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評課稿
陳老師的《再別康橋》教學環節設計完整、過程流暢、結構清晰,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參與度廣。
堂課中教師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板塊:朗誦、分析詩歌意象和情感起伏、自由探究、總結。本節課教學目標較明確,教學重點、難點處理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內容安排層次清晰,容量適當,布局合理。
教學環節設計完整、過程流暢、結構清晰,以詩歌指導朗讀貫穿始終。先是讓學生帶著“初讀感受是什么”和“你喜歡哪節詩歌,理由是什么”這兩個問題多次自由朗讀,自己先體會詩歌的`情感,對詩歌進行自我解讀。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明確詩歌的意象和情感,最后帶著學生再次進行朗讀,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善于啟發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將課堂中大部分的時間交由同學自行支配。使用分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合作解決“詩歌三美體現在哪”這個問題,加深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還有當堂測試環節,用以鞏固課堂知識。
整堂課教學策略符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教學過程流暢清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貫穿課堂,教師作為引導者能熟練運用相關課程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參與度廣,興趣濃厚,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學效果較好。
【《再別康橋》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
賽馬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