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評課稿
《美麗的丹頂鶴》這篇課文語言簡約凝練,文字優美,形象傳神。讓讀者在讀過之后自然的對丹頂鶴產生了喜愛之情,是一篇非常適合二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而陳梅老師也正是抓住了教材的這個特點,并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力求簡潔、有效而富有童趣。在這節課上,陳老師認真落實課堂教學模式,她娓娓動聽的優美語言,收放自如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真是一堂精彩的美文美學課。
一、圍繞重點,凸現簡約、有效。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題眼“美麗”一詞,從“顏色、體形、姿態”三方面寫出了丹頂鶴的美。陳老師力求體現文本的這種簡潔思路,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在教學中,陳老師的教學主線清晰明朗,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在課始,陳老師就提出:世界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然后再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我們可以看到,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陳老師只提了一個大問題,即“你從哪兒感受到了美?說說你的理由。”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老師在教學時很巧妙的引導學生找到表示丹頂鶴顏色美的詞語和描寫丹頂鶴形體美、姿態美的句子,精心地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在一次次的朗讀訓練中讓學生美美地品味文中字里行間滲透的丹頂鶴的和諧美,也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融進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學習了作者的用詞準確,體會了語言文字的優美。陳梅老師這種看似簡單的教學問題以及教學方法,正是她在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礎上顯現出來的返璞歸真。
我們都知道,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在這節課里,陳老師充分利用了課堂的有效時間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感知文本,如看圖復述課文,比較句子的不同等,其根本目的都是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要求。這實際上就是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這遠比那些一味的、無用講解要有效得多。
二、恰當地運用媒體,發展學生的語言。
在陳老師的課堂中,我們看到了媒體的有效,恰如其分的使用,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語言的作用。
例如課始,陳老師在屏幕上展現了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一個個走近了丹頂鶴,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一下子感受到丹頂鶴的美麗無與倫比,贊嘆、驚喜,不言而喻。然后讓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更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閱讀教學首先要立足文本,但有時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體會其中的情或理,又需要進行適度拓展,并讓拓展的內容與文本“交相輝映”,使學生對丹頂鶴形成立體化或多角度的認識與感受。
在教學丹頂鶴姿態美的一段時,教師引導學生說:丹頂鶴除了在地上引吭高歌,在天上展翅飛翔,還會干什么?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并讓學生用“丹頂鶴不論-------還是--------,都顯得那么高雅。”練習說話。學習第四小節時,教師出示了一組丹頂鶴各種姿態的圖片,讓學生用“有的……有的……”說一說自己看到的畫面。這樣做,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說得欲望,學生有感而發,課文的語言在此時得到深刻內化。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三、在學文過程中,陳老師不露痕跡地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在第四節的教學中,教師隨機介紹:“丹頂鶴的第二故鄉——我國的黃海之濱。丹頂鶴這種美麗的動物,世界上僅存一千二百多只了,我國兩個自然保護區約有八百多只,是世界上的一種珍稀禽類,也是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聽了老師的介紹,學生對野生動物的珍惜之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四、陳老師的教師素養高。
實踐證明,有什么樣的教師素養,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效果,陳老師的教師素養高是實施好課堂教學的關鍵。
1.教態自然親切,語言準確、生動、具有感染力,能夠照顧全體學生。教師能夠較好地駕馭課堂,應變能力強。如當學生在課堂上問作者是誰時,教師能自然地引導學生課后去了解,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智慧。
2.板書工整、簡潔、藝術,概括性、條理性比較強;課件制作精美,板書、多媒體的運用和實驗演示熟練準確。
3.體現因材施教,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學生個性張揚的情況。
4. 有效評價。陳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夠給予適時、適度的評價,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評價藝術;能夠對所有學生表現給予尊重、悅納、理解、支持,能夠激勵沒有求知欲的“后進生”喜歡老師,喜歡這一學科的學習。
建議:
在這課教學中,陳老師安排了兩個說話練習,而在實施教學時,本要學習的五個生字因時間關系只學完了一個。我想,如果把兩個說話練習整合一下,利用圖片指導學生說話,這樣可以節省出一部分時間來學習生字,完成教學。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粗淺的看法,如有不當,請大家指正,謝謝!
【《美麗的丹頂鶴》評課稿】相關文章:
美麗的西湖評課稿01-06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