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練習稿件
播音主持練習稿件1
沿著水泥鋪就的道路慢慢向前,一路好景讓你目不暇接。間或有鵝卵石鑲嵌的小道穿插其間,則更容易喚起游人對歷史的追憶。
杏花村,內在美于歷史,眾多的名人,眾多的傳說,眾多的古跡把她裝扮得靚麗非凡;外在美于風景,山水田園格局自然天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不高,丘陵一樣;水不闊,秀美而已;更有田園點綴其間,或曲線優美,或錦鱗層疊,處處炫耀著鄉村大美。路旁、坡地,就是花的海洋。那一隴隴的菜花,金燦燦、肆無忌憚地綻放;那一樹樹杏花,玉生生、潔白無瑕地盛開;桃花更不甘落后,紅艷艷、妖冶無姿盡展芳容。花香伴著酒香,醉了游人心房。
當代著名作家、詩人熊召政先生多次到過杏花村。庚寅年清明時節,先生游完杏花村,詩興大發,連賦三詩,其一詩云:“我今來此又清明,寒食人家酒半醺。一勺晚唐煙雨夢,盡催花事醉游人。”為杏花村又添一段佳話。
據說,當下中國巧借“杏花村”招牌的地方不少,也由此紛爭不斷。但稍有歷史和自然知識的人都知道,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就在麻城。不過,都是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各做各的文章,不爭長短也罷!
走進古岐亭,你會迷失在岐亭的美景里;走進杏花村,你會醉倒在杏花村的歷史中。
醉哉,杏花村;美哉,古岐亭!
播音主持練習稿件2
站在高大的石牌樓前,我仿佛一下子走進了杏花村的歷史。
江南的清明,少有的無雨時節。陽光照在桃花和杏花競相開放的枝頭,點染出許多魔幻色彩。迷蒙之中,現實與歷史時空交匯,日月與時光順序倒流。我依稀看到,牧之先生在1169年前的今天,沿著光黃古道一步一步走來。棱角分明的臉龐上寫滿了落寞抑郁;飄飄舞動的長袍里帶著一路風塵;有些弱不禁風的馬兒羞怯地跟在他的身后;古道、西風、瘦馬,一下一下叩擊著詩人蒼涼的心境!
岐亭古鎮旁邊,人困馬乏;杏花村道當頭,牌樓滄桑。天公亦不作美,淚雨紛紛灑。離開繁華的京城到還有些蠻荒的黃州任刺史,難怪牧之一路臉色漠然。
青石牌樓很有些年頭了,不像今日光鮮明亮;黑色的苔蘚滿布其上,昭示一個濕潤的江南!一條小徑蜿蜒向內延伸,在雨霧中顯得幽深莫測。牧之頎長的身軀探入牌樓四處張望,忽有歌聲伴著牛鈴的叮當,一步一搖穿透霧靄傳來:“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店里有美酒,村里有美人。”
聲音稚嫩,帶著童趣;反復呤唱,別有韻味!牧之精神一振:在這個冷雨浸淫的時候,酒可是暖身的上品!
牛鈴近了,歌聲停了。橫坐在牛背上的牧童,好奇地打量著面前的這個仙風道骨一般的陌生人。
牧之趨前一步:“仙童,借問何處有酒家?”
