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鐘》評課稿范文
聽楊紅霞老師執教的合作學習教學課例《最后一分鐘》,其真摯充沛的情感,其清晰簡練的課堂語言,其揮灑自如的教學調控技巧無不給觀課的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楊老師在以她的課堂教學詮釋合作學習的成效來看,更為我們深入研究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提供了極為典型的案例。
一.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1.掌握知識的需要。本文刻畫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瞬間。但是,本文的背景卻是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歷史和當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創舉縱橫交錯而成的廣闊時空。教學《最后一分鐘》一課,就是要將這個廣闊的時空背景濃縮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時間之中,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接觸到相對更多的歷史知識,體現教學的效率。
2.培養情感的'需要。愛祖國,愛民族,這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情結,但是,一個人最真摯的情感流露決不是建立在空洞的說教之上的。它不僅建立在對相關背景與知識的融會貫通之上,更需要主體之間相互提示,相互感染,和相互催化,而合作學習在這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3.有效學習的需要。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呢?我們的理解是,能夠讓優生在課堂上有效發揮主導、引領同伴學習的作用;能夠使學習中下生在課堂里集中注意力,專注地、有始有終地參與學習。那么,合作學習無疑就是一種很不錯的學習形式。
二、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表現形式。
(一)小組小合作
楊老師在上課伊始便以PPT的形式向學生提供了本節課合作學習的“兩項任務”和“兩個建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內容、形式非常清晰地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為接下去的小組合作學習作了十分必要而充分的鋪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組合作的內容,楊老師不僅在“兩項任務”中提示了學習內容,而且提供了學習手段:“讀一讀”、“邊讀邊想”、在“詞句中感受”、“交流”、“補充”和“記錄”,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兩個建議”中,明確告訴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對詩歌本身的理解,也要借助課外資料拓展自己的認知,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詩歌本身的深厚意蘊和沉郁而奔放的感情。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個環節我們不能夠忽視:顯示在黑板右下角的“五星榜”。雖然是一種極其簡單的評價方式,但在本次合作學習中,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是激勵的作用,從課堂上學生的放映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們非常在意那一個個用粉筆涂畫的五角星;其次是記錄的作用,它幫助教師記錄了課堂上已經展示和沒有表現過的小組學習情況,為面向全體學生學習服務。再次就是評定小組學習成績的作用。
(二)班級大合作
在本節課上,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楊老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有一次明顯的轉變:在小組合作學習階段,她是一個指路人和督導員;而在后半節課,楊老師搖身一變,成了一個主持人、引領者。教師這一角色的轉變,無疑使課堂的合作形式發生了量上的改變:那些代表小組意見起立發言的同學仿佛是這個“大合作組”的組員,而楊老師則是這個“大合作組”的組長了。
在這個“大合作組”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的求知欲望被一次次地點燃,他們渴望爭先,渴望表達的情緒被一次次地推動。教師在教學即將圓滿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激情的結束語:
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所有的眼睛都是嶄新的日出,所有的禮炮都是世紀的歌聲。我們激動,我們自豪,日益繁榮昌盛的祖國,讓我們圓了一個團聚的夢。讓我們一起把這種激動自豪讀出來,把我們對香港的熱情歡迎讀出來,把我們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讀出來……
孩子們積蓄了一節課的情緒頓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釋放,師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課堂教學的氣氛同時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綜上所述,由楊紅霞老師執教的這一堂合作學習示范課《最后一分鐘》是成功的,課堂上,課文那些認知性知識被有效習得,那些理解性知識得到了相互啟發,更重要的是對香港回歸,祖國統一的美好情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感染,相得益彰!
如果要提一點供楊老師商榷的意見,我以為,《最后一分鐘》的文本是以詩歌的形式表現的,閱讀詩歌與閱讀其他文體的不同之處,余以為,更需要重視詩歌表現的那些意象和詩歌營造的獨特意境所傳達出來的獨特的意蘊美,以及詩歌長句與短句,平聲和仄聲所構筑的音韻美。這些,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聽來總覺得沒有盡興。
【《最后一分鐘》評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