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春天的薺菜優秀評課稿
陽春三月,西子湖畔,來自全國各地的兩代名師聚集在這里,“本色語文,演藝激情”,他們追求著語文的本色本真,展示著迷人的教學風采。我有幸聆聽了特級教師張祖慶執教的《我盼春天的薺菜》,感觸頗多,諸多感想匯成一個詞,那就是“別樣”。
一、別樣的課文解讀
《我盼春天的薺菜》在教參中是這樣寫的:通過對作者小時候苦難生活經歷的回顧,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抒發母女之間真摯的情感,進而感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因此,傳統的教法是抓住“我”小時候因為饑餓什么都吃,什么都敢吃,甚至偷吃而展開學習,而只有在春天,在薺菜撒滿田野的時候才可以坦然地挖,有滋有味地吃來體會舊社會苦難的生活,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樣的生活對學生來講太過遙遠,這樣的教學往往激不起學生的情感。
“任何閱讀都是誤讀”,這是我從張祖慶老師《〈我盼春天的薺菜〉教學設計》一文中讀到的。張老師覺得我們的文本應該能引發學生的對話,引發學生的情感,于是在反復讀中悟到文本有一種言說不清的哲學意象,他認為課文還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視野: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是明媚的春天。但是,只要我們懷抱著對春天的美麗憧憬,即使是在嚴酷的冬天,我們也能堅強地走過去。正是有了這別樣的解讀,張老師才把本文上出了新意,更把學生的精神世界引向新的境界。
二、別樣的.板塊構建
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張老師設計了兩個板塊:“走進冬天,感受嚴酷”和“享受春天,體驗坦然”。
在“走進冬天,感受嚴酷”板塊,張老師讓學生用心去讀,通過讀與文字對話,感受冬天的嚴酷:“‘小女孩撲騰著,掙扎著……腦后卻傳來一陣陣冷酷的笑聲’,沒有人救小女孩,只有一陣陣冷笑,小女孩掙扎的身影,財主家人奸笑的面孔交替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心在痛,小女孩真可憐”;“‘我害怕到了極點,便不顧一切,縱身跳進了河里’,小女孩知道寒冷,知道危險,但為了躲避財主家人的追趕不顧生命會不會受到威脅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她肯定凍得全身發抖”;“‘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是怕她那雙哀愁的眼睛’,怕她自責不能保護我,不能讓我吃飽,怕她擔心我,怕財主會不會上門把我抓走”……張老師和學生們傾聽著每個學生每一句每一次的理解,張老師又順著情勢讓學生再讀,再去感受。
在“享受春天,體驗坦然”板塊,張老師以自己充滿情感的過渡語帶動學生:寒冷的冬天終于過去了,充滿希望的春天來了!然后,讓學生繼續自由朗讀寫春天的段落,用心去體會作者的心情,去體會那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到: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幸福的、快樂的、讓人坦然的。每說出一種感受,張老師還是讓學生說說從哪里讀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讀,享受春天,體驗坦然,在春天的田野中,看到“天空中吱吱喳喳飛過的小鳥,樹上綻開的杏花,藍天上白色的云朵”。
兩個板塊的充分感悟,讓學生體會到了冬天的嚴酷,春天的美好,為文章主題的領悟奠定基礎。
三、別樣的寫話設計
在“走進冬天,感受嚴酷”板塊,張老師精心設計,創設了母女對話的情景。
師:我讀這一段時(第八自然段),感覺每一個文字都像一塊重重的石頭壓在我身上,喘不過氣來。你們有這樣的感受嗎?然后讓學生自讀、教師范讀、學生再讀去感悟,去體會母女倆當時的情感。然后張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對話練習:
夜色越來越濃,媽媽卻久久不見女兒回來,她會怎樣呼喚呢?孩子,你怎么還不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獨的女兒又會對媽媽說什么呢?媽媽,不是女兒不想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交流時,張老師始終注意是對話,始終注意情景的創設,他是這樣組織交流的: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恐怖的田野,可怕的夜晚。孩子,你怎么還不回家?(生說),女兒又想對媽媽說什么呢?媽媽,不是女兒不想回家,(生說);媽媽聽不到女兒的聲音,一遍遍在村口呼喚著,孩子,你怎么還不回家?(生說)女兒聽到了,她多么想撲到媽媽的懷里盡情傾訴,她會怎么說?媽媽,不是女兒不想回家,(生說);夜色越來越濃,媽媽還是一遍遍焦急地呼喚,孩子,你怎么還不回家?(生說),媽媽,不是女兒不想回家,(生說)。
在三組對話后,張老師充滿感情地說:深深的呼喚,深深的告白,讓我們難過、心痛,讓我們一起向媽媽傾訴(生齊讀稍作改變的第八自然段):
媽媽,我獨自一人游蕩在田野上。太陽落山了,晚霞漸漸地退去。稍遠處,羊兒咩咩地叫著,被趕回羊圈了。烏鴉也呱呱地叫著回巢了。田野上升起了一層薄舞。夜色越來越濃,周圍靜得可怕。媽媽,我聽見您在村口呼喚著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應……
讓我們一起替小女孩傾訴,齊讀。
這樣的對話訓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也充分感受到了冬天的嚴酷。
四、別樣的情景對照
張老師設計本課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生命力,懂得要學會懷抱人生美麗的春天。因此設計了別樣的情景對照:
同樣一片田野,冬天我們看到的是(生讀冬天田野的句子),是讓人恐懼的田野。到了春天,又是怎樣的田野?(生讀春天田野的句子)。
然后借此設問:同樣的田野,為什么帶給作者的感受卻如此不同?
再追問:春天是這樣的美麗,充滿溫暖,生機勃勃,但他們要經過很多個冬天,要飽受饑餓、寒冷,然而,他們走過來了,因為他們始終盼望春天的薺菜。難道他們只是走過自然的冬天嗎?
最后,張老師又拓展反哺,通過介紹作家張潔人生軌跡的一段材料,讓學生找到張潔人生的幾個“冬天”,找到她經歷“冬天”后所取得的成就,來升華認識:人生的道路有磨難,有挫折,但因為始終有盼望,所以一次次走過了人生的冬天。
“讓我們用一生去明白。”這是張老師送給學生的,也是送給我的:用一生去明白。
聽罷張老師的課,感慨萬千。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主體,還本色,求本真”(王燕驊語),在課堂上將自己的視野與學生的視野進行融合,才能建構全新的課堂
【我盼春天的薺菜優秀評課稿】相關文章:
觸摸春天評課稿01-11
觸摸春天評課稿3篇01-11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我是少年阿凡提評課稿01-05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