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精選11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1
聽了黃老師上《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我感受頗深。下面就說說他的課 :
1、大膽對教材進行重組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課突出了這一特點,黃老師摒棄了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教學,把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橫式的寫法及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整堂課從“創設情境——動手操作——數形結合——猜測驗證——綜合應用”幾個環節,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余數的概念及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呈獻給大家與眾不同的一課。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節課中,黃老師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讓學生用11根小棒重復擺自己喜歡的一個圖形,看看這11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幾個這樣的圖形。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從反饋的情況看,教師一旦給學生提供了創造空間,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課堂上有的擺三角形、有的擺拼音字母Y、有的擺梯形、有的擺長方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再通過讓學生介紹她擺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本身蘊涵的數學內容,明確余下的不能再擺的道理,從而引出余數的.意義。第二次動手操作是讓學生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嚴老師采用了猜測——驗證——概括的方法,先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然后同桌合作,增添小棒根數繼續擺一個同學擺的圖案,看還可能余幾根小棒,并記錄下來。在本次操作中,學生有效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從而驗證了剛才的猜測,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3、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數學只有和生活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才有可能被真正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練習環節,黃老師結合學校的豐收節活動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基礎練習,用于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個問題對試商的方法做了滲透,第三個問題是一道開放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余數與除數的關系。這三個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4、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恰當。
本節課教師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問題進行猜測驗證等,學生大膽參與、積極思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發揮得恰到好處,如引導學生理解“重復擺”及“增加小棒繼續擺”的含義并示范,以及把動手操作后要交流的問題羅列出來,便于學生語言的組織,真正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我想,正因為如此,學生的操作活動才能有條不紊。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2
聽了劉老師執教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覺得劉老師在課堂上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起點,她從學生熟悉的等分的事實開始來構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分了以后還會有多出來的數,在此時劉老師讓學生嘗試用算式來表示。由于在分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出來的這種情況,學生迫切想知道這樣的題目該用什么算式來表示。劉老師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學生印象深刻。同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备鶕⻊⒗蠋煹慕虒W說以下幾點:
一、復習引入,簡單明了
在進入本節課學習前,劉老師能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從除法豎式的寫法上(特別強調商的寫法),比較直觀的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準備。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節課劉老師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幫助小朋友分23盆花,每5盆一組,可以分幾組?”,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的過程,明確余數的產生的意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介紹她擺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的作用再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然后分小組合作,用小棒根數繼續擺一個圖案,每一組擺一種,并寫出算式。在本次操作中,學生有效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總體來說,劉老師的課設計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清晰,引導孩子說或讀書時,學生的語言清晰、干脆利索,語速適中,不拖腔,聽著很舒服。
其次,這節課的容量特別大,從整體來看,劉老師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充實,她讓學生明白了有余數除法的由來及其寫法,并做了優化,再讓學生掌握了除法的豎式寫法及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用練習進行了鞏固。是一堂較成功的課。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3