牧童回身一指:“杏花村。”
一問一答,成就了千古佳話;片刻凝視,催生了不朽詩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這樣被刻在了麻城的歷史上。
播音主持練習稿件3
夏季的藏東芒康山牧村,散發出來的仍是暮春的氣息。此時的內地,酷熱難當,拉薩成了令人向往的避暑勝地,女兒乘坐的火車應該正在一望無際的可可西里草原上奔馳吧。想著想著,我又沿著彎彎的小河散起步來。
早晨的陽光在云朵間穿來躲去,一會兒燦爛得耀眼,一會兒嫵媚得羞澀。覓食的花喜鵲在草甸上蹦來跳去,好像在說,你們誰都沒有我起得早。是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看看它們那肥嘟嘟的肚皮就知道了。幾頭牦牛悠閑地啃著草兒。以前看牦牛都是遠遠的,這次得以蹲在它們的跟前靜靜地觀察。它們大多數渾身是黑的,但也有一些牛的頭部前方長著不規則的白毛。從正面看,尤其是它們的一對對角與內地的牛就有明顯的不同。
看著看著,我又想起了兒時玩過的天牛。我皖北家鄉的俗語叫老水牛,那時就想,柳樹上的老水牛哪里像牛啊?對著眼前的牦牛頭看了又看,才知道昆蟲學家把那種蟲子起名叫天牛還是很貼切的。我們的工作地芒康縣昂多鄉平均海拔4500米,這里的牦牛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天牛了,況且兩者的頭部又是如此相像。牦牛啃草很有節奏感,不慌不忙一口一口吃著,它的四條腿也是有規律地前移著。牦牛的嘴巴就像鐮刀,一把一把地把草割到了嘴里,每吃一下還伴著唰唰聲。聽著聽著,那就是我曾經熟悉的用鐮刀割草的聲音啊。
正在享受這天籟之音的時候,卻見一匹馬從河對面的村里竄了出來,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在后面追趕著,一前一后從木橋上跳過。馬拖著長長的韁繩朝這邊的山坡跑來,跑了一段距離,又停了下來。小男孩撒開兩腿忽閃著身子往上跑,終于抓住了馬的韁繩,累得坐在地上也不動了。再往回看,一對牧民夫婦不慌不忙地走過來了,女的還挑了一副塑料水桶。男的走到小男孩跟前把馬牽下了山,女的在小河邊洗起了臉,那種動作只有在山水畫中才能偶爾見到。洗完臉,她從水桶里拿出一個舀子,開始一下下把嘩嘩啦啦的河水舀進了水桶。我忽然想起,昨天駐村工作隊員和鄉派出所的.民警一起整理被雜物堵住的水管子,可能是蓄水池的水還沒滿吧?牧民定居點的飲水設施是和安居工程一起配套建好的,只不過這里的自來水是自山上引來的罷了。男的牽著馬在前面走著,挑著水的婦女和孩子在后面跟著。我終于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牧家生活的剪影。
我繼續踏著晨曲的旋律前行。在與河水隔開的一汪淺水里,我的雙眼為那水面上浮著的一個個小黑點而動,原來是一群蝌蚪在游。好多年沒見到了,有時甚至認為那情景永遠藏在兒時的記憶中了,想不到,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重逢了。黑黑的蝌蚪擺動著可人的小尾巴,讓我駐足良久。淺草圍著的水汪不大,但我不必擔心水會不會干涸,因為這個斜坡上一天到晚都濕漉漉的。我不禁感慨,在這高寒草甸上的動物不僅有獨特的生存之道,就連生兒育女都考慮得如此周到。
牧村晨曲,既有純美的靜感,又有悅人的動感。
播音主持練習稿件4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飚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蔭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
踏著宋代詞人謝無逸鋪就的詩情畫意,我走進了詞人筆下的杏花村。一路尋覓,一路思量,你無法不陶醉其中。古風依舊,新景似乎更勝一籌;真想留些文字,只可惜,空有詞人心境,好一番嗟嘆:“崔顥題詩在上頭!”
人說,一個地域,只有歷史載得久遠,一方佳壤,沒有文化難以傳承。是的,杏花村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輝耀在濕漉漉的江南,靠的就是她的歷史文化!
