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之美》優質課堂評課稿
辭書上對于“課堂”有這樣的界定:課堂是教學活動存在的場所。但是,這些“教學活動”是單純以功利性的應考為取向,還是以促進學生生命的長遠發展為取向?在我看來,這應當是區分孰為真正的“優質教學”,孰為浮躁的“功利教學”的分界點。在這種意義上,這堂《淡之美》當之無愧是一次真正的“優質教學”。
首先,在這堂課上,我看到了教師很好地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感受性閱讀。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現在充斥語文課堂的多是“假閱讀”。教師往往注重的是段落的劃分、主旨的歸納、藝術手法的總結等。這是一種典型的只注重結論,而不關注過程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勢必會導致學生對作者及文本,缺少真正的情感認同和心靈共鳴。如此一來,還何談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德育目標?我認為真正的閱讀,應當是讓學生自主地走進文本結構中去,憑著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文字的豐富內涵進行多角度領會。在這堂課上,教師緊緊圍繞“淡”這一中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
其次,在這堂課中,教師在關鍵處抓住了契機,對學生進行適時的追問,使語文課堂出現了理性交鋒、智慧啟迪的好現象。傳統語文課堂上,思維含量低的提問俯拾皆是。在學生對老師的問題給出“對、是、好”的回應時,從表象上看,教師所提的問題似乎已經得到了解決。但事實上,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任何實際的'提升。所以,在處理學生的回答時,語文教師應當趁熱打鐵,再追一問或幾問,輕巧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的空間,有力地鍛煉他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 “知人論世”這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個普遍性規律。在這里,這位老師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稍加引導,使學生自然而深刻地領會到“知人論世”的妙處,使他們明白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主觀思維的產物,它其中必然包含作者思想的活性因子。
優質的語文課堂必然會讓學生在思維和情感兩方面皆有收獲。而感受性閱讀與啟發性追問,正是讓語文教學擺脫膚淺,走向深刻的好方法。
【《淡之美》優質課堂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雨后評課稿12-31
左右評課稿12-30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