚頓挫的'朗讀。很快,孩子們都能熟讀成誦了,而且領悟了詩的大意,并理解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思,進一步悟出了他的夸張的寫法和比喻的寫法。我借機告訴孩子們“三和九”是虛指的表達方法,并不是真正的三千尺和九天的高。從而達到了最終的學習目標。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 10
《望廬山瀑布》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7課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詩仙”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下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抓住了瀑布的動態美,用夸張、比喻的修辭方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壯與美麗。品讀全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充分體現了詩人浪漫主義的風格。盡情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實習生王娟老師執教了《望廬山瀑布》一課。王娟雖然本次實習的是社團課程《閱讀與寫作》,但每節語文課都認真地去聽課,認真批改學生的語文作業,后來向我提出想執教一節語文課,我答應了她的請求。
通過聽課,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于以下幾點:
1、通過課件展示瀑布圖片的形式來導入課題,可以讓學生對瀑布認識更加直觀形象,有利于激發本課學習的興趣,值得借鑒采用;
2、在自主識字這一部分采用了齊讀,指名讀,說偏旁,交流識字方法等多種識字認字的方式,使教學過程能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也發揮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3、在講解詩意時,老師引導后,能多叫學生回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思考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積極動腦,更加主動地去理解這首詩。
4、在品讀詩句理解詩意的環節里,教師結合了圖畫例如云霧繚繞的山峰,一瀉千里的瀑布,廣闊的銀河等圖片來加深學生對本首古詩的理解。
5、課堂紀律較好。
當然,王娟的第一次講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板書課題后,就開始進行識字認字環節,沒能讓學生先了解詩人就開始匆忙學習新課,而將解體之后的讀古詩,交流廬山瀑布資料環節遺忘;了解詩人的資料是學習理解古詩的前提,能為為學生理解這首古詩奠定基礎;
2、在講解詩意時,老師的引導語過于書面化,不利于學生的思考,指名讓同學理解詩句的時候有的同學理解不到位,教師也沒有適宜的補充評價,不利于其余同學更好的理解詩意,另外,教師講解整句古詩時,而是繼續用較為書面化的語言翻譯完整首詩,有的學生對其中一些詞句仍然無法理解;
3、學生在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時,一些學生過于啰嗦,將不重要的'內容照著資料讀出來,而不是說自己記住的東西,老師在這時沒有及時指出這一點,也沒有順勢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該詩人的哪些古詩,浪費了一次復習回顧的機會;
4、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古詩的朗讀過少,朗讀是學習古詩時非常重要的內容,老師說的過多,學生讀的太少,不利于學生對古詩的進一步熟悉掌握,也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的分散;
5、指導寫字時,板書不夠美觀,粉筆字不夠漂亮;
6、整首古詩講解地過于松散,內容不夠緊湊,在講解古詩不同詩句之間沒有很好地過渡;
7、老師對詩人寫這首詩時的背景沒有介紹。
8、一些學生疑問“三千尺”到底是多高,教師沒有適時引導,也忘記點明古詩中的“三千尺”是一種夸張的寫作手法,并不是真的有三千高。
不足之處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進學習,才能使自己的課更加完美,我個人認為這節課有以下改進的地方:
1、在板書完課題后,就應該引導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廬山瀑布及詩人的資料,這樣做為學生學習古詩做一個鋪墊;
2、同學朗讀整首詩之前,老師應該范讀一遍,或課件播放范讀,以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朗讀;
3、在自主識字的時候,可以增加些記字的方法來加深同學們對字詞記憶的印象,比如換偏旁:銀和很,瀑和爆等;
4、二年級的同學學習古詩,詩意不要求過多的講解,但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讀中感悟,“香爐”是指香爐峰,即一座形狀像香爐的山峰,此處可結合圖片,讓學生更好理解。
5、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要鼓勵學生多讀,讀出感情,通過讀表達詩中廬山瀑布雄偉壯觀的氣勢,以及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從本節課可以看出,要想上好一堂課,僅僅備教案是不夠的,要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漸理解掌握,還要盡可能的多讓學生參與進來,最后一點是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僅僅扮演著引導者的身份,孩子才是課堂的主人。總之,上好一堂課并不是容易的,需要教師不斷練習不斷反思,才能彌補不足取得進步。
【《望廬山瀑布》評課稿】相關文章:
《廬山的云霧》評課稿04-05
《壺口瀑布》評課稿05-28
壺口瀑布評課稿05-25
《紫藤蘿瀑布》評課稿04-13
《紫藤蘿瀑布》評課稿06-02
《紫藤蘿瀑布》評課稿12-22
望洞庭評課稿(通用9篇)11-14
《紫藤蘿瀑布》評課稿500字11-03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