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評課稿范文
我很喜歡《安塞腰鼓》這篇文章,作者劉成章簡直把安塞腰鼓寫活了,寫神了。可是,當這樣的一篇文章編入了教材,成為文本擺在我面前時,我膽怯了。因為安塞腰鼓離我們的生活是那么遙遠,遠得從來不曾看過,從來不曾聽過。
就這樣,我帶著滿心的期盼,些許的擔憂,走進了趙老師的課堂,和學生們一起聆聽那黃土高原上一群茂騰騰的后生所捶打敲擊的安塞腰鼓。整堂課,酣暢淋漓,氣勢如虹,舉手投足間豪放、灑脫、大氣,完全不似女教師般小家碧玉。
在如此強烈的課堂氣場上,趙老師也在充分地用自己的實踐去驗證張田若先生的那句話:“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要讓學生頻繁地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讓學生頻繁朗讀后而不心生厭煩,那也不是很容易的。在這一點上,趙老師的教學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初讀課文,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照著課文的順序讀下去。趙老師在解讀課文后很巧妙地將課文重新建構,并創造性地分成兩大板塊指導學生朗讀:1、聲音震耳欲聾;2、動作強健奔放。在這兩大板塊中,適時地、多次地穿插安塞腰鼓的'鼓聲、視頻。雖然在朗讀的細節上稍顯粗糙,但能夠讓學生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將文本語言融入自身的血液,化為生命語言。在讀好這兩部分的基礎上,趙老師順勢引導出“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真是:好一個安塞腰鼓。
最后,我想提一點小小的建議:在進一步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讀出字面背后的意思,去體悟黃土高原上那奔放而熱烈、磅礴而淋漓的生命力,進而把課文讀出感情來。這樣的課堂有了理性的思考,更有了生命的厚度。要是課堂上學生再活躍一些會更好。
【《安塞腰鼓》評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