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分數》評課稿(通用12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分數》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1
《認識分數》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初步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嚴琳琳老師的這節課,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起點,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并通過自主探索、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學習全過程,感悟分數的含義。從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來看,不難發現,嚴老師對教材、教學要求的把握和定位是十分準確的,教學過程層次清楚,自然流暢,學練結合,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到達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是一堂質量不錯的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
通過這節課可以感受到嚴老師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駕馭教材,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都能夠以建構理念為依托,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創造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主動地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圓片紙上折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個別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會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8大,于是教師又借助分蛋糕的情景,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正確的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嚴老師在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比如說分蘋果),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這樣做的優點是能夠凸現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后面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們注意到嚴老師在分數引入的時候,是用分蛋糕的情景來引入的,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比較恰當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此外,本節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老師以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信息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 聽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才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2
聽了許xx老師的這節《認識分數》(《分數的初步認識》),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許老師的準備十分充分,為了準備好這節課,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學態度十分嚴謹,值得我學習。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特色:
一、情境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首先從學生野餐這樣具體的生活實例引入課堂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么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很多老師在上本課引導學生說出“平均分”時費了很大的力,分數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出現的。許老師這里引導得好,學生很容易就得出并會說了。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個數 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動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在構建“二分之一”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折一折長方形的紙片,畫一畫折痕;構建“四分之一”時,讓學生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正方形的紙片;到最后的放手讓學生創造“幾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上操作。在整個表象的建立中,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學習。
三、內容豐富,練習設計富有趣味性。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在構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聯系鞏固,判斷是否二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中創造“幾分之一”后,適時地進行了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對分數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后,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中的眾多實物,挖掘生活中的“幾分之一”,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似乎課的容量有些大,導致最后的分數大小比較這一塊內容想要涉及卻涉及不深。許老師作為新老師,在對學生的因勢利導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靈活的將學生的信息融為自己想要的信息,這一點我也正在努力當中。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3
我覺得胡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胡老師把生活中的“汽車標志”、“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可以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想到了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4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學生第一次碰到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吳老師在教學中創設了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在主動的操作活動的基礎上,感悟理解分數的含義,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的教學觀念。主要有以下特點:
1、創設情境,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平臺,教師在課的開始,借助“兄弟兩個分蘋果”的事例,引導學生感知從整數表示兩個蘋果,一個蘋果,到兩人分吃一個蘋果怎樣表示,自然地將分數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強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再如,學生認識了分數后,設計了“小猴和小豬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強了學習的情趣性。
2、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
通過這節課可以感受到吳老師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駕馭教材,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都能夠以建構理念為依托,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創造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主動地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
3、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和主動建構
“分數”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吳老師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系,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學生在用正方形紙折1/4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對不同折法的比較,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學生在用圓折一個喜歡的分數這一實踐活動中,每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后的體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5
聽了劉老師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后,我科的老師評課后都覺得受益很深。劉老師自然的教態,親切的語言,機智的引導都在這節課中發揮出來,下面談談我們的一些感受。
一、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重要的。教學時,劉老師從熊媽媽分月餅入手,從分4個月餅到兩個,再到分一個,平均分的概念時得出每只小熊分得2個、1個、半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然后出示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讓學生動手折出1/2和1/4,直觀比較它們的大小。課件顯示唐僧分月餅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問題設計有趣味性
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讓學生用紙折出1/4后,給學生的折法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折法。在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這節課總的來說上得很好,這里提一點小小的建議:
教師在總結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用了一句比較長的話來填空,學生可能理解不夠,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師在學生填完后在讓學生用一句比較簡單的句子來總結,如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分母越大,分數越小。這樣的效果也許比較好。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地位與作用
《分數的再認識》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的,為后面學習分數的性質以及公因數、公倍數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為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說學情
《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通過故事“西游記中的唐僧分餅”引入課題一天,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會三人騰云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打開了干糧袋,里面裝著2張糖餅,3張油餅。同學們,你能用分數表示出糖餅占餅總數的幾分之幾嗎?油餅呢?唐僧說:你們辛苦了,給你們一張油餅吧。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徒弟們得到的這張油餅呢? 為什么這樣表示?一張油餅分給三人吃吧。你們說怎樣分才公平啊?