下午聽了林老師執教的《余數的認識》我感觸頗深,林老師在課堂上的大方和活潑以及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林老師這節課有以下幾方面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1、合理把握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队杏鄶档某ā吩瓉硎侨私贪嫒昙壣蟽缘囊粋獨立的單元,教材改革后編排到了二年級下冊。相比于之前,現在的教材學生更容易掌握,有些老師會把單元的第一、第二課時合并一起上。但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比較倉促,不易于深入的學習。林老師根據我們學校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實際情況,把第一課時的內容上得很扎實,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余數的概念及滲透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呈獻給大家與眾不同的一節課。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節課中,林老師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讓學生嘗試分草莓卡片,6個草莓,能分成幾盤。這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經歷平均分而沒有剩余。第二次操作是林老師再增加一個草莓,還是2個擺一盤。使學生產生了認知沖突,多了一個草莓該怎么平均分。從而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我們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使學生在擺和講的過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義,并且滲透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數學只有和生活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被激發。整節課教學例題的.設計和練習的設計,都是密切聯系了學生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發生的事例,比如分草莓、分氣球、分面包等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例。這樣的練習不僅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也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下面是我個人覺得稍微有瑕疵的地方:
可能農村的孩子少上公開課,今天孩子們的表現稍微有些緊張,舉手的人也不是太多,所以導致老師的引導也稍微多了些。另外老師在演示課件的時候,有些地方有些滯后,可能和老師的注意力在學生的身上有關。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4
今天上午聽了趙在興老師 “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本節課的教學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教學中雖然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學,但教材卻賦予它新的內涵。
聽了本節課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1、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明確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結合教材、利用教材,承認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打造綠色校園”來提供生活場景,提出了開放性問題“由你擺,你想每組擺幾盆花?”從而滿足更多孩子內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愛好很輕易被激發起來,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呈獻給大家與眾不同的一課。
2、在動手操作環節這一環節,老師不僅滿足了學生進一步的心里需求,而且更為直觀的讓學生熟悉到本節課要學的新知點之一……余數,也就是分不完的數,剩下的數,不夠再分的數……結合現實情景,學生直觀熟悉“余數”后,通過有效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從而驗證了剛才的猜測,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3、重視學具的應用,在教學中趙在興老師通過讓學生擺學具的過程,由學生自行探索、嘗試、發現得出有余數除法豎式寫法,再觀察橫式、比較橫式、豎式的異同之處。結合橫式和操作活動,在重點“理解除法豎式意義的”基礎上,觀察并逐步熟悉有余數除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這樣層層遞進,不斷強化了學生感觀表象,更加深了學生的感性熟悉,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較、分析中思考和歸納,逐步抽象出數學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突出了注重觀察、強調操作的特點。
4、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恰當。本節課教師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問題進行猜測驗證等,學生大膽參與、積極思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發揮得恰到好處,真正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我想,正因為如此,學生的操作活動才能有條不紊。
值得商榷之處:
1、在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橫式的寫法時,教師應該多強調商、余數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義,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算式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為以后試商做準備,因為試商時商和除數相乘的積要小于被除數并且最接近被除數。
2、在教學除法豎式過程中,教師應該多結合實踐活動中的分小棒,使讓學生真正理解豎式的意義,認識分小棒活動中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分別可以用哪部分小棒表示,指導學生不用小棒操作的情況下如何試商,逐漸過渡到脫離操作進行計算,抓住教學重點的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簡單的有余數除法。
最后我要感趙在興老師為了這一堂課所付出的努力,感謝她給我們學校的教研帶來耳目一新的一課,帶給我們收獲!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5
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除法同學們都知道,有余數的除法對于學生來說是新知識,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郭老師都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擺小棒入手,明確擺小棒時有余下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余數”。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郭老師整節課都是通過學生動手來理解余數意義,學生通過擺小棒等方式在動手中理解余數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在“生活”與“數學”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經典的課堂。
3、注重開展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郭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6
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的地位。今天聽了常老師的《有余數除法》,常老師就靈活的運用了動手操作,讓學生掌握了余數的意義,有余數除法算式的讀法,教學效果良好。
一、利用搶答方式,做好課前的鋪墊。