她的歷史是厚重的,厚重得隨便抓一把土都帶有歷史的養分;文化是豐富的,豐富得空氣中都流動著文化的元素。杜牧千年問酒,一曲《清明》,讓杏花村與天地同在;東坡三訪故友,五呤《岐亭》,令摯友情共日月齊輝;陳季常埋名隱居,仍得東坡三訪,“河東獅吼”成千古佳話;于成龍清廉據守,御賜一代廉吏,高風亮節盡顯風流;乾隆帝六下江南,兩游杏花,揮豪題寫“杏花古剎”;甘望魯棄官歸隱,窮研理學,時光造就一代大儒。一樁樁,可彪史冊;一件件,萬古傳流。
用心丈量這方土地,你會與歷史融合;仔細體味當代風情,你將為現實高歌。
據說,杏花村也曾有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際遇。那時,連我們這些嗅覺靈敏的所謂文人,竟也不知道身邊還有這么一處“世外桃源”!就是守著金飯碗的當地人也任憑她“野渡舟橫,人不見,草連空……”
當一個叫李開壽的人主政麻城,偶爾從縣志上看到杏花村那輝煌的歷史,他再也坐不住了。在他的精心描繪之下,杏花村又開始把宋代詞人謝無逸筆下的美景盡情展露無遺了。
播音主持練習稿件5
竹之高雅,竹之品行,古往今來,丹青畫子莫不熱衷,遷客騷人無不吟誦。
竹之高雅,雅在清,清如晃晃明月;雅在潔,潔似冷冷冰霜。竹之品行,行在氣,氣節浩浩永存;行在直,直抒堂堂胸意。竹者,未出土時先有節,有高潔之大氣象,常懷君子之氣節心。心明如鏡,虛懷若谷,習不卑亢,性不驕躁,無隨波逐流之習,更無反復無常之態也!竹者,能行于世,又能立于天地間,真可謂大氣象、真丈夫也!縱觀天下之大,而追名逐利者眾,玉潔冰清者寡;損人利己者眾,為人謀利者寡;小肚雞腸者眾,光明磊落者寡……是為何故?一己私利所致耳!
竹者,眾尊為君,人呼為丈,實不為過耳。其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乃是高雅之物,高潔之士也!其行寧靜以致遠,其為澹泊以明志,不與時花爭艷,不與群芳斗舞,其德可嘉、其性可學、其品可傳、其跡可師、其情可寶、其心可鑒也,乃不愧為一真君子、一真丈夫、一真高士也!
竹者,臨風不屈、是為自惜;過雨變清,是為自愛;面雷不卑,是為自信;迎電不驚,是為自勉;遇雪不折,是為自強……其有梅之傲骨精魂、其有蘭之清幽品行、其有菊之冷逸氣質、其有荷之高雅韻致、其有松之挺拔氣象、其有巖之堅韌氣度……竹者,堪與萬物比肩耳!
竹者,其葉鋒芒而不露,是為內斂,此君子謙虛之跡象也;其竿堅貞而高潔,是為外揚,此君子正直之象征也。其不與世同爭,其不于世同流,一身高風亮節,一腔浩然正氣,誰敢與之爭高下,誰能與之競風流。當繁花散盡,萬木枯朽之時,其能獨善其身,傲視于群雄耳!
在月明星高之夜,邀三五摯友,效仿竹林七賢于當下,靜靜圍坐于幽篁間,看明月星稀,聽輕悠玉笛,品百年陳酒,飲清水茶韻,食淡雅清風……末了,與明月同醉,與清風共舞。品茗對弈之間,看落花流水,感人世滄桑,談笑人生幾何,指點歲月江山,自是其樂融融者矣!斯是如此,君復何所思,君復何所想,君復何所求也!
噫!吾心如竹,心如止水,修身養性矣;君心如竹,心平氣和,天下太平矣。吾愛之竹,愛竹之高雅,愛竹之品行。竹者,君矣;竹者,仁矣;竹者,道矣;竹者,義矣;竹者,禪矣……竹者,能包羅于萬象,涵蓋于古今。其行能點化凡夫俗子,其為能普度蕓蕓眾生。竹者,將影響于當下,已澤惠于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