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肯定會有兩種答案,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最后全班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了解。
(三)運用新知,拓展延伸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并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涂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后,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形的1/2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小結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課學到了什么,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六)布置作業
在布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
分數的再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五部分完成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掌握4-6學段空間與圖形的要求,以及學生所具有的認知結構特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理解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定為: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并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學情
1.在學習今天的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基礎之上學習的,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2.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實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利用多媒體教學,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小兔樂樂想從三快草地中(有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找一塊面積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卻不知道怎么計算哪塊土地的面積最大,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學生利用以前的知識能夠計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復習了舊知識,還體現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二)主動探究,獲取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些方法,展開其中的割補法,通過轉化-找關系-推導這一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交流,自己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課后練習和一些變式的習題。
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四)聯系生活,深化應用。
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五)總結:
總結內容主要讓學生清楚: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六)布置作業:
自編一道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富有實踐性和應用性,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說板書設計: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7
李老師所上的這一節課《百分數的認識》是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她這一節課的設計非常清晰,一開始就創設一個罰點球的情境,出示一個統計表,讓學生討論派誰去把握性更大些,經過討論,有的同學寫成分數并把分母通分成100,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百分數,從中理解引用百分數的重要性(變于比較)。緊接著就領著學生去學習百分數的讀、寫法,為突出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在這一環節中,李老師還來個反教為學,讓學生當了一回老師。認識了百分數之后,李老師又借罰點球統計表和種子發芽實驗統計表來探究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接下來就是鞏固練習,在練習中探究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最后讓學生學以致用,就在總結的時候也不乏對新知識的應用。設計可謂用心良苦。
下面就本節課中的一些亮點和不足作如下點評:
一、綜觀全堂,這節課注意了學科的整和,注意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聽新聞解說,把收集到的百分數的意義說給同桌子聽、怎樣讀、寫百分數,還有成語改寫百分數,最后又用一句話說話自己的心情等。
二、說理清晰,不含糊,且各環節之間連接非常自然,過渡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在引出百分數之前,學生把表中得出的分數都化成分母為100,師問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便于比較)這樣就自然過渡到新知;在看成語聯想百分數的時候,師用“你們個個都是百里挑一的”過渡到新的學習內容。
三、學習形式上注重合作交流。本節課雖屬一節講述為主的課,可操作性不強,但李老師也能迎課改潮流,注重合作交流。如:討論派誰去罰點球;同桌互相讀讀百分數;把收集到百分數表示的意義與同桌說說;玩剪錘布的游戲時,互相合作,把課堂推向高潮。
四、最亮點的還在于她的練習設計,我聽過李老師的好幾節課,她在練習的設計上很善于挖掘教學資源,并且是學生熟悉的、能感悟到的資源。如學校附近攤點中食品的合格率為30;一次性筷子的事例;我國耕地少,人口多;課后小結時“100的熱情和99.9的滿意,0.1的遺憾”等等;這些都能很好地滲透愛國主義與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她讓學生練習的形式也多樣,一般的設計都是出于習題,讓生練后你說我評他補充,而李老師是讓學生看了題目,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突現了自主,也開放了思維,還有新聞解說,真是花樣百出。
五、板書設計精、妙。主要位置板了百分數的意義和重要性,且用了彩色筆作重點提示,下面板書的百分數均為有代表性的.:有分子小于、大于100的,有小數的;還有分母是100的,方便學生區別。這樣精練的板書,既能高度濃縮這一節課的內容,有突出了重難點。
這一節課,從學生反饋的情況看,效果很好,既實現了目標和重點,又突破了難點。體現在:
1、學生會讀寫百分數;
2、學生能說出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
3、做游戲后能說出輸贏的百分數;
4、能說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知道百分數不能帶單位等。
唯一不足的就是在本節課中,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沒能很好地激起濃厚的學習氛圍。
總之,通過這一節課,我們不難看出,李老師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備課是多么的深入,不愧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8