新課開始,教師設計了包含除法的的練習,一方面,采用搶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這樣的包含除法,列出算式,說出結果,為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節課中,常老師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讓學生嘗試分草莓,7個草莓,每2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事先老師給學生準備了不同學具,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這個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再通過讓學生介紹她擺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本身蘊涵的'數學內容,明確余下的不能再分的道理,從而引出余數的意義。第二次操作是學生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并用算式表示出擺成的結果,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出正方形,從而得到余數不同的算式。數形結合,使學生在擺和講的過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義。最后讓學生匯報所有算式,讓學生找找有什么發現。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在本次操作中,學生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三、教師教學態度和藹。
常老師教學態度和藹,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
改進措施:
1、課堂內容要適當減少一些,這樣會讓學生掌握更牢固。
2、在引導學生探究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時,教師的問題指向性可以更明確些,不至于使學生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其他的角度上去找規律,也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用于其他的環節滲透。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7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教師將新理念的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使整個課的教學洋溢著新課程特有的時代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種“新氣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中展開數學學習活動。教師通過游戲導入新課,給學生造成懸念,為探索新知創設了情境。進入新課,教師又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課本上的主題圖、演示例題,通過設置問題和生動的描述等方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協作探索。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容易興奮、有積極性,學生產生了我要學的欲望。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和組織交往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重視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數學知識總是滲透著實際問題,只有聯系生活實際,才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高。上課時劉老師打利用本次校班容布置為主線,通過買紙、剪紙、貼紙的生活為題材貫穿整堂課,把數學課堂與生活實踐搭起一座橋梁。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并且通過游戲使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數是怎樣產生的,而且對余數產生的感受特別深,接著讓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述游戲的過程,并且列出算式,這時學生就會覺得數學離我們并不遙遠,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劉老師在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確定了以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如,在找第一類除法題的特點時,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這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能夠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更豐富、更全面,讓學生學得輕松活潑、積極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教得輕松自如,適時點撥,比較好地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探討的問題(個人意見)
一、如何讓小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的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劉老師設計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目的在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蓮恼n堂上反饋處,老師在處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從豎式中還說不處意義來,原因是老師缺少反饋。
二、試商法的教學這一環節上老師也有待改進的地方。應先復習( )x 4=27 之類的問題,強調最大能填幾,然后在后面的教學中就不會出現學生都不知道商幾的問題啦。
三、劉老師在節課中錯過啦一個(錯中出精彩)的環節。老師在出示題目時漏啦一個條件,學生提出來啦,劉老師這時候非;艔,趕忙補上,還說自己臺緊張啦,漏啦這個條件。在課堂教學中出錯是難免的,包括學生和老師,問題是我們改如何應對,教師要善于巴烏機會,并創造性的對待錯誤,抓住這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讓錯誤葉能成為精彩。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8
一直以為數學課因其學科本身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所以必須上得一板一眼,但聽了劉老師執教的這節《有余數的除法復習》一課,使我對如何上數學課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數學課的算理必須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有明確的認識。
劉老師處理小青蛙跳水30÷7一題時,問學生什么是被除數,劉老師說被除數就是被分的數,一部分分走就是除數,一部分留下就是余數。如果一次分走就用減法,一次一次分走同樣多的就用除法。那么30÷7分走4個7,分了4次。他用這種方式不但算理講得透徹明白,同時學生學得也很輕松。
另外,劉老師的課形式新穎、趣味性強,使人耳目一新,不僅會牢牢的吸引住學生,就連聽課老師也被他牢牢的吸引了。
新穎不僅體現在習題的形式上,比如小青蛙跳水,學生說完答案后喊123青蛙就跳開。真有趣!小猴子挑桃子,最簡單的習題形式,被劉老師賦予的“有余猴”“沒余猴”兩個名詞給趣味化,生動化了。另外,在數學課上用區別同音詞的方式,“魚數”、“愚數”,“愉數”,并列舉了余字的其他組詞的方式來讓學生充分體會“余數”一詞中的“余”字的含義。不但聞所未聞,而且我相信經過劉老師的講解孩子們會徹底明白什么是“余數”了。并且會一生不忘。
新穎還體現在習題的.內容設計的藝術性上。劉老師這節復習課的習題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題目難易呈遞增性。并且到開放性。不僅如此,在解題的過程中,除時時滲透算理外,還教給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做題什么數逆向思維等。例如:41÷=()…6學生給出了兩個答案,7和5,5和7。劉老師徐徐善誘地引導學生不僅充分明白了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并且讓學生明白應該學會多角度看問題。還有小猴子挑桃子一組題,各個都有深意。有廣度,有開放性,而且題題目標明確。4÷2、3÷5、6÷6填幾有余數,填幾沒余數。教師把學生的思維充分激活了。題目新穎,形式靈活,趣味性強。
還有,我想說,劉老師真會“玩”。
你瞧,不管是找不同,或是搶答題,還是一個個小游戲,亦或是在習題中給孩子講解算理,細細想來,都是劉老師帶著學生在“玩”中進行的,你看一“老”帶著一幫“少”玩得多開心:小青蛙會跳;小猴子被命名為“有余猴”“沒余猴”。就連“余數”這個名詞,還被放在那么多詞語“親戚”中叫學生分辨,多好玩,孩子多愛玩啊,真好!