剛才傾聽了師小梅老師執教的《認識百分數》這一課,我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自己感想。本節課教學設計清晰,層次感強。是一節真實和扎實的課。新理念的優越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有效性。
本節課的特點有:
1、課堂關注的是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各個環節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此外,本課還安排了課前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數的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此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他們自然是積極投入。數學課堂也正因為重回于生活中而顯得有活力了。
2、課堂關注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對于現在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中百分數并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經常有x%的存在。因此這節課知識生長點是建立在學生完整掌握分數意義以及倍比概念、并對百分數已經有一個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礎上的,老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而師老師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編排,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感知百分數的產生過程,感知學習百分數的必要性。通過播放教師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照片,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嘗試著自己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百分數的強烈愿望。
3、課堂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主體。
整節課中,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導入是從學生身邊素材得來的,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喚起已有生活經驗;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討論探究出來的;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是學生觀察習題分析比較出來的;百分數的作用是從分析信息中歸納出來的。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老師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身份出現。
4、結尾處的設計也很新穎,讓學生說說百分數的成語,使得語文與數學融為一體,實現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綜合,又給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后以一句天才=1%的靈感+99%的汗水富有哲理的格言贈送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用途,同時又讓學生明白天才需要付出汗水,以此更好的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課堂教學是美麗與遺憾并存的一組行為藝術。對于本節課的建議是:
百分數的讀寫這個環節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的形式來學習,但是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寫作練習。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9
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分數,相對整數有很大的區別,意義抽象,表達準確比較困難。通過鄧老師的教學過程,使我對本節內容有了新的認識。
一、聯系平均分引入新課,過渡自然。
本節內容大部分教師都采用這樣的導入方法,但鄧老師在這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分數和整數的不一樣,而且還在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上對學生加以規范,我想這樣對學生后面敘述分數的意義有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描述粉餅的過程是,有小朋友說出每個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這時,教師追問,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剛才月餅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樣嗎?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描述,將重要的讀出來、重讀。隨后教師點撥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師在這里能讓學生比較自己的說法和書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學生會對“這塊月餅的”理解的透徹一些,或許引導學生發現與分到整數個的結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來理解分數與整數表示意義的不同。
三、有效預設將錯誤扼殺在搖籃中。
學生在讀分數時會讀,但寫出讀的方法時經常會大小學混淆,教師在課上故意出錯引起學生注意吧,我想學生在練習時這樣的錯誤會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問為什么,激發學生的思考。
分數是1說明什么?分母不一樣說明什么?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價值的`提問很好的幫助學生鞏固了對分數各部分的理解。
五、練習給學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臺,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在形象的圖形幫助下進一步鞏固了對分數的認識。
建議:練習中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折法并說說為什么用這樣的分數。練習中有一題中出現卡通動畫,建議刪去。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10
錄像課“認識百分數”由揚中實驗小學教師王泳老師執教,該課除了具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結構嚴謹、教師素質過硬等共性優點外,還集中體現在教法學法、能力培養上的與眾不同,或者說是獨特的教師個性,那就是:教師每個環節都以學生為中心,以生活為載體,時時處處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充分彰顯了新課改的理念,簡要地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發掘學生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區域中發現數學
無論是導入部分投籃命中情況、種子發芽情況的比較,還是新授部分開信息發布會交流收集的百分數講意義,這些素材的取得都無不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極為樸素,更為真切,學生理解深刻,接受順利,運用恰當,這不能不說是學生為“真”而“動”,因“實”而“悟”。
二、充分尊重學生學習權利,讓學生在發言交流中學習數學