可見,復習課并不單單做幾道習題這么簡單,習題背后你要給孩子歸納哪些算理,必須教師自己有明確的認知,而且習題是為讓學生明白算理服務的。再者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也是吸引學生的關鍵。除此,從劉老師的課中我還深切的體會到了教師一定要多花心思去分析教材,鉆研教法。把題設計的新穎,趣味性強,時效性強。什么樣的課是好課?我認為學生喜歡上的,能牢牢的吸引住學生,讓學生在趣味的環境中輕松地學到知識的課就是好課。一節好課不一定上得花里胡哨,熱熱鬧鬧,各種信息化手段非得都用上,它需要的是教師沉下心來,好好的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設計題型,多一些預設才會有新的生成,這也是我所欠缺的,以后我會朝這方面多努力,力爭使自己做到發現了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劉老師這樣的課,我喜歡。我想,學生更喜歡。向劉德武老師學習。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9
聽了劉老師執教的這節三年級的《有余數的除法》后,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現粗淺的談談自己聽后的收獲及所思。
1、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明確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結合教材、利用教材,承認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分東西來引入,提出了開放性問題“由你擺,你想每組擺幾盆花?”從而滿足更多孩子內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愛好很輕易被激發起來,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呈獻給大家與眾不同的'一課。
2、通過操作將余數概念教學直觀化。
余數的產生和意義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队杏鄶党ā方滩纳鲜沁@樣設計的:“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先讓學生感知能夠平均分的現象,然后進而安排了:“有23盆花,為裝扮教室想把這些花平均分成5組,每組最多擺幾盆,還剩幾盆?”,讓學生體驗不能平均分的現象----余數的產生。劉老師教學這個環節中并不是讓學生憑空的去想、去算,而是通過用圓片代表花,讓學生去擺去操作,自己發現什么時候能平均分,什么時候不能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時候就產生了余數,余數就是平均分后剩下的數。教學過程中通過擺一擺學生人人動手操作,讓學生形象化得理解了余數概念,學生對余數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
3、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恰當。
在整過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問題進行猜測驗證等,學生大膽參與、積極思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發揮得恰到好處,真正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我想,正因為如此,學生的操作活動才能有條不紊。
4、在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的寫法時,教師應該多強調商、余數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義,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算式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豎式的學習中可以適當的滲透試商的方法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要求,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10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同時也是多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基礎和起點。本節課,楊老師是根據人教版數學課程標準,小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設計。教學過程比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面就談談我的認識和體會: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本課時,是有余數除法的第一課時,教材主要讓學生認識余數、直觀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內容。而楊老師深刻理解了教材內容安排的意圖,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和實現教學目標。
二、創設了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活動情境
在新課引入環節老師創設了,讓學生擺草莓的操作活動,楊老師親手制作的草莓圖片逼真,鮮嫩可口,學生一下子就來興趣了,自然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利地引出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也較好地發揮了導向作用。在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老師也注意創設融洽的課堂氣氛和有助于學生探究的活動情境,通過活動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愿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楊老師的教學內容的設計,主要幫助學生建立余數的.概念,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知道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教學中,楊老師緊緊抓住余數的意義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兩大內容,為全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新課教學和課堂練習都圍繞這兩大內容展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數的意義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楊老師加強了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擺草莓,用小棒擺正方形的學具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確實感覺到平均分物體時,余數存在的客觀性和產生過程,如:讓學生用小棒擺正方形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這節課感到非常遺憾的是,在時間上楊老師沒能把握好,在復習舊知期間太過細節化了,整堂課中老師講的太多,學生每次回答都要進行集體表揚,這些也是非常耽擱時間的。當楊老師正想進入理解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環節時,時間到了,沒能達到預期目標。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 11
本課教學設計頗有新意。老師從創設任務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等幾個層面進行設計的。老師充分關注數學課的人文價值,努力創設融知識,道德,能力為一體的課堂。
一開始,宓老師創設了活動情景,以奧運為契機,平均分送奧運吉祥物福娃的照片,代替傳統的分蘋果,既聯系了生活實際又體現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宓老師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運用了小丁丁,小巧等學習伙伴的生活案例,代替了傳統的判斷和改錯,充分利用直觀教學,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在練習設計中,一道道題目就像一個個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教師充分運用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掌握了除數要比余數大的道理,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所以,這節課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到了教學創造的樂趣,也增進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也獲得了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有余數的除法》二年下冊數學評課稿】相關文章: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05-16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精選15篇)07-21
二年級數學《有余數除法》評課稿09-20
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10-12
三年級數學《有余數除法》評課稿10-05
《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范文10-16
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稿范文(通用17篇)04-10
《分數除法》評課稿09-03
《除法認識》評課稿04-18
《口算除法》評課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