王老師在開始引入“百分數”的意義時,十分注意教學的漸進性、層次性,非常講究學生的'學法,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總結投籃情況、發芽情況,得到“百分數”的概念;接著在指導“百分數讀寫方法”,也同樣做到學生自己去親歷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從收集的百分數中看看、說說、比比,從而得出寫的注意點、讀的順序;然后開信息發布會,講講你的百分數從哪里收集來,又表示怎樣的含義,這樣做既可以使所學與生活相呼應,又可以用所學驗證生活知識,可謂一石雙鳥、事半功倍;乃至最后環節溝通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系、區別和你本課完成任務的百分數都有意滲透學生的發言,其目的就是一個“服務學生的學習,發言為學習數學服務”。
三、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能力提升中感悟數學
縱觀王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王老師可謂教學設計匠心獨具,每每展開一個教學環節,都相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這主要體現在收集信息的能力、發言交流的能力、獨立設計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找到影子,可稱俯首皆可拾。像發言交流的能力,整堂課王老師各個環節都精心貫徹、滲透;收集信息的能力,學生課前準備的百分數商標;獨立設計的能力,最后設計圖案并比較兩種顏色所占的百分比;至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則包括分析比較、總結歸納、靈活運用等多種能力,在溝通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系、區別時就需要分析比較,在導出百分數意義、闡述新課收獲時就需要總結歸納,在完成教材“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九”時就需要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王老師的這堂課是名副其實的優質課,這節課著力凸顯了“以生為本、以新課程為真”的要旨,因此它確確實實能登上“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的大雅之堂,我們一線的教師值得借鑒和學習。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11
聽了《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整體感覺是扎實有效。可以說是實中求動,動中有新,新中務實,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上注重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思想,本課是一節概念課,以足球比賽中誰來罰點球這一具體情境導入,讓學生通過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種形式與方法來感悟學習百分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學案的編寫科學、合理、有條理,學案中設計了百分數的產生;百分數的讀法、寫法;百分數的意義;生活中的百分數,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這五個內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數的內容。不僅如此,學案中還出示了對學生的溫馨提示、展示要求、聽展要求等,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的點撥、引導到位,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及時點撥、引導,關鍵處進行了重點強調,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
4、學生的展示精彩紛呈,比起以前,學生展示的內容豐實了展示形式多樣了,點評也精確了,真正展出了學生的風采,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個性得到了張揚。
5、教師組織有效,小組合作學習不留于形式,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展示時,讓2號組員組織其他成員繼續交流,使其他的學生不至于無事可做,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學語言簡練,干凈利落,評價及時、恰當,能較好地調控課堂,給學生創造了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整節課是由實際的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問題的的過程中關注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多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認識分數》評課稿 篇12
觀課主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現象與分析
主要亮點
1、常態的課堂、自然的課堂。
2、能夠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踐經驗認識百分數。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并自學理解百分數表示的具體意義,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教學起點把握較好。
3、體現了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對課堂的生成處理得當。課堂中認識的百分數、深入研究分數與百分數區別時的實例均來源于學生反饋的資源,充分利用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進行教學。
4、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思、去議、去交流。課堂先后開展了4次小組交流或討論,形式都比較靈活、自然,其中有3次班級反饋交流比較充分,在反饋中教師有適時追問和點撥。
5、重視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課堂通過學生收集反饋的大量的具體的實例,說其表示的具體含義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6、鞏固練習和全課總結有新意、有深意。
7、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和教師適時點撥,對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與區別研究得比較深入。
存在的不足
1、教材在對百分數的定義進行描述時,呈現的三個實例百分號前面的數包括整數、小數,小于100的、大于100的,使學生認識各種情形的百分數,但課堂學生反饋和呈現的均是小于100的整數,其他情形沒有涉及到。
2、小組討論還可以優化。一是第一次討論時重點拉近觀察了2個小組,一組4人中只有1-2人進行了發言,且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成員在做自己的事情沒有傾聽;二是第2次小組討論的.問題“我們留下來干什么,為什么還要留下來”讓很多學生迷糊,顯得多余。
3、反饋了收集的百分數并說了它們的意義后,教師僅僅通過問學生“會讀嗎、會寫嗎、會說出百分數具體的意義嗎”,學生說“會”,剩余的近30分鐘時間都在研究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學生是否真的都學會了呢?一個設問能否真實全面反饋?差生是否真的掌握了?
策略建議
1、學生反饋中沒有涉及到的百分數的情形,教師適時補充、完善,以認識各種情形的百分數。
2、小組討論時注意分工,且注意培養學生在小組交流時傾聽、補充、質疑的良好習慣。第二次小組討論可以去掉。
3、問答之后,教師適時出示一組針對性的反饋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反饋練習結果,實現邊學邊練,真實全面地反饋學生課前自學的情況,并根據反饋結果進行點撥和強調。
【《認識分數》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分數》評課稿12-16
《認識分數》評課稿通用05-12
《認識分數》評課稿集合05-10
《分數初步認識》評課稿07-22
《認識分數》評課稿(精)10-30
《認識分數》評課稿薦05-26
《認識分數》評課稿精選15篇04-10
《認識分數》評課稿10篇02-13
《認識分數》評課稿20篇10-18
《認識分數》評課稿(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